《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苏宁对袁绍的无知与无耻,却是只会敬佩莫名,而不敢妄自高攀的。

    这个无耻的家伙,虽然早就看出了大汉王朝的颓势,并且早早的为之做了准备,但是她似乎忘记了一点,真的能够成就天下的人物,就需要像曹操那样拥有一颗干净的内心,至少,在最初的时候,这个内心应该是干净的,应该是愿意为了天下而付出很多的。

    这种信念越是坚定,或者说维护这种信念的意志越是坚定,在遇到客观困难的时候,就越是会百无禁忌的使用出各种各样的手段,在原本的律师轨迹当中,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逃出洛阳城之后,因为怀疑吕伯奢要暗害于他,而杀死了他的家人,并且还将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也刺死在半路之中。

    对于这件事情,有很多道德怪癖的专家都曾经进行过非常凶猛的批判,也有很多自视为专家的人物,精心的解读过曹操的内心,但其实曹操的心思是非常简单的,他要追寻的那个里面,不容许他半道而死,他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他不能死,为此,他可以使尽各种手段。

    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曹操的伟大,正如同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他的脆弱。一个自称会在梦中杀人的家伙,自然是经常陷入了恐惧之中的,他恐惧的不是自己的行将就墓,而是像后来刘备那样中道崩殂。

    苏宁是了解曹操的,虽然他不喜欢这个人,但是如果身边有个家伙,为了追逐自己的信念而陷入到近乎走火入魔的境地之中,那么他还是愿意为之而送上通行的,只可惜的是这个家伙中将要与自己走上不同的道路,虽然他和自己怀穿着一样安定天下的理想,但是他要安定的是大汉王朝,是荀彧荀文若等人热爱的大汉王朝,而不是他苏宁所热爱的华夏文明。这对于苏宁来说,可以谈得上是本质的区别,虽然大汉王朝在后来经常被人比喻为华夏文明,但是苏宁所信奉的华夏文化,却是从二里头,大汶口,甚至更早的时间发育而来的,区区大汉王朝,根本不足以代表华夏文明的精美,根本不足以代表华夏文明的博大,也要知道汉朝的文化,对那些儒学者们用谶纬之学,进行了神鬼莫测的包装,这种神神鬼鬼的东西,根本不足以代表我华夏的文化,这种基于神神鬼鬼而进行统治的朝代,有什么脸面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

    所以说,无论是汉族也好,汉服也罢,所有具有民营化特色的东西,都用这个王朝的名字来冠名,实在是对这个王朝的过分偏爱,他本身所拥有的特质与能力,都配不上这样的偏爱——要说中华文明当中最有趣味的服饰,那也应该算得上是周朝人的穿着,上身黑大褂,下身白裙子的男士套装,其实也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宋朝和唐朝那种包容的文化,似乎才更应该得到后世的认可。可惜的是,离唐朝冠名的唐人街,似乎也只存在于海外之地,至于宋朝能够为中华历史所留下的遗迹,恐怕早就已经洇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特色,但汉朝并不是那个出类拔萃的,如果苏宁不是穿越者,或许他也会像热爱祖国一样热爱大汉王朝,但是她这个深受20世纪教育,又亲身参与到21世纪教育事业当中的家伙,不可能会全身心的爱上这个封建王朝,在这里他有着太多的不公,要去拨乱反正,他为自己的肩膀上搁上了太多的担子,以至于面前的大汉朝廷,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他那美好的未来设想。所以他能够做的,也只是将大汉王朝亲手送进坟墓,然后才能建立起一个心目当中美好的国度,至于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与多少个曹操、袁绍为敌,他也早就顾不上了。

    当然,除了曹操和袁绍之外,其他的一些小角色也是要注意修理一下的,比如说南匈奴的这位于夫罗单于,今后在洛阳之乱发生之后不久,他成为了这一任的南匈奴首领,而在此之后,这个家伙不太老实的行为,迅速引起了苏宁的注意,比起在河东地区搅扰地方治安的白波盗匪,这个来自外族的游牧部落首领,显然更容易引起苏宁的警惕,于是,这个家伙成为了苏宁第一次军事行动的打击目标。而比较吊诡的是,这次军事行动,苏宁直接出动了为董卓准备的军事力量。为此他还曾经在凉州体系的各大报纸上撰文声称,这是为了讨伐董卓而进行的军事演习,也好让董卓好好的感受一下,全天下人要消灭它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定。

    或许是报纸上的文章,堵住了天下人的悠悠众口,没有人责怪苏宁挂羊头卖狗肉,一边嚷嚷着要讨伐董卓一边却借此囤积军事力量,进攻原本臣服于大汉朝的南匈奴。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袁绍等人终于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开始了,原本历史轨迹上的酸枣会盟,虽然还有好几路诸侯没有赶到现场,但他们也通过信使代表了自己的立场,袁绍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关东地区讨董联军的盟主,而他们所要面对的董卓等人,也要比原本的历史上虚弱很多,至少他们没有一个叫做华雄的家伙,可以拿出来让刘关张三兄弟以及各路诸侯的猛将轮流群殴。当然,刘备的手下当中此时也没有了,那个叫做关羽的家伙。温酒斩华雄的两位主人公,也就此全部消失在了这片大舞台之上。

    至于这次发表会盟,以及接下来的四水关大战,又将会变成怎样的情况,恐怕就连熟悉历史以及掌握各种推算技巧的苏宁,都无法准确的预测。现在的他能够做的,似乎也就只剩下默默的买票进场,观看这场好戏了。

第371章 第20路诸侯苏宁—3() 
    于扶罗,全明栾提于扶罗。东汉末年,南匈奴单于。因为帮助朝廷平定叛乱,而进入中原,期间,他的父亲老单于被杀,他也因为这次叛乱而不得不滞留在中原,军阀割据叛乱开始之后,他也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不久之后的将来,他将先后与袁绍、张扬、袁术等人联合在一起,此后两次迎战曹操,但是都被曹操击败。他所率领的南匈奴各部,曾经一度控制关中大部分地区。即便是在他在去世之后,南匈奴的势力范围更是就此停留在并州地区一带,并为后期刘渊政权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刘渊建立前赵,以及氐族首领李雄建立成汉,都能算得上是五胡乱华的开始。而五胡乱华,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不堪回首的阶段之一。从夏商周三代开始,中央朝廷都是在与游牧民族的对抗当中逐渐强大起来的。周朝更是通过分封制,将自己所贯彻的农耕文化扩散到了边疆地区。即便到了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也有齐桓公跳出来嚷嚷着尊王攘夷可见。与游牧民族的关系史,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先秦时代。

    即便到了秦汉时期,中央朝廷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也没有忘记,时刻将北方的匈奴当作国防安全上的顶级隐患,为此,汉武帝甚至不惜倾尽全国半数财力物力,也要将凶悍的匈奴人,驱赶到大漠之北。这样的历史进程一直持续到了东汉中期,才勉强算得上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当时的北匈奴被东汉王朝打得溃不成军,而南匈奴则干脆成为了东汉王朝的傀儡政权。

    可是正是屈服于东海王朝的这些少数民族部落,在农业文明在治乱兴衰的规律之下,逐步走向衰微的时候,趁乱发起了争夺权力的叛乱。

    东汉末年是这样,隋唐末年也是如此。五代十国的征战,竟然也没有历练出一个北方强大的帝国,以对抗契丹人和党项人的崛起。大宋王朝距离近代文明或许只有一步之遥,但却毁在了北方游牧部落的弯刀弓箭之下。

    而苏宁现有的蓝图之一,就是防止华夏文明走上任何可能的歧途,他不希望中华文明在一次次的涅槃之中重生,而是直接奔下那蔚蓝的伟大理想,所以,润和可能为将来的文明发展埋下祸患的种子,都会遭到它最为无情的打击。

    为此,他甚至丢下了对农民起义军白波军的同情,直接向白波军的盟友南匈奴军队发起了进攻。期间,前任河内郡太守,也就是那位因为蔡邕的到任而不得不离职的王匡,也参与到了讨伐南匈奴的战斗当中去。

    王匡原本应该回到他的家乡去,而不是在河内郡停止不前,不过他对董卓专政一事心怀义愤,所以早就准备起兵讨伐董卓,他甚至在蔡邕来到河内郡上任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一支军队,可是蔡邕来到这里之后,却立即解散了,他召集起来的这支军队,这让他感到十分不满,并依旧在私底下维系着这支军队的指挥体系。

    可是这样一来,这支军队就无法摆到明面上来,更无法名正言顺的同各处得到军饷和粮草的补给,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趁着苏宁讨伐南匈奴的机会,出兵帮助苏宁进攻于夫罗。

    他这样做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如今的河内郡太守蔡邕,明显就是他苏宁的部下,而且河内郡之中还助长了他苏宁的两个纵队,在他担任河内郡太守期间,他没有像这两个纵队要过一丁点的好处,甚至为了维持地方上的治安,他还曾经多次恳求这两只纵队出兵帮助他维持秩序,虽然大多数类似的要求,都被这两只纵队断然拒绝,理由是是不应该干涉屯驻地的政治事务,但有几次比较规模庞大的盗匪行动,还是遭到了这两支军队的强力打击。一来二去之间,他与苏宁体系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不再像明面上那样生疏了。

    当然实际情况也没有亲密到哪里去,所以他还需要做出点样子来,让苏宁同意他可以以河内郡为基地,进行物资和军饷的补给。所以,他和苏宁东西夹击,向河东郡及其附近的匈奴军队和白波军联军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王匡暗中训练士兵已经有段时间了,所以他的士兵在战斗力上,甚至不会逊色于苏宁刚刚召集起来的几支军队,因此,他们的作战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展。大部分河东郡的白波军,都已经选择了向北撤退,而于夫罗所统率的匈奴士兵,更是已经向北撤向了西河郡。

    并州是面对北方强敌的重点防御州,所以他所统辖的各个郡县,划分的都比较细致,虽然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屯驻的兵力按照道理来说是应该不少的,可惜的是,随着胡人的逐渐内附,这些原本的边境地方,早就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活动领域。

    苏宁对这种边境胡话现象是保持着较高警惕心的,要知道唐朝统治的300年间,包括西北和东北附近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胡化现象,甚至北京附近一度也成为了胡人的牧场,要不是刘仁恭那爷俩还算能打,恐怕契丹人早就已经趁势崛起了。

    而这一次,苏宁更是准备把他们赶出雁门关去,云中郡,定襄郡,五原郡,全部都在他的收付计划之中。

    不过王匡可不准备一直跟随着苏宁打回到吕布老家去,所以,在经过第一阶段的战斗之后,他就向苏宁提出了他的要求。

    没有想到的是,他得到的却是苏宁易乎寻常的支持。

    苏宁不再认可,他可以将河内郡当做击毙来获取足够的粮食和军饷,同时还愿意从凉州体系当中,调拨一部分粮食给他,这让王匡欣喜莫名,知道自己讨伐董卓的大业,有了一个强硬的靠山。

    只可惜的是,苏宁在短时间之内并不准备集中优势兵力,与袁绍等人组成的关东联盟,从东西两个方向共同夹击洛阳城。

    他现在的重点目标是克服病猪取得包括西河郡、上郡、太原郡等重要地与盘的控制权。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这些郡县不是被起义军所控制,就是被当地的军阀势力或者北方蛮族所控制。不过由于当地势力过于分散,并没有哪一支能够代表并州杀出重围,达到统一北方的历史效果,所以并州的这些势力们,最终还是被曹操逐步掌握。

    而今曹操恐怕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将它的触手伸到这里来了,至少苏宁抢在他之前完成了这个战术目标,并州的战略位置实在太过重要,他是关中粮仓的北方屏障,如果想要关中地区的老百姓们,安安份份地进行农业生产,就必须将这道北方屏障为他们树立起来。

    苏宁显然是有这个觉悟的,所以他在第一时间并没有选择出潼关攻击洛阳,而是向北拓展自己的战略纵深。对于这样的选择,董卓其实早就在预料之中,即便是身处洛阳的她,也时刻感受着来自北方的威胁,就算是揭竿而起的白波军,由于人数实在过多,也足够对洛阳城造成威胁,他甚至还一度想派遣自己的女婿牛辅出征定州,可惜的是,以他现在的军事实力,尤其是在经过洛阳之乱以后的军事实力,恐怕无法发动那种大规模的远征了。

    如今的他虽然得到了吕布的帮助,但即便是对付关东联盟的那群乌合之众,都显得有些麻烦,更何况是挑战来自北方的威胁了。在某种程度上,董卓其实已经意识到他的失败,如今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如果苏宁顺利的掌握了北方的局势,并且挥师南下的话,那么在洛阳城中的他,也只有自缚出降的份儿。

    好在多年担任并州刺史的历史经验告诉他,想要统一整合并州的战斗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恐怕会花费苏宁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他能够有幸击败关东联军的话,那么说不定还能够与苏宁一战。

    话说关东联军之中,距离自己最近威胁效果也最为突出的,无疑就算的上是刚刚卸任河内郡太守的王匡了,这个家伙竟然在卸任太守之职以后,依旧保留着一支强悍的军队,而且这支军队还在前不久的战争当中,击败了强大的南匈奴军队,这就意味着这个家伙早就开始训练这支军队了。换而言之,他对于自己的不满,可能萌生的比苏宁还要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更无法容忍它继续存在下去了。

    不过从河内郡进攻洛阳,必须要越过了一条天堑,几乎是近在面前的黄河。

    董卓决定,以优势兵力正面扑向河内郡,争取与王匡形成隔河对峙的局面。根据懂得的推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