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翼与冷征对视一眼,虽然此前只有几面之缘,但两人不知哪来的默契,见到卫觊走进去,就生怕里面发生什么不测一般,争先恐后的把自己塞了进去。

    冷征从他的巨制中嗅到了一股刺探的味道,马翼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猎奇的神情。这个人不一定心怀恶意,但也来者不善!

    不过这位世家子弟,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表现的中规中矩。苏宁在写信的时候,他没有表现出一丝好奇,更没有凑上前去偷窥。待到苏宁大功告成,将那十几封信密封结实,连同梁鹄的信件一并交还与他,他竟然摆出一副珍之重之的神情,把厚厚的两摞信艰难的塞进了自己怀里。

    马翼眯起眼睛,这个人要么极讲信义,要么极其虚伪。就是不知道苏宁的眼光会不会出错,传递书信的事情又会不会所托非人。

    冷征则要莽撞一些。他恨不能将这个家伙抓紧军营之中,严刑拷问一番此行来意,而后派自己的亲信去给苏宁送信。

    但苏宁显然没有怀疑卫觊,相反,他会很信任的把某些事情交给这只好奇猫去做。或许别人无法理解,但定居在象牙塔里的人,才最了解好奇属性与求知期望。

    轻轻地啜了口茶,苏宁将目光看向马翼和冷征,见他们脸上略显紧张又担忧的样子,就猜到他们心中在盘算着什么了。

    “两位哥哥怎么这么快就来了?难不成小弟托付的事情已经办妥了?还是直接没听懂啊?”

    冷征讪讪笑道:“的确有些地方没弄懂。”

    马翼看了冷征一眼,不给面子地说道:“已经办妥了!”

    冷征脸上一阵尴尬。苏宁却起身走到他面前,笑道:“不用着急,我们还有时间。”而后他才走到马翼身边,问道:“带来了吗?”

    “当然,就在我身上。”

    “别往外掏!跟我去给地方。”苏宁一边做出个请的手势,一边去给冷征和卫觊递眼色。

    “我,我也可以去?”卫觊有些小小的吃惊。他知道接下来要去的地方,很可能关系到苏宁接下来的行动,想来是不方便让他这个外人知道。看看马翼那副小心谨慎的样子就知道了。但苏宁这个人竟然没按常规出牌,瞧他那和煦春风的般的笑容,恨不得向整个天下展示自己光明磊落的样子,卫觊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冷征可没那么多想法。苏宁让马翼跟他走,必然是要采取进一步行动了。他此行的目的可就是防止苏宁孤注一掷,又怎么会不去看上一眼呢?

    看见冷征迈动脚步,卫觊似乎才反应过来。左右苏宁又不会吃了自己,否则也不会把信件托付给他带回去给梁鹄。那他有什么好担心的?

    ——既然你待我以诚,我自然是要去看看的。

    其实他本来就是揣着这个目的来的。

    钻出帐篷,河边高大的水车就占据了大半个视野,也由此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

    冷征率先问起了关于水车的名字,一旁的马翼因为见过几次的缘故,便充当起解说员。不过他显然也讲不透其中的原理。

    卫觊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就见到了这些水车。但他愣是忍住没问出口,反而装出一副司空见惯的样子,以防止自己露怯的表情惹人嘲笑。

    如今见他们两人也是惊奇又陌生的样子,便壮着胆子问起苏宁来。

    苏宁却只是傻傻的笑,问急了就说一句:“马上就会让你知道的。”

    一行四人来到了刚刚成立的印书坊,见到了匆忙赶到这里的姜家兄弟。原来他们虽然与冷征一同出发,但在路上却绕道去了姜家庄园,取出了不少存放在那里的造纸材料,同时将庄上的所有工匠都带了过来。

    “你们动作可真够快的呀。”冷征讪讪地笑道。

    眼前的这个几个人,貌似只有他没有完成苏宁嘱托的事情。此刻他已经暗中下定决心,今晚连夜前往枹罕,一定找出几个活的受害者给苏宁带回来。

    姜冏却不知道他这番心思,很快就用一番言语把他刺激了一番。

    “有朋兄有求,我们能不快点吗?冷校尉你还不知道吧,我们姜家刚刚与有朋兄订立盟约,以后我们在产业上,可就是同进同退的盟友啦。”

    “是吗?”冷征眨眨眼睛,“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啊?”

    苏宁打岔道:“哥哥事务繁忙,旧伤未愈,若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而,哪里敢劳烦哥哥?”

    冷征品味了一番这段话,心道枹罕之行果然非去不可,看来那真的是关乎生死的大事儿。

    看到他的表情凝重起来,苏宁轻叹一口气,转身进入印书坊。其他人紧随在后。

    阿克赖特见到苏宁到来,笑眯眯的迎上前来,并向苏宁汇报这几天的进展。

    毕昇用这几天的时间制作了不少泥活字,王祯的转轮排字架也已经搭建完成,水利驱动方案则有阿克赖特负责设计制造。

    有了专业喽啰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匠,他们三人的工作进程都进行的很顺利。这其中二百多名工匠居功至伟,但另外的一些工匠也没有闲着。

    他们没有很高的历史知识,所以对东汉末年的造纸工艺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在等待本时空的工匠前来交流。

    纸张的制造其实不用着急,从刺史府“借”来的库存,还够用上一阵子的。

    苏宁让毕昇评估一下纸张的质量,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便将自己没有弹出爪子的右手伸向了马翼。

    马翼并不知道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但却鬼使神差一般理解了苏宁的意思。

    两卷书被马翼从怀中取了出来,苏宁轻轻接过去,转交给毕昇。

    一众人在冥冥之中意识到,苏宁在反击中最重要的环节,应该就是这一步了。

    可是他却只说了一句话:“排版吧!”

第32章 江上潮来浪薄天…9() 
排版对众人来说,显然是一个陌生的词。

    “版”之一字,无论是唐朝的雕版印刷,还是15世纪的凹版印刷,亦或是之后的凸版印刷,乃至孔版印刷,虽然历经各种形式上的变化,但都未能逃脱他的概括。

    即便后来信息技术发达,人们也只能在肉体上,局部的消灭了“版”,但在很多文字处理软件上,还是少不了排版这一过程。因为他的灵魂已经渗透进了人类文明。

    不过东汉末年的马翼、冷征,显然无法此物对于文明的影响。他们只注意到毕昇在朗读上面的记载,然后工匠们拿着各种泥活字组合到一起。时不时有人喊一嗓子:“这边‘也’字不够用了。”“谁那里有‘劫’字?给我个!”

    这时,姜冏却是皱起眉毛来。苏宁见状便询问他原因。姜冏答道:“这些记载,全都是宋家的累累罪行,以前还不知道他们这么混账,如今算是领教了他们的无耻!”

    苏宁倒是没怎么注意内容。他相信马翼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知道站在哪一旁才是最他们最有利的。不过既然姜冏说起来了,他索性竖起耳朵,聆听一下对封建主义的控诉。

    “熹平三年,有佃户于春荒时借钱,许以秋收之粮相还。及至秋,宋建见其女美貌,遂暗中使人焚其麦田,致使其不得不以女还债。”

    “熹平五年,蜀中夷人反叛,宋家谎称朝廷加税,横征暴敛,民怨沸腾。”

    “光和二年,有羌族某部与人争牧,不敌,转而求宋家庇护。宋家设酒席招待,席间摔杯为号,斩杀大小首领一十五人,尽收其部众,未曾报官府以闻。”

    苏宁耐心的又听了几条,发现宋家的罪名,从强抢民女到阴畜死士,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这是自取灭亡之道。”苏宁丢下这一句评价,就带着卫觊返回了自己的帐篷,他还有一件类似的秘密武器要给这位好奇猫见识一下。

    冷征和马翼在不久之后也离开了,他们一个返回家中,一个直趋军营召集属下,乔装改扮之后连夜向枹罕进发。

    只有姜叙和姜冏兄弟站在原地,后者在心中赞许苏宁对宋家的评价,前者则在目不转睛的观察着印刷工人的一举一动。

    排版结束之后,工匠们就开始了印刷。

    活字的好处就是节约了雕版的时间,而对印刷过程并没有什么优化。而转轮排字架优化的是寻找活字的环节,对印刷过程同样没有什么优化。但对于两个东汉人来说,印刷本身就是一种震撼了。要知道这个时代传播文字的主要方式,是死记硬背和手动抄手。

    良久,姜叙忽的感慨一声:“如此一来,不用多久就能制成一本书。比起刀刻竹简手写帛书可要快多了。有朋,真是好手段。看来不用多久,宋家的累累罪行就要天下皆知了。”

    苏宁想要天下人都知道的,可不光是宋家的罪行,还有他的理念。

    此刻,他正在向卫觊介绍一种名为“报纸”的出版物。

    这种事物对于东汉人民来说并不陌生,毕竟这一时期的《邸报》在后世享有“中国最早报纸”的评价。但现在的报纸还没有进入印刷时代,从公元前60年凯撒在白板上书写要闻,到两宋期间的一千多年里,邸报都没有摆脱手写得局限。直到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才让报纸进入活字印刷时代。而这一项技术的老祖宗中国人,直到明末崇祯十一年才出现活字版。

    但现在,这一纪录要被苏宁提前了。

    他已经准备好了创刊号的底稿,正在把内容描述给卫觊。

    “这份报纸,没有多少关于朝政的内容。”华夏有对报刊进行监管的优良传统,至少从两宋开始,发往各地方的邸报就会受到中央朝廷的严格监管,所以苏宁并不准备在这方面触霉头,更何况他还准备了另一份名为《北风》的报纸,专门刊载与军政有关的内容。而眼前这份尚未定名的报纸,他的布局则是这样的,“你看这里,这是头条要闻,这里是学术探讨版块,后面还有农业板块,工学科技,商业快讯,文章诗词。这样,士农工商就凑齐了,读者数量也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卫觊是个很有见识的年轻人,这可能与他常年保持的好奇心有关系。求知的欲望让他认真拿起报纸看了起来,只见学术版块探讨的是义利之辨这等儒家热门话题,后面还有关于浑天说、盖天说和宣夜说的激烈争论。这是关于对宇宙认知的话题,在过往的一段时间里也是很热门的话题。

    而后面的农业板块则介绍了西方大秦帝国的农业概况,其中提到的马拉犁等农具瞬间就吸引了卫觊的注意力。他不知道苏宁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但是,苏宁这里有太多他没见过的东西,似乎多上一两样也不稀奇。所以他只是默默的记下来,准备以后有机会再慢慢的研究。

    再后面则是介绍选矿的问题,这好像是写给矿工们看的。卫觊草草略过,就看到了后面的商业快讯。上面记录了很多物价,并表明了是在哪一天做的采样统计,紧接着还有一些稀奇商品的介绍,以及空白出来的采访部分。后面的诗词文章早就已经确定了内容,不过这种五言七言的诗,好像不和卫觊的口味,他匆匆看完,就抬起头来对苏宁说道:“这报纸,是在宣传你的学问。”

    “没错。”苏宁没有把新闻作为这份报纸的重点,而是把他作为宣传新知识的工具,带有后世观念的他,知道只有创新才能延缓治乱兴衰的诅咒生效。

    卫觊也从中看到了苏宁的部分志向。当时人常用的聚徒讲学方式,似乎已经不能满足这位年轻人的野心,他在建立学校的基础上,竟然准备用报纸的方式,将自己的学问介绍给无法前来求学的人。那其中不光包括读书人,甚至可能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陌生人在后世也被称为路人,这份旨在向路人透露新学问的报纸,在不久之后得名《路透》。

    ……

    路透其实还有另一种诠释,在第二天清晨还在赶路的冷征,感觉有些透不过气来。这该死的大雾不仅让快速奔行的骑士们感到呼吸不畅,刚让前面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

    冷征只能叹了口气,举起右手示意军队停止前进。他本想掏出地图察看周围的地形,但地理标志物已经淹没在大雾之中,早已无法识别。他只好下令就地搭建帐篷开始休息。

    由于一个晚上都在赶路,士兵们早已陷入疲惫,帐篷刚刚搭建起来,呼声就已经传了出来。

    冷征不禁因此而皱眉,但他没有说什么。浓雾带来的潮湿气息,竟然也没能阻止士兵们快速入睡,说明这次行动实在太过仓促,士兵们没有足够的体力储备。或许在前一个晚上他们赌色子玩了个通宵,昨天刚准备休息就被自己带出了军营。

    忽然间,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在心中升腾。

    同样感到不安的,还有宋建的兄长宋扬,他正在巡视自己领地,忽然就有一支依附宋家的月氏骑兵前来报告,说领地东北方向出现了一支汉军骑兵,人数不多但很精悍,而且都进行了伪装。

    宋扬问他们:“既然进行了伪装,你们是怎么知道他们是汉军的?”

    为首的一人回答道:“他们只是装束上做了掩饰,但马匹和帐篷上都有汉军的标志。”

    宋扬又问:“浓雾之下,你们是怎么看清标志的?”

    “他们下马之后就去休息了。我们趁机摸过去看了个明白。”

    “这么累?难不成是连夜赶路?那么他们来做什么呢?”

    “可能不是好事儿?要不然不用乔装改扮。而且肯定事起仓促,要不然完全可以准备不带标志的马匹帐篷。凉州可不缺这两样东西。”

    宋扬点头表示赞同,说道:“伪装意味着他们在秘密行动,仓促意味着他们的行动很迫切。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们迫切的采取秘密行动?”

    那名月氏首领咽了口唾沫,缓缓地说道:“小人曾听闻,有宋家子弟在前些时候因为谋反被抓。这次汉军突然到来,又秘而不宣,公子你说,会不会和上次的事情有关?”

    宋扬倒抽一口冷气:“你是说,他们有可能是来秘密抓捕我弟弟的?”

    “这个……小的可就不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