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件事上,他是不能和那位北宋名臣商量的,因为那位北宋名臣,虽然是为情报收集爱好者,兼任间谍使用好手,但他对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苏宁,更不可能与苏宁有着相同的观念。不过,苏宁这些天来的人才大召唤,还是为他找来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合作伙伴,这个人是布朗夏尔的法国同胞,名字叫做贝特洛。

    皮埃尔…马瑟林…贝特洛,1827年10月27日生于巴黎,1907年3月18日卒于故乡,法国有机化学家,物理化学家,和科学史学家。并曾经在1886年至1887年,担任法国教育部长,随后又在1895年至1896年担任外交部长。

    换而言之,这个家伙不仅仅是苏宁的同行,同时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行政管理者,尤其是在科学研究方面,他的行政管理才能尤为出色,因为他曾经在著名科学家巴斯德之后,担任法国科学院终身秘书长。

    同时他的行政经历告诉苏宁,此人对于官僚机器的运转,一定也是有所了解的。虽然法国内阁奉行的是选举制,所有对公共事业有所关心的社会人物,都有可能进入内阁,而他并不是从基础的行政人员开始做起,这也就意味着,他可能对基础的行政工作并没有切实的了解,但是,能有基本的了解,也就算得上是不错了,毕竟行政制度的底层设计,也不会交给她这个外行来完成。

    于是苏宁在和他的彻夜长谈之后,敲定了一个崭新的方案,第二天一大早,苏宁就下达通知,将会在三天之后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会议,与会人员包括他现在麾下的主要将领,主要科学家,谋士,和大多数工匠代表。至于会议的议题,主要有三项,第一是宣布以章楶建议为基础蓝本而设计的北宋官僚体制,这一官僚体制将不会以大汉朝廷的名义执行,甚至他都不会将关联二字挂在嘴上,因为这只不过是苏宁的公司幕僚体系的等级制度,苏宁甚至已经为此想好了对外的说辞,那就是自己养的门客实在太多,而公司的职能部门有时在庞杂,如果不给他们惊喜分工的话,恐怕很难有序的处理好家庭的事务。

    会议的第二项议程,应该是关于科学家在新的目标体系当中的位置,这一点对于苏宁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对于绝大多数的科学家,以及政治家们来讲,也是极其重要的,对前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前程,但对后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科学家将会是他们在未来舞台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但第三项议题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苏宁将会和与会的历史学家一起讨论,是不是要效仿辽朝的军事制度,来重新划定自己的私人部曲。

    第一项议题进行得非常顺利,尤其是在几名召唤者大唱赞歌的支持之下,很少有人直接站出来反对,就连荀彧也只是在私底下怒不言,苏宁知道他心中的想法,自己跟所谓的幕僚制定职务名称,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设置百官图谋造反的前兆了,然而苏宁所设立的这些职务的名称,却没有一个出现在汉代当中,谁知道这些名称都是经过他仔细挑选的,那些在汉代是已经出现的名字,早就已经被他淘汰出去,或者被苏宁稍加变通,改成了其他样子。比如说苏宁的体系当中有很多职务都带有郎字,这和朝廷当中议郎等官职名称接近,柏树林所采用的,却是什么文林郎,承务郎,宣德郎,朝请郎。就差直接加上一个灰太狼了。

    更何况这次公布的也只是散官阶和基本的差遣,因为需要给以后的升迁留下空间,所以众人得到的散官阶也都不高,而且他们所关注的,也大都是实际的差遣。

    比如说贝特洛先生,虽然只得到了一个从九品上的文林郎,但却拿到了科学院秘书长的实职差遣,这让他非常的高兴。于他而言,这个差遣意味着非常重的实权,就连此前曾经立过功的阿基米德,也比不上他的权力大。

    阿基米德因为立过功的缘故,所以得了个正八品下的承事郎。但他的差遣却依旧是汉阳大学物理学讲师,兼任狼堡守备司令。

    有这样的现象在,荀彧及变相表达一些不满,也担心没有人会迎合他的说法,反而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这样以来,他还不如暗中搜集苏宁的实力,将来也好有一天,将此事秘密报知朝廷。

    苏宁知道他的心思,然而却并不在乎。接下来会议进行第二个议题,那就是关于科学家们的职务安排。

    “我们的公司,毕竟是依赖于科技生产的,所以,我们非常重视科学文化的培养,在场的各位,拥有大学以上文凭的,可以被称之为有出身,没有的,恐怕你们就要去考了,否则你们就是没出身。需要强调的是,在我们的这套管理制度当中,有出身的小伙伴就会晋升得快一些,而且,他们的本官官阶将会使用特别的职务。”

    章楶等人对这一点,显然略有反对之意,因为在他们看来,进士科举是否成功,才是有无出身的分水岭。不过这也不要紧,左右大学当中,也有文学类的专业,大不了他们去考一个就是了。

    那么如今,会议就只剩下第三项议程,那就是确定一下是否使用辽朝的军事制度。

    率先站出来发言的,竟然是让苏宁略感意外的班超:“在一张昨天与质夫兄商量过这个问题,我们一致认为,主公至少应该设立一个西北招讨司。”

第243章 向辽朝学习的东汉末年—宫分军() 
道苏宁知道班超这番话的意思,辽朝制度是不是要照搬,他班某人不知道,但是英语的事情,他班超是管定了,正好辽朝的典章制度当中,也有一个叫做西北招讨司的东西,他就索性拿出来用用好了,就当是卖个人情给章楶章质夫了,左右这个人看上去将会得到主公的重用,他提出的建议自然不能全盘否定。至于跟西域都护府换个其他的名字,他可不会太过在意,只要实质性的东西不会改变,那就足够了。

    苏宁对班超的这番表态,自然有些略微的不满意,不过他需要班超所具有的品质,其实主要还是进取之心,至于在官僚机构建设上的建言献策,他还不希望这个文学家族的子弟给自己鼓捣什么建议。而目前看来,他所表现出的志向,恰好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对刚才产生了不满,也只是一笑而过,并没有多说什么。

    但刚才他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讨论,这是一个推脱的措辞,绝对不能成为这个议题得过且过的理由。

    于是,苏宁再次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在场的所有人。他们的手中都拿着这个议题的详细内容,这是事先苏宁印发下去的,但是有些人是不用开那些东西的,对于辽朝的典章制度,他们已经用上一辈子亲身了解过,至于如今是不是要照搬过来,他们也比其他的人更具话语权。

    这一点就连苏宁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的目光,一直都在几位宋朝穿越者之间逡巡,直到最后,那位叫做毕再遇的南宋将领再也忍不住站了出来,高声向他禀报道:“启禀主公,在下认为这种制度,其实很适合对广阔地域的治理,首先,这种制度凭借斡鲁朵的宫分军扼守军事重镇,以皮室军作为禁军主力,以御帐亲军守卫天子安全。这样的军事体系,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有专门的机构和负责之人。至于一般的盗寇匪徒,则大可以交给地方上的普通驻军,甚至是衙役捕快来解决。”

    毕再遇的这番话,就是没有把军队的所有职能说清楚,比如说宫分军,他虽然是镇守在要隘之地,但更多的是用来震慑住地附近的蛮族。这就是所谓的斡鲁朵。而宫分军,就是隶属于斡鲁朵的军队,也是皇帝在柴册礼之后最亲密的保护者之一,同时也是他们在死后的守墓军队,其成员乃至成员的家眷,都隶属于对应斡鲁朵。换而言之,这批人是对辽朝最中心的一批人,用他们来监视驻地周围的不足,皇帝本人也是放心的。

    这种安排,对于统治那些异族人口较多的地区,是比较有利的。即便到了1800年后,某部建设兵团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至于皮室军,他们在名义上的确也是进军,不过对于毕再遇着个南宋人来说,所谓的禁军,其实也就是正规军的别称,但苏宁所需要的禁军,不仅仅是正规军,中央军,而且还要是野战军主力。

    至于保护天子的御帐亲军,对于苏宁来说,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这部分人也不需要占据太多的兵力,毕竟苏宁只是凭借影分身之术,就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不过这个组织还是应当成立的,大不了让他带上几分军校的色彩,成为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

    如此说来,这三大块组成部分当中,无一不需要进行稍微的改造,唯一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辽朝的斡鲁朵和宫分军,绝对不能演变成明朝的卫所制度。

    巧合的是,未来在他占据新雨之后,必定也需要学习汉朝的做法在那里屯田,而明朝的卫所制度,正是一个非常适合屯田官兵的制度,但回到农田当中的士兵,很快就失去了战斗力,如果苏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他的斡鲁朵和宫分军,将无法震慑周围的宵小之徒。

    那么苏宁就需要明白,为什么明朝的卫所制度,在嘉靖初年就已经崩坏的一塌糊涂。原因自然是这种落后的制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即便朱元璋设置的制度在垃圾,但老百姓的智慧却是无穷的。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依然让明朝的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守在田里的那些猥琐士兵们,自然不肯再过那种地里刨食的苦日子,更何况卫所制度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剥削弊端,于是大量的逃亡就开始产生,相应的,为所所能够产出的粮食,也随即大幅下跌。

    那么说来,其实在辽朝时期,这样的情况也不太可能完全避免,要不然面对完颜阿骨打的叛乱军队,70多万辽国军队不可能只打了一仗,就彻底放弃了抵抗。

    那么苏宁如何才能保证自己宫分军的战斗力呢?

    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是足够让苏宁忧愁一段时间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却自己蹦了出来。

    甘宁慢慢悠悠的走到大厅的中央,深深的向苏宁行了一礼。就在大家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向苏宁行礼的时候,却听他十分动情的说道:“让你我开始追随主公的时候,纯粹是因为主公许诺给我的利润!然而如今,我终于知道主公为什么要让我坚守工业园区。原本我还不觉得这小小的工业园区,有什么值得我守护的地方?左右他又不是什么军事重镇,然而里面所阐述的东西,帮助我们打了很多胜仗。无论是鲜卑人的进犯,还是王国的叛乱,抑或是前不久的叛军西来,我们都毫不犹豫的将他们击退了。而其中那些科学家们,为我们出了不少的力。这时候我们才注意到,原来,在这世界上,不光雄关险隘值得我们去防守,对我们有价值的人,也需要我们去保护。直到今天,我看到主公的这个方案,我才知道主公早就明晰这个道理,您交给我放手的这个工业园区,不就是一题当中收到的斡鲁朵吗?而我们,就是这个斡鲁朵的宫分军。”

    卡啦一声雷响,苏宁的脑海之中划过一道闪电。一切的迷雾都被这个闪电所照亮,虽然苏宁最初的安排,与甘宁如君所想的完全不一样,但该您刚才的那番感悟与鸣谢,却给了苏宁一个巨大的启示,明朝的卫所制度之所以崩溃,不就是因为他和世俗的经济体制脱离的太过严重了,如果苏宁让我裸的经济体制与世俗的经济体制挂钩,甚至是让他们作为世俗经济体制的引领者,那么军事保护这样的地方,不就有了鲜明的意义吗?如此以来,这里的宫分军不就有了足够的活力吗?

    说起足够的活力,宋宁也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卫所制度和原版的斡鲁朵制度,都过于看重血脉的传承,不注重人才和阶层的流动。

    没有充分的人才流动,就容易造成小圈子的形成,没有充分的阶层流动,就容易加剧阶级的矛盾,如此以来,内部的贪腐将无法杜绝,而外部的歧视压榨,甚至是剥削,也将进一步加剧矛盾和冲突。

    这样的制度,自然是不能够延续下去的,所以苏宁认为,要让宫分军保持活力,就必须打破类似世卿世禄的制度。

    与此同时,还应该给予这些宫分军以相应的作战机会,让他们在整个军队系统当中,树立起精锐的荣耀之旗,这样的话,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被调到这个系统当中来,当然,野战军的主力,还应该有类似皮室军的军队来担当,不能所有的战斗,都要用宫分军去打,宫分军驻扎在哪里,往往是带有政治任务的,如果政治上的条件允许,那他自然可以出征,但如果不允许,难道就不打仗了吗?

    由此,新版的皮室军概念也在苏宁的心中形成,只不过,这样的军队已经不符合皮室军的原有定义,所以,苏宁准备为他们新取一个名字。

    其实包括宫分军和御帐亲军在内,都需要苏宁为他们换一个新的名字,毕竟这里还是东汉末年,而他苏宁还没有公开造反称帝,所以,亲军这两个字还是可以用的,但御帐两个字,是断然不能出现在他的部曲体系之中的。

    不过,御帐亲军改名字的事情,还不需要他太过担心。他和系统,其实在实际上已经有了他们的亲军,那就是黑马义从和渭水义从。

    因义相从之人,才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所以这些人能够结结实实的起到亲军的作用,至于苏宁所构想的军官摇篮,那就只能靠他言传身教来培养了。

    不过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改起名字来可就有些难度了。

    目前承担野战军这个战略作用的,是撇开第五纵队的其他六个纵队,在苏宁的潜意识当中,他的这些纵队,都是师一级的单位,至少也是承担着旅一级的作战任务。换而言之,他们其实并不像辽朝皇帝的批示均,反而更像唐朝皇帝的十二卫,但苏宁不准备用左右龙武卫之类的名字来称呼他们,某某纵队的称呼依旧将会延续在东汉末年的战场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