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帝陛下显然对身边这位大太监的情报来源非常感兴趣,如果他并没有问出口,毕竟手底下的人就是要帮助他,这位皇帝打听一些他不容易知道的事情,至于他怎么做成这些事情呢,那可与他这位皇帝无关。

第217章 苍天未死,黄天先灭—7() 
埃提乌斯此时正率领一支步兵军团,慢吞吞的跟谁在阿提拉的身后,他们的行军速度慢的像乌龟一样,但士兵们的精神状况,却并没有因为速度的降低而变的萎靡不振,这一点让两位指挥官都非常满意,只是不幸的是,他们这种满意的情绪,恐怕无法持续多久了。【。aiyoushenm】

    一波黄巾军忽然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之中,他们的行军没有任何阵列可言,速度上更是参差不齐,有些健壮的人,已经冲进了轻骑兵的打击范围而不自知!而另外一群人,拖拖拉拉的改改后面,怎么看都像是一群老弱妇孺。

    两位召唤者将领并不熟悉中国地域的传统作战文化,即便阿提拉的祖宗曾经是与两个汉少都进行过激烈战争的北匈奴,但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更多的是与罗马帝国展开战争,而不属于这个陌生的大汉王朝,所以他们在第一时间,选择了防御性的规避。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们身侧的苏宁本部,注意到了这边的异常情况,于是马上便有一个百人队骑兵移动过来,前出侦察敌人的数量与目的。不过他们还没有跑多远,就遭到了敌人的优先进攻,显然这帮流民,对于骑兵的威力,是有着极大的顾虑的。

    看到兄弟部队与敌人接火,然后jing chá终于也不再淡定,他麾下的轻骑兵立即投入战斗,也不在乎身后的好友对他的叮嘱,直接将这股战略级别的力量,投入到了这场技术层面的厮杀当中去。

    这支黄巾军显然不是什么精锐,他们的装备也很差,大多数人使用的都是农具,只有少部分人使用的算是军队级别的wu qi,在这一少部分人不弃,大多也都是短兵器。他们当中甚至没有几把gong nu,也就无从对高速移动的疾病造成威胁。

    但是阿提拉的轻骑兵并没有装备多少重wu qi,就连他们的盔甲,我用的也是铝合金材质。所以他们最来速度飞快,但却无法像重锤一样打穿对方的整个阵列。所以他还是选择带领着自己的手下,绕行到这群流民的侧前方,用弓箭进行射击,然而这样的杀伤方式,对于人数众多的黄巾军来说,几乎感觉不到什么痛痒,所以他们准备再次进化成另外一种方式,用快速突击打出一条通道来,那身后的重装骑兵冲进这群流民之中。

    但是他的这一句话还没来得及实施,就看到临近的苏宁已经率领的重装骑兵前来增援。由于对点位的未来有着较大的担忧,所以苏宁还是力排众议,将这位清疾病的相位,调到了重骑兵集团当中。点位本人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不过那些和她要好的老兄弟们,在他临走的时候大哭了一场,还险些闹出了乱子。

    好在典韦威望素著,只是嗷嗷了几嗓子,便将场面给稳定下来,至于后来的事情,就如同阿提拉现在看到的那样,典韦正率领着一千名重骑兵,风一样的冲向对面的黄巾军流民。

    这边黄巾军流民,一看就知道,既没有足够的军事素养,也没有经受过正规的军事打击,所以他们对于这种播种骑兵的应对方式,除了四散而逃之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

    四川老头其实对他们来说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开重骑兵的凶猛冲击,最大程度上保证人员的安全,但是,他们的四散溃逃,显然没有经过有组织有纪律的训练,以至于在溃逃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分站都减员,俗称:踩踏。

    在1400年之后的欧洲战场上,也有个叫做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国王,方文文,一套简洁有力的战场模式,那就是大炮一轰,骑兵一冲,然后用步兵上去消灭残存的敌人,如今,苏宁虽然已经发明了huo yào,大概没有把大炮搬到战场上来,所以,他把那套简单的战场模式,简化成了两步走,那就是重骑兵一冲,然后轻装步兵上去拼命。

    由于没有大炮一轰的环节,所以带给敌人的震撼是有限的,给敌人造成的杀伤也是有限的,故而,追在疾病后面的步兵们,并不像古斯塔夫二世的那些手下们那样轻松,他们还需要与敌人展开一番厮杀。

    阿提拉就看到,甩着两个大脚板往前冲的太史慈,正挥舞着手中的长枪,与几名装备还算精良的黄巾军厮杀在一处,看来他们是专门挑了这块硬骨头来啃。父母的是其他的黄巾军,还不配进入他的菜单。

    不过朱宁对于俘虏的要求,可没有分什么三六九等,此役当中抓获的大部分人,都会被押解到凉州去。在那里,系统已经模仿着北美那样地广人稀的地方,建立了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制度,就连名字也是从17世纪的北美地区抄袭而来的,他们的名字叫做,庄园。

    所以,对于精壮的劳动力,苏宁是向来不挑不拣,基本他们有的还算不错的身手,但对于做农活这一项来说,有没有这个能力其实并不重要。正相反,有身手的农夫反而有可能挣脱农场的管制,这些人如果负隅顽抗的话,应该尽可能的予以格杀才对,当然,苏宁也是有好生之德的,如果这样的人真的准备放下屠刀,那自然要给他一个立地成佛的机会,凉州的农场里,还是能够保障出家的和尚吃啥素时代!当然,前提条件是他们要剃光头,并且和其他的农夫一样,下地干活。

    于是,在经过一场短促的厮杀之后,苏宁的手上没,便开始齐声呐喊,要求那些无以抵抗的农民放下手中的wu qi,苏宁承诺给予他们一份适合耕种的土地,当然前提条件是,他们必须遵守农产品的生产秩序。对于这些流民来说,有一份能让他们耕种的土地,就意味着能让他们找到一份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其具有you huo力的。

第218章 苍天未死,黄天先灭—8() 
苏宁显然是非常了解黄巾军的本质的,要不然他的部下们也不会随便一喊,就能够抓获大批大批的俘虏。

    这时候的苏宁,也慢慢悠悠的从不远处赶了过来,他们爱提乌斯进行过简单的交流之后,就让手下带过来几个黄巾军进行审问,他准备通过这番询问,让几名外籍将领知道,在中国这个地下人多的地方,战争,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饥饿造成的。

    第一个黄巾军被带过来的之后,没多久,就把自己的身世背景交代了个清楚。原来此人曾经是个资格的人,只不过他的土地被几家豪强耍弄伎俩给占了去,随后他只能到其他地方去给人做佃农,但是因为她经常指摘主人家的不是,所以多次遭到驱赶,后来,他在前往外地寻找可以租种的田地时,意外的接触到了黄巾军的传道者,从那以后,他就成了太平道的坚定支持者。

    苏宁知道,像他这样的失地农民,才是构成黄巾军的主要成分,真正在政治上有所图谋的野心家,反而只是黄巾军的一小部分。尤其是那群掌权的家伙,才刚刚起义,就已经开始作威作福,可见他们心中对权力的向往,一开始就寄生在这次起义的策划之中,或许他们之中真的有那么几个人,把人世间的疾苦看在眼里,亟待欣赏,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显然没有和他们一样的观念。

    就如同1700年后的无产阶级革命一样,最先发动革命的,往往是那些流氓无产者,而在革命队伍当中,往往也有很多滥竽充数的,就废止,只有当革命队伍不纯洁的时候,他们的信仰才能凝聚出足够强大的力量。

    然而,黄巾军的信仰,在无产阶级信仰面前显得过于脆弱,即便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他们能够凝聚起来的力量,也并没有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方向。所以他们的失败,无论是从基层的技术层面来讲,还是从历史的大潮流来说,都是注定而不可避免的。

    之后被拽出来的几名黄巾军俘虏,也大都与第一个人有着类似的遭遇,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像一块碎布一样,拼接出大汉王朝底层的痛苦与不幸。

    土地兼并这个词汇,很快就从苏宁的脑海当中被搜刮出来,当他出现在人民疾苦之后的时候,对于那些外籍的将领们,便有了更具冲击力的认识。他们终于知道,在中国爆发的战争,尤其是内战和叛乱,往往是一群政治野心家,利用一群想要迫切改变命运的人们,而挑起来的,殃及无辜的浩劫。

    苏宁对于这种人一般不会抱有太高的期望,即便这个人是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张角,他也不会对此有格外的看法,毕竟,他只是一个研究技术史的宅男,对于政治和文化上,如何评价这位利用宗教掀起农民起义的领袖,他通常是漠不关心的,反正这个人带给世界的冲击,与他所研究的领域无关。而他一直坚持认为,他研究的领域,才是能够真正为人民的幸福,带来新变化的动力源泉。

    至于这帮人,他依旧固执地坚持原有的观点,他们只配在自己的农业庄园里,为工人们提供足够的粮食,于是,他吩咐手底下的人,将他们用绳索捆绑住双手,并串联到一起,然后运到洛阳去,继而通过关中,运回苏宁掌握的北地郡。

    在结束这一场短促的战斗之后,苏宁得到了来自洛阳的新消息,那就是他的政治盟友,兼业余手下,原并州刺史董卓已经接受皇帝的任命,前来协助他讨伐黄巾军,与此同时皇帝还给了苏宁一份特殊的命令,因为他此次前来带来的兵卒并不是很多,所以皇帝特别准许他,在皇家视为禁脔的关中地区招募新的兵勇。皇帝的这一特别许可,让苏宁大为开怀。在抓捕马元义的行动当中,他就领略到了关中村民的军事素养,如果能够从他们当中张某兵勇,估计可以大幅度的缩短训练时间,要知道,他们可不是凉州地界上的地痞流氓,他们是有着潜在军事能力的关中子弟,他们只要拿起刀枪,就是一群能够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好汉子,他们即便在山野之中,也能够利用简单的阵型,与打家劫舍的盗匪周旋一阵。现在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他们在军事方面的纪律性,而且远远超过了凉州的那些汉子们。

    于是,第六纵队和第七纵队的编制,很快就在苏宁的命令当中成型,而相应的武器装备,也会在凉州加快生产的脚步,并用最快的速度,运送到前线上来,他们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朝廷能不能为这两只纵队,提供足够丰富的粮草,如果不能的话,那么苏宁就只能大老远的从梁州调粮了。

    要知道,这两只纵队的新兵,是以他个人的名义招募的私人部曲,在大汉朝廷的制度之下,大部分的将领,尤其是镇守在并州幽州和凉州的将领,大都拥有着数量不小的私人部曲。他们也正是通过这些私人部曲,实现为国家征战的目的,其实这种制度一直传承到明朝末年也没有终止。守在边关人关宁铁骑,还不是得拿出大把的银钱,来犒赏你他们的家丁们,至于其他的士兵,那也只不过是提振一下士气的杂鱼而已,真正作战的时候,将军们最信任的,还是自己的家丁。

    那还是在君权不断加强,臣权在不断削弱的大明朝,而在东汉末年,这样的情况,比起明朝末年来可要严重得多,所以,他苏宁银行后要依仗的,还是这群私人部曲,所以,他绝对不能让这群手下,在与黄巾军的战场上,出现任何闪失。

    好在,在这道命令送来之后不久,皇帝的另一道圣旨,别急追而来,那就是允许他苏宁便宜行事,不但可以在大汉王朝的治下大量采购粮食,更可以根据战争的需要,将缴获的战利品提前发放下去,只要事后补报即可。

第219章 苍天未死,黄天先灭—9() 
苏宁对于皇帝的这番安排,显然是非常满意的,只可惜的是,东汉末年的江山,他却没有足够的能力为皇帝保住了。在如同长江一样澎湃的历史趋势面前,他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渺小了,就算他与天子刘宏真的相交莫逆,愿意为他赴汤蹈火,他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实现这一愿望。

    于是他只能带领着麾下部曲,继续在汝南郡境内寻找黄巾军的其他部队,他知道,这人不是皇军的所有力量,在这片富庶的地方,黄巾军,能够聚集起来的穷苦百姓,恐怕不会低于百万之众。即便他们的战力只能和乌合之众相提并论,但是,苏宁也害怕对方真的是用人海战术,不惜付出巨大的伤亡,也要让己方士兵长刀卷刃。那样的话,即便取得胜利,他苏宁以后在豫州的名声,可就不会剩下多少了,

    不过,他的几名手下在得知他的想法之后,大多直接表达了不满之意,他们认为,因为担心日后的声名问题,而阻止自己的士兵在战场上消灭敌人,纯粹属于自缚手脚的愚蠢行径,他们甚至不准备接受这样的命令,除非苏宁能够拿出更充分的理由,然而,苏宁却并不准备在这方面解释什么,他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每一次军事行动,都需要为政治目标服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不是优秀的军人。

    然而对他的这种说法,将近半数的将校表示不服。他们认为在战场上厮杀,就是为了博取将来的富贵,由于中上层普遍表达了不满,所以苏宁只能放缓了前进的脚步,他命令部队采取守势,以避免遭遇到黄巾军的重点攻击。

    然而即便如此,第四纵队依旧成为了黄巾军重点打击的目标,在汝南郡一带活动的黄巾军渠帅何仪,我已经亲自率领着将近十万大军,向他的第四纵队驻地扑来。

    苏宁的吃后很快发现了这一惊天动地的动向,所以立即赶回驻地,将此事报告给了苏宁,希望他能够尽早采取措施,最好能够做到避敌锋芒,然而苏宁却不想就这样灰溜溜的离开,他一边命令附近的曹操,家属向自己靠拢,一面命令只有1万人的第四纵队,做好全面揭底的准备!

    苏宁又一次穿上了冶金口的科学家们为她打造的锰合金铠甲,爱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