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典韦当时也受到了那份枪谱的影响,如果涛擅长使用的武器,是两把手柄严重缩短的短戟。不同于吕布的方天画戟,他的这两只短戟,在使用方法上更多的接近于短枪,所以他在进站的时候,往往能够发挥出枪法的阴险狡诈之处,但在稍远的距离上,他也可以凭借自己力量上的优势,将之挥舞的虎虎生风。

    有一种上前阻拦他们的黄巾力士,显然不清楚这两人的武功路数,没有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手,他们就已经溃不成军,文聘和典韦哪里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他们纷纷带领着部下一拥而上,将马元义等人给团团围了起来。

    那边厢,苏宁方面的战事也基本宣告结束,虽然苏宁一直在暗中使用影分身之术,但他并没有承担起进攻的大旗,毕竟,每一场战争都需要为政治服务,那位因为网络问题没有被她成功召唤出来的章楶,就曾经在这方面发表过兵以利动的高论,而如今他的这一仗,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抓住马元义。这点基本任务,哪怕只派出一个典韦,也能基本完成。

    那么这场战役的附加效果是什么呢?虽然是他苏宁要和这帮村民们,建立其非同一般的政治关系。

第210章 唐周告密,反成当庭对峙—5() 
苏宁的愿望基本实现了,当他的部下们将马元义等人团团包围的时候,村民们不可置信的发出一阵阵欢呼!显然在他们心中,这群黄巾贼子的威慑力,还是足够让他们感到恐惧的,好在,他们如今不需要再害怕什么了,因为有一个叫做苏宁的家伙与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而且丰富的战场经验告诉他们,如今有了一条可以快速解决战斗的办法。

    于是有几个大嗓门儿的村民们站了出来,向着和他们缠斗在一起的黄巾军士兵大声呵斥道:“你们的首领马利已经被我们团团包围,如今放下武器还可以饶你们不死。他说还敢继续负隅顽抗,那我们将对你们的首领发起猛烈进攻,直到他再次为止,而你们也不会得到任何好下场,我希望你们本着忠义之心,能够保全你们首领的性命,同时也保全你们自己的性命。”

    这一番话喊出来之后,果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要知道这帮村民们不仅仅是以生命作为要挟,还以忠诚之大义相责。这让那群黄巾军士兵们,显然有些猝不及防,他们毕竟还没经历过多少战争上的事情,显然不如军事经验丰富的关中村民。

    且不想说,他们在经过一番鏖战之后,有不少人都产生了退缩的想法,就算他们不想退缩,也会因为对马元义的忠诚,而变得束手束脚。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下手中的武器,即便被包围中的马元义,声嘶力竭的呵斥他们,想要阻止他们这样愚蠢的做法,但起到的效果却是寥寥无几。苏宁身边的那些村民们,就这样欢欣鼓舞的冲上前去,将他们那些武器一一收缴,并拿出家中常用的绳索,将这些投降的家伙捆了个结实,显然是准备在不久之后扭送官府。

    马元义看到这一幕,知道自己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那些部下们如果不肯放下武器,那么他还有可能被人从重围之中救走,然而如今,他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于是就连他最后也选择了束手就擒,他显然没有足够的勇气,像后世的某些传闻当中所说的那样,与前来捕捉他的汉军士兵们鱼死网破。其实在大部分的历史记载当中,他的选择都是束手就擒,然后被官兵们送到洛阳,最后被凶残的朝廷施以酷刑。

    苏宁可没有闲情逸致去考虑它究竟会有怎样的下场,他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将此人的阴谋大白于天下,也好让朝廷对黄巾军的起义,尽早的做好防备。

    于是他们在家买了一捆成一个粽子之后,便踏上了前往洛阳城的旅途。一路之上,司马懿对他们捕获的马元义非常感兴趣,你是三分的想要靠近他,并且从他那里找到一些想要了解的事情,然而,父母非常担心这个小孩子受到太平道的影响,而他的哥哥司马朗显然比苏宁还要担心这一点!于是,可怜的司马懿,在这最好骑的童年时光里,被彻底的剥夺了一次求知的好奇心。

    马元义在这一路之上都被严密看守着,虽然曾经有几次,有些不明人物想要聚集起来,将这人就走,但是苏宁的第四纵队,也是源源不断的派来了援军,这些士兵皆是身披重甲的重骑兵,他们的装备比轻骑兵看来更具有威慑力。

    允许那些不明身份的人物,不再轻易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虽然他们一直尾随着苏宁一行人等,在苏宁的第四纵队,始终没有给他们得手的机会。

    待到一行人接近洛阳城的时候,已经得到消息了,廷尉府派出了一个苏宁十分熟悉的人物,前来接手马元义。

    这个人叫做崔琰,曾经前往泰山郡,调查过关于苏宁的一起冤案。虽然两人并没有见过几面,但对彼此都有着极深极好的印象,于是两人的见面和交谈,都没有出现太多的言语障碍,故而马元义的转手,也变得顺理成章。

    廷尉府对这件案子显然非常重视,据说他们派出了极其强大的阵容参与案件的审理。不过苏宁对这里头的细节却没有太多的兴趣了解,他所等待的,无非是一个结果而已。

    这个结果很快就送到了他的手里,而且比他想象的还要丰富多彩,崔琰的办事效率果然是异乎寻常的快,这也没有枉费多年对他的一番信任。

    马元义虽然一直都没有招人,但是通过对他手下的审问,还是很快的就把他太平道神上使的身份,但是他一直抵死不肯承认,并声称他的这几名手下显然被屈打成招,从而背叛了他,以至于编造了一个子虚乌有的身份,用来污蔑于他,然而,他的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就在他入狱的同时,一个来自济南郡的家伙,来到了廷尉府投案自首,并且向廷尉府官员以及皇帝,揭发出了一个惊天大案。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唐周,他到达廷尉府的时候,崔琰正在堂上审问马元义,听说唐周反映的情况,与马元义被控诉的内容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崔琰便索性将唐周传唤到堂上,与马元义当庭对质。

    苏宁的时候听说这个状况之后,非常后悔没有去旁观这场审问。他非常想知道,当唐周那个叛徒去揭发马元义等人的时候,刚好看到被他抓去的马元义本人,脸上会是怎样一个表情变化。

    而那个马元义,首先,在廷尉府的大牢之中,还拼死抵赖自己的真实身份,如今正好遇到揭穿他的唐周,又该如何自处呢?

    昨天是非常有趣的一幕,可惜,他苏宁实在是无缘得见,而崔琰,对这一件事情的描述,也是极尽详略得当之能事。

    他崔某人所关注的重点是,这个太平岛是不是真实存在。唐周在供述当中,列举了很多不可辩驳的事实,比如说有些比较激进的太平道教徒,就曾经将甲子二字,写到各地官府的大门上,这一点,地方官员们早就有所回报。

    但是崔琰依旧不肯做出最后的结论,他希望苏宁能够帮他一把,向他证明一些什么东西。

    但他有些拿不准,苏宁会不会帮她这个忙呢?

第211章 苍天未死,黄天先灭—1() 
崔琰为什么会找苏宁帮忙,因为苏宁是逮捕马元义的最大功臣,如果他能够帮助自己坐实马元义的罪名,也就相当于做实了自己的功劳。

    但他也担心苏宁不肯帮这个忙,因为如果这件事情属实的话,苏宁只需要什么也不做,原地等待黄巾起义的爆发,那么朝廷就将授予他这份功劳,因为他是第一个发现黄巾起义苗头的人,而且他努力的向朝廷做出了反应,但朝廷当中有些人视而不见,以至于黄巾起义最初得以爆发,并且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是这样的话,谁是那个没能让苏宁的意见传达到朝廷的人啊?很不幸,这种人有很多个,但最有可能会被推出来当做替罪羊的人,是目前非常年轻,资历尚浅的崔琰。

    所以,他想要尽可能的将苏宁拉下水,尽可能的让他帮助自己,否则的话,他将最有可能成为那只替罪羊。

    可惜他见到送你的那一刻,也不再抱有得到帮助的希望,因为苏宁的态度十分冷淡,虽然从言谈之中可以看得出,苏宁对他是十分欣赏的,然而,苏宁并不准备因此而对他提供帮助,这其中的原因,他崔某人显然不得而知,但苏宁的那副态度,表明他已经做好了全盘的打算。

    苏宁之所以不准备为崔琰作证,原因是因为黄巾军在朝廷内部,也有着不小的势力,张角等人把从百姓们那里坑蒙拐骗来的钱财,用于收买朝中掌握实权的太监们。封谞本人甚至答应张角,在他们起事之后作为内应,与他们一起共享洛阳城。

    在这种情况之下,苏宁还不准备照着太监,因为在他原本的计划当中,蔡建美说她下一个五年,才会去重点消灭的目标,现在,他只想漂漂亮亮的打完这一仗,至于崔某人,其实她并不需要自己站出去帮助他作证,因为他手头的证据,已经足够将马元义等人定罪。这是年轻的崔琰,面对如此重大的案情,恐怕还有些下不去手。这是他的能力与魄力问题,而不是苏宁的道义问题。而且他也相信,即便没有自己的帮助,崔琰依旧可以拿出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

    数天之后的大朝会上,崔琰果然斩了他的猛烈攻击,一方面,他吃得大部分的地方官员,对于黄巾军明目张胆的传销行为不加理会,是严重的渎职行为!另一方面,他只得有些朝中大臣,尤其是宦官们,接受张角等人的贿赂,为他们充当保护伞,阻挡那些有正义感的官员揭发张角等人的奏折进入京城。

    至于张角的原因究竟是怎样的货色,她更是给予了疯狂的批判。声称他们只不过是一群江湖骗子,至于那些治病的药材,以及他们掌控的药方,都是从凉州地带贩运而来,而那些,都是被朝廷刚刚罢免官职的苏宁沥尽心血而得到的结晶。

    他没有在朝廷上会送您大唱赞歌,一方面是因为他不理解苏宁为什么不给帮助他,另一方面是他也认可送你的能力,并不像苏宁过早的卷进这件事里,他认为以他自己的能量,就足够在朝廷当中掀起这场轩然大波,倒不是因为他的出身,而是因为他的正直。

    但事实上,情况并不和他的想象完全一样,皇帝陛下刘宏虽然在听完他的住处之后,一下子勃然大怒,立即撤换了几名重要的大臣,并且命令他的大舅子何进,承担起保卫国都的职责。

    洛阳的周边,有八个地形险峻的关隘,可以用来戍卫京师。这其中以潼关最为有名,这八道关隘,其实哪一个都是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处,不过,这是保住京师,而任由其他地方陷于贼手的话,那么京师早晚也会成为无根之萍。到时候,窝在这里面的天子刘宏,也就只有一个被人围困而死的命运。

    天子刘宏不是刚上台的无耻之徒,他自然知道主动出击的重要性,但在选配哪些人出证的问题上,他还存在着很大的犹豫。他想把远在凉州担任刺史的梁鹄调回来,让他带了一个新设立的官职,选部尚书,负责,在这个混乱的时局之下,甄选官吏重整河山。

    然而,在他与梁鹄的思想沟通当中,事情出现了质的变化。

    凉州刺史梁鹄提出,由于两周刚刚发生了严重的判断,他需要一名强力人物来接掌他的位置,否则他不可能安心的离开凉州,而她所推荐的这个强力人物,正是刚刚被他罢免的武威郡太守苏宁。

    这个人选,其实就连他天子刘宏也不觉得有多大的问题,奈何他刚刚亲自下达诏书,罢免了此人的官职,而且更加吊诡,且让他难以下台的事情是,他在诏书当中指定的继位者,也就是原来的金城郡太守盖勋,竟然在前不久的判断当中被贼人杀害。这就意味着他天子刘宏,竟然任命了一个死人来接替苏宁。

    看来上天都不愿意让苏宁换一个位置,天子刘宏也只好捏着鼻子,准备让苏宁官复原职,更何况,前不久他刚刚立下了一个巨大的功劳,那就是活捉马元义,帮助朝廷揭破了黄巾军的阴谋。

    这样巨大的功劳,对于一个曾经为朝廷立下大功的人来说,一个太守之位,恐怕根本无法筹奖于他。

    倒是老鸟提出的刺史之位,完全可以抽奖他的功劳,想来让苏宁回到他熟悉的凉州去任职,他自己也不会有任何怨言。而守卫边疆的家国大义砸下去,任何为他鸣不平的人,都应该闭上他自己的嘴巴。

    可是,他苏宁此次已经来到了洛阳,而他的目的也说得非常清楚,那就是要为大汉除掉黄巾军这个祸害,如果这个时候让他回到凉州,恐怕他还不可能答应。

    而且,在关外的事情,也需要他率领兵马前去征讨,如果就这样放他回凉州,就连天子也觉得,让他白跑这一趟实在不太合适。毕竟人家是为了他的设计江山,才远道而来的。

    那么对于他的安排,也就只剩下最后一种了。

第212章 苍天未死,黄天先灭—2() 
“选部侍郎?”苏宁对于皇帝的这个安排,显然是非常的惊讶。他倒是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他的老师凉州刺史梁鹄,曾经在今年被大汉朝廷调回中央,出任朝廷的选部尚书。这个所谓的选部,正是吏部的前身,他是在曹魏时期改名的,不过这一点对于苏宁来讲,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他得到了这个官职,究竟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为此,皇帝陛下还特意下达了一道诏书,将他的具体权责,一五一十的写了个清楚,原来,在天子刘宏的这个布局当中,选部尚书,依旧是今后改革吏治的重点所在,只可惜的是,这一官职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本来他的老师,是皇帝陛下心目中的不二人选,可是他坚决不肯离开已经发生叛乱的凉州,所以只好便宜了他这个小子。当然,以他的年岁来讲,还不够担任如此高的职务,所以,就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新的职位,称之为侍郎。

    选部侍郎在选部尚书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