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乾坤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年乾坤歌-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草民愚钝,蒙皇上恩慧,受先师教诲,方才茅塞顿开。如今先师新亡,草民也得尽弟子的义务,愿为先师守孝三年。”王质说道。

    瑞帝听后脸沉了下来,他盯着王质,而王质则是一脸坦然。

    “守孝三年,这么说来明年的科试你也不打算参加了?”经过短暂的沉默,瑞帝开口问道。

    王质没有任何犹豫的回了一句是。

    “朕看你是醒过头了,朕一直都在栽培你,你就是这样报答朕的?那赵理宁愿死也不愿意对着朕,还有那满朝的臣子,个个在朕面前装聋作哑!”

    “最让朕可气的是,那些朕原本寄予厚望的年轻人。没有得到重用之前,个个正气凌然,是非分明,结果事到临头跟那些官油子一样,都哑了!”

    “还有你这个王质,先前虽有些狂妄,但到底有年轻人的朝气与勇气,不失可爱之处。让你跟着赵理学了几天,到是变得与那些他一样胆小怕事,朕就有那么可怕!”

    “可恶!可恶!你们一个一个的都想远离朕,是不是?”

    瑞帝能耐着性子跟虎头说,但绝不能耐着性子与王质说,王质的话彻底的触动了瑞帝那敏感的神经。

    王质见瑞帝陡然间暴跳如雷,仿佛真的置身于雷电之中,大气不敢喘。不过,他仍是尽力的调整自己的情绪,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不知皇上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

    “真话有些不中听,皇上听了或许不高兴,但草民请皇上让草民把话说完,再治臣的罪!”

    “有意思,朕听着呢。”瑞帝挥了挥手说道。

    “今日早朝之事,草民也有所耳闻,草民还听闻以前的朝会不是这样。各位大人们都踊跃建议,皇上您也虚怀纳谏。”

    “自玄朝这末,世道纷乱,礼崩乐坏,父子相残、兄弟反目、国君杀臣、臣子杀弑君……各种人间惨剧屡见不鲜,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性。”

    “只到皇上您出现,建设礼制,用儒学教化百姓,移风移俗,方才恢复我华夏礼仪之邦应有的气度。君臣和睦,百姓守礼。”

    “可草民又闻从去年开始,朝中大臣连上朝时就心惊胆寒,想必他们心中认为皇上不再信任他们,于是在心中也不再信任皇上了。”

    王质一口气,用极快的语速说完了心中想说的话,说完后几乎要摊软在地上。

    而瑞帝在王质说话的过程中,已是满脸怒气的瞪着王质,右手已经紧紧的握着了放在案上的剑,似乎随时都有暂王质于剑下的可能。

    “你这是说朕做错了,你要朕放纵那些豪门望族胡作非为,来祸害朕的江山。朕杀几个犯法的人,就是昏君、爆君了,他们就不信任朕了?他们若是心中没鬼,他们怕什么?看样子你这是在为你的老师鸣不平了!”瑞帝怒道。

    “皇上做事自有皇上的道理,草民不敢妄议。只是想说皇上变得太快,臣子们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皇上想要什么,他们该怎么做,唯有什么都不做!”王质答道。

    “不敢,你还有什么不敢的,臣子们的不作为都敢说成朕的错,你不怕死吗?”

    “臣怕,但臣得皇上知遇之恩,无以为报,唯有以诚相待,刚刚那些话都是臣的肺腑之言!”谈到死,王质突然间对瑞帝的雷霆之势没了感觉,反而放松了起来。

    “以诚相待!王质啊王质,朕原本以为你学聪明了,没想到还是如以前那样固执。你是想学那些沽名钓誉的人留个万世名呢,还是真学不聪明。”

四百三十六、守拙() 
    “以诚相待!王质啊王质,朕原本以为你学聪明了,没想到还是如以前那样固执。你是想学那些沽名钓誉的人留个好名呢,还是真学不聪明?”瑞帝的表情由盛怒变得玩味。

    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己的立场和认知,这个立场和认知也支配着这个人的语言。所以瑞帝一直在心中警告警告自己要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楚的头脑以及一颗坚硬的心,不被他们的语言所迷惑、左右。

    “人皆有好名,草民自然也不能免。也正是因为这个名,草民以前才有那么多轻狂之行,被人吹捧得忘乎所以,自以为才名让天下人信服,结果到头来只是一场梦。”

    “草民为此迷茫了一段时间,后来也只能以气运不佳来安慰自己。后来拜赵大学士为师,老师用一个故事点醒了草民。”

    “什么故事?”瑞帝见王质有些答非所问,但对王质接下来所讲的话还是有些兴趣的,像王质这样的人,自然不会答非所问的。

    “当年尧君问其师许由,啮缺也就是许由的老师可否为天子。许由回答说其师聪明睿智,行事敏捷,精于发现别人的过错,为天子难!”

    “为天子尚不可太精明,草民自然更不可。草民的遭遇不是因为运气差,而是因为太过聪明,从而自招祸端。”王质缓缓说道,说完就低头等着瑞帝的裁决。

    瑞帝听了,脸色变了又变,王质的话与其是说他自己,更像是在指责瑞帝太过精明,往好处想是在劝诫他,往坏处想就是在骂他不配为帝。

    瑞帝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控制住自己的怒气说道:“你不学聪明,可能会为此丢命的,你不后悔?”

    “以往草民太聪明,从而倒了大霉,还落了个坏名声。草民如今不聪明,或许也会倒大霉,但心中踏实,说不定还能落个好名声。”王质正色答道。

    “哼,这些话都是谁教你说的?”瑞帝厉声问道。

    “无人教,草民所讲皆为心中之言。”王质回道,他对瑞帝的关注点有些奇怪,谁不要命了来教他说这些话,还是瑞帝对他有所怀疑?

    “这个故事朕也听过,是一个道士讲的。朕如果没弄错的话,你,还有赵大学士可是坚定的儒家之人。你们这些儒生向来对道家的东西戳之以鼻,推崇起道家来了?”

    瑞帝冷眼看着王质问道,这个故事他确实是听过,这是当年白云先生讲给周武帝听的。

    “草民以前轻狂无知,确实对道家理论有偏见。老师是大儒,形势所逼,自然也不能推崇道家。幸而老师是真心教草民,草民才知道家自有其高明之处。”

    “哼哼!这赵大学士学到是很有学问的,可是这见识却不如你。你现在至少能说实话,他一个大儒,拿了人家的东西,还说人家的坏话,哪里愚笨了?处处与朕玩机巧,哪里笨了。”

    瑞帝听了王质的话,才发现自己确实想多了,不过想起赵理死的时都要赖上自己的做法到底是有些不屑的。

    为尊者讳,对于瑞帝对赵大学士的批评,王质是自然不敢接的,不过从瑞帝的语气中,王质知道自己今天算是过关了,果然他又听瑞帝接着说道。

    “不过聪明的老师倒是给朕教了一个实在的学生出来了,也算是功劳一件吧。王质,你可不要让朕再失望。”

    “草民承蒙皇上圣恩,定当竭心尽力不负皇上。”

    “那你还要去为赵大学士去守孝?”

    “是!”

    又是一阵沉默。

    “若朕要你去东宫领个差事呢。”许久,瑞帝说道,语气不容置疑,显然是否定了王质去为赵大学士守孝。

    “草民不敢违旨。”

    一年前,瑞帝曾暗示太子李啸平招揽王质,结果太子李啸平错失了机会,这件事后来王质也有耳闻。

    只是事隔一年,形势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现在谁都认为王质是瑞帝面前的红人了,瑞帝在御书房将太子狠狠的骂了一顿的消息很快就在朝廷内部传开了,现在又将他指去给太子,这不是折腾他吗?

    当然,在去东宫与没命这两个中间,王质也只能选择去。

    “朕只是想让你教教太子如何守拙,不要整日的玩弄那样机巧,这治国是能用巧的吗。原本多阳刚的年轻人现在朕怎么看就怎么阴阳怪气。”

    “太子身边多才俊,哪里用得到草民,皇上还是饶了草民吧。”

    王质一听,心中暗暗叫苦,脸上也表现的诚惶诚恐。

    太子李啸平久为太子,身边自然有自己的亲信,他要是去东宫,少不得受排挤,立足尚难。若还敢在太子面前讲些太子不爱听的,就算他是瑞帝指派去的,怕也要会死于非命的,这与直接杀他没什么区别。

    “不敢去?怕太子心胸狭窄容不下你?”瑞帝问道。

    “不不,是草民以前狂妄,好多大人、才俊都被草民‘指点’到了,给人留下了极坏的印象。若到东宫,再轻狂,怕是会被群起而攻之啊!”王质此时已是满头大汗。

    “嗯,你说的也是个理。不过太子若真是个治国之材,自然不会让你落到那个境地的。说到底,你还是不相信太子,觉得他不配你为他效忠,对不对?”瑞帝问道。

    “草民只效忠皇上,皇上让臣去,臣就去吧。”王质到这时候,终于觉察到不妙了,瑞帝东说一下,西说一下,怎么就扯到了太子身上了呢。

    “你不用紧张,朕也就是与你随便聊聊。”

    瑞帝说完停顿了一会,随即长叹一声说道:“如今收复蜀州,朕不觉难;契丹来攻,朕也不觉难,最难的就是朕百年以后谁来继承朕的大业。”

    “这太子,以前看着还好,如今却越来越喜欢玩那些阴谋诡计;这老二嘛,天天诗词歌赋养尊处优的不提也罢;老四,倒是有些霸气,知道些民间疾苦,可身上的毛病比谁都多,即不爱读书,又闷头闷脑的,还总是一身黑,看着暮气沉沉,没喜气。”

    瑞帝此时像一个普通的父亲数落着自己的儿子,而王质的感觉却是越来越不妙,果然他听到瑞帝问道“你说,这几个儿子,朕选谁好呢?”

    王质听到瑞帝这句话,把头都快埋到脚了,只装作没听到,不过瑞帝好象没有为难他的意思,继续说道

    “小五倒是个好苗子,在民间多年,知民间疾苦,有侠气,只是可惜又儿女情长了些。”

    王质听到这里瞬间明白了他刚进来时,瑞帝承认虎头是他儿子。

    “不过嘛,哪个少年不儿女情长的,只要朕把他那根情丝斩断,绝了他的念想就好了。你说是不是?”

四百三十七、劝学记() 
    王质听了瑞帝的话,准备继续装聋作哑,却感受到两道目光直射他的门面,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太子殿下并无过错,更何况小五公子的身份是问题。”

    “不是他没过错,是朕没与他计较,至于小五,他是朕的儿子,身份有什么问题?”瑞帝说道。

    “皇上说得是,只是草民愚笨,没发现太子殿下有何过错。”王质回道。

    “得,得,你下去吧,你爱去哪去哪,朕不留你,尽惹朕心烦!”瑞帝恼道。

    王质没想到瑞帝这么容易就放过自己了,哪里敢留,赶紧行礼向后退,刚退到门口,又听到瑞帝说“慢着!”

    王质全身都僵在那里。

    “今日的话要是传出去,可是要掉脑袋的!”

    ……

    “老头,你说对了一半,今日太子真的被父皇骂得狗血淋头,不过他正眼都没瞧本宫一眼,当本宫空气一样,不像是本宫的机会来了啊,也不知道父皇到底在想什么?”

    李啸炎一回府,便将李如诲招了过来。

    “哦,今日早朝有什么消息,殿下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李啸诲不仅不慢的问道。

    “说起今日早朝,连本宫都差点吓住了。父皇简直是聪敏的让人胆寒,说不定本宫从头到脚也让他看穿了呢。”李啸炎想起今日早朝,心中仍有余季,连喝了两杯冷茶,才将早朝的情景一五一十的讲给了李如诲。

    “看来皇上被三皇子伤得不轻,过激了,此时殿下应该多劝诫皇上。”李如诲低头沉思了一会说道。

    “劝诫?本宫哪敢!也不只是本宫不敢,全朝上上下下个个都是缩头乌龟,本宫为什么要当那出头鸟?”李啸炎说道。

    “殿下现在不诫,等哪一天血溅到自己身上就晚了。”李如诲说道。

    “父皇现在看谁都是贼,说不得本宫许多尾巴都被捏在他手中的,现在本宫站出来,说不定马上血就溅到自己身上了。”

    “皇上如此下去,那些大人们早晚会变成只会磕头称是的奴才,安于现状,混吃等死,什么也不敢说。整个国运就完全依托在皇上一人身上。皇上就算智谋再高,也有算不到的,万一出个什么差错,有可能整个瑞朝都万劫不复。”

    “这天下可是你们李家的天下,皇上也是殿下的父亲。不管作为儿子还是臣子,殿下都有劝诫。”

    李啸炎听了看着李如诲不语,仿佛在判断李如诲的话是否正确,如今的瑞朝国力正盛,他的父皇英明神武,真的可能因为一个错误而万动不复吗?

    “史上由盛转衰的不在少数,远的却不说,单说玄朝的那个中兴皇帝,一度将玄朝带到了巅峰,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后来竟然一时糊涂,恢复了祖上用了几代才削去的藩镇,设立节度使,从而让玄朝由盛转衰,自己也落得了个凄凉下场。往后的一百多年,玄朝的皇帝除了打蕃镇还是打蕃镇,结果玄朝还是灭在蕃镇之下。”

    李如诲见李啸炎对他的话有疑虑,马上就举了玄朝那个本可能成为千古明君,可因一时糊涂而凄凉下场的皇帝。

    “你说的是那个连自己女人都保不住的窝囊皇帝?”李啸炎问道,他对那个皇帝了解的并不多,也并无好感,此时在李如诲言中,好像还很厉害的样子。

    “殿下闲下时还是多抽点时间看看书吧,。”李如诲完全被李啸炎打败。

    “看书,看书有什么用?二哥看得书倒多,学问比谁都好,结果又怎样呢。这世上本宫只信拳头。那些读书人,个个才高八斗,还不是争着抢着为我皇家所用。”

    李啸炎一听李如诲又劝他读书,有些不屑的说道。

    “老夫劝殿下多看些书,并不是要殿下像那些读书人一样用来考功名或用来炫耀的。是想让殿下知历来兴衰之由,多了解一些圣人之言之法。老夫这些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