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帝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帝王-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境内的赵郑军队。谁知,眼见梁国扭转乾坤,改变北方格局时,赵郑两国也求来援军,陈宋越三国合计有二十多万部队,特别陈宋两国部队从邙山地区直接进入梁国,起初赵郑梁三国旗鼓相当的局面,随着陈宋两国几次大胜,局面出现一边倒的倾向。不过,郑国与北赵的危机依旧没有解除,郑国依然要面对来自楚国的兵锋,北赵也有梁国三十万部队猛攻,几个国家,除了陈宋目标明确,大军横扫梁国部队后,目标直逼梁国皇都,余下诸侯国,几乎是你打你的,我的我的,各自有各自盘算。纵然这样,纵然梁国有外援楚国支持,依旧有点双拳难敌四脚,开始转攻为守,处处被动,处处掣肘。终于,采取悄无声息袭击的陈宋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梁国十多万部队后,迅速向着梁国皇城睢阳城逼近。为报仇雪恨,为歼灭陈宋两国部队,也为避免两军攻破皇都睢阳,柳文龙召集二十万多部队,由皇弟柳文涛亲自率领,在睢阳城外阻击陈宋联军。否则纵然梁国曾经藏兵百万,还有许对部队驻扎各地,但发兵三十万攻击北赵,现在与封子修部队在北赵西南纠缠,难以抽身。同时又有三十万部队攻击郑国,余下部队又要阻挡赵郑两国入侵部队,当前,梁国又被陈宋两国突然杀出的部队,击败十多万,两国部队朝着睢阳逼近,数量不多,却为两国精锐部队,宋军又彪悍如斯,蒙阔更是宋国名将,不可不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晋国被灭掉皇都晋阳城,北辰氏被大多生擒,晋国基本灭亡,倘若梁国不想步晋国后尘,就该力敌陈宋联军,保住睢阳城。不然,睢阳城攻破,即使不被灭国,也不免引起梁国百姓人心惶惶,要想力挽狂澜,东山再起,肯定难上加难。何况,作为帝王,柳文龙极富战略眼光,他深知,无论梁国在这次战争中胜与败,这次战争都会引起北方格局翻天覆地变化。陈宋赵郑四国攻击梁国,完全报着分解和吞并梁国的态度,若梁国败了,肯定会像晋国似的被在诸侯国中抹除,相反,梁国若取胜,赵郑陈宋四国肯定岌岌可危,梁国将正式开始兼并北方诸侯国。毕竟,当前情况下,北方诸侯国,仅有燕国没有参与。他不相信,林枫不会看不到这场战争的重要性,眼前燕国没有参与战争,肯定另有所图。燕军没有参与战争,他喜闻乐见。当前陈宋联军出现在睢阳城不远处,整个战争是越来越热闹,赵郑两国大军则从南北两个方向朝着睢阳城逼近,为保证睢阳城安全,梁国已经不能再等待了。不然肯定山雨欲来风满楼。不过,与外面气氛紧张地情况不同,睢阳城梁宫内,柳文龙却依旧没有多少紧张,却在大肆封赏前线将士,场景热闹非凡。御史大夫宇文泰按照前线将士战功,宣布了各个将士军功,有人得到田地,有人得到黄金白银。待宇文泰宣布完,柳文龙不胜唏嘘的道:“朕继位之初,梁国积贫积弱,向东不敌郑国,向北对付不了赵国,兵力不过四十万,先皇与赵国争夺盟主失败后,被赵国处处打压,梁国实力一落千丈,难以与东方诸侯国争锋。在陈晋结盟,宋国崛起,赵国独大,此诚危急存亡之际,朕花费心思变革,赖先皇庇护,众臣齐心协力,梁国东征西扩,实力暴增,今日已有力量同时阻挡赵郑陈宋四国,此皆赖众爱卿之功也”本书来自品&书#网:bookht3131759index。ht

第381章 梁帝心思() 
柳文龙临战犒赏三军将士,非钱多人傻闲的慌。他很清楚,当前情况下,自己必须团结全军将士,团结可团结的力量。当前,陈宋军队兵临睢阳城下,他作为皇上,必须要稳住士气,为三军将士鼓舞士气,临战奖励三军,势必会事半功倍。此时,得到赏赐的群臣,听到柳玄远夸赞,纷纷拱手道:“皇上贤明,臣等不敢居功”柳文龙却摆摆手,神色严肃道:“梁国有今日盛世,非朕之功,没有诸位爱卿从旁协助,朕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无法造就盛世。没有三军将士东征西讨,又何来太平当年晋国多么强大,蓝羽军团所向披靡,横扫北方,可惜陷入数十年皇位争夺中,君臣离心离德,蓝羽军团覆灭,晋国也被燕国歼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晋国结局历历在目,朕岂会不清楚君臣团结,众志成城的道理。当前陈宋两国部队兵临城下,诸位以为该怎么解决”无论御史大夫宇文泰,还是太尉张步,或者丞相卢轩,对柳文龙实在太了解了,他素有大志,野心勃勃,却又善于韬光养晦,对百姓,对群臣之法,有明主风范,故而身边聚拢了像张步,鞠文泰,冯异,马武等名将。又有宇文泰和卢轩两名左膀右臂,出谋划策,在财力上支持他。此时,众人皆清楚柳文龙心思,眼前四国联军攻击梁国,梁国有楚国在旁策应,倒也不会迅速被四国瓦解,吞并,但旷日持久的战争,对梁国非常不利,何况,战争发生在梁国境内,联军每攻陷一座城池,就像从梁国身上割下一块肉,皮外伤太多,终究会伤筋动骨,梁国二十年变法,所取得的成就,会毁于一旦。此时,大殿内沉默片刻,太尉张步率先道:“皇上,陈宋联军有六王爷带兵对付,倒也无碍,但臣以为,为保证可全歼陈宋联军,不妨把攻击郑国的冯异将军调集回来,与六王爷共同对抗陈宋联军,此战梁国必胜,没有了陈宋联军,两军在分别对付赵郑部队,事情会简单许多。没错,今梁国兵多将广,幅员辽阔,变法后,又积攒了大量的财力,不是不能解决四国伐梁,而要想方设法迅速平息战事,切不可影响皇上统一诸侯国的筹划。”卢轩说道。他乃梁国卢氏家主,数十年来,整个家族全力以赴支持柳文龙变法,不仅改变了梁国国力,家族也受益匪浅,不过,与梁国韬光养晦的做法类似,卢氏在八大门阀中鸣声不响,财力却非常雄厚,说事富可敌国也不差。御史大夫宇文泰却不敢苟同两人意见,当即出声道:“皇上,郑国攻梁,非梁国入侵,亦非郑梁世代宿敌,皆因梁国强大,又与郑国接壤,郑国君臣感到了来自梁国的压力,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梁国强大,即便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对抗陈宋联军,也不该忽视郑国。毕竟,李钊身为北方盟主,要想维持在诸侯国中威望,就必须出兵攻击梁国,何况,梁国不灭,郑国难以强大起来。是故,臣以为,梁国当前面对陈宋赵郑四国围攻,节节败退,非梁国地不广,兵不强,国不富,名不团结,而在于猛虎难敌群狼,各地为战,纵然浑身有力气,却同时打在好几个东西上,气力自然减弱,难以重创敌手。何况,无论陈宋,还是赵郑,皆为北方大国,皇上既想北伐赵国南击郑国,又想阻止东方的陈宋,梁国部队太过分散,纳恐难以实现目标。皇上素有大志,准备兼并北方,统一诸侯国,但经略他国,非三年五载可实现,所以,微臣以为减少在郑国兵力,由楚蜀牵制,收回部队全力以赴消灭陈宋部队,同时结交燕国,东西攻击北赵,如此,梁国可解燃眉之急,还可减少损失,更能够吞并赵国部分土地。”柳文龙面不改色,不喜不忧,道:“御史大夫意思减少在郑国兵力,着重消灭在梁国境内部队,同时,联合燕国瓜分南北赵,可是这个意思”宇文泰毫不犹豫点点头,语气谦卑的道:“微臣拙见,不敢隐瞒皇上”闻言,柳文龙没有追问宇文泰,转而向群臣道:“诸位爱卿什么意思,梁国陷入赵郑陈宋四国包围中,乃危难之际,大家不妨畅所欲言,众人拾柴火焰高,肯定有退敌之策”此时,七王爷柳文略站出来,作揖道:“皇上,微臣以为御史大夫所言不假。梁国处于西垂,向来不被诸侯国重视,梁国势力要想进入中原,必须灭郑吞赵。当前赵郑联合陈宋,梁国不能力敌,唯有集中优势兵力,边对付入侵国内的四国部队,同时,联合燕国灭赵。倘若有机会占领赵国部分地区,再从宋国手中夺回邙山地区,梁国可两线作战吞下郑国,不出三年五载,梁国定崛起于西垂,成为西方霸主,号令诸侯国,为大一统做准备。”柳文龙笑而不语,耐心听着柳文略建议。尉张步却道:“皇上该记得,去年太姥山会盟,燕国血刺事件吧,燕国明明率先清楚梁国真正实力,却隐瞒不报,偏偏五国伐宋之际,赵郑攻击梁国,却与陈宋结盟,趁此时机,燕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晋国。不久前,赵郑两位重臣,率先前往燕国借兵,却被燕帝直言拒绝,燕国甘愿放弃攻击梁国的巨大利益,而置身事外,足以看出燕国准备坐山观虎斗。微臣以为,皇上肯定清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御史大夫建议拉拢燕国攻击北赵,微臣觉得,御史大夫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燕帝年轻,却沉浮极深,同样怀有兼并诸侯,统一诸侯国的想法,所以,燕国只是不会答应与梁国联合。”卢轩也站出来道:“当前,燕国吞并晋国,目标肯定放在东胡上,唯有歼灭东胡,燕国才会无后顾之忧,迅速南下攻城略地。况且,臣始终以为,陈宋燕三国结盟,就位防备梁国,陈宋攻击梁国,燕国又岂会答应。再者,有件事情御史大夫与七王爷恐怕还没有清楚,陈宋赵郑攻击梁国,皆因梁国太强大,它们不联合起来,定然会被兼并消灭,燕帝何等聪明之人,岂会不清楚这个道理”听了朝中几位重臣言语,柳文龙道:“既不联合燕国,太尉,丞相,你们以为该怎么化解当前危机”先前两人曾建议停止攻击郑国,全力以赴灭掉南北赵,不久前,宇文泰说出自己想法,尽管两人不认可,却也清楚纵然梁国主动罢兵,郑国为寻求自保,也不会袖手旁观,何况,陈宋军队气势如虹,正是郑国部队开疆辟土,趁火打劫的好时机。一时间,两人竟也没有迅速退敌的方法,柳文龙凌厉目光又注视在两人身上,顿时,他们像热锅上蚂蚁,急不可耐。良久,柳文龙道:“既然太尉与丞相没有合适方法,不妨先按照御史大夫与七王爷建议部署,燕帝目光长远,肯定会看的出来,灭掉北赵的好处。”张步与卢轩没有合适建议,唯有听从柳文龙建议。柳文龙选择与燕国联合,还有七八分把握林枫会出兵,皆因,他清楚林枫有多么憎恶北赵,有多么讨厌赵柯。当年,被赵国欺压和勒索许多年,不清楚有多少钱粮珠宝,流入赵国各地府库,燕国崛起,定当以牙还牙,解决赵国这个恶人了。何况,燕国若占领赵国北方地区,将可直接攻击从北赵出兵,攻击博尔赤老巢,远比从黑旗关出发,攻击博尔赤轻松许多。更重要,林枫与他的性格相似,都在为兼并诸侯国,为大一统做准备,能灭掉北赵,林枫岂会错失良机。然而,柳文龙不清楚,燕国陷入内乱,林枫措手不及,急切查清楚事情原委,数十万大军又分散到燕国各地。半日前,楚夫晏受到林枫吩咐,大力清查赵士德主政时期,在燕国朝堂各部安排的亲信,特别庆州,达州等待州府官员。果不其然,楚夫晏还真有所收获,至少根据吏部记载,达州与庆州州府官员,多为赵士德亲信,更重要赵士德家族也在达州,哪了被形容为赵士德的大本营半点不假。详细调查后,楚夫晏发现单单达州,就被赵士德安插了十余名门生故吏,这些人,还多位高权重,从历年达州缴纳赋税来看,赵士德主政时期,有三季赋税奇高。赵士德被降为工部尚书,秋税时,达州赋税突然降低很多。楚夫晏几乎可以肯定,或许,从哪个时候,赵士德就产生了异心。想想也是,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没有长时间筹划和部署,根本无法保密,更不要说执行,并给燕国造成伤害了。本书来自品&书#网:bookht3131759index。ht

第382章 重大发现() 
楚夫晏在燕京抄查的赵士德亲信时,查出不少他与外人往来的书信,这些书信内许多地方提起了赵国,楚夫晏不禁惊叹,赵士德与赵国联系时,赵国还没有分裂,他那时就与赵国有联系,看来表面上对燕国鞠躬尽瘁,暗地里,却准备给自己留条退路。继续查询,结果,楚夫晏发现自己小瞧了赵士德。他那是在给自己留条退路,他实则出自赵国皇室,乃赵国先皇胞弟赵梁明,隐姓埋名来到燕国数十载,其目的不言语而语。揪出赵士德这个超级贼首,楚夫晏不敢大意,迅速查询和浏览了有关赵梁明的记载,不少史书多记载,赵梁明在二十一岁,与赵国先皇赵无极争夺皇位失败,结果突然暴病身亡,葬在封地青阳郡。这段历史,距今不过二十载,楚夫晏从前有所耳闻,只不过没有想到争夺皇位失败,外界传言暴毙的赵梁明,会出现在燕国,还为官数十载,位极人臣。顿时,楚夫晏心头问题迎刃而解,难怪庆州事宜传回朝堂,赵士德迅速辞官,同时,达州等地迅速乱了起来。青阳郡与达州接壤,即便有苍岩山脉阻隔,但赵士德若派亲信在苍岩山脉中开出小路,反而更加掩人耳目。根据庆州,达州等地突然爆发出的起义,不言而喻,对方可能在苍岩山脉中开辟出道路,几年来,不晓得把燕国多少粮食和物资,通过这条道路送回赵国。赵国分裂后,赵士德依旧没有停止与北赵联系,说明对方还想继续潜藏下去,为北赵谋取更大利益,可惜庆州的事情败露,杀的他措手不及,唯有告老还乡,逃之夭夭了。楚夫晏匆匆进宫,林枫正与文季师,简玉彦在暖阁内商谈平叛之事,看到他出现林枫停下当前话题,转而向他问道:“夫晏,是不是有所收获快说”自从查出赵士德这个大贼首,事情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他渐渐意识到问题应该比当前说看的影响更大,牵扯的人更多,不过,无论事情有多么复杂,这次,他也要把对方全部揪出来,否则,自己带着将士在前线拼命,后方却有人在拼命破坏,岂不功亏一篑。楚夫晏坐下喝口茶,直言不讳道:“赵士德乃赵梁明,潜伏在燕国的贼首谁,赵梁明,究竟怎么回事,夫晏,你快细细讲来”闻言,林枫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满脸疑惑,赵梁明是谁,又是那个诸侯国潜伏在燕国的贼首,这些事情他都没有弄清楚。楚夫晏喘口气,三言两语说了些重点事情,待林枫与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