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个姓,还成了大明的军官,说明他和他的家人,从此摆脱了最低层的命运。
在扶桑,就意味着有了出人投地,社会地位逆袭的机会。
村里的武士老爷,听到消息后也来看望东方木一家了。客气几句过后,看向东方木的新军装,从他的眼神和语气中,已经找不到当初那种不屑和傲气,一脸全都很是羡慕的表情。
村子里那些有点姿色的女子,都在黄昏前故意找点借口,路过东方木的家边。
看见东方木的时候,无一不露出微笑,若有所暗示。如果不是自己签约了几年的卖身契,要做为雇佣士兵前去远方。
这一点让东方木下不了决心,现在就结婚,估计他只要伸出手指招一下,立刻就能领回家十几个老婆。
而且,还是不要财礼的那种。
不过,这并不妨碍东方木暗中找几个姿色不错的女人,进行特殊交流一下。
所以,这三天假期,他玩的很是开心。体会到了以前自己二十年都没有,享受过的东西。以及他人的尊重!
三天假期到,回到了营地,东方木还特意去找到对自己不错的教官。
恳请他,看能不能在租界内给自己的父亲或者哥哥,找个活干。工钱多少无所谓!
考虑到他是新军树立起来的榜样,以及名字还是国公爷朱子龙起的特殊复姓。教官们同意了他的要求,不但帮他父亲解决了工作问题,还顺带的帮他哥哥,也解决了工作问题。
一个在食堂里干活,一个在渡河上帮忙。
都是不错的工作岗位!
立时,让东方木越发的和小伙伴们,对朱家军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未完待续。)
第995章 国立银行和高薪养廉等计划!()
扶桑东瀛那边如火如荼之时!
立冬这日,新京师,南京紫禁城,新老司机宫殿内。
“臣,孙传庭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宫殿内,百官面前,孙传庭因时局太乱,交通不便,多次寻他无果,此次终得旨意召到南京。
良久,上方传来天启帝(朱子龙的皇帝分身)略微疲惫的声音:“朕欲大破残部流贼和东奴,你可需要多少兵马?”
听到皇帝的重用之言,孙传庭猛地抬起头。
多年的进事经历,让他双目中,原先那种掩饰不住的骄人锐气,似乎深深内敛潜藏,也越发的成熟。
他想了想,高声回答道:“欲破流贼,非有精兵三到五万,粮饷数百万不可!”
若是数年前,别说粮饷数百万,就是数十万,国家也拿不出来。
不过,最近几年不一样了。
除开皇帝和朱子龙的节操不谈,先是接收了李自成在京城亿两财富和粮草。然后,按计划,又借豪格之手,血洗了江南东林党和各大地主的财富。
所谓酒壮英雄胆,而这钱嘛,自然也壮了皇帝的胆。
只要能安全的搞定问题,能花钱解决的事儿,能算是事吗?
于是,对于老孙的要求,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大手一挥,不但要钱给钱,还是足额发放。还提升其为大都督,统战一方。
…
给了钱和官,打发走老孙。
朱子龙的皇帝分身,依照参谋团队打下手,一连几天,亲自出马,又设计出了国立银行和官员俸禄提高计划。
此时的日分。
天空中裹着小雪,时紧时慢落下。
南京文化宫殿的屋檐上,一片洁白。屋内温暖,炭火烧得通红,精致的火锅沸滚着,腾腾冒着热气,旁边铜架上还温着小酒。
裹着皮裘外套的温体仁,和其它新内阁大臣们心情都很不错。
犹其是看着皇帝的中旨计划书上,写到提高官员工资,以及明细表上的内容时,时而点评几句,非常惬意。
不能不开心呀,多少年了。从明朝开国至今几百年了,大明官员的正式工资从来就没有上调过。
明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感叹“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朱元璋颁布了一份反腐教材,叫做《醒贪简要录》。这份教材详细记载了朱元璋制定官吏工资标准的理论依据。
明代正一品官员的俸禄是,每月支米57石。明代的一石米大约是现在的155市斤,按现在一斤米值2元钱算,年薪大概是20多万元左右。
在明代,正一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副总理一级,一个大国总理,年薪20多万元不能算高。
放在后世的21世纪,你试想一下,国家总理一年的收入才20多万,还不如一个修理技工,这tm的算怎么回事?
连国家总理都只有20多万元一年收入,可想而知,当时明朝的县令,知府呀,什么的,收入有多少的喜人。简直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要知道,在中国当官和经商,基本上都是要依靠人脉和关系行事的。
这放在后世也不另外!
想想看,你当个官,工资少可怜。说出去好听,但其实生活只勉强温饱而已!
而,做官员要想升官就必须搞好同僚和上司之间的关系,官员间的人情开销是古代官员最大的开销。还有雇佣仆役,轿夫,丫鬟,还有师爷幕僚,这些在明代都是官员自己出钱的。
还有一些读书人是靠家族供养的,做官后还必须供养族人。否则,就会说你人品不行,这在后世最多别人骂你几句。可在古代,可是真会要命的!
并且,明朝官员的俸禄是按照白银,宝钞,禄米三部分发的,其中宝钞严重缩水。他的俸禄计算下来连一家子温饱都难以满足。
当然如果坚持认为做官的全家只要有饭吃,不穿衣服光着屁股出门(因此省了除吃饭外的其他开支),那也是一个说法吧。
只是,那样一来,还当个屁的官?
按照陋规,衙门的一切开支都是铺户承担的当然这是陋规,海瑞是以反陋规出名的,因……
经常有现代学者对外宣称,明代只需要1。5两就能维持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这其实是不现实的。特别是明朝后期!
以明代生活较差的卫所军屯户为例,军屯一分(50亩左右),负担为屯田籽粒12石和交验粮12石,后者是军屯户一家4口的口粮。
军户在为卫所服役被视为纯役,用于抵消在原籍军户家庭所获得赋税优惠………因此卫所军户被视为纯当差,不领取薪水只领取口粮)。
一家四口一个月12石的基本生活费,即便是明朝早期也至少需要4…5两左右的白银!
明清官员都不是靠俸禄生活的,如果严格靠俸禄生活(如海瑞那样),搞不好真要饿死人。最好也不过勉强混一个,和庄户差不多的生活条件。
海瑞那样为母亲祝寿才买2斤肉,在官场是笑话,但是却是普通庄户(小地主)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以,为了生活,明朝官员以前只能是贪污成风,哪怕会杀头也是怎么拦也拦不住。
(如果这种当官环境,换我,我也贪污!)
想要尽可能的减少贪官污吏的存在,只有一个好的制度,才可以慢慢做到。
…
做为后世穿越者,朱子龙深知,必须要多管其下,要让官员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这就需要制度上的完善才行!
第一,所谓不想贪:可以通过提高官员的待遇,来解决很大一部分难点。
就好比宋朝时的包青天,你真以为他不想贪污?人家的合法工资收入高达年入千万,还有必要贪污?
第二,所谓不能贪:这个就需要制约机制,要让官员没办法贪。比如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
第三,所谓不敢贪:就是要让贪污有高风险。
比如说,朱元璋的杀,杀,杀。这个其实不错,只是他没有做到同时,前面两个也搞一搞。
当然,你可能会说,没有根治的方法,高薪养廉也是治标不治本,杀也是治标不治本。
可是,人类社会体制内,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未完待续。)
第996章 垄断银行,以及太监们……()
“陛下言,当下所设大明人民银行,尽合国朝商贤之力。 注资白银达五千万两,存款最高年息可达三分到四分……长卿公,本官不胜理解,还望赐教一二。”
南京内阁内,一名新入内阁成员,明明已经猜测到了什么,却还是向温体仁这位新的首辅,表示了自己的礼贤之风。
另一官员也是如此,问道:“数千年来,第一次听说钱庄有年息的,这很不错。只是这个人民银行不是搞善事吧……他们和陛下怎么经营?”
大明钱庄虽多,但存钱不但没有利息,还要交纳保管费用,而且银钱兑现,还只限于本地。异地运取银钱,如果大批量的,此时都靠镖局护送。
风险大不说,还要额外花费不少。
现在皇帝和四海国公,以及山东商人们搞出一个国家人民银行出来。不但存钱有利息,而且还可以异地拨兑,这可是好事啊。
只是,好事都给客人了,银行又如何生存下去?
温体仁自然知道他们的用意,却也不点破他们的小心思,反道当真是解释道:“其实这没什么奇怪的,银行存活很容易,放贷便可。再说了,陛下曾与我言,这银行内存取款都要费用,虽然不多,但万千人岁月里下来,积沙成塔,一年获利尽是可观。诸位自是不必担心!”
众官听闻,皆是点头,但转眼间个人也有眼露妒忌和锁眉头之态。
因为,此时此刻的大明,地主豪强死伤过大半,势力大不如以前。
想来这银行成立,自然是以皇帝内库为准,以太监和国公爷的人为重。他们是掺不进手里去的!
而眼下大明百废待兴,各地要开厂啊,设坊啊,钱粮不足的,就去向银行求贷,每年的息钱又是多少?每年光放贷,银行就可赚得盆满钵满。
以前的大明各地钱庄,不都是这样干吗?
只是,如今全然是让皇帝垄断了呀!
一时间,有些官员眼珠子很红,心里想上提皇帝不可与民争利之说法。
只可惜,这些人还不等有所行为。
温体仁却是轻轻的喝了口茶,似自言自语而道:“也不知道,这西城门上的人头都腐烂了没有?”
此言一出,座下诸官只感觉菊花一紧,通体生凉。
他们的心里只好像有一道闪电轰下,心想。尼麻,怎么把这渣给忘记了?
现在的陛下可不是刚坐上龙椅子那会的青少年了,杀伐果断的很,而且根本不在意什么与民争利的说法。那西城门上的人头,就是上次抗议商税的人,全都用和东林逆党有关系的理由,统统砍了。
那可是好几千个人头呀!
场面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见者伤心,闻者害怕!
而且,光皇帝还不算的话,还有一个更是杀人如麻的四海国公忠诚得仁,你让大家还怎么贪?
根本就没机会掺合啊!
如今儿,四海国公和皇帝陛下,风气正旺,我等还是暂避三刻,暗中再做打算吧!
…
消息传到大明各地,各省残存不多的,放高利贷的商人一阵惨叫。
眼下大明,各大地主,大官员,大商人,罕有不放高利贷的,自然心中不心甘情愿,国家这么与他们争利。
不过,经过国难多事之秋,加上有山东奸商为例。
当年那些放高利贷的被朱子龙杀得血流飘杵,加上……现在大家都是怕极了,想看看看再说。而对于山东商人来说,反正大部分多加入联合商行内,余下的,多是小鱼小虾,哪会是人民银行的对手?
因而,各地嘴巴上抗议者众多,但实际行动者,却了了无几,皆在观望。
……
纷飞的雪花,忽然转为飘落的鹅毛大雪!
以山东为首,运河为周边的几省,首先开起了无数大明人民银行的分行支店。外面有士兵据守,打上的是皇家的招牌,里面算账的账房先生,统一使用的是宫里的太监。
算盘声响不绝,一个个小太监们在念着报,算着数。而原本各地的镇守太监们,此时却汇集一堂,主持各种工作中。
他们的眼前放着一本本的帐本,一手时而翻页,时而心算思索。
明朝成立之始,朱元璋为了防止太监干政,特地树立了一个铁牌子;不许太监干政!
然而,明朝中后期,完全没有人,以及皇帝拿这事当一回事。
太监这个团体,在明朝更是可谓人才辈出!
1;郑和;成祖一朝首推大太监郑和,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2;王景弘;明朝宦官,航海家、外交家,曾随郑和下西洋,郑和死后,他组织带队第八次巡洋。
3;侯显;有才辩,奉使西藏,先后“五使绝域”,能令西南诸番宾服。
4;亦失哈;这位大太监可牛了。是一个探险家!
其它一些负面太监,名气不好听,但个个都也算是有大本事的人。甚至于,比起皇帝来还更有治国才能!
太监因为是皇帝的帮手,所以宫中从来就是还有专业的学堂,指导太监们进学。
因而,好多太监其实都能算是读书人,只是没有小弟弟,无法参加科举罢了。
并且,有一些太监还因为专业对口,会种种精于算计和经商的本事。
这不,在银行准备之中,的这间房间里。
光是太监总管们发现的贪污人员,就每天多达十数人,个个堪比查账先生。另外,大手一挥,还能让东厂的人,将其直接处理。
毕竟只是天家的奴才,犯了错,那杀头叫一个速度。连三堂会审都不用麻烦,秋后什么的也是亚根不存在。
这会儿,又有一个小太监贪污五十两,做了点假账。
给当场一个杜姓太监总管发现,立时劈头盖脸往他头上打去,痛心疾首道:“连国公爷的钱都敢贪,大明江山,就是坏在你们这些人手上。给我拉下去,斩了!”
那小太监立时吓尿,抱着他的腿哭嚎:“公公饶命啊,念在小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