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女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好女婿-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就在崇祯朝廷委任李建泰为督师,决定派兵入山西,抵抗大顺军的进攻时。青石口,陈越等到了前来宣旨的太监,却是宫中的老相识刘沫。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按察副使、青石堡守备陈越,远征敌军于千里之外,斩杀蒙古鞑子数千人,扬我大明国威。。。。。。。特封陈越为天津巡抚,带部克日上任!”

    太监刘沫一脸严肃的宣完圣旨,然后满脸堆笑的请陈越站起。

    “陈大人您以弱冠之龄即为封疆大吏,放眼大明二百多年,可真是少见啊。”刘沫笑嘻嘻的恭维道。

    “哈哈,蒙陛下信任,陈越真是诚惶诚惶,倒是劳烦公公您远途而来,真是辛苦了。”陈越笑着摆摆手,早有亲卫端着一只托盘送来。

    轻轻掀开盖着锦布,刘沫的眼睛顿时被布下的灿灿银光晃花了眼。满朝都说陈越是个鲁莽野蛮的武夫,怎么咱家倒是觉得这人很不错呢。于是刘沫的笑容更加的盛了。

    “好叫陈中丞得知,令尊大人蒙陛下隆恩,现在也担任了锦衣卫副指挥使。贵家父子俱为高官,放眼整个大明也没有多少啊。”刘沫笑眯眯的道。

    啊!这下陈越是真的愣住了,自己当上巡抚也就罢了,没想到父亲陈江河竟然也做上了锦衣卫副指挥使的高位。崇祯为何对陈家如此隆遇?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己私自攻打蒙古部落立下的这一点点功劳?

    “陛下对陈家之恩天高地厚,若有差遣,陈越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越收起了脸上的面容,严肃的表着忠心。

    “好,好,好!”对陈越的表态,刘沫很是满意。

    “这里还有皇上的一份手诏,不用下跪,你拿去看吧,万万不能泄露给别人。”刘沫说着,从怀中掏出一道黄绫,递到了陈越面前。

    陈越接过崇祯的手诏,细细的看了几遍,这才明白了崇祯对自己父子加官进爵的原因。

    原来是想逃跑到南京啊!这是看上了自己能打,希望自己能够护送他到南京呢。

    自己本来就想着逃到南方,现在皇帝也想逃,这道圣旨倒是真合了自己胃口。如此自己既能名正言顺的带兵逃到南方,还会因为有着救驾之功,从此成为崇祯身边真正的心腹,加官进爵自然不在话下,从此前途无限光明!

    而若是崇祯真的逃到了南方,大明再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出现各自为政各自抗清的局面。当了十七年皇帝的崇祯有着绝对的权威号令整个南方。

    如此以富裕的南方的粮饷,征募大军,把满鞑挡在长江以北当毫无问题,如此大明保住半壁江山绝对的可能的。

    而只要大明在,陈家就会因为救驾之功,和大明同存,自己说不定会被封为侯爵公爵,从此子孙后代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而说不定崇祯一高兴,还会把坤兴公主许配给自己,哈哈哈!

    这一刻,陈越的心里美滋滋的,只觉得生活充满了无线的希望。

第215章 再闻坤兴公主的消息() 
一  刘沫除了来宣旨以外,还有另一重使命,就是被崇祯派来作为监军太监,留在西山军中。

    在明末,几乎所有的军队,崇祯都会派有太监监军,为的就是控制军队,防止将领不听调遣,虽然并没有多少鸟用。

    而青石口西山军却很是特殊,因为陈越的残暴鲁莽,几乎没有多少太监愿来,有职司的那些太监们都躲着,最后竟然便宜了刘沫这个原本品阶不高的小太监,也因为刘沫和陈越有点交情,不太害怕陈越,这才主动前来。

    刘沫一路旅途劳顿,宣过旨后,陈越便让人带他下去休息了。青石口主要人等,聚在一起议事。

    对陈越能够当上天津巡抚,堂上众人都是欢欣鼓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巡抚,已经是封疆大吏,意味着陈越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而作为部下的他们,一个个自然也水涨船高。

    “大人你以后就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了,巡抚啊,这可真是一方诸侯,恭喜大人贺喜大人了!”何禄第一个上来拍马屁,语无伦次的恭喜着,看得出来他的心情无比的激动。是啊,陈越当了巡抚,他这个掌文书的书吏也水涨船高,以后说不定能跟着混个六七品的官职,前途可是无限光明。

    堂上众人也都能够理解何禄的喜悦,他们哪一个不是如此。拿袁可望和王寅来说,给一个守备当幕僚和给巡抚当幕僚,无论是名声和自我感觉那可是完全不同!

    “大人,天津乃是京东重镇,担负着拱卫京师的重任,皇上让您巡抚天津,可谓是信任有加啊。”袁可望微笑着道,神情中的兴奋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王寅捋着胡须微笑着,神色间却露出了丝丝的疑惑。这个时节,崇祯不调陈越去抗击李闯的前线,却去天津当巡抚,肯定另有其他意思。不过崇祯给陈越的密旨已经被陈越收到怀中,王寅也只能暗暗的猜测。

    “大人,咱们什么时候去天津?”待众人祝贺完毕,王寅向陈越问道。

    “您也听到了,圣旨上说越快越好,估计近日里咱们就得动身。”陈越道。

    “那可得好好准备了,眼下青石口士兵五六千人,连同下山的士兵家属,加起来八九千,哪些跟你上任,哪些留守,可得好好筹划准备一番。”王寅道。

    虽然来青石口只有短短几月时间,可西山军在这里也攒下了庞大的家业,军队由一千五百扩充到六千之多,光军中的战马驭马就有两千余匹,还有军械司从属的各种工坊,要想都搬去天津,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做到。

    “六千军队不能全都跟着,这青石口也必须留人防守,那些在青石口有家眷的就留下吧。剩下的士兵编成三营,每营两哨,一千二百人。正平兄为左营指挥,铁兄为右营指挥,然后再建立亲卫营,指挥暂由陈岩担任,骑兵都放在亲卫营。你们看如何?”

    陈越仔细思虑一番,道。青石口现在的军队六千余,不可能都跟着去天津,因为陈越知道自己这个天津巡抚根本做不长,很快就得护送着崇祯去南方,那些有家眷累赘的带着也没有用处。

    “这样的话跟着咱们去天津的顶多四千来人,且有两千人被留在这里,是不是有些可惜了。”好容易招募的军队,就这样放弃了两千,杨正平想想都很惋惜。

    “有什么好可惜的,兵贵精不贵多。把军中的精锐都挑选上,那些打不了仗的老兵油子留着干甚?”王寅道,眼下的军队虽然六千余,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山上下来的老兵油子,这些人一打硬仗就退缩已经成了习惯,即使没有这个机会,王寅也想找时机建议陈越重新整理军队。

    于是,事情就这样确定了下来,众人各自回去,开始忙碌了起来。王寅却留了下来,作为陈越的首席谋士,他必须弄清楚去天津的真正意图。

    陈越默不作声的把崇祯的密旨递给了他,王寅看过之后微微一叹,“果然还是要迁都啊!”

    说实话,作为京师人,王寅自然不愿看到崇祯抛弃京师去南方,那样的话也就意味着大明的都城将沦入闯贼之手。可是想想眼下的局势,好像崇祯也别无选择。

    “北京是守不住的,去南方也好,至少能保住半壁江山。”陈越轻轻地说道。

    “这样也好,大人您护送着陛下去南京,以后肯定会被委以重任,如此对大人您,对咱们西山军也算是好事。”王寅叹道,“不过想迁都恐怕不易,以朝廷的效率,若是所有大臣都赞同还可以,就怕没有人敢主动出头承担此事。”

    陈越知道王寅说的对,以崇祯朝廷官员们的尿性,和崇祯不愿担责的秉性,想办成此事太难,另一个时空不也是没有弄成?

    “不过不管怎样,天津还是要去的,青石口这个地方太过局限,不利于咱们西山军的发展。”王寅笑道。

    。。。。。。

    稍晚的时候,陈越来到了监军太监刘沫的住所,向他打听朝廷现在的动向。

    “皇爷召见了左中允李明睿几次,商议迁都南京的事情,不过朝廷大臣们一个个装聋作哑,明知道皇爷想去南京,一个个嘴巴扎的跟油葫芦一样没人肯主动提议。以光时亨为首的言官们说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力抨击提议迁都的李明睿,皇爷为难的紧呢。”

    刘沫向陈越介绍了北京现在的局势东西,他虽然是一个品级不高的太监,当时宫里从来不是能藏得住消息的地方,他对朝廷发生的大事还是知道很多的。

    “眼下,皇爷委任大学士李建泰为督师,命令他带领几万军队去山西总督抗闯事宜,不过以咱家看来,李建泰这人即贪婪又为无能,根本不懂军事,不可能是闯贼的对手!”

    “那为什么还派他去?”陈越惊道。

    “没办法,皇爷他穷啊!”刘沫叹道。

    “对了,不知,不知坤兴公主她现在可好?”陈越终于还是问出了自己最想问的事情。

    “唉,不怎么好。皇爷对公主下了禁足令,不许她再出宫一步,咱家经常看到公主忧伤的望着宫墙之外。”刘沫摇头道,他熟知公主和陈越的故事,也曾经为陈越传递过消息,对坤兴公主自然十分关切。

    “不过眼下皇爷穷,拿不出建公主府的银子,所以尚驸马的事情耽搁了下来。陈大人,您一定要早日去天津,这样就能早日和公主见面!”

    身为监军太监,刘沫自然知道陈越被委任为天津巡抚的使命,便催促道。

第216章 天津卫() 
一  探听到坤兴公主的近况,陈越心放了下来。不知为何,他对着这个可爱的公主总有那么丝丝的牵挂。可能是前世所知道的坤兴公主可怜的遭遇,以及独臂神尼的传说,深深地影响了他,让他不自觉的对这个可爱又可怜的公主多了很多异样的感觉。

    若按照历史的发展,再有几个月,大顺军将会攻陷北京,而坤兴公主也会被绝望的崇祯砍掉胳膊,开始她悲惨的生涯。现在无论如何,陈越不愿看到这事再此发生,他从内心里不愿那个可爱的公主受到一丁点的伤害。

    必须得尽快整理行装,整肃军队,尽快的启程去天津了,陈越对自己道。

    主将紧张了起来,底下的人办事自然效率就高,只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就确定了留守以及跟着去天津的人员名单。

    青山口这地方以后应该不会再回来,所以被留下来的都是有家眷在此,以及一些老弱士兵,青壮精锐都被编入了三个营中。杨正平的左营和铁狮子的右营现在都扩充到一千二百多人,部下车兵、步兵混编。

    而包括夜不收在内的所有骑兵都编入了陈越亲自指挥的亲卫营,当然亲卫营名义上指挥是伤愈归队的陈岩,亲卫营下设五队,由卫阳、刘能、余枫、马闯、李玉林任队把总,各自统领着一部骑兵。

    若是再加上军械司、辎重营,跟随去天津的军队总人数达到五千人。这么多的人,加上军械司众多的工具物资,搬迁清点起来,非几日所能办到。

    这几个月,军械司为军中打造了三百支火铳,改造弩弓五百余具,火药弹飞天神龙等火器数以百计,潘学忠更是铸造了虎蹲炮、佛郎机火炮八十余门,强大的制作能力已经初步显露了出来。所以对他们,陈越有着非同寻常的耐心。哪怕是心忧如焚,也要等所有工具物资都清点完毕装在大车上,这才率队出发。

    这一走,再回来就遥遥无期,回首看着生活了数月的地方,很多人百感交集。

    被留下来的军民也都眼巴巴的看着大军的离去,没了陈越没了西山军,可以想象这里会迅速的没落。也许朝廷会派出新一任的青石口守备,可是又如何会做到像陈越一样爱民如子,秋毫无犯!

    再在走之前,为了给这些留下来的人补偿,陈越下令把从喀尔喀部落掠夺来,卖剩下的牛都送给了他们,前段时日,通过晋商,把两千头牛卖掉了大半,又得到了数万两银子。

    这样每家一头耕牛,又有陈越留下的屯田,这些军户不至于饿肚子,就有了在这里活下去的希望。至于天下局势变幻,以后是闯军还是满清占了这里,陈越就无法管得了了。

    崇祯十七年、二月二日,陈越统帅五千大军,离开了青石口,踏着尚未融化的积雪,向着天津而去。

    大军迤逦七八里,晓行夜宿,于八日后抵达天津卫。

    天津卫,原名直沽,当年永乐帝带领大军从这里出兵渡河靖难,从侄子建文帝手里夺得天下后为了纪念这个龙兴之地,赐名天津。

    天津,东临海,西临河,南通漕粟,北近上都,武备不可一日弛也,永乐帝遂下令在此筑城,设立天津三卫,调拨卫兵一万六千余人在此屯守。

    然大明开国二百多年,承平日久,海滨晏安,武备渐趋荒疏。昔日的精兵劲卒,已经沦为只知操锄抡镰的农夫,再无一点儿战力而言。

    天津卫为卫久矣,却名存实亡!

    与此同时,因为天津位于运河枢纽,船辑往来不绝,商业非常之繁华。

    因境内有长芦盐场,长芦盐运司在直沽设立批验所,大量盐商遂在卫城之外海河东岸买地筑仓库,囤积食盐贩运往各地。

    更因为天津是漕粮中专之地大量粮商同样在此云集。然后带动了此地极大的繁荣,无数商家聚集于此,经营范围极广。

    商人,漕丁,卫所军户,加上其他迁徙而来的百姓,天津境内居住的人口何止十万!

    因为天津三卫庞大的名声已经朝廷对这个南方卫城的重视,满清历次入关抢掠,抢了河北山东,却从没来过这里。这也造成在北方一片糜烂,而天津卫却有一种畸形的繁荣。

    在兵备道原毓宗卫指挥使曹友义、娄光先等的陪同下,陈越留大军于城外扎营,自己带着亲卫入卫城,和原巡抚冯元飏交接。然而直到进入了卫城瓮城城门,也未见到冯元飏的面孔。随行的参军袁可望已经脸上露出了怒色。

    按照管理,新官上任,原官员一般会迎出城外,冯元飏却不肯露面,分明是对陈越的蔑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