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游龙-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些日子,官府大力支持鼓励咱们种植小麦,其实啊!在下去年就已经学着种了二亩多地,这事儿连我这个大侄子也不知情。”

    “我寻思着,这麦面这么金贵,总要用来做些什么。这中秋节眼看就快要到了,每年都是喝酒赏月什么的,实在是没什么意思。本来我在林家堡的时候,就经常花样翻新的做些糕点什么的,家里人都很爱吃。”

    “我就考虑着,这些麦面能不能用烤制的办法做些糕点,味道不知道怎么样。今年我就试着烤制了一些,你别说,家里人尝着都还满意。”

    “哈哈!我就盘算着开个糕点铺子,让大家伙都尝尝我的手艺。要是还能凑合着满意的话,我就把它继续开下去,不光是挣点小钱的问题,这也是大帅讲的服务广大百姓吗?呵呵!”

    众人啧啧称奇的同时,正要再开些玩笑,店伙计已经将数盘不同花样、颜色的糕点端了上来。

    林庆良忙站起身来,指着这些五颜六色的糕点,正色说道:“诸位大人,今天我可是免费请你们品尝的,吃着好的时候可别顺手牵羊,把我的小店给端了,嘿嘿!诸位的舌头可要小心点啊!”

    众人哄堂大笑,言笑晏晏之间,都毫不客气的夹起糕点就往嘴里送去。

    看来林庆良这广告做得实在诱人,把大家的食欲都调动了起来,众人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李翊顺手拿过来一块菱形糕点,嗅着新鲜烤制的麦香味,轻轻地咬了一小口,蓬松的糕点屑就飞迸了数片。

    接着稍微咀嚼了一下,甜香的味道滋润着舌尖,不由得连声赞叹起来。

    这林庆良确实不是盖得,经他手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同凡响,这糕点的味道实在是太正点了,后世烤制出来的也不过如此,就算是御厨也不见得做的比他好。

    外边酥油薄皮,黄澄澄的软脆好咬,内里馅香味美,松软可口,比后世的月饼还要强得多。

    几种口味的糕点轮流品尝过后,众人都伸出大拇指,没口子的称赞起来。

    钱士塘一边吃着,一边好整以暇的问道:“林老板,这糕点的味道实在不错,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林庆良闻言得意的一笑,意气风发的说道:“嘿!这虽然是我不传之秘,但是告诉诸位也是无妨。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将磨制好的麦面,用清水和好后,加上一些馅料烤制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有一个适用的烤炉才是最重要的,我鼓捣了几个月,才亲手做了一个,经过十几次试行烤制后,这味道奇殊的糕点就做出来了。”

    “你还别说,不管是大人、小孩,对我的这些糕点都是喜欢的很,所以我就调制不同风味的馅料进行烤制。”

    “若是每年中秋节的时候,在品酒赏月的同时吃上一些,不知道有多么惬意呢!”

    简铮欣然笑道:“这糕点的味道这么好,要是全云南的人们都尝过了,你这‘冠香园’的门槛还不让老百姓们踩烂了吗?呵呵!呵呵!”

    林庆良打个哈哈,笑道:“那倒不至于,因为这麦面稀少,价格居高不下,寻常人家是吃不起的。这几天光顾这里的都是有钱人家,他们只要觉得好吃,就会前来大量购买,根本不在乎花钱多少。”

    “而普通老百姓能吃的饱饭就很满足了,谁舍得花血汗钱,吃这高烧不当饭的东西。说来说去,还是咱这里的小麦太稀缺了,种的少就价格贵,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李翊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转头对林易道:“这小麦和棉花的种植面积现在有多少亩了,推广的效果不知道怎么样了?”

    林易无奈摇头道:“唉!我们倒是苦口婆心的做了不少工作,可是老百姓根本不认可啊。”

    “最大的阻碍就是,咱们云南的老百姓种水稻种习惯了,对外来陌生的东西不敢轻易接受。再一个就是,小麦这种作物要到十月左右才能播种,明年的四五月份才能收获,生长和收获的间隔期限太长,老百姓认为不合帐。”

    “另外还有就是棉花的种植,现在这个时候,棉花播种已经错过季节了,需到明年四五月份才能下地,而且要快到冬季的时候才能收获,这个也只能明年再考虑了。”

    “况且棉花这东西喜欢阳光,不耐水涝,咱们云南水田居多,老百姓不太习惯。所以棉花和水稻的推广实在是举步维艰啊!”

    ‘嗯!’李翊沉思了一会道:“我想着咱们云南的官田不是还有很多吗?”

    “既然百姓们还不能立刻接受,不如我们用官田做个示范,如果收益好、有钱赚的话,老百姓还不争着效仿吗?你觉得怎么样?”

    林易点头道:“大帅的这个主意我看行。不过,官田早已经全都按照大帅的意思分出去了,当时没收的孙贼及其同党的田地,大概有七千多亩良田,大都已经全部分给了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和部分川南来的灾民,现在只有何百万用来赎罪的那九百亩了。”

    “等到这季水稻收割后,我准备安排大量种植小麦,留出一部分田地试种棉花。到时候一旦获利超过水稻,老百姓种小麦的热情恐怕就能提起来了。”

    李翊点了点头,转向林庆良道:“林先生种小麦大概也有些经验了,到时候官田试种的时候,还要请你多费心指点啊!”

第127章 灵感迸发()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林庆良欣然点头道:“这没有问题,小麦的种植方法其实很简单,我也教了不少徒弟了,到时候我带着他们过去帮忙,包教包会,直到他们熟练上手为止,大帅你就放心吧!”

    李翊意示感谢的笑了笑,接着道:“林老板产业越来越大,还捐献了大量钱财资助‘慈济总会’,帮助了很多贫困的百姓,现在还答应传授小麦种植方法,我们不知道怎么表示感谢才好啊!”

    林庆良淡淡的一笑道:“李大帅这是说的哪里话!我林庆良就是大汉云南的子民,做这些事都是应该的,再说了,我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啊!哈哈!”

    “不过啊!说到钱,其实我也是不嫌多的,呵呵!”

    “最近我打算成立一家商行,把我所有的财产都集中在那里,通过这家商行成立一些诸如酿酒啊,茶叶啊,客栈啊这样的作坊,每当挣到够的钱就捐出一部分给‘慈济总会’。”

    “就像大帅所说的,这样既能带动我们云南经济的发展,又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在林庆良的产业里,李翊可是实实在在的大股东,林庆良当着钱士塘和简铮的面说出来,目的无非就是告诉李翊,他准备大张旗鼓的发展实业了。

    当然了,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对李翊却有如拨云见雾,使他如梦初醒。

    李翊一拍桌子,兴奋的道:“对啊!这太好了,林先生的想法真是太有见地了!这么长时间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嗨!就这么办了。”

    众人均是一愣,大概心里在说,我们大帅不会是吃糕点吃多了吧!再好吃也不能这么兴奋啊!不会是噎着了吧

    李翊却在心中窃喜,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自己虽然致力于着手发展云南经济,却一直不得要领,想到什么就干什么,既没有目标规划,也没有一个主持经济工作、管理投资的部门,来负责各个项目的推进,这也是经济发展一直没有活力,进展也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想到这里,一个成熟的想法很快就在李翊的脑海中形成了。

    李翊兴致勃勃的道:“各位,林先生的这个想法实在太好了,他的这个思路提醒了我。咱们云南的经济发展一直滞后,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强力部门来直接进行管理和推动。”

    “我们还犹豫什么呢!为什么不设立一个负责经营资产的管理机构,来统一安排像农业生产、商贸市铺、对外贸易等方面的运作,效果岂不是就好得多吗?”

    没等众人插言,李翊继续道:“我的想法是,咱们官府也设立一个商行,负责管理官办田产、经营部分官办商铺,对外搞好边境贸易,等手里有了闲钱,还可以投放给有需要的民间商人和农民,资助他们扩大生产、发展商贸流通。”

    “而且我们还可以与民间有实力、有技术的商户或个人合资经营,在官府这个金字招牌下,把我们云南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吸引境外客商来云南做生意。”

    “需要说明白的是,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与民争利,而是由官府牵头,把云南的各种优势产业带动起来,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钱士塘等人听李翊说完,一个个面面相觑,好像还是一头雾水,根本就没能理解他的用意。

    见此情形,李翊知道这种新潮的思维方式,也就和林庆良这样的前卫人士能有些共鸣,对于其他人来说实在是过于超前了,他们一时半会是理解不了的,等回去后,我再和他们分说吧!

    言念及此,李翊迫不及待的站起身来,拱手向林庆良告辞。

    回到宣抚使衙门,李翊立即召集了钱士塘、简铮、郑文重、林易、何守杰五个人开会。

    把建立商行的主张和具体实施策略提了出来,让大家讨论并提出建议。

    一开始,众人都搞不清李翊的真实意图,也说不出什么子丑寅卯来。

    没办法,李翊只好更加详细的加以解释和阐述了一遍,把建立商行的利弊都彻底讲了个明白,大家才有所了解,也无条件的都表示了赞同。

    商行的名字李翊早就想好了,就叫大汉云南商行,接下来就是商行的人事机构组成了。

    在目前情况下,众人对这种形式的经营组织还不熟悉,不了解它的运转程序,也不一定能达到设定的要求,所以李翊只好勉为其难,亲自担任了云南商行的总裁。副总裁由云南转运使郑文重、云南宣抚使府主薄林易兼任。

    而具体负责的商行总管就由头脑清晰,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林锦担任。

    虽然他现在还在平阳关的建设工地上,但是这个职务也只有他才能胜任,现在暂时先为他留着,等他回来后再说。

    另外,李翊在安排面向整个云南广纳经商人才的同时,又从各级衙门抽调了十几名懂经营、会管理,在经济事务上有一定能力的执事人员,充实到云南商行里,负责管理商行的日常事务运转。

    商行的启动资金也不成问题,因为孙德成等人的那些资产,按照朝廷的安排,目前都已收归云南官府所有。

    虽然已经花去了七十多万缗,但是现在还有一百多万缗钱和数不尽的绸缎布料、珍稀皮货。

    李翊安排林易将那些绸缎布料、珍稀皮货全部拍卖,获得了一百八十万缗钱,将其中的五十万缗钱拿出来,作为云南商行启动的资本金。

    云南商行下设云南银行,资本金暂时只有二十万缗,目前只开展小额存贷款业务,并以官府信誉为担保,大力吸收储户资金。

    等到实力逐渐增强的时候,再推出大额资金借贷业务。

    云南商行的铺面就选在孙德成以前的一座临街大宅里,这座宅子前后三进,总共有三十八间房子,内外都装饰的非常讲究,而且面积也足够大,这样一来又为商行节省了大量的钱财。

    临街的七八间房子作为云南银行的门面房,目前来看还是绰绰有余的。

第128章 产业发展()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目前云南商行的产业,除了云南银行外,也只有那九百亩官田了,实力上显得有些单薄。

    李翊就把活字印刷书馆改名叫云南印书馆,和原属于医学博士管辖的,已经发展壮大起来的中药作坊,也划归云南商行管理,就算是充充门面吧。

    而唐经天兄弟负责的东川铜矿,由于地位实在太重要,预期规模将会非常庞大。

    所以,李翊决定东川铜矿还是直属于云南宣抚使府,不归云南商行管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云南商行成立后,虽然手里有大把的现金,但是苦于没有合适的项目,除了云南银行的二十万缗启动资金外,其余的三十万资本金一点也没动。

    真没想到,钱还有花不出去的时候,这实在是让李翊感到有点意外。

    这时候,钱士塘想到了一个重要的匠人。这个人叫王定官,现在就闲居在宁州附近的村庄里,祖辈都是是唐代官窑—鼎州窑的窑官,世代相传的烧瓷手艺非常高超。

    虽然他已经年过六旬,但是时常还会烧制一些独家瓷器,卖给有钱人家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他的儿子王纯的手艺也很了得,但是在王定官的严格要求下,却始终没有开办什么窑口,而是一直赋闲在家中。

    以前官府也曾经想请他爷俩出山,但是都被王定官婉言拒绝了。

    每次想到他们爷俩,钱士塘都会觉得很惋惜,在唐代首屈一指的鼎州官窑绝活,难道就这样失传了吗?

    这次如果能请的动王定官,不但能够将鼎州窑的技术传承下去,而且通过他们父子,使云南的瓷器制造水平迅速提高,带动瓷器产业获得一个长足的发展,也能使部分老百姓据此脱贫致富。

    说干就干,李翊亲自到王定官家走访,游说他们父子出山。

    在没去之前,对于能不能请的动他们父子,本来李翊还是有一些顾虑的,没想到,一直对李翊施政云南的作为心存好感的王定官,见到他的屈尊拜访,就立刻满口答应了下来,并带着他的儿子毫不犹豫的赶到了宁州。

    对于王定官态度的迅速转变,李翊当然非常高兴,立即和他协商了建立瓷窑的各项事宜。

    并提出由官府出资,他们父子提供技术,所获收益六四分成的建议,没想到却被王定官一口拒绝了。

    他认为既然是官府出资,他们父子只是提供技术而已,官府就应该拿大头,六四分成体现不出官府的地位和作用。

    再说他们父子毕生的愿望就是把鼎州窑的技术传承下去,对于收益多少也是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