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品轩’大酒楼三楼最大的雅间里,硕大无朋的大圆桌却只坐了双方的八个人,乌韦坐在主宾位,他的智囊遮吉和嫡系手下曼波也在两侧宾位就坐。
李翊居中主持,钱士塘、简铮、林易、萧会坐在下首相陪。而郭准、何守杰等人去相陪乌韦的其他手下官员。
酒菜上齐之后,李翊举杯相邀道:“昆明国国主莅临我们大汉云南,实在是在下与云南所有百姓的荣幸,我作为大汉云南宣抚使,倍感欣喜和荣耀。”
“去岁以来两国精诚团结,共克时危,并肩作战,扫平牂牁,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愿我们双方再接再厉,为两国永远友爱下去干杯。”
说着话李翊举起杯来,乌韦也举杯在手,欣然对着众人一笑道:“还是有学问人说的好哇!呵呵!李大帅乃是大汉的状元郎,出口成章,才气敏捷,我等是难望其项背啊!呵呵!李大帅说得好,为我们两国友爱长久干杯。”
众人轰然应诺,一起把杯中酒干了,酒宴间的气氛顿时欢快起来了。
这时候,老于世故的钱士塘端着酒杯站了起来,呵呵笑着道:“我们大帅曾经说过,站着喝的酒不算,喝了也是白喝。呵呵!我猜想啊!这就有可能就是京城里面的酒场规矩,在我们云南恐怕是行不通的。”
“所以啊!为了表示我们云南对国主的万分敬意,钱某不揣浅陋,站起来恭祝国主一杯,以表我衷心的敬仰之情,万望国主给在下一个面子,回头大帅只要不责罚我也就是了。”
乌韦闻言,不禁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声过后才端起杯来,意犹未尽的笑道:“钱大人我可是久仰多时了。不瞒各位,想当年我在没有担任九洞十八寨大酋长以前,曾竟多次来往宁州,贩卖山中捕获的猎物和皮毛等物,那时候钱大人就是宁州的通判,我作为一名皮货商人,那可是难以得见到钱大人这样的州府高官的。”
“呵呵!没想到,现在得能与钱大人同席共饮,这应该是乌韦的天大荣幸才是。来,咱们两位共饮此杯,祝钱大人加官进爵、步步高升。”
钱士塘闻言,老脸一红,先把杯中酒喝了,然后才嘿嘿一笑道:“多谢国主美言,但钱某自家人知自家事,我这坐五望六之人,体衰志钝,早已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了。”
“现在在我们李大帅的英明领导下,云南河清海晏,各方面都蒸蒸日上,老百姓生活安定美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片蓬勃喜乐景象。有我们这样奋发有为的大帅在此,我钱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乌韦淡淡一笑,眼中满含深意,点头笑道:“钱大人言之有理啊,我虽然多年没有来过宁州了,但是前后之对比就可以看得出来,李大帅确乎是不世出的奇才啊。”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宁州面貌无疑是脱胎换骨。不但城内楼宇林立,街容整洁,商贸往来活跃,而且从黎庶百姓们脸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老百姓对目前的生活已是相当的满足和欢欣,凡此种种,这都是拜李大帅所赐啊!我乌韦徒然只有羡慕之情啊!”
乌韦话刚说完,林易适时点头道:“国主所言虽然契合实际,但是我听说,昆明国首府镇宁,现在在国主悉心治理下,也是旧貌换了新颜。街陌里巷,遍陈华丽,市肆民宅,相映生辉。一点也不逊色于我们宁州。假以时日,恐怕就有超越蜀国首府成都之势,进而就可以藐视天下了。”
林易话音刚落,没想到乌韦却长叹了一声,满脸神情酸涩的道:“林主簿这么说,想必是没有亲身去过镇宁。虽说镇宁曾经是牂牁国建都之地,有数百年的历史传承,但现实情况却与主簿所言相去甚远。我得之此地时,牂牁王早已裹挟城内数万民众奔亡,留给我一座十室九空的破败所在。”
“唉!百姓们不明真相、不辨是非,浑不知我将给他们带来的善政。一国之都,十去七八,哪还有什么繁盛之说。所以,有鉴于此,我现在更要善理民政,聚民以财,让百姓休养生息,以顺天下之望。”
“只是,昆明国建国未久,百废待兴,却是人才凋零,浑不知如何下手。若是有李大帅这样的治世奇才,我哪里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林易冷眼观瞧,见乌韦忧色满面,知道他此言不虚,不由淡然笑道:“强国之路,无外乎科举兴国,富民之途,也就是兴农举商。虽然短时间内不成气候,看不出什么成绩,但是久而久之,必能使国强民富,达致长治久安的盛世局面。”
“新立之国尤所忌者,乃是擅动刀兵也。所以只要谨守国本,推行和平善邻之策,息止纷争,与民得利,必能有国泰民安的那一天,否则的话,兵凶战危、生灵涂炭,空有一身抱负,却犹如水中捞月,最后又能得到些什么呢?”
而旁边坐着的遮吉,见到林易一番话语,就将乌韦引到了治国理政、休养生息的的理念之中,大概与他们着意进取、不断扩张的战略设想大相违背,因此下焦急之情溢于言表,只是一时间苦于插不上嘴。
第534章 妄动干戈()
这时候见林易的话语稍有停顿,遮吉连忙瞅个空子开口说道:“林主簿所言虽然极有道理,但是事分紧急,却不能一概而论。要知道我们九洞十八寨已然吞并了牂牁国近半土地,牂牁王濮利又怎能善罢甘休呢?”
“据我所知,牂牁国目今韬光养晦、整顿甲兵,意欲伺机夺回国土。如今只是他暂时实力不济而已,一旦养虎为患,让他重新积聚起力量来,若让他拼命反噬,我们一时之间也是极难抵挡。试问如果外患不除,又何谈国泰民安呢?”
林易转过头来,对着遮吉微微一笑道:“外患不除,内必生事,遮吉大人当然是所言不虚。但我却听古人说过,祸常起于萧墙之内也,而攘外必先安内,内乱不生,外患自除,此乃千古不变的至理,古之先贤如是说,我们又怎能视而不见呢!”
遮吉也是个口才了得之人,见林易引用古代贤人的至理名言痛陈利害,颇显得不以为然,反而振振有词的说道:“林主簿说得好,古之先贤的至理名言不可不信,但若胶柱鼓瑟可就显得幼稚愚昧了。情势不同,就不可拘泥于常理,有时候变通之下才会出现理想的局面。”
“就拿目前的情势来说,以我们昆明国与牂牁国相持不下的局面,若是我们放松了戒备之心,任由恶邻国力恢复,就很有可能为牂牁人所乘。要知道古人曾经说过,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牂牁国亡我之心不死。”
“我们若不能趁势彻底扫平暴政下的牂牁国,就有可能反受其害,老百姓也终究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到那时候,安乐祥和的大好局面毁之殆尽,可就悔之晚矣了。呵呵!在下一家之言,不知道林主簿以为然否?”
林易淡淡一笑,不假思索的说道:“遮吉大人,在下有一点不同的看法,还望大人不吝赐教、予以指正。我们都知道,九洞十八寨受制于牂牁国也有上百年了,能得到镇宁等十几个州县之地,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得来的。”
“而新附地地域广大,部族林立,人口众多,短短半年的时间内,要想让数十万百姓心甘情愿的附骥于昆明国的卵翼之下,遇到的困难只会比以前更大,需要面对的挑战也会非常艰险。”
“老百姓们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所谓人心思定,没有人愿意面对战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都想远离战火,不再受到战争的戕害。作为一国的君主,你能给予人民什么,人民也就会回报给你什么。”
“你如果选择的是战争,就必然要靡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这些相当部分都是由百姓们供给的,若是征敛过剧,人民还给你的只会是无休止的抗争。”
“但凡国家新立未久,首要之务就是医治战争的创伤,与民休息、为民谋利,打造和谐安乐的局面。特别是在人心未定的情况下,更不宜轻启战端。若是一意孤行,恐怕于国于民都有害无益啊!”
遮吉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道:“林主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养虎为患的典故想必阁下也听说过,现今昆明国与牂牁国势同水火,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地,若不趁热打铁的解决掉这个隐患,嗣后必将贻害无穷啊!我想在这一点上,百姓们还是支持我们的。”
林易微微摇头道:“在下却觉得还没有到你所说的那种严重程度。牂牁国现在退避三舍、据险而守,国力虽然大受损失,但是元气尚存,凭借险地与贵国相持,急切之间双方都没有取胜的机会。”
“若真要知难而上,就算能够最终得手,恐怕这个损失也不是贵国可以承受的。若有此心,当做好万全准备啊!”
遮吉还想辩解一番,乌韦却向他摆了一下手,继而镇定如恒的笑道:“二位先生大谈国家兴亡之道,让我等是大开眼界。特别是林主簿振聋发聩的一席谈,更让本王是茅塞顿开。”
“呵呵!只不过,今日好不容易来到云南,正是畅谈双方深情友谊,扩大双方交流沟通的机会,咱可不能让这些俗务扰了我们的雅兴。作为不请自来的客人,承蒙李大帅的热情款待,心中也是感慨万端。”
“唉!咱们之间的友谊可是在血与火的并肩作战中形成的,是咱们有生之年牢不可破的。来,让我们为双方之间的真挚友谊干杯。”
众人举杯共饮,但却都各怀心事,放下杯子之后,席间气氛顿时沉闷了下来。
李翊怕气氛转冷,连忙笑着说道:“昆明国立国之初,肯定百事艰难,若是有需要云南出力的地方,国主尽管提出来就是,我们大汉云南虽然势小力微,但是只要昆明国有所需要,我们定当不遗余力的予以支持和满足,绝不会有负两国邦邻之谊。”
乌韦呵呵笑道:“是啊!大汉云南是我们可靠的朋友,我是完全相信云南对我们无私的情谊。特别是李大帅,从来都把我们当成最亲密的朋友,时时处处予以照拂,我乌韦虽是粗人,也知道感恩图报。待到我昆明国彻底安定平稳下来之时,定当竭诚以报。”
李翊点了点头,转向林易说道:“林主簿,你把我们准备无偿赠送给昆明国的礼物清单向国主汇报一下,并争取尽快送到昆明国内,这些器物虽然并不贵重,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大汉云南的一番心意,若是能给昆明国百姓带来一些实惠,还是尽快送到他们手中才是。”
林易连忙点头答应,将怀中的清单拿了出来,向众人致意以后,沉声念道:“大汉云南赠与昆明国礼物清单如下:铁铲五千具、铁锄五千具、镰刀五千具、铁斧五千具、水车两套、铁犁五百具、盐巴五千斤、大米五千石、优质良种一千斤、蔗糖五百斤、茶叶五百斤”
第535章 据理力争()
没等林易报完礼物清单,乌韦已经是虎目圆睁的望向李翊,眼中既有感激之情,又有诧异之色,良久才由衷的叹道:“唉!大汉云南待我昆明国实在是情谊真挚,这么多数量庞大、又是我国百姓急切需要的物品,无偿赠送给我们昆明国,此等深情厚谊,不是一般邻邦所能做到的。乌韦大恩不言谢,只能留待日后报答了。”
“哎!”李翊微微一笑道:“国主言重了,这些东西只不过是我们云南的一番心意而已。等到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将继续向昆明国伸出援手,只要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必将竭尽所能提供援助。”
“现在只不过是昆明国暂时遇到一些困难而已,就像我们云南当年平叛未久之时,所遇到的困难也和昆明国目前差相仿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若不是四邻鼎力相助,恐怕我们是没有这么快走出困境的。”
乌韦点头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乌韦今天是深刻的感受到了。唉!说句到家的实话,以前我们九洞十八寨结寨而居、靠山吃饭,几百年来都是这个样子。”
“现如今不同了,再怎么说也有十几个州县在我昆明国手里,地面越大反而越不易管理,这么多百姓的需求,也不是轻易能够满足的,再用先前的那一套根本治理策略,恐怕就行不通了。身为昆明国国主,我现在才真正认识到,没有相应的治国理念和经验真是寸步难行啊!”
李翊欣然一笑道:“国主所言,我李翊也曾经感同身受,想当年云南凋零疲敝、百废待兴,老百姓引颈渴望,期盼着我们这些父母官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和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我当时也是充满迷茫和困惑,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才是。直到我后来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把这样一块贫穷落后的地方发展起来,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各方面的人才提供助力才是。”
“唉!人才,只有人才才是决定性的力量,有了各方面的人才,就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从而推动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了人才,就可以把我们的惠民政策贯彻下去,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不同的历史时期,就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战争时期需要勇猛机智的武将,和平时期就需要能当家理财、发展经济、管理地方的圣手。”
“所以,我广揽人才为我所用,积极培养造就可塑之才承接今后一段时期的重任,使不同类型的人才各尽所能、各安职守,才使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了些眉目,才能有云南今天这样安乐祥和的局面啊。”
“国主,我说这些话的目的,并非是要卖弄我们云南获得的成就,而是希望能给国主提供一些借鉴。有些事情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能因地制宜的采用别人的经验,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能不能有所成就,我等不敢置喙,端看国主自己拿主意了。”
听李翊一席话说完,乌韦略微沉吟了一下,犹豫着点头道:“李大帅肺腑之言,我怎能不明白呢!”
“我乌韦当年也是走南闯北,见识过各地的风物人情。而我最羡慕的还是你们汉人的典章制度和文章风物,只是我们有些山民愚昧落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