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游龙-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走了大半个时辰,刀红英的召夸部落已经近在眼前,但是李翊却不敢在此停留,这倒不是惧怕白蛮人前来骚扰,而是怕引起以前伤痛的回忆,无端地为此难受,所以催促人马快速通过了这个地区。

    又经过大半个时辰的赶路,根据向导的指引,大队人马已经顺利进入了通海的地面,大约再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能赶到通海节度使的驻地了。

    正在行走之间,前面烟尘滚滚、马蹄纷纷,一队旗帜鲜明、人数只有七八十人的队伍迎面奔来,很快就来到了队伍的面前。仔细观瞧之下,却原来是段思英带着褚、卫两大护卫亲自赶来迎接了。

    李翊和段思英稍微寒暄了几句后,又向褚、卫两人表示了感激,去年救治刀红英的时候,亏了段思平手下的褚、卫、吕、万四大护卫一路引导随扈,这才顺利的进入越州卫,回到了宁州,才使得刀红英最终转危为安。虽然他们四人都只是护卫的身份,咱也不能缺了礼数。

    接下来,众人随同段思英的引领,一路顺利的来到了通海的城下。此时的通海城外,早已是人潮如海、鼓乐喧天,段思平带同各色服饰的官员、将领,以及四大护卫中的吕、万两大护卫,早已经等候在城外数百米的地方。

    见到这种情景,李翊不由得暗暗摇头。段思平摆出这么大的排场,虽然给予了自己最高的接待礼节,给足了面子。

    但是这么大的动作,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这还能瞒得过无处不在的大义宁国的间谍斥候吗?看来一旦登上了这辆战车,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来到近处,李翊连忙下马与段思平见礼。

    段思平亲切的握着李翊的手,大发感慨道:“段某一直想与李大帅对坐良晤,可惜多次失之交臂。今日承蒙李大帅光临蔽地,正好了了我好大一番心事。哈哈!只不过,李大帅乃是饱读诗书、文才武略杰出之士,而段某不过是一山野匹夫,没读过几本书,所谓的对坐良晤,段某也只能有听的份了。”

    听他说的幽默,李翊也是会心一笑道:“段大帅过谦了。当今之世,谁不知道段大帅文治武功均是当世无匹。以通海一地之力,独抗倒行逆施、穷凶极恶的大义宁国,更是让人赞佩不已。自打我来到云南,就对通海如此顽强的挺立不倒疑惑不已。”

    “大义宁国虽然早已经朽烂不堪,但穷兵黩武之下,军事实力却未受大的折损,而通海虽为正义之师,但毕竟地域狭小,兵员有限,今以小搏大,并屹立多年不倒,而且还常有胜手,却不知是何道理呢?”

    段思平闻言,微笑着沉吟不语,继而苦笑道:“李大帅开门见山,的确是一个爽快之人,你问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在多年来苦苦探索的道路上常常想起的问题。通海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实属不易,此中辛苦又有谁人能知,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啊!”

    段思平携着李翊的手,慢慢的向前走着,一边感慨道:“二十多年前,我父亲还在南诏清平官的位置上,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按说也是炙手可热。谁知道那杨干贞迷惑幼主,攫取兵权,并假传圣旨罢免了我父亲的官职,贬黜到通海这个地方。”

    “那时候我只是个小小的武官,也随父亲迁到此地,当时全家十几口人,只带着褚、卫、吕、万四大护卫,而且我父子的薪俸已经全部扣除,只靠着我娘的体己钱勉强度日,可以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后来杨干贞篡国自立,仍然对我父亲放心不下,多次派人前来暗杀我们父子,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是我们在四大护卫的保护下,以及通海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多次侥幸的躲过了杨干贞派来杀手的刺杀,从而渐渐的在通海站住了脚。”

    “我父亲本就谦和宽厚,信奉佛家真言,对本地百姓推衣衣食,关爱有加,逐渐的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就这样,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通海经济日新月异,誓死效命的将士也越来越多,数年间已是略有小成。”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真心爱民,为老百姓谋利益,保持政令畅通、公平公正,才能使人民真正的拥护你、支持你,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说句到家的话,我也是看准了这个方向,也才能这么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啊。”

    李翊听到这里,感同身受的道:“成大事者必有所依。无论何时何地,只有紧紧依靠当地百姓,才能有多成就,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段大帅以史为鉴,以民为本,使得民心悦服,将士用命,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第339章 铁甲精骑() 
段思平听李翊说完,目光中流露出欣赏之色,点头道:“你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若携正义之师,走正义之途,必然天下无敌矣!”

    说到这里,忽然转身对身后的吕护卫道:“吕护卫,你去传我将令,命令黑衣都指挥使程全,让他立刻在北校场整顿好兵马,我要陪着云南的李大帅前去检阅。”

    那吕护卫应声而去,段思平这才转身道:“我们通海兵微将寡,虽然比不得大义宁国的十万大军,但是军容士气上也还说得过去。”

    “今天李大帅莅临通海,机会十分难得,我段思平不揣浅陋,就让儿郎们借机演练一番,还请李大帅多多指点。”

    听他这么一说,李翊心中顿时了然。段思平有此一举,不可谓不高明。

    虽然没有事先说明,但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既然双方已经准备整军联合,共同抗击大义宁国,如果通海本身实力不济的话,云南方面又怎么会有信心呢?

    所以段思平准备适时露上一手,让李翊心里踏实一些。不过,听他刚才吩咐吕护卫安排黑衣都接受检阅,想必这支军队就是通海最精锐的力量了。

    李翊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已经大量翻阅过五代史了,也知道凡是带‘都’的部队,并不只是简单的军队单位。

    要知道按照唐朝及以后真正的军队编制,一都也不过百人而已。但是无数的五代时期的战例史实说明,都这种编制,已经和唐代时期大不相同,应该是一种专门设置的特种部队,都是各国最有战斗力的精锐之师,人数可能各不相同,但是由这样的军队出马一般都鲜有败绩。

    今天这场不期而至的检阅,却不知道通海的这个黑衣都到底有什么高明的手段。

    想到这里,李翊连忙正容道:“指点什么的倒不敢当,但我听说段大帅治军有方,手底下猛士如云,今天正好让李翊开开眼界。”

    段思平闻言哈哈大笑道:“李大帅休要取笑段某,真正治军有方的乃是阁下李大帅啊!呵呵!我听说李大帅甫到云南,就创设了‘云南讲武堂’,采取分门别类的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军中精英,整训出一支纪律严明、实力强劲的铁军。”

    “段某最佩服的是,云南能以千人之旅,聚歼大义宁国三千余众,此等战例,即便是孙武复生,也不遑多让啊!”

    “说句到家的实话,我正是效法贵军的做法稍加变化而已,这才有了黑衣都这支劲旅的出现,说起来,还有些剽窃贵方的嫌疑啊!”

    听到这里,李翊不禁与段思平相视大笑,两个人携手登上坐骑,直奔城北的校场而去。

    来到北校场营门之内的时候,还没等李翊调理好情绪,场地中瞬间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黑衣都全体将士恭请两位大帅检阅。”猝不及防的听到这如雷般的呐喊,李翊赶紧打起精神,定睛观看。

    只见偌大的操场上,黑衣黑甲的数千将士,整整齐齐的排列成六个正方形的方队,衣甲鲜明,刀枪林立,每个人手中还牵着一匹浑身披挂着重铠的战马,竟然是一支整装待发的重甲骑兵。

    看到这里,李翊不由的长吸了一口冷气,暗暗乍舌不已。其实李翊倒不是因为它的军容之盛而惊讶,让李翊吃惊的是,从段思平下令列队接受检阅开始,到众人进入北校场,这中间只不过才有一盏茶的功夫,没想到这数千人的黑衣都已经列队完毕,摆好了阵型,这种惊人的效率不由得使李翊钦佩不已。

    更让李翊纳闷的是,通海的马匹严重奇缺,凑齐这数千匹战马,并全部披挂上重铠,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李翊对一向重装骑兵不感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劲旅。

    随着段思平登上高高的检阅台,在段思平的点头示意下,全体黑衣都将士忽喇喇的翻身上马,动作整齐划一,干净利索。

    骑马立在队前的一名黑衣都将领,将手中的令旗一挥,,六个整齐的方阵,突然间变换了队形,眨眼间形成一个扇面的形状,分成了两支纵队,如滚滚流动的黑色潮水,席地向检阅台的位置卷来,铁蹄纷飞、声势惊人。

    李翊纹丝不动的站立在检阅台上,任由两队重装骑兵呼啸而来,感受着那沉重压迫的气息。但还未来到检阅台下,队首忽然转向两边分开,划了一个圆圈向后包抄而去。

    但席卷而来的凛冽气息杀气显露,威势惊人,但更多的是让人觉得这个圈转的十分巧妙,而且赏心悦目,令人赞佩不绝。

    随着那名将领的令旗挥动,整个队形在运动中再次变换,互相交叉着狂掠而过,不禁让李翊担心有群马相撞之虞,但整整数千重骑兵交互往来,不但没有碰着丝毫,而且队形仍然是井然有序。

    那将领不断的变换旗语,队形也不断的发生转换,几乎看不出有什么迟滞的现象。一会儿一字长蛇阵,一会儿秋风落雁阵,一会儿如意阵,一会儿北斗阵,来来往往变换了十几个阵型,仍然是铁蹄纷飞、声威不减。

    要知道如果是单纯的变换阵型倒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披着重甲的战马,如此急速的奔驰之下,体力上就难以得到保证,而且队形还保持的这么整齐。

    重装骑兵最大的作用就在于,通过一鼓作气的猛烈冲击,迅速撕开敌人的防线,彻底动摇敌人的阵脚,给对方施加巨大的震慑力,其持久作战能力却是十分有限。

    而通海的黑衣都竟然让擅于集团冲锋的重装骑兵玩这样的花样,而且还能回转自如、整齐划一,实在是令人惊诧不已。这些披着重甲的战马,是如何在反复的冲锋中保持队形和体力的,这真是令人费解啊!

    大半个时辰的时间过去了,黑衣都重整队形,又回复了六个方阵的阵列。段思平挥手致意,李翊则抱以热烈的掌声。这时候,黑衣都全体将士忽然齐声发出了‘万岁、万岁’的呐喊之声,李翊不由得心中恻然。看来段思平已经在通海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崇高威望,下一步建国称帝也是板上钉钉了。

第340章 霸王之气() 
结束了这场检阅,李翊一行随着段思平来到了通海的节度使府。这座府邸从面积上来看规模宏大,占地范围非常广阔,所有建筑都和大义宁国鄯阐府有些类似,但是殿宇却谈不上高大巍峨,亭台楼阁也显得非常简单稀少,远不及鄯阐府杨怀应府邸的奢华壮观。

    此时已近下午,晚宴也已经准备妥当,酒席布置在了一座狭长的厅堂之中,除了红烛高烧之外,只有简单的两排坐席分列两边,最上首两条长形条几,看来就是我的段思平的坐席了。

    段思平肃清李翊入席后,众人也分宾主落座两侧,门厅处的侍卫官轻轻拍了拍手掌,一队侍女鱼贯而入,很快就把酒菜布设完毕。

    接下来,段思平一一为李翊介绍了手下诸人,坐在左手边首席的是段思平的弟弟段思良,不但长相酷肖段思平,也同时是通海的节度副使。

    第二席的是通海的锋镝将、都押衙高方,年纪大概有五十多岁,据说也曾经是段思平父亲段宝通的贴身随从,第三席上的段思英也就不用说了,第四席上的却是刚刚在北校场接受完检阅的黑衣都指挥使程全。

    至于云南这边,也只是何守杰、东方荆、仇封、岳维,在右手边的席上依次落座,连骏还是按照老规矩站在李翊的身后。

    李翊也把众人一一为段思平做了介绍,众人也依次向段思平行礼致意。

    互相见礼已罢,段思平端起手中的酒杯,欣然致意道:“李大帅光降通海,使敝地蓬荜生辉。段某已经十年酒不沾唇,只因我南诏故地生灵涂炭、面目全非,段某曾经立下誓言,若无复国之望,此生绝不饮酒。但今日却有一大堆的理由要让我破除此戒,从而兴复我南诏故地。来,请李大帅与诸位嘉宾满饮此杯后,段某要为各位把这理由述说明白。”

    说完此话,向李翊点头示意后,仰头将酒喝了下去。

    李翊也一口将酒喝干,心下却暗暗盘算,段思平选择在今天破除酒戒,不知道用意如何。按说已经戒除了十年的酒,断不会因为宾客盈门就破除誓言的,这也太牵强了点。以李翊的判断来说,段思平肯定要在今天有重大事项要披露,而且还是石破天惊的惊天之举。

    果不其然,众人落杯之后,段思平意气风发的环顾全场后,慨然道:“大义宁乃是僭伪之国,窃据南诏故国已近二十年矣。杨干贞穷奢极欲、败坏朝纲、任用奸佞宵小之辈,戕害良善无辜之民,已是惹得天怒人怨、举国愤慨。如今大义宁失道寡助,已陷万劫不复之地,天赐我光复故国之良机,此乃段某破除酒戒理由之其一。”

    “其二,原南诏故地各部族,现都与大义宁貌合神离、离心离德,最近一段时间,多有部族秘密与我们通海联系,欲举义旗讨伐大义宁凶逆。而各地反正者更是不计其数,似此大好局面,大义宁伪国还有何立足之地。”

    “其三,滇地三分,如今大汉云南欲与我整军联合、共抗凶逆,此乃天赐良机,大义宁伪国虽然凶焰甚炽,但孤家寡人,穷途末路,已到强弩之末,只要我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就能彻底扫平杨氏僭伪政权,光复我大好河山。”

    “有此三条充分的理由,我为什么不能破除酒戒,痛饮美酒呢?来,得意之时须尽欢,请诸位共饮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