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大人,下官觉得之前将南返百姓和本地百姓混杂安置的方法有些欠妥。”高沛这时拿起一张安置示意图说道。
“哦?高大人有何高见?”马周脸色微变地问道,因为这安置的办法就出自于他之手。
高沛耐心解释道:“将南返百姓平均分配到周边各县,虽然安置的工作拆解后,压力没那么大了。但是两地百姓却因混杂居住,因互不信任。本地百姓更认为这些南返民众占用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水源和土地,多有矛盾。还好大公子未提前征收赋税。也未让当地百姓服徭役。不然恐怕已经引发民变了。”
“哦?那依高大人之意,应该如何安置才好呢?”马周神色稍霁,但依旧有些“咄咄逼人”地问道。
高沛却是侃侃而谈道:“依下官看来,将两地百姓混杂居住原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却不应新设南返百姓的村子,而应该将他们以户为单位进行安置。下官以为,如果将南返百姓按一个村安置数户或者十余户的方式进行摊派。阻力会小很多,且不至于发生象固斯县那种两村百姓为争水源的殴斗。”
这时,另一名朔方本地士子却不服道:“高兄,如果以每村安置数户百姓的方式将南返民众摊派下去。那些村子的村民会乐意接受吗?一个村子突然多了几户外姓人,他们会高兴吗?依然会认为占用了他们的水源和土地啊!”
高沛却是毫不在意。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就是要这样做才能有效遏制两地百姓之间的冲突!当然,这项计划也不是孤立的,必须有一定的辅助措施,不然依然是镜水楼台一场空。”
高沛的话。让秦风也不禁有了兴趣。他也开口问道:“高兄,有何良策,请只管说来!”
高沛向秦风躬身行了一礼后,方解释道:“都督,小可认为,将南返百姓分散到各村后。由于他们人数处于少数,且所在村子内的百姓又大多沾亲带故。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应不敢主动滋事生非,至少减少了一半的闹事可能。而为了让本地百姓乐于接受这些南返百姓到自己村中落户。且和睦相处。我们可以发布公告,宣布凡是接受南返百姓的村子,且善待他们的,皆可以减免赋税,各个村子接受的户数越多,减免赋税的时间就越长越多。如此一来,各村百姓自然就不会抵触,反而会积极配合南返百姓安置在自己村了!有了百姓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既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又能让孤零漂泊、举目无亲的南返百姓感受到乡里乡亲亲人般的温暖,此外,又能减少府衙麻烦,可谓是一举三得之美事。”
高沛的话,让在坐众人皆如梦初醒。他们万万没想到还有这一招,看向高沛的神色皆有了几分钦佩之意。
秦风更是动容,之前李世民曾承诺过免除朔方城三年赋税,他原本打算等安置工作完成后再予以公布。而高沛的这项提议,却是把这免税政策活用到了极限。其心思缜密,头脑灵活,估计比马周也不多让,秦风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他立刻点头同意道:“好!那就按高兄的意思办吧!你们马上制定一个细则出来,一个村子接受多少户南返百姓免一年,多少户免两年,多少户免三年。以及相关的奖惩办法”
接着,秦风起身望了一眼在场的众官员后说道:“诸位,如果此次安置工作能够顺利完成。我向你们承诺,愿意留在朔方的,可以转为朔方的官员。在我治下,只要有才华,只要品德端正,就不怕没有升迁的机会,希望大家努力工作,为百姓,也为你们争取一个好的前途!”
众人皆躬身行礼,这些人更是来了劲,齐声表示将竭尽全力,不会让都督大人失望,不会让百姓失望。秦风在政务上没提拔什么人,但是,他在军队的用人方式是出了名的,他用人不拘一格,只重才德不重资历,更没有门户之见,这一点在朔方不是什么秘密,现在秦风既然把话摞在这儿了,那么,只要让秦风秦大都督满意,他们一下子就成了州府官员,那可是他们以前做梦也梦不到的好事。况且,谁不知秦风是当朝帝王的女婿、红人,若是得到他的推荐,不正是一步登天机遇么?
不过,他们也知道关键不在秦风,而在于他们自身。能否获此殊荣,一切用事实来证明。
刘仁轨、马周、杜荷见秦风一语就把大家的热情带动了起来。心下也是佩服秦风煽动人心的能耐,换成他们是万万做不到的,当然,这也是由个人的地位来决定的,秦风是三州之地的龙头老大,他说的话分量自然与他人不同。
****************************
时间在忙碌中一晃而逝,安倍进土在朔方“玩”了六天的时间,其间,孙朗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供出,无奈之下,安倍进土只得带着失望离开朔方,返回了长安。
离开前,他到都督府拜见了秦风。
为了让安倍进土安心,秦用在会见他时,故意运起内力,做出了一副“纵欲过度”的疲累模样,并暗示自己对安倍进土进贡的美女十分满意。
安倍进土以为得计,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这也是他此行唯一的收获了。
只是他做梦也想不到,他前脚才离开朔方,马周立马以调查奸细为由,发动了针对他的行动,为了掩人耳目,动用了军方的力量,一共带走了二百余人。
不过一个时辰,无辜的百姓皆是安然而归,而且官方还以每人五斤干肉作为补偿,以此感谢百姓的配合。都督府此举,得到百姓的赞赏,毕竟官方这么做也是为了保一方之安宁,百姓有义务去无偿的配合,而官方还送肉干,这绝对是全天下独一无二的一份子了。
当然,朔方政府抓捕的人也不是盲目,而是有针对性的,有的人曾被怀疑是颉利、突利的势力,现在,一些人的清白得以证明,而一些人则永远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
至于孙朗等人,也在这一次行动中被抓。只是当他们回归的时候,一个个面色惨白、手足发颤,只因从这一刻起,他们在药物的控制下,已经正式成了谍中谍。
孙朗等人被抓捕时,正在青楼里享受着,安倍进土走后,得到了自由的他们又放纵了起来,半天下来就乐不思蜀,忘记自己爹妈是什么了。
直到官兵将他们从床上拉下来,才知道麻烦临头了。
正如马周所言,这些人极度的自私,进了刑堂,根本就无需审问逼供,只是官府数千年累积下来的威严,以及分头看押、审问一项,足以将孙朗他们吓的吐露一切。
孙朗他们本来是长安附近的一个地痞流氓的小团伙,做着欺男霸女的不正当勾当。
就在他们作案的一天晚上,他们让一个神秘人给逮住了,就在他们担心见官时,事情发生了神一般的逆转。那个神秘人不但没有把他们送入大狱,而且还跟他们做了一个交易,用黄金来换取他们的做事。
唐朝的交易货币是通宝,但金银之物向来昂贵,极好脱手,换取通宝不过分分钟事。
孙朗等人哪能不动心,从此以后,就开始为别人做事,半年后,他们也终于知道了当初那神秘人的真实身份——他就是大和国的安倍进土。自此以后,他们就成了安倍进土的走狗为他做事。
只是从现在开始,他们已经是双向间谍了。但是,马周也明确的告诉了他们,与政府合作,他们的日子只会更加轻松潇洒,而且,还不用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刺探消息,因为,但凡是安倍进土想要的信息,官方都会提供给以孙朗为首的犯罪团伙。
至于信息的真假,除了朔方仅有的几位高层,只有天知道了。可这些却足以让孙朗他们交差。(。)
第374章:战火的味道()
威逼、利诱全上阵,容不得孙朗等人不服,同时,马周把洗脑之手段用到了极致,当他得知孙朗为人至孝的情况后,家里只有一个老祖母的情况后,他动用了官方的手段,给他老祖母送去了一笔钱财,并告诉她孙朗正在为国尽忠,这是她孙子从军的俸禄,老太太信以为真,自以为孙子改邪归正后是喜极而泣,并给孙朗写了一封书信,孙朗看到奶奶亲笔书信,那熟悉的笔迹,那殷切期望,那对他浪子回头的欣喜,以及那扑面而来的自豪,百感交集的孙朗大哭了一场。
待孙朗归于平静,马周再抛出一个诱饵:只要孙朗以及他的属下戴罪立功,踏踏实实为国做事,事成之后便给他们洗白,将他们真正的吸纳入国家的体系中。
孙朗什么话都没说,跪拜在马周面前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率领着他的兄弟们悄悄地离开了,可马周等人都知道,此刻的孙朗已经多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古人重名重孝甚于性命,马周玩这一手实在太过高明了一些,秦风赞不绝口。反倒是马周神色有些郁郁,他是政客,却也是地道的文人,对自己的行径甚是不安,即便是秦风开导着说马周是在挽救孙朗,可他一时半会也想不通。其实他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有些“卑鄙”,可孙朗如果因此而走上了正道,对孙朗与老太太而言,却是皆大欢喜的美事。
以马周的智慧,迟早会想开。
这一点,不容置疑!
****************************
时间在飞逝,当突厥内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朔方的一切都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南返百姓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用了高沛的方式后,乡里乡亲对于凄苦的南返百姓甚是亲近,这个时代的百姓十分纯朴,他们以前也是身处于战祸的中心,深知战争与流落在外的苦楚,他们自发的帮助这些即将融入他们中间的百姓修房盖楼,也让南返百姓有了家乡的温暖,失去了亲人的他们多少有了一些安慰,毕竟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向前看,他们在本地百姓的热情中,渐渐的充满了希望的笑容。
百姓各有所获,军队方面自不用说,从连胜突厥哪里获得的高昂士气,辅以竞技大赛激发出来的旺盛斗志,加上合理有效的训练,边军已经有了今非昔比的改变,足可用焕然一新来形容。
单对单,秦风不敢保证边兵能够战胜马背上长大的突厥兵,但是上万数量以上的交锋。
秦风绝对有信心,边兵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
作为朔方大都督,秦风同时在飞速的成长着。他自己也不知在什么时候,他对于政务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处理政务上还有了一定的心得,看着复杂的三州政务,他居然不那么头疼了,反而看得懂,能够看得很明白透彻。
马周在一旁偷笑着,他看的更远,在这个时代颇有重武轻文的念头,世人对于武将推崇备至,但是当武将的路走完之后,总体而言都会转文、转政。所谓出将入相,便是如此。
秦风能征善战不假,会训练军队同样厉害得离谱,但是以他的前景继续发展下去,终究会有那么一天,凭借军功走入政坛,像历史上的李靖一样转型为尚书省的首相。要是一点政治能力没有,显然是不成的。不说如何出色,起码也要维持一定水平。
马周知道秦风的优势在于天马行空一般的想法,不拘一格的处事风格,这是他的强项,可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的缺陷,因为他事先没有一个系统,导致没有一个行动的方向,作为一地之都督尚可勉强,如果出将入相了,这种方式是断然不可取的,要不然,百官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事。
马周见到秦风对于他上疏的公文都会认真的查阅,以了解个大概。故意将公文写的深奥无比,让人读不通透。
果不其然,每当秦风看不明白之际,便只能找他来解释。
马周一点一点细说。
秦风亦不是愚蠢如猪之辈,时日一久,渐渐的也能听明白一些,了解其中的道理关系。同时,也明白了马周的苦心,于是,学习得更加认真了起来。
朔方各种民政得以蒸蒸日上,主要功臣是马周、刘仁轨,但是无可否认,他秦风也是出了一份力的。
这一天,朔方都督府!
秦风伸着懒腰,看着面前的公文。难受的将手脚伸得长长的,他笑着说道:“朔方这点屁大的地方,每天都有如山一样的公文与政务,尚书省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岂不堆成泰山那么高了?房杜二相的本事果真不是盖的。”
马周肃然道:“房杜二相勤政爱民,是吾辈之楷模。”
“是啊!但愿二相的身体承受得住,要是他们倒下,那可是我大唐致命损失。”秦风感慨着说道。
“老大,尽管放心。家父与房叔父身体好着呢。”一边的杜荷停下手中笔,甚为感激道:“有了老大你的太极拳,以及各种固本陪元的奇药,家父的身体较之以前更加硬朗。前天,才收到兄长写的家书,上面说得甚是清楚明白。”
秦风大笑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相比之下,杜相的底子可以房相差多了,他能好转,是我大唐之福。”
杜如晦是大唐皇帝李世民麾下的主要谋臣,与房玄龄合称“房谋杜断”如李世民左右手一般的存在,也是玄武门之变的第一策划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杜如晦位列第三,仅次于赵公长孙无忌以及河间王李孝恭。要知道杜如晦唐武德元年才成为李世民的幕僚,贞观四年病逝,前后加起来不过十余年。在李世民的核心阵容中属于晚加入,死的最早的人。根本无法与陪伴李世民三十余年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相比。可就在这短短的十余年中,杜如晦竟然位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前三甲,可见他对李世民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秦风脑中依稀记得杜如晦病逝于贞观四年,便为他开了几个非常不错的药方。从大势上说,像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千古名相,多活一天,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从小处而言,秦风需要房杜二人顶住长孙无忌的火力,只要二人活着,长孙无忌这只老狐狸就难有上位的机会,唯有如此,他秦风才能过得逍遥快活。
历史上的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死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