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李自成点点头,笑道,“一只虎,你也去带上3000老兄弟,务必活捉朱家太子!”

    “臣遵旨!”

    “臣必不辱命!”

第69章 有追兵(求收藏,求推荐)() 
七八十骑战马,风一般的穿越无边的旷野,虽然远离了北京城,但是朱慈烺一行人还是不敢放慢步伐。吴三妹一马当先,她的骑术最佳,胯下一匹白驹又是从宁远一路骑过来的良马,因此离开朝阳门后,就由她在前面开路。余下的数十骑,都紧紧跟着吴三妹。三妹穿上了一身白色布面铁甲,几乎和胯下的白驹成为一体,从后面看去,就见她高挑的身子一起一伏。

    果然是运动之美啊!

    朱慈烺吃力得夹着马腹,努力忍受着屁股和大腿上传来的酸痛,坚持着不放慢马速。他也能骑马,但是马术和吴三妹比,那是差太远了。主要是缺乏练习,因此裆劲不足,压不住马,只能让屁股蛋子不断和马鞍亲密接触。一下一下的,和打屁股似的!这要跑个几百里,肯定是一屁股血,就和挨了廷杖差不多。

    回头往后看,北京的城堡已经渐渐远去,大炮的轰鸣声和战士们的欢呼声也听不见了。显然北京内城之战还没有开始!

    也不知道是李自成还在布置兵力,还是骆养性、高宇顺、光时亨已经跪了?

    他们要是跪了,李自成的追兵恐怕马上就要大举而来了

    “千岁爷,”吴三妹高喊了一声,“咱们追上大队啦!”

    大队就是由吴襄、李若琏、朱纯杰、潘书晨等四人率领的部分精兵,还有由他们护送撤退的要员以及运输金银的车队。

    而所谓的精兵,其实也是临时凑成的乌合,包括克难三营、侍卫一营、虎卫一营、龙骑一营,以及一些官员子弟护卫。人数约有7000余人。其中骑兵有约1300,火铳兵有600,能够打肉搏的精锐步兵也有约1000,余下的3100则是凑数的人马,只能用来看守车马骆驼。此外还有越1000勋贵官员家的精壮子弟和护卫,也是凑数的存在。

    现在有300轻骑属于克难营的铁骑被分散出去充当哨探,吴三辅则率领1000名由大汉将军和京师勋贵的家丁改编的虎骑营铁骑出去虚张声势。余下的5700人则由吴三辅、李若琏、朱纯杰等人控制,先朱慈烺一步出了朝阳门。

    朱慈烺因为守在朝阳门外护城河上的石桥边发钱,发完钱后还张罗着留守的少量士兵关门——这部分士兵是由骆养性的弟弟骆修身率领的,之前也用银子喂饱了。

    而且朱慈烺也不要求这些人守军去当大明的忠烈马马虎虎意思一下就行了。

    至于骆修身,当然另有重任了!

    在目睹了朝阳门缓缓关闭之后,朱慈烺这才翻身上马,和吴三妹等人趁着夜色一路狂奔,去追赶早就出发的大队。

    这几乎是最后一批离开朝阳门了!

    不过这看似勇敢无畏的安排,却是由战场逃跑专业人士吴襄精心安排好的。

    朱慈烺是主心骨,不能先跑,要不然人心一乱,就得出问题。到时候大家争先恐后逃命,乱成一大团,再惊动了李自成,那就别想走了。

    而且战场逃命,并不一定是早跑安全,晚跑就不安全的。

    因为早跑的也许是重装大队,走得慢,反而容易被追击。而晚跑的也可以是轻装小队,骑上快马,走得飞快,是很容易追上的。

    另外,在战场上追逃的老兵,一般喜欢追杀辎重车队,油水大啊!

    吴三辅率领的铁骑那是很少有人会猛追的,穷寇勿掩就是说这种,又穷,又凶的,追上也是恶战。

    而由小队精锐护送的朱慈烺在战场上的目标很小,白天也许会遭到追杀。但是在晚上一般也没人碰他们大晚上还能纵马奔驰的,多半是精锐斥候。谁吃饱了追杀他们?流贼又不是满洲人,哪会主动找硬茬去打?

    再说了,吴襄早就为小股追兵准备好肥肉了——出朝阳门、东直门的逃亡者中,有许多地位较低的官员和勋贵家族成员,因为种种原因(或是掉队,或是出城较晚),并没有跟上大队。他们大多携带着家眷和财物,正好吸引追兵。

    而在吴襄制定的计划中,崇祯、周后所在的大队,其实是随时可以充当弃子的存在。一旦遇上大队的追兵,他就会率领心腹家丁和妻子祖氏突围而走。

    同时,吴襄还带着信号火箭,在突围时会发射火箭,给吴三辅和吴三妹报警。

    到时候,吴三辅就会率领铁骑接应吴襄,而吴三妹则会带着朱慈烺去和吴襄、吴三辅父子汇合,一起去投吴三桂有携带着数百万两金银的大队人马吸引流贼,吴襄、吴三辅、吴三妹一定可以保着朱慈烺突围的。

    不过这样的突围法,可就是下下之策了

    所以听吴三妹高喊追上大队了,朱慈烺也是大松了口气儿。

    吴三妹已经停住了战马,然后就在马蹬上立起身子张望了一番,这才回头对已经策马到了她身边的朱慈烺说:“千岁爷,大队安然无恙!”

    “那就好,”朱慈烺吐了口气,“后面有追兵吗?”

    这个问题不是问吴三妹的,而是问两个胡子花白的东宫侍卫的。他们俩都是勇卫营的老兵,还当过斥候,因为年纪大了才退下来养老。几天前又投入了克难营,后又被吴襄分配给了东宫侍卫营。

    两个老兵中的一位也和吴三妹一样,站在马背上张望,不过没有目视前方,而是在看半空中有没有沙尘扬起。而另一位老兵,则从马背上翻下去,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地面。

    不一会儿,两个老兵都到了朱慈烺的跟前,两张老脸上的表情,都是相当凝重。

    其中一位看天的老兵开口道:“千岁爷,有追兵!”

    另一人道:“人马不少!”

    朱慈烺脸色平静,不慌不忙地问:“有多远?”

    “二十里。”一位老兵回答。

    朱慈烺点了点头,对吴三妹道:“看见通州了吗?”

    “见了,”吴三妹道,“十里外有座城池,该是通州。”

    “咱们先和大队汇合,然后一起去通州。”朱慈烺想了想,又说,“通州有顺天巡抚宋权,他有抚标1000人,应该还有些车马船只。如果能让随行的家眷和金银上船,那今晚上就应该能到武清。曹化淳会在那里接应咱,有他照应,再去天津卫就不难了。”

    就在朱慈烺策马向着崇祯、周后所在的大队奔去的同时,在北京朝阳门以东约五里的官道上,一队白帽蓝袍的骑兵,大约三四百骑,正列队而进。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生着连鬓胡子的骑兵。他骑着一匹黑马,一只手牵着缰绳,一只手紧紧握着一根带着闪着银光的枪尖儿的旗杆,旗杆上挂着一面红色大旗,大旗中心用黑缎子绣着一个斗大的“闯”字。

    急促的马蹄声从前方传来,没一会儿就瞧见两名同样白帽青衣的骑兵,沿着官道飞奔而来,到了举着大旗的骑兵跟前,才猛地勒住缰绳。两匹战马的前蹄都高高抬起,然后猛地砸落在地面上。

    其中一名骑士就在马背上向那举着大旗的骑兵拱拱手,笑道:“掌旅,出城的朱贼人马分了两路,一路往东北而去,一路往东而去。两路都不是什么精兵,还带着许多肥羊前面的兄弟已经捉了不少!咱们也快些去捉吧!”

    另一名骑士则道:“在前方哨探的兄弟们还报说,往东北而走的大队中许有朱贼的皇帝和皇后,往东而去的大队中大概有个太子!也不知是真是假?”

    “啥?”那举着大旗,被人称为校尉的汉子豹眼圆睁,“朱贼的皇帝都出城了?那正阳门上的是谁?”

第70章 有内应(求收藏,求推荐)() 
“郝摇旗,你说甚?”李过睁大眼晴,瞅着眼前这名举着大旗的汉子。这人姓郝,名字没什么人知道,大家只知道他是军中的大旗手出身,即便后来当了头目,仍然喜欢扛着一面“闯”字军旗行动。上阵时候,就摇着大旗身先士卒,勇猛异常。因而人人都叫他“郝摇旗”了。

    郝摇旗答道:“侯爷,朱贼皇帝很可能出了北京城了!额不仅问了哨骑,还问了个掉队的朱家太监,也是朱贼皇帝是昨天下午到的东直门,由南海子净军护着,今天子时出得东直门,往东北直奔顺义而去。”

    李过吸了口气,浓眉已经拧成了一团。

    “侯爷,兴许朱贼皇帝玩了个金蝉脱壳的诡计!”说话的是唐通,他带着自家的8000兵马跟着李过出得北京城,目标是抓捕朱慈烺。现在知道崇祯有可能出了城,一下就兴奋起来了。

    若能活捉崇祯,那可了不得的功劳啊!日后论功行赏,怎么都得封个侯吧?

    李过摸着大胡子,瞅了一眼跃跃欲试的唐通,心说:抓皇帝的功劳能给你个降将?

    “来亨!”李过嚷了一声,叫来了个二十多岁,高大魁梧的青年。

    “爹爹,您叫我?”青年名叫李来亨,是李过的儿子,也是李过麾下的都尉,也就是执掌一都的将官。大顺军老营的军制分成营、都、旅、部、哨、队等几级。都是仅次于营,通常有两三千人。

    李过笑道:“儿啊,你带本都人马往东北顺义方向追去,若是朱贼皇帝往东北逃跑,务必将之擒拿!”

    “孩儿得令!”李来亨大声答应。

    李过又回头瞧着唐通,笑道:“唐总兵,劳你派熟悉京师东北地形的骑兵数十,带吾儿去捉朱贼皇帝吧!”

    “属下得令!”唐通哪里敢违逆李过的命令,人家可是大顺皇帝的亲侄儿。那李来亨说不定就是将来的大顺太宗皇帝

    李过接着又命郝摇旗道:“摇旗,你继续往东,约束好部下,莫要捉什么肥羊,也不要和朱贼的大队交战,绕过通州,直插天津便可。唐总兵,你再派数十骑跟着摇旗,也做向导。”

    “属下得令。”郝摇旗领了军令。

    唐通却一脸疑惑地问:“侯爷,郝掌旅才数百骑,又攻不了城池而且天津卫城是漕运、海运的重镇,其旁有卫河可以通海船。那卫河既宽且深,单靠骑兵无法阻挡海船通行。若朱家太子到了天津,便可龙入大海,再难追捕了。”

    李过大笑道:“此事大军师早有妙算,天津卫城中有咱大顺的内应,只要摇旗的骑兵一到,自会在城中举事,到时内外呼应,如何会让朱家太子走脱?

    唐总兵,你带兵跟着额,额们就在朱贼背后一边捉肥羊,一边追赶吧!”

    “属下得令!”

    屁股生疼的朱慈烺,这个时候又当上天字第一号大孝子了,正骑马走在崇祯皇帝、周后所乘坐的马车前面,一副保卫爹妈不被流贼伤害的孝顺模样儿。

    通州城的西门就在前方,城门敞开,城上城下,都是全副武装的顺天巡标官兵。顺天巡抚宋权和先一步抵达的首府大学士魏藻德正带着一群属员立在门洞外面,他们俩的蟒袍外面还罩了件长身甲,也是一副誓死保卫大明天子和太子的忠心模样儿。

    “太子殿下到了!”魏藻德眼尖,一眼就看见了顶盔贯甲的朱慈烺,连忙大声呼喊,“骑马行在车队前的便是大明抚军太子!”

    宋权是天启年间的进士,今年还不到五十岁,长得有点矮小,高颧骨,小眼睛,高鼻梁,连鬓胡须修剪得非常整齐,看上去威严而且精明。

    这几日,他可是见到了不少拿着太子令旨从北京城中溜出来的官员勋贵,还从他们那里听说了朱慈烺的种种作为,他自己也接到了一份让他安排接应天子跑路的令旨。

    在见到魏藻德前,他并不相信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出自太子朱慈烺,还以为是崇祯皇帝在背后下指导棋。可是今天上午见着飞马而来打前站的魏藻德,知道了崇祯上朝时“滑倒昏迷”,太子以抚军主持大局的事情后,宋权一下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太子好像是发动宫变了!

    这是乱臣贼子啊!

    可是他又觉得太子做得不没错,崇祯皇帝太固执了,敌人都打进外城了,你还不跑,还想守着内城等吴三桂来救吴三桂那家伙现在还在永平呢!没个三五天能靠近北京城?

    就算他来了,能打得过那么流寇吗?现在聚集在北京城附近的流寇少说也十好几万了,吴三桂有多少人?又能带来多少人?顶天就是万把精锐急行军而来,一个打十几个?

    所以趁着李自成的大军围死北京前突围而走,实在是崇祯皇帝唯一的活路

    儿子为了救父亲,做出一些忤逆父亲的行为,这也不能说是不孝吧?难不成父亲糊涂了,要从午门城墙上往下跳,儿子也得顺着他来?

    思前想后,宋权又觉得朱慈烺是大孝子,是大孝,不是小孝!而且那么点时间,他就从北京城内搜集到了那么多的兵马银钱,这本事看来也超过崇祯了。

    大明的中兴,大概也只能指望这位太子殿下了。

    想到这里,宋权就和魏藻德一起快步上前,对着朱慈烺和他身后的车队,下跪叩头,大声道:“臣顺天巡抚宋权,恭迎圣驾!”

    魏藻德和宋权的随员也一起叩头,其声道:“臣等恭迎圣驾!”

    “都起来吧!”不等马车里面的崇祯发话,朱慈烺先开口了,“魏藻德、宋权上前说话!冯愷章在不在?”

    “在,臣冯愷章在此。”一个二十来岁,身材矮小,皮肤黝黑,操着一口浙音,五官看上去非常精神的青年从宋权的属员中走了出来,快步到了朱慈烺马前。

    这青年是天津巡抚冯元飏的儿子,前任兵部尚书冯元飚的侄子,有个锦衣卫百户的世职。不过今天并没有穿官服,而是一身行商的打扮,风尘仆仆的。

    他在三月十日时,奉父亲冯元飏的命令入京,向崇祯皇帝密报由天津海路逃跑的准备——他爸爸冯元飏当然也是忧国忧民的忠臣啊!利用天津巡抚监管海运的权力,一早就在替崇祯皇帝准备退路了。

    不过冯愷章的北京之行却没有什么结果,到三月十四日,也就是朱慈烺“长眠不醒”的那天,就离开北京回天津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