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们的先生?说来给老夫听听,老夫可是苏州复社的范一己!”
还是有人提出质疑了!其中还有一个苏州复社的大人物,范一己范老夫子——那可是考了八次进士都名落孙山的科场老前辈了!虽然考进士总是落榜,可是人家的举人老爷还是在的!而且范老举人当年落魄的时候在不少苏州丝商家里做过塾师,不少弟子现在都是苏州富商了,当然要捧一把他们的举人老师。所以范老夫子就拿着学生们的银子去交游士林,和钱谦益、黄道周、朱舜水这些江南士林名流都混得挺熟。
所以有些自称东林党人的后生见了他,都得称他一声范先生,自称为晚辈的!
而这位苏州才子苏瑾则是他早年的弟子——苏才子还是小娃娃的时候就跟着范夫子念三字经来着,后来苏才子中了举,也依然很尊敬自己的“小学老师”,现在范夫子看见好学生被人欺负了,忍不住就挺身而出了。
“原来你就是那个毛良心范老贼!”一个操着湘音的“武冈才子”立马就跳起来了,指着范一己,“他就阉党汉奸范老贼!”
“打他!”
“打死他!”
“打打打。。。。。。”
好嘛,这就一片喊打了!
不,不是喊打,是真打了!一个年轻力壮的山东举人先下得手,扑上去揪住了范老夫子的胡子,然后就一个大耳刮子抽上去。打得范老头眼冒金星,胡子也被揪掉了一把,右脸颊上火辣辣一般的刺痛。
老头子什么时候吃过这亏啊,整个懵了,捂着脸,惊恐的看着动手打人的“壮士型举人”,连话都说不利索了,“你你你。。。。。。你怎么打人?”
“是啊,你怎么打人?”
“你怎么能打人?”
“这里是江南贡院,你怎么敢在这里打人?”
马上就要人站出来维护范老夫子了,范老夫子到底是苏州士林的名人,是打不得的!
“打得就是阉党汉奸!”
“对!汉奸就是该打!”
“你们要帮他,难道是他的同党?”
打人的这伙人更加蛮横,纷纷撸起袖子,看着准备要大大出手了!
一场为民请命,反对横征暴敛的抗议,转眼就要变成打群架了。。。。。。而且还是举人打举人,地点还是举行礼部考试的江南贡院,这可真是斯文扫地了。
聚集在明远楼下的举子们都有点懵了,他们是来考文进士的,不是来考武进士的,怎么还带全武行的?
再说了,他们这些人不是为了抗议朝廷横征暴敛才聚集到明远楼下的吗?怎么朝廷的狗官还没有出现,举人们自己倒先掐起来了?举人打举人的仗怎么算啊?挨了揍的找谁去叫屈啊?
“打打打!”
“打死阉党汉奸。。。。。。”
“打啊!”
明远楼下,两三百个湖南、江西、山东来的壮士举人一起喊打,把其他聚集过来起哄闹事的举人们吓了个好歹。这批不知道吃错什么样的蛮横举人看见明远楼下起哄的人们被震慑住了,气焰就更加嚣张,嗷嗷叫着就扑上来找人打架。
这可把动口不动手的君子们给吓住,纷纷抱着头四下窜走,一边走还一边嚷嚷:“莫打了,莫打了,我不是阉党汉奸。。。。。。”
发生在明远楼下的这一幕,自然让朱慈烺、吴梅村、龚鼎孳和刚刚被救醒的钱谦益看了个正着。
“好好好,果然还是有明事理的举人!”朱慈烺回头看了一眼脸色苍白的钱谦益,“老师,要不您下楼去带上100火铳兵巡视一番?对了,苏州来的苏举人和范举人有可能是阉党汉奸,您看要不要让锦衣卫去查一查?”
钱谦益认识范一己,关系还很不错,当然知道他不可能是阉党了,不过他也不敢太包庇自己的老朋友,只好有气无力地说:“不必查了,革了举人功名便是。”
“那个苏举人呢?”
“革,也革了功名。”
朱慈烺满意了,点点头道:“好,革了他们的功名。。。。。。老师,您是东林魁首,不如就由您把这个消息通知他们吧!”
第342章 未来的郑阁老()
一场罢考事件,还在萌芽当中,就被朱大太子事先安排好的“进步举人”给粉碎了。
随着钱谦益和100名火铳兵,开始在江南贡院的考棚各处巡视,并且由跟随的火铳兵大声宣布革去两名举人的功名。考场内的秩序很快就恢复了——这事儿闹得真是一点名堂都没有啊!两个苏州名士非但没有利用这场抗议更上层楼,反而被革去功名,而且还被扣上了阉党汉奸的帽子!
“阉党汉奸”的恶名可不容易洗干净!而且,他们还有可能被锦衣卫南镇抚司调查。。。。。。指不定就要查得倾家荡产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好举人更不会去吃眼前亏了,还是乖乖回考棚去做文章吧!哪怕考不中进士,也得保住举人啊,可不能把举人功名搭进去。要是没了举人,那还怎么偷税漏税,怎么隐瞒田产,怎么让人投献诡寄?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举人都存着这样消极的心思,还是有一些人从进入考棚后开始就两耳不闻棚外事儿,打起全部精神在应付考试的。
朱慈烺的大师兄郑森就其中一个!他参加这次恩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中进士。。。。。。凭本事考上一个进士!没错,他是有本事的!虽然他的八股文章不怎么好,但是他知道怎么收商税和关税啊!
他对这事儿特别有研究,知道日本国是怎么抽税的,知道荷兰东印度公司又是怎么抽税的,也知道他爸爸郑芝龙是怎么在海上拦路收钱的。
所以他直接在考卷上写了一大堆具体的抽税办法。
对于关税,他的办法就是从“船”不从“货”。
也就是说,税务人员不管商人运什么货,只管有几条船,有几辆车,船有多长多宽多高,然后就根据数量和尺寸收钱。
而为了方便收取关税,朝廷还应该设立江口(上海)、宁波、泉州、广州、登州等五处通商口岸,进行集中贸易。
另外,还应该在长江、运河和其它具有一定通行能力的河道上设立税关,对过往船只征收过税。过关税的征收办法也和海关税一样,从船不从货,不过税率应该比海关税低。
在关税之外,郑森还提出了“专卖”和“市税”两个概念。
其中专卖主要是盐和酒。现在盐业专卖已经开始了,在淮扬四盐总后,朱慈烺又在崇祯十七年底对鲁盐、浙盐、闽盐和粤盐的专卖权进行了发包——山东、浙江、福建、广东都有盐场,不过规模不能和淮盐相比。所以专卖权的价值也比较低,不过四省盐业一年上缴的盐税总额超过三百万两是毫无问题的。
其中鲁盐专卖所得的60万两全部由七省总督史可法支配,浙盐、闽盐、粤盐的收入则全部上缴户部(存入户部在盐商银行的账户)。所以从崇祯十八年开始,大明朝廷的盐税收入将能达到840万两,真是财源滚滚啊!
如果酒业专卖能够顺利推行,大明朝廷又能多一条非常宽阔的财路!
市税则是在各地的城市和大型市镇中开征商税,具体又可以分成“过税”和“住税”。
所谓过税,就是在重要的路口和河口设卡收税,对过往的车辆、船只和商人抽取较低的税款,不必收银,铜钱、粮食亦可。
住税则是对城市和城镇内的商铺工坊收税,按照商铺、工坊的面积以及各处的实际情况开征。
在郑森的建议中,和盐业专卖税、南北洋特许税、内外关税等三大税不同,酒业专卖税和市税这类收起来比较繁杂的商税应该是“地方税”。也就是有省、府(州)、县负责收取,然后再和朝廷分成——除了几个大都市和口岸,朝廷也不指望从这里面收多少了。
不过地方官吏的薪俸,地方官学的开销,维持地方安全的民团已经城墙修补的花销,还有官老爷衙门里面的开销,都得指着这些商税了!
如果那些穷地方小地方地方官吏坚持不收,又能禁得住都察院的调查,那就由他们了。。。。。。不过几个大都市和贸易口岸还是要有得力的官员去抓税收的!
。。。。。。
“好!好!”明远楼内,朱大太子放下郑森的卷子,拍手叫好,“好文章!好办法!钱先生,你的学生不错啊!”
什么就不错啊?已经缓过来的钱谦益很有些无奈啊,科举大比不能这样——卷子得糊名誊录!哪有你这样,直接让考官撕开糊名找出郑森的卷子来看?
而且郑森的文章好在哪里?除了几个具体的收税办法,就没好的地方了。也没引经据典,读来也没有畅快淋漓之感,而且还俩错别字。。。。。。
“第二甲第一名吧!”朱慈烺笑着问钱谦益,“钱先生,你觉得如何啊?”
“这个。。。。。。千岁爷,现在是礼部试,不是殿试。”
“哦。”朱慈烺点点头,“还要考一次的。。。。。。。好好,不过大师兄的进士是没跑的。钱先生,大师兄高中后该给个什么官?”
“如果,”钱谦益眉头大皱,“如果名列第二甲第一名,那当然是当翰林院庶吉士了。英庙以来的惯例,非翰林不入内阁。。。。。。”
“啊,钱先生也以为大师兄应该入内阁啊!”朱慈烺打断钱谦益的话,笑道,“郑阁老。。。。。。不错,不错啊!”
什么就“郑阁老”了,一海贼头子的儿子,当个水师提督也就罢了,怎么就阁老了?
“怕,怕是不妥吧?”钱谦益提醒,“大木是外戚,而且他家又是一方霸主。。。。。。”
朱慈烺看来钱谦益一眼,低声道:“那才应该当阁老!要不当什么?福建王?”
啊,太子爷英明啊!钱谦益一下明白了,朱慈烺早早的就在打削藩的主意了。。。。。。
“不过现在不能让他入翰林,”朱慈烺又道,“上海那边还得借助郑家,让他去上海任职。至于非翰林不入内阁,那不是太祖的祖制,本宫不守。”
他顿了顿,又对守在边上的吴梅寸道:“吴先生,去把黄太冲、罗大公、张玄著的卷子都拿来我看。”
第343章 终于轮到东林党了()
“黄太冲不错啊,交税多的地方,科举名额是该多一些。。。。。。好办法!农商皆本也是对的,只有工商发展了,税才能真正多起来。
另外,他在吏治上的建议也很不错,做官就应该宽入严汰,也要末位裁汰,不能办事就该滚蛋!
罗大公的办法也很好,官绅近幸权贵一体纳税!就该这样。。。。。。好好,这是个直臣啊!钱先生,你给他起的‘大公’名号果然贴切!今科的状元,就应该在黄太冲和罗大公中产生了!”
你终于被骗了!钱谦益看着自己为发现了直臣能臣的朱慈烺,心说:这个罗大公是奸臣,是为了当状元当大官故意迎合你的!至于那个黄宗羲,呵呵,就是想法太多,而且还都敢说出来写出来。。。。。。要不然早就中进士了!这种人,给个同进士,然后找个偏远小县一扔就行了。
让他中状元,那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还不如用罗大公这个奸臣当状元呢!
当然了,这个话钱谦益是不会和朱慈烺挑明说的。。。。。。
“张煌言也不错,”朱慈烺又拿起张煌言的卷子,笑吟吟对钱谦益道,“虽然不如黄太冲、郑森、罗大公有见地,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主张实行榷禁制,将盐、茶、酒等物都列入榷禁,不得私卖。虽然难以实行,但想法还是很好的,文章也好,也是一甲二甲的水准。”
张煌言提出的“榷禁”,其实就是一种专卖。不过不是将专卖权下放给私商,而是由国家控制专卖权,通过专卖获取大利。这样的办法在南明是行不通的,因为南明所面临的形势是朝廷弱而商人强。
不过张煌言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而不是直接交白卷,就已经表明了立场。
在今天的这场考试当中,除了发生了公开的罢考,还有许多考生选择了消极抵抗——交白卷!不会做总不犯王法吧?
所以现在收到明远楼的卷子,一多半是白卷!也算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大奇观了。
而在这场“白卷奇观”的背后,则是东南士林的消极抵抗——如果考虑到参加这次科举的举人中还有许多是朱慈烺安排好的“内线”,还有不少是从北地流亡来的无产举人,他们是不会交白卷的。那么东南士大夫消极抵抗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
所以全面严征商税的政策,真要在东南实行,一定还会遇到许多麻烦的。。。。。。而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麻烦,朱慈烺必须得篡了东林党了!
篡位的事情还能再等等,篡党却是势在必行了!
“钱先生,吴先生,龚先生。。。。。。”朱慈烺思笑着说,“这次恩科中虽然有不少举子交了白卷,但还是能选出不少人才的。这些人才之中,有不少都是东林后继。所以本宫就想趁着大家都汇聚金陵的机会,召开一场东林大会,选出新一届的东林三君和东林七子。不知三位先生意下如何?”
召开东林大会的想法,朱慈烺早就和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三人说过了,不过那时是想法,现在是令旨了。问他们意下如何,是让他们支持,而不是真的要听取什么意见。
这东林党,朱慈烺是篡定了!
。。。。。。
三山门外,秦淮河上,各种船只,往来通行,繁忙无比。
一艘客舟缓缓在河上行过,客舟装饰得非常漂亮,豪华之中又不失儒雅,在客舟的船艏部还竖着一根光秃秃的旗杆。
苏州才子范一己范老夫子脸色惨白,坐在船舱内,从打开的舱门望出去,直勾勾地看着那根旗杆。
在他乘船来南京应恩科的时候,那根旗杆上是挂着一面让他享受了三十多年的“举人旗”的——就是一面白底的旗子,上书“吴县范举人”五个大字。
这可不是一面表明身份认旗,而是范一己一家三十多口子长期的,稳定的,而且丰厚的收入来源!
他范一己本是吴县一寒门,三十大几还是个穷酸私塾先生,虽然早就过了县试、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