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太子现在又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可以派发状元、进士和官帽子。。。。。。想要中进士,想要当官,就得和太子殿下合作!
而只有当了官,才可以贪,才可以保住自家的世代富贵啊!
现在太子微服而来,和大家一起畅谈国事,这就是礼贤下士啊。在座的几位“士”如果顺着杆子往上爬,荣华富贵就唾手可得了。
如果不往上爬,而是要选择对抗,那就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了!
朱大太子不仅轻而易举就铲掉了南京的勋臣、勋贵,而且抄家还抄出花儿来了——让各家想活命的公子自己去抄!抄得好有奖,抄得不好就得去台湾岛和各种传染病作斗争了。。。。。。
这样一来抄家的效率一下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把东南勋贵、勋臣二百多年辛辛苦苦贪污侵占来的土地都挤出来了,总数有好几千万亩啊!
也就是说,太子集团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牢牢掌握好几千万亩土地和这些土地上面至少70万户的人口。
虽然这些土地、人口,仅仅占了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实际田土数目的一成多,人口的约一成。
而且朱大太子还有五万克难新军的陆师——五万新军和七十万户百姓以及三千五百万亩土地一结合可就厉害了,能不能北伐中原不好说,反正东南半壁是稳了。
既然朝廷在东南的局面稳了,那不投靠还能怎么办?
“朱公子,在下以为朝廷初到东南,还是应该恩威并施,而施恩之法,又以免赋免积欠为上。”
失了头筹的罗大公这个时候也开始献计献策了。状元没有了,榜眼和探花还可以争取一下!
必须得好好表现,可不能让黄宗羲这个伪君子太得意了。
他说:“东南各州府绅田、隐田极多,税赋摊派都与之无关。而东南又素来重税,南直隶的税粮总额高达600余万石,浙江、江西两省都在二百五六十万石。这还只是正额,如果加上三饷和各种摊派、羡耗,负担就更加沉重。
而这些税粮、加征、摊派、羡耗,大都被转到了少田或无田的贫户身上,所以东南贫户的负担极重,民怨极大!如果朝廷在东南清田查户,这些怨愤之民就有可能被宵小蛊惑,群起闹事。
为东南稳定计,不如免民田税赋和加派三年,并豁免之前年度的积欠。人心稳了,朝廷才好清屯检地,把官田、军田、隐田全都收回,收回之后,就能均田了。均田之后不仅可以收租,还可以如隋唐时一样实行府兵之制!”
朱慈烺笑着点头,心想:南直隶实际上的田土数目可能有1。5亿亩!税粮总额仅仅600余万石,平均一亩连半斗米面都不到。。。。。。还嚷嚷什么重税,真是可恶!
不过这个罗大公的办法还是可行的。因为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扎根。。。。。。克难新军的五个师的分田分地还没有完成。李岩、红娘子他们也还没把汝宁这个兵源地完全搞定。同样的,朱纯臣也才到凤阳,也需要时间掌握凤阳的八卫一所。在这个时候,安抚一下东南的士大夫和刁民,让他们少找点麻烦也是有利的。
“言之有理,”朱慈烺笑着,“明春的恩科,大公兄一定可以得中一甲的。”
一甲就三个名额,状元、榜眼、探花。现在两个已经许出去了,还剩下一个名额,就看侯方域和冒襄怎么争了!
两个复社公子的也有点急了。侯方域还好一些,他爸爸是侯恂,是当朝的大学士,并不担心自己的前途。而冒襄就不一样了,他虽然出身在扬州名门,仕宦之家,可是他自己却不大会考试,参加了六次南京乡试都考砸了,到现在还是个秀才。
秀才是不能参加恩科的。。。。。。现在太子爷正拿着进士功名在大派发,他却没有资格去拿,你说急人不急人啊?
“朱公子,”今年已经33岁,长得又见老,看着都有40岁的冒襄拈着胡须说,“在下听说鞑子勾结阉党,要破坏曲阜的孔林,到时候一定会有大战。而大战一开,粮饷的消耗必然惊人。朝廷现在又要免赋免积欠,国用军用就怕不足。好在东南这里有许多秀才家道殷实,也愿意为保名教卫孔林而出钱出粮。如果朝廷可以给捐钱纳粮超过一定数目的秀才一个举人功名,让他们参加明年的恩科就更好了。既能得人心,又能得到许多钱粮。。。。。。”
朱慈烺眼前一亮,这个办法不错啊!他又瞄了郑森一眼,你好像也没举人功名,要不你也买一个吧。这样你就能参加恩科了,好好考,争取考上进士,让本宫的岳父老泰山也高兴一下。
而侯方域、张煌言、罗大公和黄宗羲四人,则都用鄙夷的眼神看着冒襄——你个举人都考不上的学渣,现在居然想到了买,太丢人了。。。。。。
“朱公子,”之前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张煌言这时终于开口了,“在下听说东虏和流寇都在调兵遣将,准备再决胜负。朝廷难道就这样坐观二贼决出胜负吗?”
不坐观还能怎么办?要不站着观?朱慈烺轻轻叹了口气,道:“玄著兄可有妙计?”
“朝廷应该密切注视流寇和鞑子的战事,同时做好两手准备。如果流寇取胜,那么鞑子恐怕会弃京师而奔辽东。这就是朝廷北取京畿的良机,万万不可让流寇二入北京城!
如果鞑子取胜。。。。。。。那么朝廷就应该浮海攻辽。可以派出水师运送一支精兵,在靠近金州卫的广鹿岛和大小长山岛登岸,重开东江军镇!”
唔,英雄所见略同啊!朱慈烺点点头,心道:张煌言居然和自己想一块儿去了,真不愧是历史上的抗清英雄啊!
“玄著兄果然是文武双全之才!”朱慈烺笑着,“看来这一次恩科,玄著兄也能高中了。”
朱慈烺又看了一眼侯方域,侯恂的这位公子只是笑而不语,看来是没有什么锦囊妙计了。
他收回目光,嗯咳了一声,笑道:“明年春天的恩科想必会有许多东林后继汇集南京,对于咱们这些东林后继而言,这可是个召开东林大会,推举新一代东林三君的良机!
另外,如今天下纷乱,京师之地已经沦陷鞑虏之手,曲阜之孔林也在鞑虏兵锋威胁之下,旦夕不保。衍圣公早就已经登高疾呼,发布了讨东虏檄,号召天下读书人为保卫孔林竭尽全力。而我等东林后继,也应该积极响应。
所以在推举三君的同时,还应该发表我们东林的讨胡虏檄,并且将之宣告海内。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还能如何?当然是赞成了!
现在朱慈烺在东南的局面看着挺稳当的,而东虏和阉党又挂了钩,还被抹黑成了要去曲阜倒斗。东南的东林党人还能不大放嘴炮?嘴炮一放,檄文一写,姓名一署,最好再把孙之獬抓起来公开批斗一下。这帮东林党人就算被朱慈烺的抗清事业给绑架了!
第270章 好大的变数()
夜幕当中,属于郑森的一艘豪华画舫正在秦淮河上缓缓行过。
朱慈烺正在从玉门阁返回大功坊的途中。大功坊紧挨着秦淮河,一条人工挖掘的水道连接着秦淮河和大功坊的后湖,以便那大功坊的主人们可以悄悄溜出那比东海还深的国公之府,化身金陵才子,畅游秦淮河上。
不过朱慈烺这时却无心欣赏秦淮夜景,只是笑吟吟看着在他对面端坐品酒的侯方域。
侯方域在今晚的白门阁聚会中并没有发表什么高论,可是在朱慈烺离开时,却悄悄跟着上来拜见了。
“千岁爷,学生也有一策要献。”
朱慈烺呵呵一笑:“朝宗有何良策?”
“学生知道武昌侯有一养女,名梦梅,芳龄十七,有沉鱼落雁之貌,殿下不妨下旨武昌,选梦梅入宫侍奉。”
侯方域所说的武昌侯就是左良玉,朱慈烺在“南京阉党之乱”前封他当了武昌的藩侯,还把湖广一分为二,让左良玉主管湖北的总管武昌、黄州、承天、岳州、德安、荆州等六府军政要务。
不过朱慈烺在大封左良玉的同时,还命何腾蛟、常延龄出任湖南巡抚和湖南镇守总兵,又命李岩、凤三、陈应元主持河南汝宁府的军政要务,还让刘孔昭出任九江守备,从东、南、北,三个方面遏制左部。
因此左良玉对朱慈烺这个抚军太子是不会满意的。所以对于朱慈烺发出的缉拿阉党头目黄澍的令旨置之不理,还把黄澍当成自己的狗头军师保护了起来。
朱慈烺笑道:“武昌侯真要有所动作,又岂会在乎一个养女?”
侯方域摇摇头道:“千岁爷,武昌侯既老又病,实难有所作为了。据学生所知,现在武昌侯所部都在为将来打算了。
而武昌侯诸子大都在许州兵变之中被杀,如今只有一子梦庚,养女梦梅在侧。若武昌侯身故,有资格继承其众的,除了左梦庚之外,就是左梦梅的夫婿了。”
朱慈烺笑道:“梦梅又非良玉亲出,其夫婿和良玉关系更为疏远,如何得领其众?”
侯方域道:“事在人为啊!若千岁爷纳梦梅为妃,学生和家父就能为千岁爷去武昌侯军中运动,拉拢诸将,并游说武昌侯送左梦庚入朝。只要梦庚入朝,武昌之众就群龙无首,只能为千岁所用了。”
有那么容易吗?
朱慈烺虽然知道侯恂和左良玉关系匪浅,但还是将信将疑。
“试试看吧。”
思索半晌后,朱慈烺还是点了点头,左良玉所部号称百万,水分自是极大,不过能战之众总该有数万人吧?这支部队居于江汉之间,总归是个极大的隐患。不过要解除左部的威胁也不能全用侯方域的法子——这小子的办法只会瓦解左军,让左军从一个大麻烦变成一堆小麻烦。
他想了想,又问:“谁去武昌宣旨?”
侯方域摇摇头道:“先不要宣旨,学生以探病为由,走一趟武昌,去和武昌侯密商。若武昌侯有意,再下令旨不迟。”
朱慈烺道:“如此甚好,不过朝宗你不要提左梦庚入朝之事。。。。。。而且还要和左梦庚接洽,告诉他本宫知道武昌侯年老昏聩,将来西边的军务、政务,还要多多倚仗梦庚。
另外,你再问左梦庚可有意为蜀国公乎?”
“蜀国公?”
朱慈烺点点头,笑道:“蜀之藩国公!左部有数万敢战之士,之前累败献贼,迫使献贼西窜入蜀。如果左梦庚能在良玉身故后挥师入蜀,平定献贼,本宫就封其为蜀国公,永镇斯土!”
侯方域思索了一会儿,拱拱手道:“还是千岁爷英明,学生佩服!”
朱慈烺笑道:“本宫只是待之以诚,至于左梦庚领不领这个情,可就不好说了。
对了,朝宗啊,你此去不要在武昌停留太久,误了明春的恩科就不好了。虽然本宫可以直接给你封个官,但是本朝的文臣还是以进士出身为贵。到明年你就二十七岁了,也该有个进士功名了!”
侯方域心里一阵感动,连忙起身就要叩拜。
朱慈烺挥挥手道:“不必叩谢,你的学问本宫知道,如何不能得个进士?之前都是因为侯先生蒙冤入狱而耽搁,这一次一准能中的。”
就在朱慈烺和侯方域说话的当口,画舫已经缓缓驶入了大功坊的后湖,在一处石砌的码头旁稳稳停住了。
朱慈烺和侯方域一块儿出了船舱,忽然看见锦衣卫指挥使朱纯杰正立在码头上等候,便是一愣。
现在都大半夜了,这个朱纯杰不好好睡觉,跑到大功坊来干什么?难道又出了什么逆贼?
朱慈烺扭头对侯方域和郑森道:“朝宗,师兄,今日就此别过,二位请回吧。”
大功坊的后湖岸边,都属于“内宅”,也就是朱慈烺的后宫。侯方域和郑森不方便进入,所以只能止步画舫之上。
而朱纯杰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工作性质特殊,自然可以随时入内禀报要务。
朱慈烺上岸之后,就冲朱纯杰一招手,然后快步向湖边一处院落走去。小院的月亮门口有净军和侍卫站岗,里面则是朱慈烺和吴三妹的寝宫。
身怀六甲的吴三妹早就睡下了,而朱慈烺则把朱纯杰带进了自己的书房。
“千岁爷,骆指挥密报!”朱纯杰神色异常凝重,取出一个信封,双手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接过信封,取出里面一张皱巴巴的信纸,就借着昏暗的烛光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就是脸色大变!
“什么?他们要卖了李自成。。。。。。怎这般愚蠢!”
原来这是骆修身从大同发出的蜡丸书信!信上说了王永吉、姜瓖联清图顺的事情。
这可真是大大出乎朱慈烺的预料了!他本来以为大同府的几位还是知道什么是“唇亡齿寒”的。
一旦李自成退出山西,大同还能独存?
“千岁爷,要不臣其中走一趟大同!”朱纯杰请命道。
“不必。”朱慈烺摆摆手,“来不及了。。。。。。现在就看骆修身是不是够机灵,把东虏借道的事情告诉了李自成。”
朱纯杰摇摇头道:“告诉了也不好。。。。。。李自成如果知道大同方面会和东虏一起夹攻他,说不定会弃太原而走!”
朱慈烺眉头拧得更紧了,这话不错!一旦李自成逃跑,北方的形势就将变得更加困难。
想到这里朱慈烺叹了口气,沉默着一句话也不说了。
。。。。。。
永昌元年,十月初十,山西,太行山。
远处的旧关关城附近烟雾弥漫,火光冲天,隐约可以看到迎风而展的军旗。吴三桂所部的关宁军炮队正用四门从宁远拉来的红夷大炮轰击城关。还有一些火铳兵、弓箭手递进发射弹丸和火箭。试图压制守在旧关关城上的大顺军孩儿营。
李自成在一处山头远眺,山坡下不时又塘马飞过,大声通报前方的战况。李自成用千里镜张望,发现旧关以东的清军数量极多,不过看服色和旗号,那些清军并不是真虏,而是吴三桂的关宁军。
从四月份的一片石大战开始,大顺军对上关宁军就是一连串的败仗!
现在又一次对上了吴三桂,李自成也不得不谨慎从事,他不敢选择野战,而是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