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五千多了”朱慈烺笑了笑,“吴提督,王伴伴,你们俩觉得咱们能用得了多少?又准备怎么个用法?”

    如果时间足够,兵力当然是多一点好。可是现在时间有限,根本来不及训练,而且也没有多少军官可用,自然不能求多了,而是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募兵。

    “回禀太子殿下,”吴襄回答道,“臣和王督公商量过了,觉得募齐三个1000余人的战兵营刚合适,再多就不好统带了。臣的家丁加上祖家的家丁才一百余人,按照戚武毅的军制,可以担任旗总、把总的也就区区百余人。再加上从净军、东厂抽调的内官和缇骑,最多也就能管一营兵马。臣家、祖家、净军和东厂能出几百人,再募集2500人就足够了。”

    戚继光督军蓟辽时的所用的编制大致就是十二人一队,三队一旗,三旗一司,三司一局,三局一营。分别由队长、百总、把总、千总指挥。

    不算军官和附带的侍从战士,就是972人,算上军官侍从,也就在1000人出头一点,3000人差不多就是三营。不过在吴襄、吴三辅看来,这3000人也不见得都能战。所以就将真正的战力集中在了中军营之中。包括一个火铳局,一个搏战兼督铳的局,一个骑兵局,也就是千人而已。一旦形势危急,就靠这个营护卫崇祯、朱慈烺溃围而走!

    “好!”朱慈烺点点头道,“既然如此,就关照下去,今日就取2500人,在北京城中有后顾之忧者可自行离去,无牵挂者,才能来赚这一天一钱银子。”

第19章 现在就看谁能忽悠(求推荐,求收藏)() 
“太子爷说了,在北京城里面有牵有挂的壮士,便请回了!”

    王承恩挑选出来的一群大嗓门的净军出了北安门,沿着皇城北墙大街一边走一边大声嚷嚷。

    排了不少时候长队的壮丁听了这条件就议论起来了。

    “怎还要无牵无挂啊?这一钱银子一天的营生怎还管这个?难不成是怕咱们和闯逆交战的时候死了,家里没人照看?”

    “管他呢!有钱不赚是傻子一天一钱银子啊!闯逆不还没来吗?”

    “对啊!闯逆又没来,咱们干嘛不赚这银子?”

    “是啊,大不了闯逆一来,咱就猫家里不出来了。”

    “也是啊,也不知闯逆啥时候来听说闯逆来了,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什么好日子?”

    “均田免赋,三年不征”

    “真的吗?”

    “瞎说什么呢?也不瞧瞧这什么地方?还要不要赚太子爷的银子了?”

    “对,对,对,可不能瞎说”

    这里的壮士可不是吴襄的家丁,吴襄的家丁人人都有田庄数百亩,要划成分属于地主阶级。当然不会赞成“均田”,而且他们本来就不交税不纳粮,三年不征对他们也没有吸引力。而北京城内的壮丁,大多都是劳动人民,有些还是破产不久的农民,“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对他们当然是有吸引力的。

    不过今天闯王还没来既然没来,那么朱太子的“羊毛”当然还是要撸的。

    至于撸了太子爷的羊毛之后还能不能从北安门里出来,大家都没认真想过。

    而且北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比起大明其他地方可规矩多了,从来也没谁敢在北京城强拉壮丁啊!北京城遇敌也不是第一次了,虏丑来多去好几回了,朝廷什么时候用诈术骗人当兵去打虏丑来着?

    所以朱慈烺给众“散丁”的最后一次逃命机会,基本上就给浪费了。

    已经站在北安门门楼下的朱慈烺看见并没有多少排队的壮丁离开,就笑着对身边的吴襄说:“提督,让把总、百总们自己去选人吧。”

    “喏!”吴襄领了军令,转身就去按排自己的家丁挑人去了。

    朱慈烺又对王承恩道:“王伴伴,和本宫说说,对于护驾新军,你是怎么打算的?”

    王承恩回答道:“回禀千岁爷,老奴和吴提督打算编三营九局二十七司七十二旗,每个旗都置两名旗总,一名由吴家家丁出任,一名由缇骑担任,其中由家丁出任的旗总还要兼队长,另外每旗再从净军或今日选拔的壮勇中挑选两人充任队长”

    “一旗不需要两名旗总,”朱慈烺摇摇头,“而且缇骑又不能带兵,当什么旗总?都收回来,单独编一个督战司吧。”

    王承恩低声提醒,“可是这样一来,千岁爷的这三营兵不就完全在吴提督的掌握之中了”

    “本宫自有分寸!”朱慈烺道,“但是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护驾出走就不要自找麻烦了。”

    其实朱慈烺不是怕麻烦,而是怕王承恩控制这支新军!王承恩是崇祯的死忠,这种军队要让王督公的缇骑控制了,朱大太子不就等于被崇祯那个死脑筋的”坑爹“继续捏在手心里?

    王承恩也是个没主张的人,当下就道:“还是千岁爷所虑周详。”

    朱慈烺又问:“壮勇有了,兵器盔甲都有吗?”

    王承恩说:“都有,京营和南海子净军都有储备,特别是南海子净军的库房里面还存着许多好东西,都是魏逆当年大办净军时置办的,虽然大部分都拨给京营和关宁军了,但是最好的家伙咱自己还留着。“

    朱慈烺心说:就说你不如魏忠贤吧?现在还得吃魏忠贤的老本,真也不怕丢人!“

    朱慈烺又问,“马车、马伕、马料、干粮都准备好了吗?”

    马匹、马车、马伕、马料、干粮都是为逃亡准备的!

    王承恩低声回答道:“回禀千岁爷,老奴都叫人去预备了。”

    “今天晚上都要备好!”朱慈烺叮嘱道,“都要进入皇城,就摆在内校场里,让净军派人看管万万不能有失!”

    “老奴明白,老奴都会安排妥当的,请千岁爷放心。”

    王承恩的办事能力是有的,要不然也到不了现在的位子上。他的问题是没有决策的能力,什么事儿都不敢做主。现在有朱慈烺拿主意,他立马就行动起来,让心腹太监们去搜罗马匹、马伕、马车,准备干粮和马料。

    而十五日、十六日两天,闯王大军还没到北京城外,王承恩自然还是权势滔天的人物,这点小事儿肯定能办好。不过到了十七日以后,王承恩和崇祯的权威就会迅速下降,到十九日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朱慈烺的心思远比王承恩缜密,所以昨天就吩咐王承恩去准备。

    “还有城门!”朱慈烺道,“内城向东开的朝阳门、东直门必须要在可靠之人的掌握下。”

    王承恩现在是提督九门,所谓的九门指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而北京的内城并不是被外城包裹的,而是外城在内城以南。内城的东、北、西三面有六座城门是可以直接通往城外的。

    而闯王大军肯定从西北而来,所以朱慈烺很难从西、北两面的城门逃走,只有朝阳门、东直门可以出逃。

    所以朱慈烺必须要让可靠的人掌握这两座城门,省得到时候打不开门,跑不出去。

    “老奴让干儿子去守这两门!”

    “不。”朱慈烺摇摇头,“东直门让你的干儿子去,朝阳门让吴三辅去。”

    相比王承恩的干儿子,朱慈烺还是比较相信吴襄的亲儿子。

    他顿了顿,“如果我父皇今晚上不走,那就命人去把东直门、朝阳门、正阳门以外所有的内外城门都堵上!东直门、朝阳门、正阳门等三门周围,也必须由净军戒严。”

    北京城的周长有四十八里,城墙高大坚固,墙基宽达七到八丈,高达四丈,夯土包砖,非常坚固。靠闯军或清军手中的红衣大炮是无法摧毁这等坚固的城防的。而且李自成来得匆忙,也不可能携带重炮。

    所以闯军也进城,只有爬墙或者夺取城门。而在历史上,李自成的大军是靠北京城内的官员、太监主动献门而入城的。因此朱慈烺干脆来个堵塞城门!

    把城门堵上后,就算有人要卖门也费劲多了,得挖上老半天。如果不挖开堵门的泥土砖石,那李自成的大军就得爬墙了。至少得打造许多四丈以上的云梯,而且还得打造一大批,这可就费劲儿了。而且爬墙也麻烦,还不好看。李自成就别想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进北京了,还是爬进来吧!

    朱慈烺顿了顿,又道:“皇城和紫禁城也得安排人手封堵城门,得尽可能拖延!”

    如果朱慈烺要和崇祯一起突围,那就必然要在北京城内安排人手死守拖延时间,而皇城和紫禁城,就是最后的堡垒。

    “老奴明白,”王承恩答道,“老奴这就去办!”

    王承恩转身离开后,朱慈烺就将目光投向了城外。这时吴襄派出去的家丁已经陆陆续续拉着不知道被“套牢”的壮勇进入北安门,往内校场而去了。

    朱慈烺吐了口气,对左右道:“走,咱们去内校场大堂今日可要忙活了。”

    忙什么?当然是忽悠了!接着忽悠,继续忽悠,得让被套的那些家伙相信大明还是有“投资价值”的,他们不是被套,而是“价值投资”,将来会有丰厚的回报

第20章 土地会有的,娘子会有的(推荐票也会有的)() 
“老哥儿,跟着本宫,土地会有的,娘子会有的!”

    “千岁爷”

    说话的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兵已经是一副感激涕零状了。在内校场中搭起的帐篷里面,同队的九个士兵,都跪在地上,看着朱慈烺将白花花的银子,还一本本据说可以在江南换取五十亩水田田庄的令旨,递给他们的队长,一个勇卫营出身的老兵。

    这老兵看着有五十许岁,实际上也就刚过四十,在勇卫营和勇卫营的前身四卫营干了半辈子,也没攒下几十亩土地,也没娶上媳妇,现在一家一当也不值十两白银。

    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而且退出勇卫营后就没再吃过肉。

    可今天,他不但拿到了“土地期权”,还被封了“克难功臣”,还拿到十两白花花的银子,还吃到了肉,而且还是和朱慈烺一块儿吃的!

    堂堂太子爷朱慈烺,今天是和各队的队长、老兵一块儿吃的午饭,吃一样的食物。也不嫌大家脏,不嫌大家臭,一起在内校场的空地上席地而坐,边吃边谈。

    这种事情,对于出身卑微的老兵们而言,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啊!

    别说是太子,就是一把总,那也是堂堂的老爷,能和大头兵一块吃喝,还一起谈话?

    而朱大太子不但不嫌弃这些臭哄哄的大兵,还出人意料的体察民间疾苦,知道大家要什么,想什么。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接地气啊!根本不像是高高在上的太子,简直就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太祖。

    而且大家想要什么,朱大太子就保证给大家什么!

    一句话,土地会有的,娘子会有的等到了江南,大家就是克难功臣,都能得到土地,都能娶上老婆!都是本太子的腹心死党了!

    比李自成怎么样?值不值得跟着干?

    朱慈烺又笑着对帐篷里面跪着的兵丁们说:“各位都是我大明的栋梁,只要好好跟着本宫,护驾南幸,到了江南,人人都给五十亩水田!今天先给赐土令旨,外加十两白银的赏!

    好好干吧,土地会有的,娘子会有的!”

    说完这番话,他又吩咐跟着他的侍书官毕酒城留下来问清楚兵丁的姓名籍贯并填写在令旨之上,才在众人或惊讶或感恩的目光中,转身出了帐篷。

    帐篷外面,吴襄、吴三辅、朱纯杰、李继周、黄三宝、邱致中,还有三个三四十岁的文官,都目瞪口呆的看着朱慈烺——太子爷真是做得出来啊!

    真的是折节下交啊!

    真的和一帮臭哄哄的大头兵打成一片啊!

    这还是太子吗?

    这都快赶上太祖、成祖了

    朱慈烺冲他们招招手,笑道:“再去下一个两百个帐篷,今天都得走一遍。”

    “太子殿下,您这又是何苦呢?”

    一个四十许岁,穿着大红蟒袍,头戴乌纱,留着三履须髯的黑面文官摇摇头,道:“您是万金之躯,怎可和匹夫相交?”

    “陈先生哪里话来?”朱慈烺一边走,一边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而且我家的天下,就是以这些匹夫为根基的,不是吗?”

    这位“陈先生”名叫陈锐,官拜太子洗马,是东宫的讲官,也就是朱慈烺的老师。

    听到朱慈烺的“怪论”,陈大先生先是一愣,然后又和另外两位被朱纯杰请来的讲官交换了一下眼神。

    三个讲官都有点不认识朱慈烺了!

    朱慈烺是好学生啊!对老师是非常尊敬的,而且学习很用功,是非常渴望当一个和崇祯皇帝一样的明君圣君的。

    而且朱慈烺还特别的规矩,胆子小得很,宫里的规矩那是一丁点都不敢违反的。

    可是今天这是怎么回事儿?整个都变了,不仅装病逃学,而且还染指兵权!这是身为太子的大忌啊!还满嘴的胡言乱语,说什么太祖托梦,这种是鬼神之说,靠谱吗?

    另外,身为太子应该自重,怎么可以和一帮当兵的打成一片?这是要干什么呀?就算要折节下交,也该和士大夫交,怎么能和这些粗鄙的兵卒交往?

    朱慈烺也不看几个先生的脸色,只是振振有词道:“三位先生也许以为士大夫才是天下的根基,其实是忘记祖宗家业从何而来的了?

    太祖高皇帝的确重视儒士,但他并不是依靠儒士得天下的。太祖布衣出身,起于草莽,趁着元失其鹿之时,百战而创帝业,依靠的就是长江淮河一带的壮士匹夫。

    开创大明后,太祖爷爷也没有忘记这些追随过他的匹夫,在天下四方遍设十七都司,一留守司,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所辖军户一百数十万户!皆给授田土,耕战合一,足可自给。这一百数十万户军户,才是我大明立国治天下的根基啊!

    若天太祖高皇帝所置的都司、卫所、军户,还保持良好,和洪武年间一样,流寇算什么?东虏又算什么?他们怎么能和我大明百万雄师对抗?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文皇帝时,他们女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