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们垄断了走私,赚了大钱,我张超想掺和进来开海,你们就左一个试探,右一个问题,跟着我大家一起发财,岂不是正好?

    更何况,历史证明,你们那点花样根本不是西方殖民者的对手,我愿意带你们玩,教你们如何殖民,是你们的福气才是。

    张超笑着说道,“谁没有难处,我听说山西人走西口,贩卖铁器给鞑子,也是这么说的。”

    彭韶大怒,你这什么意思,竟然把我们福建人比作那些无耻的晋商,但是想到他们出口日本的那些物品,他也是哑口无言。

    张超见彭韶脸色很难看,也不在乎,接着说道,“彭侍郎,既然您都知道开海很困难,那就更应该集合有识之士,集思广益,寻找一个合适的办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为了一丝小利,不断的干犯国法。”

    彭侍郎愤怒的说道,“站着说话不腰疼,老夫等着你的好办法。”

    说完,就端茶送客了,张超无奈,只得告辞离开了。

    经过一番言语上的交锋,张超大概可以判断,因为张超知道月港走私的存在,这引起了朝中福建海商和官员们的担忧。

    因为张超不是一个人,手底下有一群商人,而且他跟太监们的关系很好,万一让这些貂珰们知道了,那就麻烦大了,所以他们不得不试探和拉拢张超,但是海商和官员的想法又有所不同。

    海商们当然希望开海,越早越好,这样他们不必偷偷摸摸,冒着这样那样的风险。所以张超一提出他觉得开海很好,林先生就欣喜若狂,好不容易认识一个支持开海的官员,太不容易了。

    因此林先生立刻拿出了十万两银子的巨资购买股票药物和代理,然后又想和张超结亲,更没想到的是,张超竟然配合他,这更让他激动不已。

    彭韶则不然,他是清流出身,对于福建老百姓下海,也知道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现在这样,在他看来,维持现状,暗地点放松海禁是最稳妥的。

    而且从他们的利益出发,禁海走私他们获得的好处最大。因为禁海驰海的尺度是在他们掌控之中,那些海商只得乖乖听话,乖乖上供。

    君不见重重制裁之下伊朗的野猫总是能飞,大美利坚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物在其中做了什么谁都知道,可就是阻挡不了。

    等一旦伊朗觉得翅膀硬了,开始咋呼了,他们立刻收紧狗绳,就算别的大国反对又如何,天选之国就是这么牛。

    扯远了,还是继续说说开海,但是一旦开海,海商们还用得着给他们上供吗?即使上供也会很有限。这当然让官员们不乐意开海。

    可是拿着海商的银子,这种话是没办法说出口的,所以只能找各种阻力来表明,不是党国不努力,是共军有高达。

    彭韶对着张超也是一样的说辞,当然被张超给怼了,我又不是傻子,你少忽悠我,所以彭韶一怒之下就喊出了有本事你来的话,想着让他碰碰壁也好。

    张超和彭韶交谈不欢而散,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既得利益者阻扰改革,古往今来都不稀奇,只是他有些为林先生这些人不值,你们这找的都是什么保护伞,他们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晋商是怎么干的。

    所以张超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想做什么,依靠别人是不行的,只能靠自己。所以济世学院的支持力度必须加大,尽快培养出一批得力助手。

    于冕的寿宴结束了,彭韶见过了,也该回南都准备年底的公司分红和进京了,想必萧敬等的不耐烦了吧。

    所以张超就带着想出去见识一下世面的徐骏,然后告别了母亲,开始返回南都。

第212章 蚕神杀人?() 
张超告辞离开杭州,最不舍的是于氏,好不容易儿子过来了,这么快就离开了。可是张超要回南都准备科举,这是大事,她怎么不舍也得放张超走。

    当然张超也提议让她跟着一起去南都,却被于氏拒绝了。于氏对自己的身份尴尬是心知肚明,她不愿意连累儿子,再说老父丈夫还要她照料,所以张超一家最后是含泪告别杭州。

    小妹靠在张超怀里,“婆婆真苦呀!”

    “所以我们要多孝顺她,我已经跟徐叔说好了,年后就请她老人家来南都,让她抱抱两个孩子以慰晚年。”

    与张超忙着正事不同,小妹与婆婆接触较多,她就发现婆婆对张超有着强烈的愧疚感,可是张超太出色了,她又帮不上什么,所以既骄傲又伤感。

    因此小妹是想劝张超多安慰安慰婆婆,可是张超这幅灵魂毕竟是来自前世,他有自己的父母,所以隐约间是有一些隔阂的。这就被细心的小妹给察觉到了,她也只能多劝和,有些话即便是枕边人也不方便说的。

    张超能够主动带着徐骏,又说让母亲年后来照顾她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所以小妹也没再多说什么。

    张超则是担心年后出门,家里没有一个长辈照料,他就有些不放心,所以才主动邀请于氏,另外也是想让于氏跟孩子们多一些感情。

    张超一家人离开杭州,很快就来到湖州,没想到那位胡巡检竟然又一次主动求见他。

    胡高力保巡检司,又击败了陈辅余孽,虽然是他运气爆棚,但是有功必须要赏。胡高很高兴的得知,他很快就要升官到湖州了,虽然还是芝麻绿豆官,但临老还能升一级,他是满意的不得了,也对张超这个大恩人感激涕零。

    胡高一直让人盯着码头,一旦张超的船队到来,就立刻向他汇报。所以张超刚靠岸准备下船,满脸堆笑的胡高就出现了。

    胡高隔着一段距离,就对着张超下拜,“下官胡高拜见张帮办。”

    这就吸引了来往客商的关注,徐骏也很好奇,这个巡检怎么认识张超的,就问道,“兄长,这位巡检怎么朝你下拜?”

    张超不得不解释了下,“冠腾,我上次经过湖州时,曾经帮过胡巡检,所以他今日可能是来致谢的。”

    张超让人把胡高引到船上,此时张超认亲的消息已经流传到湖州,胡高也听说了,所以张超介绍徐骏是他的弟弟时他毫不惊奇。

    胡高又对张超一顿感谢恭维,并且表示他治了一席酒宴,希望张超能够赏脸。

    都这样了,还能说什么,所以张超安顿好妻儿,就带着徐骏,王六等人一起去赴宴。同时与宴的都是附近的乡贤商人,胡高十分热情的一一介绍与宴的各位。

    张超就发现这些人都是湖州当地的地主商人,反而读书人基本没有看到,看来胡巡检的交际圈就是这些人,也是,眼睛高到天上的读书人怎么会正眼看一个九品芝麻官。

    张超还没有说什么,徐骏就有些不高兴了,这都哪跟哪呀,我兄长可是举人,就算接触的商人,怎么也得挂着儒商的招牌,现在找了这样一些人物来作陪,不是打自家兄长的脸吗?

    他刚想说些什么,却只听张超满脸堆笑的跟这些商人们寒暄了起来,虽然这些人都默默无闻,张超却十分有礼,根本没有名士的架子。

    这些人也知道跟张超地位相差太远,本来就有些不安,又见到徐骏脸色难看,就更是有些害怕,没想到正主竟然是这样的脾性,他们就稍微放下了心。

    到了酒宴,张超也是款款而谈,毫不在意这些人的身份,这样一来这些人就感动的不得了。这些人千方百计的来见张超,可不仅仅是为了帮助胡巡检感激张超,还有另外一番目的。

    因为目前张超在商界的名头也很不得了,一个庐州府的小秀才,在南都混的风生水起,做什么成什么,凭借黄连素发家,连续创办医院书店,现在又掺和进粮食棉布这样的大宗生意,而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目前张超的棉布已经在大量出货,在南直隶这个松江布的产地,竟然打的松江布是节节败退,让一干等着看张超笑话的人是瞠目结舌。

    不仅仅如此,张超花样还繁多,但是看得懂他的路数的人并不多,可是愿意相信他并且跟随他的都发财了,比如最近的股票,在不经意间已经拉到了十两一股,让无数人顿足捶胸。

    在后悔之余,这些人都非常想见一见张超,了解一下他有什么好消息可以分享,如果也能带着一起发财那就更好了。

    说的夸大一些,张超现如今已经成为大明朝的乔布斯加巴菲特,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关注,更别说湖州当地的小土豪小商人了。

    所以一听说张超路过湖州,还救过巡检,帮助他剿灭了太湖水匪,那还等什么,他们是天天盯着运河,只要他重返湖州,咱们就算是求也得求着他赏脸见上一面。

    面对这些土鳖的提问,张超总结了他的发家之道,核心就是重视工匠,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

    比如他弄的棉布生意,为什么现在一鸣惊人,就是因为他的工场技术先进,成本更低,甚至比松江布的成本更低。

    比如黄连素,他是发现了黄连素,但是有了张顺德的发现,他才彻底击败了药材商人的囤货,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更比如水泥,他就算看出什么,要没有瓷器工匠的协助,他一个书生怎么都弄不出来。

    还有对于印刷术的改进,也同样如此。

    张超这一总结,这些人就傻眼了,你是本事大,弄出一大堆发明,可是臣妾实在做不到呀。

    他们做的都是丝绸生意,如何养蚕,如何剿丝,如何织成绸缎,中国人早就搞了两千多年了,早已经十分成熟,你让他们如何干?

    张超很不以为然,自从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到现在也有几百年了,棉布工艺可以改进,丝绸产业又如何不能改进,最起码他就知道剿丝工艺可以改进。

    听完了张超关于剿丝工艺的改进想法后,这些人面面相觑,有一个人就试探的问道,“张举人,难道您没有听说过蚕神杀人吗?”

第213章 剿丝() 
张超十分纳闷,什么蚕神杀人?跟我说的有什么相关?

    见他如此奇怪,胡高就解释道,“张帮办,说起来您也有参与,您还记得前些日抓捕的三个杀人凶犯吗?”

    张超点点头,那当然记得,家英带人把逃走的那个凶犯抓住了,然后交给了巡检司。

    “这个案子就是蚕神杀人案。”

    张超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不就是一起故意杀人案吗?怎么变成了蚕神杀人案?”

    胡高于是仔细的叙说了一番这个案件,当日三个家丁被抓捕之后,巡检司立刻将他们和水匪一起送到了湖州,推官就问他们这条腿是谁的?那个死者的尸身所在何处?

    三人竟然都坚称不知道此事,推官当然十分恼火。那两个来不及跑的不知道还勉强说的过去,你这个逃跑的也不知道?

    所以首先对那个逃跑的家丁大刑拷掠,打得他是皮开肉绽。那个逃跑的人实在受不了,不得已说明真相,原来他一直在船舱,闻到有血腥味,所以偷偷的打开过暗格,见到死人的大腿,吓得半死,所以一被巡检发现,他才第一时间逃跑,但是人的确不是他杀的。

    这下子推官就更火了,一怒之下,对这个人十八般兵器都用上了,这个逃跑的家丁最后实在受不了,招供说,“人确实是家主命令我杀的,尸体就埋在伍家大院的地窖里。”

    于是推官就押着这三个人到了伍家大院,下到地窖,那个家丁就说这里就是死尸所在之地。

    家主伍老爷不干了,大声训斥那个家丁胡说八道,解释道这地方埋着是死蚕。

    原来伍家以养蚕发家,富甲一方,但蚕越来越多,桑树种植却没有跟上,导致很多蚕没有“口粮”,伍家主就派三个家丁弃蚕十余筐,埋在地窖里。

    完事后,三个家丁向家主汇报时,家主就说:“虽然抛弃了十几筐的蚕,但剩下的蚕还有许多,你们仨赶紧去集市上买些桑叶回来。”

    所以才有这三人买桑叶被巡检司发现大腿的一幕。推官狐疑的看着伍家主一眼,下令给我挖,令人震惊的是,哪有什么十几筐死蚕,取而代之的是一具死尸,身躯完全,只是少了一条腿,断裂处的伤口正与船中的那条人腿相合!

    伍家主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眼睛无神的不停的念叨着,“蚕呢,蚕呢?”

    推官蔑视的看了他一眼,都到这个时候了,你丫的还敢继续表演。所以下令对家主大刑伺候,没想到家主就是坚持说这里埋的是死蚕,并不是人,他没有杀人,而且他也不认识这个被杀的人。

    胡高最后感慨的说,“那个伍家主被打的不成人形,就是死活不承认自己杀了人。按说铁证如山,他不承认也得伏法,他没有必要如此呀。

    所以这几天湖州就流传出一种说法,伍家是杀害家蚕过多,蚕神给之予冤报。”

    张超听完也有些奇怪了,这个伍家主的表现确实有些怪异,只是蚕神杀人也太奇葩了,哪有这样的事情。

    张超又仔细理了理过程,跟胡高说,“蚕神杀人太过荒诞,我倒觉得这就是一起杀人分尸大案,但是这个家主也许并不知情,所以才坚称跟他无关。”

    胡高当然不相信了,“他是家主,跟他无关,那能跟谁有关?”

    “如果他家有家奴瞒着家主杀了一个人,然后分尸时卸下了一条大腿,就发现分尸太麻烦了。这个时候正好家主命令把蚕丢掉,他来一个李代桃僵,填进了死人的尸体,再把死蚕丢掉不就可以了。”

    胡高沉吟了一会,“如此一来,这三个家丁中必然有此人的同伙。”

    张超点点头,“确实如此。”

    胡高一拍大腿,兴奋的说道,“明日我就去寻推官,游说黄推官再细细审一次。”

    胡高和张超聊得热火朝天,这就歪楼的厉害了,这些陪客就不干了。一个年轻的闵姓商人年轻,实在忍不住了,

    “张帮办,您说的改进剿丝工艺真的可行吗?”

    原来张超刚才说了一番改进的办法,比如用蒸汽高温杀死蚕茧,增加“拈丝”的工序等等。

    张超只是以前在穿越小说中看过,可是如何操作,抱歉,我就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