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超万万想不到于冕一见面就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只是木已成舟,他总不能不认吧,就拉着小妹栓儿一起跪倒在地,

    “张超偕同妻子拜见外公,张超不孝,到今日才能与您相认。”

    话说到这里,一股热泪不自觉的流了出来,于冕也是老泪纵横,突然一个人影跌跌撞撞的跑进了客厅,一下子搂住了张超,“我的儿,今日终于见到你了!”

第205章 于氏() 
张超的母亲于氏事实上就躲在客厅后面,透着微微的光线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张超一家,她一直捂着嘴,眼泪不停的滴下来,却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能看到这个孩子,骨肉连心,当日归于张父虽属无奈,但是张家对她是很好的,一点没有嫌弃她的出身。

    所以她在张家度过了两年平静的时光,还生了一个麟儿,张父对这个孩子爱若珍宝,她本来以为这辈子能有这样的结局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想想秦淮河边的姐妹,有几个有她这样安逸的生活。

    可是当她意外听到自己爹爹被释放的消息后,她无论如何也忍不住热泪长流,这就引起了张父的怀疑,连连逼问之后,她才不得不道出自己的身世。

    于氏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张父沿着宅子走走停停,直到后半夜才跟她说,

    “这里不属于你,你该回乡了。”

    一心思念父母的于氏还以为张父要带着自己省亲,所以兴奋的收拾了一番,准备带着张超一起回乡。

    张父又说超哥太小,不适合出门,这次就我们两人回去,她懵懵懂懂的也就同意了。

    来到杭州,当时爹爹虽然已经归乡,但是于案还没有平反,整个于家朝不保夕,对于她的到来也十分的意外。

    于氏这才发现,于家已经大变样了。于冕瘦骨嶙峋,大娘百病缠身,而自己的生母和二娘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大姐早已经过世,二姐三姐四姐出事的时候已经嫁人,六妹还小,也幸运的回来了,而她是最后一个回家的。

    回到父母身边,虽然有一些风言风语,但是于氏一点都不在乎,能与爹爹相聚,这日子太好了。只不过她已经嫁人了,有了自己的归宿,出来已经有些日子了,她想念超哥了。

    就在一天晚上,张父突然就跟于氏说,“明天我要回去了。”

    于氏傻傻的埋怨,“那老爷为什么不早说,让妾身好好收拾一下呀。”

    张父突然一把抓住于氏,“是我回去,而不是我们回去,你明白吗?”

    于氏一下子懵住了,突然反应过来,带着哭腔,十分的震惊的问道,“老爷,你不要我了?我做错什么了呀?”

    张父叹了一口气,擦了擦于氏眼角的泪水,“你很好,但是你是于公的孙女,怎么能给我这个盐商做妾?于公的身后名容不得一丝玷污,明白吗?”

    于氏一下子瘫倒在地,半晌,泪眼朦胧的她抬起头,“老爷,是不是妾身再也见不到超哥了?”

    张父默然,于氏顿时无声的抽噎起来。第二天于氏就跟随着于冕送走了张父,后来,她又遵照父命,嫁给了顺德县的秀才徐九万。

    于氏的命运就如同浮萍一样,随波逐流,幸运的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徐九万是于冕精心挑选的,两个人婚后很相得,又有了子女,但是每当她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子,她也只能强忍痛苦,从来不敢露出一丝口风。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她的一双儿女也已经出嫁,她也老了,就在她以为已经忘了那个孩子的时候,张超又出现了。

    张秀才舍身种痘,小娘子断发明志,突然间那个在她的生命中消失的儿子又以这种神奇的方式出现在她的面前。

    然后是神药,医院,终于有一天,徐九万告诉她,他要去一趟南京给张超送信,问她有什么要说的?

    她叹息着说道,“妾身还有什么脸面与他说话,超哥一切都好,妾身也就心满意足了。”

    两人恩爱了半辈子,徐九万也没说什么,两人只是相顾叹息。徐九万从南都回来,给她带来了超哥的来信,她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等到了这个孩子的亲笔信。

    张超的来信让她欣慰又难过,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只是娘亲实在对不起他,让他失望了。

    就在焦虑的等待过程中,于氏知道了张超中举的消息,然后张超来了杭州,就在昨天当于氏知道张超来到杭州时,她一直心不在焉,魂不守舍。

    当于冕公开承认他是张超的外祖父时,于氏终于忍不住了,扑了出来,抱住了张超,嚎啕大哭。

    张超也蒙了,他整个身子莫名其妙的僵硬住了,动都不能动,似乎体内有两个灵魂在打架,也许是一瞬间,也许是很久,他才回过神来。

    不自觉间,张超已经是泪流满面,只听到一个怯生生的稚儿声音,“爹爹,你哪里疼,为什么哭呀。栓儿累了,想站起来。”

    于氏和张超同时反应过来,连忙止住哭泣,把流着泪的小妹和好奇的栓儿都扶了起来。

    于冕看到这一幕,对着身边的几位族老说道,“些许名声哪里比得上母子相认,先公在天之灵看到这一幕,也会认可老夫今天所为。”

    见木已成舟,这些族老再不满意,甚至腹诽,也不方便说些什么,毕竟这是于冕的家事。同时张超已经是举人了,未来进士可期,他们说实话也惹不起,就随他去吧。

    于冕亲自带着张超认识在场的众位族亲,张超也一一以礼相拜,然后是于氏的亲属,前前后后张超见到了十几号人。

    对这些于家的亲属来说,张超的身世确实有些不堪,但是他早就名闻天下,又已经中举,一白遮百丑,这些人哪里敢胡言乱语,得罪于他。

    然后于冕又设宴款待张超一行人,到这个时候于家这些族人方才知道张超的豪富,家丁,护卫,医生加起来五十多人,上百抬礼物,几乎照花了于家人的眼睛。所以他们原来对于冕认亲的那些不满,在这些礼物面前早就烟消云散了。

    有些人甚至羡慕起五娘,有这么个儿子在,她的晚年有福了。她过去的那些不堪,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人敢嚼舌头了。

    这一天忙于认亲,到了晚间,终于安顿下来,张超想好好理一理思路,因为今天发生的一切,完全打乱了他原来的计划。

    想必他认亲的消息,很快就会流传开,甚至整个天下都会知道他的身世,到时候他会遇到什么,他需要如何应对,也该好好想想了。

    于恕敲门进来了,他有些不太习惯的说道,“超哥,爹爹请你过去一叙。”

第206章 于冕的梦想() 
张超随着小舅舅到达了于冕的书房,徐九万也服侍在身边,翁婿两人十分相得,这也许是为什么于冕把吃了很多苦的五娘托付给徐九万的原因。

    张超施礼完毕后,于冕让于恕离开,然后于冕,徐九万,张超三人坐下,开始谈话。

    于冕很慈祥的打量着张超,“超哥,你的妻子都安顿好了?”

    张超点点头,“多谢大人的关怀,母亲带着王氏,已经哄着两个孩子睡着了。”

    于冕点点头,“那就好,她们婆媳谈一谈,我们祖孙三代也谈一谈,有些话都说开,要是埋在心中,有了疙瘩,那就不美了。”

    徐九万和张超都点头称是,于冕接着说道,“超哥,老夫从你的言行中早就看出来了,你不是凡俗之人,想必也能理解老夫,九万和你母亲的苦衷。”

    张超点点头,“孩儿心里明白,要不然也不会来杭州拜见大人。”

    于冕笑着说道,“我们以后都是一家人,你日后要常常走动才是,”于冕顿了顿,转移话题,“老夫今日突然认下你,是不是有些惊讶?”

    张超点点头,“确实有些意料不到,只是大人做事一定有大人的道理,孩儿洗耳恭听就是。”

    “哈哈哈,你这个小子,不要在老夫面前打马虎眼。老夫在南都任职多年,早就有人把你的一举一动写信告知于我。

    想必你有些讨厌老夫多事,非要强按牛头喝水,厚着脸皮认下你这门亲,是不是?”

    张超听于冕这么一说,就有些坐不到了,他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大人何出此言?孩儿怎么会这般想?”

    于冕笑着说道,“你这样想也未尝不可,老夫确实有非要认下你的缘由,你听我细细给你道来。你在南京与萧敬,蒋琮这些大太监交好,帮了他们不少忙,老夫希望你联络他们,为你曾祖要一个美谥。

    如果你没有和我有血脉联系,这些太监会帮忙吗?就算帮忙,会竭尽全力吗?”

    张超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上来,他猜想了许多理由,唯独没有想到这个理由,这也太荒唐了吧。他可是于谦的儿子,让自己的外孙去联系太监,剧本拿错了吧。

    于冕见张超十分震惊,“是不是觉得你曾祖一世清名,我却让你勾结阉宦,我这个不孝子是在败坏他的清誉。”

    张超沉默不语,于冕愤怒的控诉道,“那是因为清流士大夫不作为,老夫不得不出此下策。

    老夫老了,实在等不下去了,老夫就想着临死以前,看一看这大明的天子和士林到底是如何看待先公的。

    从景泰八年先公遇难到弘治二年,三十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一个说法,是忠是奸,该有个盖棺定论了。”

    张超劝慰道,“大人不必如此愤怒,天下人都知道曾祖大人的贡献和冤枉。”

    “好一个天下人,哈哈,子卓,那就让老夫来给你说说天下人是如何做的吧。”于冕凄凉的笑了笑,然后开始从景泰八年开始列举朝臣和皇帝的一些做法。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石亨、曹吉祥、张軏、徐有贞等人乘景泰病重不朝,在宫内孙太后的密切配合下,发动政变,簇拥太上皇复位。第二日,便在朝堂上将于谦逮捕,下锦衣卫狱。

    十九日,见风使舵的六科给事中在夺门四人组的唆使下,无中生有地弹劾于谦与王文、王诚、舒良等“阴有异图欲召外藩入继大位,事虽传闻,情实显著”,“乞将谦、文等明正典刑……以为不臣之戒”。

    二十二日,复辟成功、重新坐稳宝座的北狩皇帝“命斩于谦于市,籍其家”,家产籍没,家属充军戍边。

    北狩皇帝和夺门四人组还别出心裁地罗织出所谓的“于谦党”,“榜于谦党人示天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时群凶气焰可畏,朝野内外,噤若寒蝉。

    只有都督陈逵冒着风险,收敛了于谦的遗体。三年后,于谦的养子于康将于谦的遗骸扶归杭州三台山安葬。

    此后,无论孙太后是否真的嗟叹过,无论英宗是否真的后悔过,终天顺一朝,于谦未有被平反,除养子于康外,家人未有被赦还。

    成化元年,于谦子女于冕夫妻,女婿朱骥才获释还家。监察御史赵敔奏报,此前陈循、俞士悦等已先后“遇蒙恩宥”,而这时的于谦非但没有得到一句公道话,反而是“于谦党”依旧在榜示天下。

    甚至就在成化朝为英宗修实录的过程中,还有人意图抹黑于谦,“或谓少保于谦之死,当著其不轨”,此事后来被丘濬驳回。

    成化二年八月丁卯,成化皇帝才给出他的看法,“朕在青宫稔闻谦冤,盖谦实有安社稷之功,而滥受无辜之惨,比之同时骈首就戮者,其冤尤甚。所司其悉如御史言亟行之”同时下令,“命谕祭故少保兵部尚书于谦,复其子冕为府军前卫副千户”。

    而这个时候那个据说在于谦平反过程中出力很多的首辅李贤已经致仕,很快病死家中。

    于冕继续说道,“超哥,这下你知道是谁在阻拦对你曾祖的平反了吧。

    此人虽然致仕,但是他的徒子徒孙还在。

    老夫后来几次上书,希望能赠谥先公,却一直没有下文。

    反而老夫每上书一次,就升一次官。先是武资改为文资,改任兵部员外郎。然后是太仆寺少卿,最后一路升迁到应天府尹。对我这样一个连乡试都没有参加的人来说,真可谓皇恩浩荡了。”

    于冕笑着说道,“你们知不知道老夫这些年为官都做了什么?什么都没做,就是同光同尘。

    先公为什么蒙冤,就是因为功劳太大了,性格太刚直了,得罪人太多了。

    所以老夫一切反着来,不做事,不得罪人,只说朝廷和大臣的好话,没想到却步步高升,还被人夸奖,有先公之才,却无先公之脾性,这就是大明的士大夫,哈哈哈。”

    于冕有些疯狂的说话,张超无奈的摇摇头,这位老人已经有些魔怔了,但是他确实能够理解他的心情。

    于冕疯狂的笑了一阵之后,开始布置,“老夫做了二十多年的好人,也该到了为先公讨个说法了,但是老夫还是不放心,子卓,太监那边就靠你了。”

    张超起身,躬身称是,然后又沉吟的说道,“孩儿与首辅刘阁老,丘尚书有些联系,孩儿愿意写信请他们相助。”

    既然于冕是这个心愿,那就竭尽所能帮他实现了,顺便也能看一看各家势力。

    张超说完之后,于冕大喜,然后对着一直沉默的徐九万说道,

    “九万,我身边的书信一直都是你在操办,你一一写好之后,交予我过目,然后寄给各位部堂。”

    徐九万躬身称是,于冕此时说道,“我们祖孙三代联手,一定能让先公有一个美谥,如此先公在天之灵才能安息,老夫也再无遗憾了。”

第207章 李贤,贤否?() 
张超听完了于冕的步骤,犹豫半晌决定问个清楚,为什么于冕会以为是前首辅李贤在阻扰对于谦的平反。

    要知道在某本流传很广的神书中,李贤可是被吹上了天,认为他是一个一等一的贤臣,为了给于谦平反,忍辱负重,终于击败了夺门功臣,才最终成功的平反了于谦。

    于冕听完了张超的疑问时,哈哈大笑,眼泪都笑了出来,最后拍着张超的肩膀说,“超哥,贤不贤,看的不是粉饰,看的是行为。老夫给你说一说这一位千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