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跟张子卓本来无仇无怨,何必非要如此呢?”

    唐寅眼睛一瞪,“要不是他瞎折腾什么考核,我怎么可能连乡试都没得参加?”

    祝允明立刻就默然不语了。唐寅也知道这件事确实怪不得张超,他只是迁怒而已。

    祝允明则是突然想起了这次乡试的中举名单,很多人都是考核的一二等,莫不是我这次乡试不中是源于此吗?

    唐伯虎见祝允明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就只好嗫嚅的解释,

    “我也知道张超没做错什么,可就是心结难消,唉,这次,我真是丢尽了人!”

    祝允明也叹息道,“路都是我们自己走的,怨不得他人,伯虎,该面对还是要面对呀!”

    祝允明这一次乡试折戟一直躲在家中,是有原因的,都穆是同辈,又才华出众,他能中举祝允明当然高兴。

    可是文徵明是小老弟呀,岁考三等,连他也中举了,这让祝允明实在有些羞于见人。

    唐伯虎则更惨,连乡试资格都没有,原因竟然是品行不佳,这让他在家人,朋友和同年面前都没办法抬头,所以只好无奈的窝在家中学习。你还别说,他的画技倒是大有提升,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祝允明好不容易劝服了唐寅,等到了第二日,张超一家就按照约定的时间带着礼物拜访祝家。

    祝允明开中门迎接,十分隆重的接待了他,李夫人也出面招待小妹和孩子们。

    祝家是官宦世家,府宅相当豪华。精致,秀丽的祝家园林,寓情于景,与后世游人交织拙政园不同,祝家园林明显更有意境,更有文人气息,让土包子张超好生惊叹。

    祝允明见张超满是艳羡,很是得意,

    “子卓,你也是家大业大的财主,家里是要好好布置一翻了。我认识一些园林师傅,可以推荐给你。”

    张超则摇摇头,“祝兄是几代书香世家,自然极有情趣,也有那个底蕴去布置园林。我就是一个暴发户,哪有那个眼光?罢了罢了,能在你家饱饱眼福就很满意了。”

    张超嘴上说着恭维话,心里却不以为然。他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所以功利心很重。他就认为这类的园林跟后世那些精致的鼻烟壶一般,都没什么用处。

    大丈夫就应该充满勃勃雄心,去追逐事业,要是总是玩弄这些,肯定会消磨意志。这样的园林,等他老了,退休了,建一个把玩一番还差不多,现在弄实在太早了。

    正好此时,祝续带着栓儿,一路大呼小叫,玩的不亦乐乎。栓儿见到父亲,就开心的喊着爹爹跑了过来。因为跑的很急,不小心摔倒在地,祝府的丫鬟十分紧张,就要过去扶起栓儿,却被杏儿挡住了。

    栓儿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情况,也不哭喊,自己顺溜的爬起身,估计是磕到石头了,他有些疼,一挨一挨的慢慢走到张超面前,大大的眼睛噙着眼泪。

    “爹爹,栓儿很勇敢,没有哭。”

    张超看着儿子强忍着泪水,也是一阵心痛,所以他一下子把孩子抱了起来,然后低声安慰了一番,又让随行的医生赶紧给孩子看了下,膝盖都破皮了。

    等一切收拾好之后,祝允明觉得张超教孩子的方式有些奇怪,张超就解释道,“孩子还小,不能养成骄娇二气,所以我交代过,他要是跌倒了不要管他,让他自己爬起来,还鼓励他不要害怕,不要动不动就流眼泪。”

    在坐的众人,文徵明还没有成家,唐寅还没有孩子,对张超教子就不甚了了,其他人都是有妻子的,就有些奇怪他的做法。

    传统士大夫,讲究抱孙不抱子,所以总是板着一张脸对着孩子,因此众人不自觉就歪了楼,开始谈论起怎么教孩子。

    索然无味的唐寅实在待不住,就拿来纸笔开始对着园林做起画来,很快他就沉浸在图画中。等他画的差不多了,才发现身旁已经站满了人。

    沈周是老前辈,是明朝公认的大画家,他摸着花白的胡子赞叹道,“伯虎兼收并蓄,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真是难得的佳作呀!”

    众人也一一加以点评,都认为唐寅现在水平提高了很多,到最后,只剩下张超没有说话,他是真的不懂呀!

    见众人都看向他,他老脸一红,笑着摊着手说道,“我就是觉得画的好,但是哪里好,我是说不上来的。”

    众人哈哈大笑,张超也不在乎,等他们笑完了,张超朝沈周施了一礼,“沈老先生,我妻子今日都在,您能不能为我一家画一幅全家福,以为传家之宝呀!”

第199章 明朝的全家福怎么画() 
全家福?在场的众人都糊涂了,这是什么东东?

    张超见他们糊涂,所以开始解释,“这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请画师画出来,务求真实。今日有幸遇到沈先生,所以冒昧的请您老给我们一家画上一幅。等两个孩子大了,我们也老了,正好可以看着全家福回忆一下当年。”

    张超也是因为唐寅绘画,想起来当日给孩子照百日照的过程,现在孩子都还小,正好又有两位大画家在,让他们画上一幅,以后每年也请人画一幅,权当是拍照留念了。

    张超这么一个要求,相当的新鲜,沈周和唐寅都来了兴趣,只不过小妹是年轻女子,让唐寅来画当然很不适宜,所以只能麻烦沈周了。

    沈周一向脾气很好,对于求画的人,不分贵贱,能做到的都尽量满足,何况张超这样的名人,而且他的要求又十分符合中国的道德观,老先生当然就欣然应允了。

    因为一起被画的还有小妹,祝允明就招呼其他客人离开,张超却阻止了他这么做,一来他是客人,这么干太喧宾夺主了,另外他也不觉得让老婆给外人看到,有什么大不了了。

    所以他笑着说道,“礼法岂为我辈所设,女子又为何不能见外人,各位不必走开,一起看着沈老作画,再赋诗留念,也是一桩佳话,奥,对了,我就算了。”

    “哈哈哈!”

    既然连张超这个丈夫都不在意,这些苏门的才子们也就顺水推舟留下了,此时江南民风开化,不像明朝初年那般保守,理教的种种束缚老百姓们也不太当回事,更何况这些风流才子。但是小妹毕竟是官眷,祝允明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

    唐伯虎一直对张超不以为然,但是张超今日此举却很得他的认同,这真正说到了他的内心。传统才子的花式,张超是一样都无,却混的风生水起,肯定特立独行,不拘世俗。想到这里,唐寅对张超的观感莫名其妙的好转了不少,也许在他看来,是遇到了同类吧。

    丫鬟们前去请小妹,李夫人对丈夫的这群朋友也很熟悉,所以对这样的新鲜事也跟着一起过来了。听说是请沈周画全家福,李夫人顿时就有些羡慕,瞧瞧人家的丈夫,多体贴呀!

    小妹看这么多外人,很是不好意思,只不过丈夫坚持,她也只好含羞抱着明镇坐定,张超则抱着栓儿坐好,然后请沈周作画。

    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所以张超被画的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小妹则是蛾眉樱唇,削肩细腰。沈周这幅画显得张超十分雄伟,小妹则更加纤丽,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虽然众人是一遍叫好声,张超内心是不满意的,但是他也知道传统的中国画就是这样,也不好强人所难。

    但是他这一丝犹豫,一丝不满则落到了众人的眼中,沈周也知道自己更擅长于山水,他的人物画并不多,再说岁数大了,万事也想得开,自然没有在意。

    但是唐伯虎则不然,沈周是唐伯虎的老师,在他看来,这幅画已经是难得的佳作了,难不成张超还有什么不满的?

    所以唐伯虎有足够的理由为师出面,但是他是吃过亏的,所以就含沙射影的说道,

    “张兄,我看你眉头微皱,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张超立刻明白,自己刚才的神情被众人看到了,他是来做朋友的,不是来结仇的,所以必须好好解释一下。

    他苦笑着说道,“唐兄,沈老先生这幅画当然是好的,只是我觉得画的不够真实,我有那么大的个子吗?总感觉画的不像我。”

    众人强忍着笑意,看来这位张举人确实不会作画,连人物画重在写意,不在写实都不知道。

    唐寅对于这样的外行,也很无语,这种艺术上的事情能跟一个一窍不通的计较吗,那只能显得自己浅薄。

    但是他实在憋不住,就笑出声来,“哈哈哈,那张兄,你觉得怎么画才能真实?”

    这话一出口,都穆就皱了眉头,这唐伯虎吃了这么大的苦头,怎么还是这样,这不是在当面取笑人吗?

    唐寅也不是笨蛋,话一出口,他就知道说的有些不对,立刻就涨红了脸。

    张超见又是唐寅,也是有些头疼,这唐寅太年轻了,无知者无畏,总是挑衅,看来要好好教教他做人。

    他恍若未闻,让人拿出了一只炭笔,就开始对着小妹画了一幅素描。他因为立体感不强,工程制图学的不好,竟然考不及格,实在有些丢人。

    他听人说学习素描,可以提高立体感,就学习了一段时间,现在也忘记了差不多了,不过基本功还是有一些的。

    短短几分钟,小妹的头像就显得栩栩如生,画完之后,张超也不在意其他人凝重的神情,他先是给沈周施了一礼,然后解释道,

    “老先生,您画的确实很好,但跟我想的不太一样,我希望以后看到全家福就像这素描一样,如同看到真人。刚才如有冒犯之处,也请您原谅。”

    沈周眼睛一直紧紧的盯着这幅简单的肖像画。等张超说完后,他才反应过来,“老夫画的不合子卓所求,是老夫学艺不精,与子卓何干,

    只是这素描,看着有些像是白描,但却更加写实,也更加栩栩如生,不知道是如何做到了?”

    张超就开始解释如何画素描,为了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就必须讲究透视法,讲究背景。他仔细解释了一番,还把西方的油画的一些特点也描述了一番,希望对沈周有所启示。

    沈周沉吟良久,他很郑重的把唐寅拉了出来,叹息着说道,“朝闻道,夕死足矣。老夫垂暮之年,竟然能见到一番新天地,真是既喜又悲。喜的是老夫隐约窥到了未来,悲的是老夫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究一番了。

    唐寅此子,才华横溢,相比老夫,日后必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探求未来的任务也只能交给他了。

    只可惜他恃才自傲,任性不羁,几次冒犯了子卓,确实是他的不对。老夫代他向子卓道歉,希望子卓不要与他一般计较。”

    张超连忙说道,“老先生,您多虑了。伯虎是风流才子,也是耿直之人,我是心知肚明,您请放心就是。”

    沈周又瞪着眼让唐寅道歉,唐寅知道自己今日又说错了话,也知道今天这素描的分量,所以道歉的相当诚恳。

    张超拦住他,笑着说道,“伯虎,些许小事,不必如此,你真要道歉,就好好研究一番素描,我明年的全家福画的真不真实,就看你的了。”

第200章 巡检() 
张超让唐伯虎学习油画,这是他灵机一动产生的脑洞,要知道西洋油画想画的很好,没有一定的解剖学知识是办不到的,另外关于透视法,也够唐伯虎喝一壶的。你玩文艺当然厉害,现在看你油画画的怎么样?

    到了饭点,祝允明盛情款待了张超等人,然后张超又与都穆,文徵明约好,一同去京师参加会试,两人也很高兴的应允了。

    到了第二日,张超就离开了苏州,沿着运河继续赶往杭州,这个时候华燧也告别了张超,回到了无锡荡口老家。

    船经过嘉兴时,张超见市面远远不如苏州繁华,觉得有些奇怪,这苏南浙北离得这么近,据说都繁华的不得了,怎么会差距这么大?

    王六笑着说道,“三爷,你去年一直待在合肥老家,不知道这嘉兴府出了一桩造反大案。”

    原来有一个叫陈辅的百户,平日里干着大明朝军官的活,暗地里贩卖私盐。可能是哪里没有打点到位,竟然因为贩私盐犯法被革职。

    愤怒之下,陈辅和家人就聚众造起反来。这些人本来就彪悍,又事发突然,顷刻间就攻陷府城,嘉兴知府吓得翻墙逃走,陈辅又夺了官印,然后放出囚徒,在嘉兴城里大抢一通,然后入太湖当强盗去了。

    张超点点头,“太湖水盗,天下闻名,这陈辅倒是挺会挑选地方。不过江南物产丰饶,老百姓十分富裕,恐怕很少有人愿意造反,他应该难以持久。”

    王六竖起了大拇指,“三爷,你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呀。这陈辅造反之初,造反来势凶猛,老百姓人心惶惶,人们以为陈辅也许能成大事。

    这时候,原兵部尚书项忠算了一卦说,现在旺神在西,但陈辅却率兵从东门出去,他们很快就要败了,这才安抚了人心。果然,没多久,陈辅父子就被捉住受刑。”

    张超哈哈大笑,“这个项尚书也真能装神弄鬼,他恐怕早就看出来陈辅必败,故意如此说的。”

    王六也点头称是,张超接着说道,“陈辅要造反,却不敢碰本地的豪门,怪不得败的如此之快。”

    王六这就纳闷了,要成大事当然要想着安抚豪门大户,要不然如何成事,张超不屑的摇摇头,“王六爷,你这就错了。造反是九死一生的赌博,起事之初,一定要杀尽当地的豪门大户,然后逼着跟随的人退无可退,这才有一丝成功的希望。

    要不然外有强兵,内有豪强,身边又是一群动摇之人,不早早失败才怪。要安抚豪强,至少也要等到势力做大,让这些人看到希望才行,在此之前只能行雷霆手段。”

    王六摸了摸脑袋上的汗珠,看着张超意犹未尽的嘴角,心中暗想,这张三爷连怎么造反都清清楚楚,而且也是盐贩子出身。幸亏他现在已经是举人了,要不然哪一天他要造起反来,这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