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管家还打探了当日大出风头的五义士,说起来张超的宣传工作做得好,五义士大名远扬,几乎人人皆知,只要提起了就竖起大拇指。刘震听到,很是满意,这省了他不少事情。

    另外还有当日印刷永乐大典弄出来的那个考评,也被刘学士注意了,他心中顿时一定,办法有了,这上面排名三等及以外的,根据文章水平,或者拿掉,或者低低的录取。德行有了问题,文章写得再好,也是祸国殃民之辈,只要这么说出去足够堵人嘴巴。

    如此一来,刘学士就有了一个大概的中举名单,但是试卷是誊写的,又封名,刘学士又怎么可能看出谁是权贵,谁是寒门。

    你还别说,刘学士真的看得出来,他在翰林院这么多年,不是白待的,虽然给皇帝太子太监上课轮不到,他的闲暇时光除了看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乡试会试试卷。一般这样的试卷,房师肯定事先跟考生有文字沟通的,比如用哪几个特定的字眼,这是最常见的作弊方式。

    但凡需要作弊的人,水准一定不怎么样,那么这些特定字眼的使用,往往就有大问题,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如果被特别推荐给他,他只需要眼睛一扫,就能猜个七七八八。

    有了把柄,考卷是谁,那些房师能不交代吗,敢不交代吗,到时候就随他提条件了,考前的文币太少了,想要我放水总要多付出一些。

    另外他还准备好好搜一搜落试的卷子,一来是避免他中意的人意外落榜,二来也是挑选一些真才实学的才子。

    这也是应有之举,如果一届乡试都是豪门,或者都是寒门,那都是有大问题的,不符合中庸之道。

    所以这一次的乡试阅卷就有些波澜不惊,最初有几个不知死活的同考官拿来一些试卷试图蒙混过关,刘震只是扫上几眼,然后划上几笔,这些同考官就立刻脸色大变,因为都是事先约定的关键之处。

    刘震也不多说,把这些试卷放在一边,等着房师想办法跟他妥协,如果文字尚可,他也不准备大动干戈。如果文字太差,他是不会随便妥协的,这涉及到他一个主考官的基本原则,不得不小心应对。

    一来二去,大家也知道这位主考官看着默默无闻,实际肚子里是很有货的,并不能随便欺辱。所以只能按照另一个方案去做,想法设法的跟他沟通,试图获得他的理解和认可。

    十几天的时光,一转眼就过去了,经过刘学士等人连续奋战,恩威并济,又讨价还价了一番,最终一百多人的应天府乡试中举名单就快要揭开了。

第190章 孙山() 
就要刘学士即将大功告成之际,张超也暂时停止了公务,准备好好歇一下,然后享受中举的快乐。

    这段时间他代理的谈判相当顺利,这些豪强被煎熬了一番,大多选择让步,偶然有几个不知道死活的,他决定毫不犹豫的启动第二方案,这个是官办公司,太软弱了不行。

    有几个地方比如福建,广东,浙江,当地没有特别强大的权贵,那么省级代理干脆也不设立,避免得罪人。

    如此一来二去,代理问题解决了大部分,这一次谈判让他见识了不少本朝大员家族的风采,看着浓眉大眼,一个个刚直不阿,可是家人却不是那么回事,仗势欺人者比比皆是,让张超相当头疼。

    谈判的结果很快就汇报给萧敬了,多了代理的钱粮,这一次他南直隶之行已经差不多成功了,更何况还有股份的大头在后面,朝廷这一次从江南拿到的物资比往年多了不少,他足够交代了。

    果然宫中传来的消息也是如此,皇爷很满意,但是萧秉笔还要再接再励,因为重修黄河大堤就要开始了。

    说起来也是悲哀,由于生产力的落后,面对破堤的黄河大水,明朝政府根本没有抵抗能力,只能任由大水冲刷各地,朝廷能做的只是尽量少死点人,然后等到秋后水小了再想办法治水。

    这次大水实在太大了,大到了大部分人都同意放弃开封,但是放弃这样的重要城市,这个决策哪有那么好下的,反对的意见也很强大,最后只能是再努力一把,所以动员了全城的老百姓,即便如此,也是一日三惊,但是开封府最终是保住了。

    所以到了八月底,朝廷已经迫不及待的准备重修黄河。一个原因就是百万灾民需要给他们饭吃,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工代赈,而且把丁壮挑出来修坝,灾民闹事的能力会大大降低,当然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是说不出口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朝中擅长治水的官员传来的消息,自从徐有贞整修黄河大坝之后,到现在三十多年过了,黄河大坝已经是破败不堪,如果再不全力整修一番,以后黄河会年年泛滥。

    因此大明决定动员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三十五万人修理水利,务必在明年雨季之前完成工程。这项空前的大工程由户部侍郎白昂为钦差全权负责,三省巡抚需要全力配合。

    那么这么多人的物资供应就需要仰仗江南了,这样一来,萧敬也只能继续压榨张超,谁让他弄得钱粮最多,也最好捏。

    当然现在乡试榜单就要揭开,还是让张超好好享受两天,萧公公很人道的想。

    放榜日的前一天夜晚,无数参加乡试的秀才监生们聚集在会所,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的到来。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张超又一次习惯性的坐在了抄写的位置,有了唐伯虎的教训,这一次也没人会过来挑衅,再说大家现在表面上看起来很淡定,实际内心却已经是焦急万分,哪有那个心情去写诗做赋,所以张超也乐得自在。

    这种焦虑的等待一直到了子时,门子快要开始报喜了,每个人心都提了起来,也没有心思在扯淡了,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门外窗外。

    此时至公堂上已经设起公案,五个官座,下面设着长桌,预备填榜时用的。五个官座前,都点起一对明晃晃的大红烛,公案上放着一叠叠取中的试卷和原卷。座上坐着五位大官:居中是主考官刘震,正主考官之左为副主考官,副主考官之左为监临官,正主考官之右为监试官,监试官之右为提调官。

    填榜的桌上也点起大红烛,房间内灯烛辉煌、明如白昼。值堂的差役把墨卷的弥封当堂拆开和誊卷校对一下,看有没有什么错误。书记再用一纸条把姓名、年龄、籍贯填写好,交给了刘震等人传阅。

    第一个被揭开的是最后一名,文璧,有一个来自于苏州府的考官突然笑了起来,原来是他。

    刘震好奇的看了他一眼,这个考官立刻就老实起来,刘震笑着说道,“现在该做的都做完了,我等不妨轻松一二,朱教官看来很了解这个文璧呀,快说一说。”

    朱考官笑着说道,“刘学士,您有所不知,这个文璧,字徵明,是南京太仆寺文少卿的公子,他七岁才会说话,属于大器晚成,但是十分努力。年初他和都穆,祝允明,唐寅等三人去拜访张超,被张超称为苏州四大才子。

    要说起来,这文璧为人老成忠厚,别的都好,就是这字写得不好,当日被下官定为岁考的三等。”

    刘震狐疑着的皱了皱眉头,“既然岁考只是三等,他如何参加得了乡试?”

    “这四人拜访张超,正好赶上永乐大典出版,他们都去帮忙捡字,都穆做的最好,排为一等,文璧二等,祝允明三等,唐寅不肖,只是末等。也是因此,文璧才被录遗,参加了这次乡试,没想到竟然得中了。”

    刘震点点头,拿起墨卷又看了看,“这字还不错,看来文璧很努力呀,既认真做事又努力向学,本官这一次取对了人。”

    众考官也一起点头,恭贺刘震,刘震摆摆手,填榜人就将纸条比附在榜纸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誊上,填写好后,这纸条拿开,便有人把它从门缝中传出,录报的就通知报子,报子就去寻着考生住处报喜去了。

    要说起来,干这项工作的差役是最用心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文徵明这个时候就待在国子监会所之中,敲锣打鼓一番,就来到了会所,文征明这个时候刚刚二十,他万万想不到第一次参加乡试就中举了,即使是最后一名,名列孙山,也是天大的喜事。

    他这个人相当内向,所以虽然是欣喜若狂,但很快就强自镇定下来,但是当他迎接着诸位秀才们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时,却是有些害羞。张超暗自好笑,大才子年轻时竟然是这副表情,我也算是历史的见证者了。

    实际上张超并不知道,他已经完全改变了文徵明的一生。这位著名的艺术家考了一辈子乡试都没有成功,却因为张超引发的蝴蝶效应第一次乡试就成功中举。有了官场的束缚,也许文徵明再也没有了前世的艺术成就,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第191章 水平再高,也架不住运气更好() 
既然最后一名已经出炉,那么乡试成绩就要公开了,众人围着文徵明恭喜之后,也在等待着接下来的名单,是我,是我,还是我。

    随着众人内心的呐喊声,第二次报喜的声音如天籁之音一般又传了进来,这一次是林监生,一个匪夷所思的人选,你一个花钱买来的监生,侥幸靠着张超弄来了一个五义士的名头,竟然也中举了?有没有搞错?

    林监生听到自己的名字,半天都不敢相信,虽然运气很好,跟着张超一起临考押题押中了,可是想想被改的一塌糊涂的原稿,他就内心忐忑不安。竟然真的中了,是我吗,真是我吗,林监生坐在椅子上眼睛直直的发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张超见状不妙呀,别弄出一个范进就不妙了,所以来到他身边,重重的拍了林举人一把,“林兄,真是恭喜了。”

    林举人这才是如梦方醒,张大了嘴巴,问张超,“张兄,是我吗,这真是我吗?”

    张超大笑着,“差役大哥,麻烦再重新读一下捷报,让林举人听清楚,赏银加倍奥!”

    “好勒!”差役也助新科林举人高兴,又大声朗读了一番,林举人一边听着,一边落泪,最后泣不成声,拉着张超的胳膊,用福建土话不停的说着什么。

    张超跟他接触的多,勉强听出了一些,是一番语无伦次的感激的话,张超等他慢慢平静下来,方才盯着林举人说道,“林兄,咱们是好友,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别说什么感激不感激的,你就坐下来好好享受吧。”

    林举人听张超这么一说,才稍微冷静了一些,擦着喜泪坐了下来,只不过紧紧的握着那份喜报,死活不愿意松手,生怕这是一场梦,又用另外一只手连连掐了好几下,才确定这是真的,林举人想朝天哈哈大笑,却只能强忍着不能笑出声。

    这一晚确实是国子监会所少有的不眠夜,一个接着一个喜报传了过来,第123名,第115名,第108名,第106名,第89名,第88名,第八位被报喜的是张超。

    张超长出了一口气,为了第一天,他费了多少心思,等真正结果出来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突然有些茫然,不知道目标所在。

    三个八,来自后世的张超,不管是信还是不信,都觉得是一个空前的好兆头,当日他高考保送的消息明确时是什么心情,也是现在这般吗,时间太久了,都有些记不得了。

    只不过他内心深处涌动着奇怪的情感,也许是本体在感慨,在激动,在悼念。

    张超整了整衣服,很冷静的站起身,把喜报接了过来,扫了一眼,确定无误后让保哥给了赏银,然后径直坐了下来,倒了一杯酒,慢慢的洒在地上。

    其他的秀才监生见张超这幅姿态,一个个莫名其妙,有反应快的就明白过来,张超这是在悼念亡妻,所以慢慢的声音就小了不少。

    张超做完了这一切,摸了一把眼泪,笑着说道,“今天这个大喜的日子,我本应该高兴的,却怎么也没法子笑出来,让诸位仁兄见笑了。”

    张超又悲又喜的表现得到了诸位秀才监生的理解,要说起来大名士张超既然能写出西江月那样的佳作,那么现在乡试八十八名也只能算作差强人意,所以众人也理解他为什么这般表现,张超本就应该中举。

    很快又有了几人中举,这时候天已经有些亮了,众人突然发现除了李启思,当日跟着张超一起闭门复习猜题的八人竟然中了七人,这概率也太高了吧。

    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瞄向李启思,刚才苏州的才子都穆是第九名,如果李启思在中举,那么他的成绩将是非常好的。

    李启思也是双手紧捏,手心已经都是汗,要说起来张超虽然有尚书老师专门辅导,但是他一直心有旁骛,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

    李启思则不然,他本来成绩就比张超好,又潜心钻研了好几个月刘学士,然后又提前做过真题,他要是再不中,那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跟李启思一样,内心纠结的不得了的是祝允明,苏州四大才子,这一次来了三个,唐寅被早早的排除在外,名气相对最低的文徵明是最后一名,都穆是第九名的好成绩,那么他呢?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好似过了非常久,突然间锣鼓声又敲了起来,一宿没有合上眼睛的秀才监生们猛地站的起来,眼睛直直的盯着门外窗外。

    “捷报庐江府老爷李讳启思,高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京报连登黄甲!”

    李启思脸色涨的通红,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变成泥塑一般,这是应天府乡试的解元呀!几乎百分百可以成为进士,他顷刻间回忆起了过去,百年李家的接班人,读书种子,神童,空前的期望,然后又遇到了张超。

    张超,张超,李启思突然反应过来,瞄了一眼张超,见张超也在看着他,李启思立刻反应过来,两人互相对视起来。

    几乎瞬间,李启思就低下了脑袋,是呀,这个解元怎么来的,还有比张超更熟悉的吗?李启思从魂不附体的状态中回过神来,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秀才监生们都簇拥过来,围住了他,不断的恭喜。

    李启思好不容易挣脱众人,来到张超面前,深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