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正直的读书人因为大太监的肆虐,没有办法为国效力,所以王启年十分痛惜,心想我要是知道谁是主考官就好了。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吴启年晚上就做了一个梦,一个拿着剑的读书人在一个大雨天过生日。

    这个梦太莫名其妙了,所以王启年左思右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个拿剑的读书人应该是个刘字,大雨天过生日,上面一个雨,下面一个辰,合起来就是震。

    这是上天在告诉他,主考官叫刘震呀。王启年解开这个梦之后,又得知翰林院确实有一个江西的学士叫刘震,所以得出结论,这位刘震刘学士即将担任弘治二年应天府乡试的主考官。

    王启年激愤之下就带着家丁来到京师,想法设法的联系上刘震,希望他能帮助这四位义士,如果真的能做到,刘震但有所求,无不应允。

    刘震很想敲敲王启年的脑袋,你以为我是傻子吗?这样奇葩的梦简直可以跟两京御史案那封著名的弹劾有的一拼了。实际上刘震并不知道这是张超照葫芦画瓢,他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去找刘震,正好有前人的牙慧,他拾来相当的不错。

    刘震很想去告发王启年,可是他发现他没办法说出口,到现在天子还没有点应天府乡试的主考官,难不成王启年是未卜先知?还是你刘震有什么想法?

    刘震心想如果王启年能知道两个月之后的决定,那就意味着他的背景非常的强大,到时候只要暗示一下,刘震能傻傻的不去办吗?当然不可能,刘震自度没有那个胆子。既然如此,他根本没有必要装神弄鬼提前几个月联系自己,所以王启年不可能未卜先知。

    想来想去,刘震觉得就只有一种可能,王启年是真的做了这个奇葩的梦,他真以为自己会成为主考。

    既然如此,那他的礼物该收就收,反正刘震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大的运道,能成为应天府乡试的主考。如果万一是真的,那就是老天确实借王启年让他录取那四个义士。

    刘震心想这汪直已经没有后台,听说又得罪了皇后张家,能不能返京还不知道呢,反正就出这么一趟差,我怕个鸟。而且王启年的礼物确实好多,他实在割舍不下,有了这些礼物,可以买上一些地,如果能再建个庄园就好了。

    既然如此想,刘震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王启年的礼物,等到了七月初,他才知道礼部决定的应天府乡试的主考官是董越。顿时一口怒血就涌了上来,刘震花了好半天才缓过劲来。

    董越比刘震大三岁,也是江西人,而且董越是成化五年的探花,刘震是成化八年的榜眼,这在官场上叫做一世之敌。

    因为官场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两人年龄相仿,资历也相仿,又是同乡,在竞争岗位的时候,董越还偏偏处处领先这么一点点,把刘震压制的不成样子,逼的他总是想出外。

    出外差,比如说科考官,董越已经足足两次了呀,还选中了王鏊、梁储这样的好苗子,被人说是慧眼识英才。

    翰林最好的前途就是给太子当讲学,又是点的董越。

    然后到了弘治朝,出使朝鲜这样又体面又实惠的差事还是点的董越。

    再一再二再三,刘震是抑郁的不得了,他知道有这么个同乡兼同事在,他永远也别想翻身,所以两人毫无走动,没办法,刘震实在受不了。

    因为王启年的梦,潜意识中刘震就把这次应天府乡试主考当成了自己的应得之物,没想到又被董越给抢了,愤怒,无奈,郁闷,痛苦,心酸,各种各样感觉就涌上心头,让他难以自拔,既生瑜何生亮呀!

第188章 峰回路转() 
刘震晕晕乎乎的回到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王启年送过来的一些摆设,还有那些孤本,又挣扎的爬了起来,一个个的抚摸了一番,恋恋不舍的放回了原处,这些东西过不了多久就得回到原主人那里,真是可惜,真是浪费呀。

    刘震有心吞下这些宝贝,可惜他内心的最后那一丝理智告诉他,这种事情不能做。他勉强闭上了眼睛,无力的喊着管家的名字,让他把这些东西送还给王启年,就说他的梦做错了,老夫没那个福分消受。

    管家这个时候就建议,老爷既然这么喜欢,又这般舍不得,何必那么着急呢,再把玩几天也是好的。那个王启年家中豪富,也许根本不在乎这么一点,您怎么也是一个翰林侍讲学士,总有能帮到他的地方,还是让小的去试探一番。

    刘管家带来的消息让平宁也是目瞪口呆,超哥也会弄错?只是现在这样了,可怎么办?拿回去肯定不行,没见这个管家空着手过来吗?那会深深的得罪刘学士,他现在是帮不上什么忙了,可是捣乱肯定可以做到。

    既然这些财物肯定是拿不回来了,平宁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决定再多给些东西给刘震,获得一个翰林学士的友好很不容易,既然已经投入这么大了,那何妨再多给一些?这样刘震肯定会感激他,这一科轮不到,下一科未必轮不到,超哥才二十五岁,不着急。

    平宁于是毫不在乎的哈哈大笑,“天下哪有送人的东西再要回来的道理,刘学士实在是太多虑了,些许物事能入学士的眼那是我老王的福分。何况那个梦本来就荒诞,我也就是赌一把,怎么能怨学士。”

    平宁既然如此说话,刘管家也是松了一口气,在京师这么多年,这么大方的朋友才第一次见到,他也不想家主人与王启年闹什么不愉快,于是刘管家就很坦率的说道,

    “老王,咱们也是朋友,不妨坦诚一些。学士很喜欢你送来的那些礼物,但是这次应天府的乡试学士是无缘主考了,所以也帮不上你的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是未来如何谁也说不准,你的人情我们刘家记下了,以后一定有还的时候。”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两人也算是坦诚以对,最后刘管家很开心的带着新的礼物回家,这样的大喜事让刘学士既高兴又头疼,这样的朋友哪里找去,奈何老夫没人相助呀!

    张超听到这一段时,很佩服二哥的大气,投资有的时候就是如此,也许二哥可以帮到他更多,只不过他当然知道结局是皆大欢喜,就接着听二哥继续说下去。

    “这刘学士既然连主考都不是,临时联络董学士更是不可能,我再待在京师也没用,所以就准备回南都。谁知道第二天晚上刘管家又上门了,峰回路转,他说刘学士竟然被天子点了主考,代替了董学士。”

    到现在,平宁还清晰记得刘管家那不可思议的表情,显然连刘家自身也不知道怎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后来又打探了一番,才知道大名鼎鼎的首辅刘棉花从中起了作用。原来礼部的奏报到了内阁,刘吉就表示反对,说了三点原因;

    一、去年董越才刚刚出使朝鲜,今年又让他担任应天府的主考,这翰林院没人吗,总是在同一只羊身上薅羊毛,不符合官场利益均沾的道理。

    二、应天府乡试一向麻烦多,董越是朝野都看好的大才,他的功劳也积累够了,不在乎这一点。放到这个地方,万一有个闪失,就不美了。

    三、董越是名人,诗文估计都被研究透了,这对选拔人才不利。

    刘吉这三点原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董越不适合作为主考官的原因,其他两位阁臣也无话可说,因为刘吉说的句句在理。

    董越端庄俊伟,长得一表人才,性情温厚,言行举止,均有法度。他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而从不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成化末年,诸执政大臣不相容,其门客也都各有所厚。只有董越能出入诸公之门,皆得其欢心。

    说白了,这位董学士情商极高,能踩着几个鸡蛋打转,这一点跟刘吉挺像的,刘吉也非常欣赏他,就是因此,他才不愿意董越去应天府乡试。

    张超这样的人是肯定要提拔的,但是这种人属于双刃剑,属于异类,刘吉对张超是有顾虑的。所以让董越跟张超成就师徒名分,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而次辅徐溥却又不同,他就不是很喜欢董越这样八面玲珑的风格,所以刘吉一提出反对意见,他就立刻赞同。

    如此一来,刘健都没必要说话了。可是应天府乡试迫在眉睫,需要赶紧确定人选,人选也只能是翰林院的学士,最后谈论了一番,最后干脆选了谁都不熟悉的刘震。无论是资历,学识刘震都够格,而且应天府的大佬太多,刘震似乎也有直名,跟这些人又没有往来,正好是合适的人选。

    弘治天子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让覃昌披红了,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他是不好随便否定内阁的票拟,何况是现在这个时候,更要上下一心。

    当日接到刘吉的那封信,弘治看到又是一位刘学士,让东厂私下调查了一番,回报也让弘治很奇怪,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翰林学士,除了文章写得好点,其他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只能待在翰林院,未来最多在国子监教教书,其他的也指望不上,跟他的同乡董越差的太远了。

    弘治这样想,也就不再注意刘震,没想到今日内阁推荐上来的果然是他,等知道了刘吉的那三点理由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提拔张超这个事情实在争议太大,让默默无名的刘震去办,万一真要做砸了,朝廷也有回旋余地。

    反正不管怎么样,刘震是时来运转,竟然真的成了应天府乡试的主考官,这一次他的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老天爷借着王启年在提醒自己,五义士是得到老天爷照顾的,无论这一次如何,他也会把他们录取,要不然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所以他丝毫没有顾虑,得到诏书之后,就写了一封信让管家连夜交给了王启年,那里面暗示了首场考试的三道四书题,如果这样的照顾,四义士都没办法考中,那他也没有办法了。

第189章 乡试() 
张超听二哥说完了刘学士,很开心的说道,“二哥,你做得太好了,小弟真是感激不尽。”

    “自家兄弟,说什么谢不谢的,只要你中举,我们张家也改换了门庭,这才是天大的喜事。”

    兄弟二人开心的相视一笑,最后张超交代,

    “现在我们需要往来湖广和南京运粮,一年有几十万石粮食,一直是郑三爷在管,但是他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二哥您看,能不能辛苦下去帮帮他。”

    平宁当然非常乐意,这个生意的规模是张超目前最大的,他能参与进来,无论是利益还是地位都是很大的提升,所以他高高兴兴的离开南都去了湖北。

    当然平宁被支走还有一个目的,他接触刘震那么早,万一被有心人注意到,可就不美了,这个时候还是避避风头比较好。

    张超继续准备乡试,他提前得到考题,这么大的事情既要低调,更要保密,所以他精心筛选了几个人,比如李启思,这是他的同乡和亲戚,比如孔林二位监生,都是一起进过大牢的,经历过考验。

    另外当日一起帮忙印刷永乐大典的,也特别挑选了几个口风紧的,共有七个人,来了一个临考前的集中培训,由专业人士进行猜题。

    给他们培训的是文章风格跟刘震比较接近的一位高举人,干这一行有些年头了,张超花了巨资把他请来,从刘震哪里得到的那些题目也隐含其中,大家一起学习,一起修改,一起研究。

    与此同时,蒋太监在外帘官那边用力,孙老板的会所对有可能担任内帘官的攻坚也在全力冲刺,比如南京翰林院早就不是问题,现在的注意力是在南直隶各处可能的学官,最终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能招呼到就很满意了。

    这种高考冲刺的感觉张超很久没有体验了,感觉回到了少年时光。终于到了八月份,该进场了。一切都很顺利,顺利的进场,顺利的分到黄金宝座,还顺利的摸到一本参考书,最后顺利的完成考卷,然后顺利的离场。

    然后是第二场,第三场,煎熬了半个月,张超终于解脱了,这一两年来辛苦操劳,张超耐操的多,这一次就顺顺当当的离场,不用担心什么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当然其他七位同仁也是十分开心,猜中考题的感觉就是好,临考十几天的煎熬竟然能猜中了三道四书题,这一回希望太大了,每一个人都欢欣鼓舞,没想到临考赌一把,竟然有这么大的收获,当然是偶然还是必然,大家各有所思。

    与这七位同仁考完之后,欢天喜地的开始风流快活不同,张超还要苦逼的为了代理谈判,为了卖掉股份而扯皮,还是忙的一塌糊涂。

    小妹心疼的不得了,没想到考完了还这么忙,这还没拿皇家的工资呢,以后这可怎么好。

    另外一个忙的一塌糊涂的是刘学士,他一路沿着运河来到南京,就迅速的封场,准备考试。到了南京之后,他才发现形势很复杂,南京六部,太监势力,勋贵都在乡试上下功夫。

    乡试不仅仅只有主考官,还是副主考,也是翰林,是跟他一起过来的。另外南京六部和地方官挑选出来的内帘官,负责阅卷和初选,这些人是从各地精心挑选的德才兼备的学官。

    这些内帘官相比南京六部,应天府尹,南京镇守太监来说,地位太低了,所以往往被他们操纵,所以刘学士对这些人既用也防。

    他的管家就私下里收到了这次乡试的权贵子弟名单,好家伙整整二百多个,要是全部录取了,他也别想混了,而且根本做不到,乡试的名额才一百多个,如何平衡,这是他首先需要注意的。

    对于权贵,刘学士毕竟是中枢过来的,谁的地位高,谁的前途更加光明,待在翰林院的他看得就相对清楚。现在又是王恕为吏部天官,讲究资历和能力的完美结合,那些幸进之徒想超近道难度大了不少。

    所以刘学士仔细挑选了一番,删去了一大半,剩下的就看个人的文章了,总之这些人的数量决不能太多,否则他没办法交代过去。

    管家还打探了当日大出风头的五义士,说起来张超的宣传工作做得好,五义士大名远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