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南各省济世会早就布置人收购黄柏,现在很好办,这些人直接转换身份就可以了。此时明朝的夏税即将开始,西南老百姓被允许以黄柏代税,地方官代收后交给各地公司的黄柏收购点,公司收到黄柏后会将钱粮交到南通州的户部仓库,至此完成流转。

    对于西南的地方官而言,他们只需要把药材押送到各地的省城公司的仓库,而不需要向以前那样押运一大堆粮食到指定的地点。

    这也是明朝财政制度的奇葩之处,并不是集中交到户部仓库,而是给各地的税粮指定了缴税地点,有的远的要送到顺天府甚至是长城边。

    干运粮这份有“前途”的活的人就是粮长,建国初期当时吏治清明,大家还都不会亏本甚至有这些收益。到了此时,已经是一份人见人怕的苦差事,一旦谁被定为粮长,就乖乖的等着家破人亡吧。

    因为路上万一有个什么闪失,粮长就需要赔钱,不够怎么办,老婆孩子卖了也得赔;再不够,路上一根绳子吊死。由于明朝生产力落后,长途奔波路上有闪失是必然的,所以运河长江这些主河道,这样的惨剧每年都会发生很多。

    现在这些需要长途押运的钱粮换成黄柏运到省城,那真是省时省力的不得了,但是该收的附加费用地方官却一点也不会少收,当然这些附加费用就被地方官们私吞了。

    即便如此,这些粮长们也是高兴的不得了,至少路上的损耗没有了,他们也不用担心家破人亡了。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在交通不便的西南流传开来,甚至周边的陕西,湖广,两广都知道了,然后是江南,再然后是整个大明。

    各地的老百姓踊跃的跟官府请求,我们也用黄柏代替交税,没有黄柏,我们种还不行吗,再不行,我们去买总可以吧,地方官府对这样的好事当然也很乐意。

    所以到了弘治三年请求以黄柏代税的奏折已经堆满了内阁,让大佬们是哭笑不得,还闹出了一场大风波。当然张超弄出的这个蝴蝶效应是后话,暂且不提。

    因为地方官巴不得所有的税都用黄柏代替,老百姓也积极支持,所以黄柏的收购大获成功,很快西南各省城公司的仓库就堆满了黄柏,等待着公司运到南京加工成黄林素。

    原料没有问题,生产也一切就绪,张超反而没有想到代理这边出了问题。本来张超将开设医院与代理捆绑起来,要求代理商派人来济世学院学习,而且济世医院也会抽调人手去各省帮忙开设医院,这样一来医院可以迅速在全国普及。

    这些代理商对此当然是十分高兴,开医院也是大赚特赚的买卖,何况张超是免费培训的,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但是对于代理商而言,除了这个高兴的事情,其他就不开心了。最无耻的是张超竟然要收什么代理费,现在药都没有看到就急哄哄的收钱,当然惹来了很大的非议。

    天下文人的老祖宗,孔家的大管家就毫不客气,“张总办,现在黄连素老夫没有见到一瓶,你就狮子大开口,要我们孔家出一万石粮食作为什么代理费,你没有喝多吧,怎么一大早就在说胡话。”

    张超知道这件事绝对不能让步,而且孔家是什么货色,他再清楚不过了,所以也毫不客气,针锋相对,

    “孔先生,公司是朝廷和天下权贵的,不是我张超的,要我把山东一省十年的代理都交给你们孔家,你们一分钱不出,好像说不过去吧。说句不客气的,凭什么?”

    “嘿嘿!”

    孔大管家对于胎毛还没干透的张超如此自信,嘿嘿了几句,也不说话,夺门扬长而去。临出门前,他很是嚣张的对着张超说道,

    “嘿嘿,张总办,我倒要看看,在山东你能找到什么样的代理?”

    孔家这么嚣张,其他的权贵也好不到哪里去,省级代理就谈不下来,府一级的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人家都在观望,他们确实也不便越过孔家这样的豪门。

    张超也不着急,萧敬却等不及了,这张超嘴上吹得响,可做起事情来怎么跟个愣头青一样。

    虽然他一心一意为朝廷出力,全心全意的弄钱,这份心是好的,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现在朝廷急用钱,适当的让让步,想必皇爷也能理解。

    张超平时还待在潘尚书家读书,所以萧敬借着拜访潘尚书的名义屈尊来见张超,他需要好好跟张超沟通一下。

    一见面萧敬就着急起来,“我的小祖宗,你不畏权贵,不顾自身安危,一心想着多弄些钱粮,这份心是好的,皇爷知道,咱家知道,潘尚书也知道。”

    潘尚书点点头,这张超围绕着代理权,跟权贵谈判的时候寸步不让,他也很清楚。这是真正的为国谋利,不顾及自身安危,他们必须肯定。

    “但是差事不是这么办的,该灵活的时候还要灵活,该让步的时候还要让步。你现在把关系弄僵了,差事也会办不好的。”

    潘荣很赞同萧敬的说法,也跟着劝说起来。

    张超以茶代酒,先是敬了两人一杯,然后不慌不忙的说道,

    “两位前辈,这代理的事情谈的成当然是好事,谈不成也不用慌张,公司十年的代理一口气卖出去,一分银子收不上来,就算朝廷能接受,我也不能接受。

    这些人是看着朝廷遇灾了,缺钱少粮,坐地起价,说到底就是发国难财,决不能纵容。实在没有办法,朝廷在各地还有医官,我把今年的黄连素分配给他们,让医官们代为销售。”

第184章 原始股卖不动了!() 
“如此甚好,干脆就这样办了,别找什么乱七八糟的代理了。”潘尚书倒是首先叫好,在他看来这样的举措倒是一个好的办法,这些医官卖出去的钱粮当然会充盈外廷的府库,现在这种情况当然是好事。

    萧敬白了一眼潘荣,这潘老头是故意装傻吧。交给医官发卖,就相当于专卖,便宜的只是朝廷,权贵们怎么可能答应,张超敢这么做,这些权贵撕了他的心都有。

    “咳咳,子卓,现在非常时期,朝廷的决策已经下达了,只能通过代理销售。”

    张超知道这是萧敬在提醒他,现在这个时间段,朝廷更需要收买人心,一心抗洪,他这个砸场子的主意就不要再提了。

    张超笑了笑,“萧公公,除了您,这个南京城还有几个人知道朝廷的底线在哪里?”

    萧敬恍然大悟,原来张超这是在故意坚持,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除了十个重臣,只有怀恩和他知道皇爷的想法。如果传出张超不玩代理了,各地的大小代理只能让步,到时候他谈判的余地会大很多。

    萧敬这么一想,也不紧张了,不过另外一个事情,也让他头疼,原来公司的股票卖的不怎么样。

    有宝钞的前车之鉴,大明朝对于任何纸质的有价证券看到了第一眼就是要疑虑十分。这一张奇怪图案,有一串奇怪符号,还有签押和套印的纸张,奥,纸张的材质也怪怪的,不同于市场上见到的任何纸张,就价值一两银子?

    当然对于文官们而言,就算是一品大员,也不过是限购四百两银子的股票,看在天子的面子上,又有内阁六部堂官带头,咱们捏着鼻子勉强买一点,就算打了水漂,损失也不大。

    但是御史科道就不干了,他们只是七品官,又要养家糊口,作为御史,最起码要清廉或者装清廉,张超从他们头上刮银子,真是忍无可忍。

    所以大骂了一顿张超,哥们现如今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你个监生竟然敢敛财到我们头上,不仅没买,还上书狠狠弹劾了一番,甚至谢祭酒也挨了不少炮火,你一个清流怎么教出这样的学生。

    文官们是这个态度,藩王和勋贵们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鲁王听说要他出五千两银子换来一堆纸,当时就开始哭穷,

    “这次大水发的太大呀,本王这庄田看着有不少,可是都被大水给冲了,怎么有钱买股票?要不你这股票本王收了,等本王有了钱再还给这什么公司。”

    使者听这么一说,也只好作罢,毕竟这买股份的事情特别要求是需要心甘情愿,不能强买强卖,而且又特别规定一概不赊账,谁赊账谁去收账,所以使者除非脑子秀逗了才把股票给鲁王。

    鲁王家发大水,情有可原,这其他王爷家总不会都发洪水吧,但是卖的效果也很不理想,这些被当猪的王爷们把钱看得比天都重,都把股票当成是皇帝钱不够了,在想法子打秋风。对操办此事的张超恨得是牙痒痒。

    但是要是一点银子都不给,似乎太不给皇帝面子,所以多的一二千两,少的几百两,就打发走了使者,满额出了银子的只有周王和蜀王。

    周王自家被洪水围着,朝不保夕,他一是感慨现在洪水太大,朝廷肯定扛不住,他能出点银子就出吧,都是为了江山社稷,谁都不容易;

    另一方面也是顾虑万一银子不出,这开封府不保,他是逃还是不逃呢,他可是守土藩王,要是逃了,到时候朝廷归罪于他,他就麻烦大了,现在出银子,只当是花钱消灾。思来想去,周王最后忍痛出了五千两银子。

    蜀王身处四川,知道了公司在大手笔收购黄柏,他觉得貌似这公司有些赚头,所以就赌了一把,反正这五千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这一代蜀王家教跟不错,也花钱买了一套永乐大典,他就很赞同张超良田千顷,不如藏书千卷的道理,想着这样的人总不会仅仅就是圈钱吧。

    如此一来,张超分配给各家藩王的十多万两银子的股份,到最后只卖出了四分之一还不到。

    这些自家人的态度让弘治皇帝既窝火又羞愧,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他自己内心也把张超这套方案看作是想办法从诸王那里圈钱,但是诸王哪一个不是腰缠万贯,现在朝廷遇到困难了让他们出点钱为什么都不愿意,这对得起朝廷对他们的优养之恩吗?

    要知道亲王的待遇就是岁禄一万石,张超只要了他们五千两而已,只不过是一年的岁禄而已。另外历代皇帝还给他们钦赐了无数土地,一次就是几千几万亩,想到这里,弘治皇帝就是一肚子火。

    自家人都如此,那么勋贵们的态度就不言而喻了,最让弘治皇帝不能接受的是老丈人寿宁伯,他才赏赐了他不少的庄田,这次捐赠,奥不对,竟然只购买了三百两股票,是不是对老丈人太好了,他有些恃宠而骄?

    知道了老公对老丈人不满,张皇后也有些慌张,现如今他们成亲也有两年了,可是她现在屁都没有,压力山大的她知道已经有好些大臣给天子上书让他纳妃,只不过天子没有照做而已。

    对自家老爹这样不上道,张后也是头疼不以,所以乘着老娘金夫人来到内宫,她又拿出来七百两银子,交代一定要买满顶格的一千股票,做个表率。

    金夫人回到家,把女儿的抱怨跟寿宁伯诉说了一番,寿宁伯张峦很不以为然,谁不知道我女儿在宫中受宠,怕什么。

    寿宁伯是秀才出身,后来成了监生,按说这样的家室不应该这般贪婪,可是张峦在国子监混了那么多年一直没有结果,反而把家产败的差不多。所以他不得不把长女卖给翰林徐琼做妾,要知道大家都是士大夫,他这么干真是丢人现眼。

    等次女长大了,时来运转,竟然选秀成了皇后,这下子张峦就抖了起来,先是按照惯例受封锦衣卫世职,随着女儿受宠,很快就有了爵位,堂而皇之的成了外戚勋贵的代表。

    所以寿宁伯就有些得意猖狂了,先是大女婿徐琼被从南监调到北监父女团聚,然后就闹出了张松龄的丑事,只不过偷鸡不成蚀把米,他从此也就恨上了汪直和济世医院。

    这次张超搞什么公司,还要他花钱买股票,他简直是嗤之以鼻,白送给我,我都不一定收,还想让我出钱买,做梦。但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捏着鼻子花了三百两,就这样寿宁伯还气得半死,好几天都没有缓过来。

    这次皇后掏出了七百两银子,正好再买两百两,这样自己还赚了两百两,面子上也好看不少。寿宁伯是这般态度,京师的勋贵当然也有样学样。

    所以,萧敬无奈的跟张超说,“你那个股份现如今卖的不怎么样,你要准备好在民间发售股份了。”

第185章 张超的方案() 
张超不置可否,“萧公公,不知道分配给内廷的那些股票,卖的如何?”

    萧敬很是得意的高昂着头,“我们内廷都是皇爷的贴心人,当然为君分忧了,反正也就三万两,大家凑了凑,就全部买下了,皇爷很高兴,咱家还得了一件袍子。”

    意犹未尽的萧敬突然变了脸色,不亏是变色龙,“咱家可是在司礼监给你做了保证,要是咱家亏了钱,一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说完,萧敬才想起来还有一个潘老头,不禁老脸一红。潘荣哭笑不得,这些太监们,真是让人无语。

    “那现在应该有二十多万两股票还没有人认购?”

    “卖出去十二万多一点,钱都交给了户部用来赈灾。”

    张超一拍大腿,“比我想象的好的太多了,我原本以为能卖出去几万两就不错了。”

    萧敬和潘荣大为吃惊,原来张超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出,那他为什么这么做?

    “我就想让天子看看,面对这样的大灾,大明朝的权贵是什么嘴脸?所谓肉食者鄙,我要相信他们能全部都出银子,才是傻瓜。”

    张超这么一喷,这两位顿时脸都红了,虽然迫于无奈,他们是顶格出钱,但是心中都有疙瘩,现在被张超这么一说,这才想起来这银子是用于救灾的,能不脸红吗?

    萧敬只当张超不历世事,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这个小鬼头竟然藏着这样的险恶用心,萧敬为自己这一次的决定暗自庆幸,又十分恼火,真是混蛋,也不早说,要是为了些许两银子失了圣心那不亏大了?

    潘荣撇了撇嘴,他早就看出来了,这个小鬼猴精猴精的,怎么会想不到权贵们的嘴脸?只是他这么干,得罪的人可就海了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