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见潘荣不明白,也是无语,只得解释道,“潘公,您是文官,不了解军事。朝廷整修长城,砌墙所用的材料是糯米砂浆,虽然效果很好,但是耗费也是惊人,所以一直在找寻其他替代的材料。
张超,你弄出来的这种灰泥,效果到底如何?方便制取吗?”
张超听完,也不得不佩服汪直对新技术的敏感程度,谁能想到一个太监首先发现了其中潜伏的军事价值,就算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张超思索了一下,“这种灰泥,我称为水泥。用碾碎的石灰,黏土和碎砖头,瓦片,铁矿渣这些用火煅烧,出来的泥灰加上石膏磨碎了就是水泥。
效果应该很不错,国子监那些房子看起来很结实,具体多结实我也不清楚。我用烧瓷器的办法煅烧的,应该也不算难,但是有一点,这些原料都要碾碎了,越碎越好,很是耗时耗力。”
汪直也无语,“就这样?你是如何想到的?”
张超理直气壮的说道,“要是太难了,我一个读书人能做出来吗?我就是看家里烧砖,发现了一些灰泥,用水浇过后过了几日就结块了,就想着这样的灰泥用来盖房子应该挺不错的。就找来工匠试验了一番,果然效果不错,所以就开了一家水泥厂,给国子监盖房子。”
潘尚书听张超说完,神插了一句,阴阳怪气的说道,“果然空闲的很,怪不得你的八股写的一塌糊涂。”
张超只得笑着赔罪,“晚辈知错了,看在晚辈弄出水泥的份上,您老原谅一二。”
陈祖生见这两人显得这般亲热,有一种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那种心酸的感觉,反正就是各种不舒服。他有些烦躁的说道,“好了,现在情况清楚了,汪直,你准备怎么办?”
“咱家想试着修一段城墙,看看效果再说。张超,你那个水泥厂在哪里?你现在就领人过去。”
张超有些不爽,我这个水泥厂也是花钱盖得,凭什么你让我领,我就领,略微迟疑了一下,“学生还要给国子监盖房子呢?”
潘尚书多精明的人呀,张超这么一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哭笑不得,这样的大事你也敢偷奸耍滑,笑骂道,“你耍什么小心思,老老实实照办就是,谢祭酒那里老夫自会去打招呼。只要你水泥烧的好,还怕没有赏赐。”
张超无奈的点头称是,带着汪直的人去水泥厂,陈祖生看着他的背影,低声嘀咕着,“看烧砖就弄出了水泥,在家泡泡石灰就弄出了黄连素,汪直,你说说看,上天为什么就这么厚爱于他?”
汪直笑着说道,“这个小书生一肚子鬼心思,谁知道哪句是真,哪句是假。管他哪里来的,只要有用就好了。”
汪直这么说,不同阵营的两人同时点点头,但是都下定决心,不能让对方拉拢走。
第177章 喜怒无常()
张超带着汪直的人去了水泥厂,这个厂规模不大,就是实验性质的小作坊。他把存货运到了军营,就回到了镇守府交差。
汪直很满意,“张超,明日一早你带着工匠去御马监军营,咱家在那里等你。”
张超点头称是,潘尚书这个时候打了个哈欠,“事情办好了?老夫也有些乏了,陈公公,这就告辞了,张超你扶着老夫出去吧。”
陈祖生对这个老头倚老卖老,也没办法,只好陪笑着送走他。张超扶着潘尚书进了轿中,潘荣刚坐定就命令,“去南京兵部。”
张超有些愣了,还跑?潘尚书瞪了他一眼,“这样的好事你不首先报告老夫,真是该打,现在不跟何尚书汇报一下,你日后准吃不了兜着走。”
张超无语,我折腾这些干什么,自讨苦吃呀。等到了南京兵部,早就得到消息的何尚书出门把潘荣迎了进去,然后开始了交谈。
潘荣就让张超今日在陈公公府发生的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何尚书,何尚书一愣,“张超如此大事,你为甚不首先上报兵部?”
我靠,凭什么呀,张超心中暗骂,太监们还知道客客气气的请我过去,你自己看不出来不说,还怨我不提前报告,哪有这样的狗屁道理。
只不过张超知道这样的大佬他惹不起,只得无奈的说道,
“学生才疏学浅,就是觉得盖房子挺好,哪里想得到那么多?”
潘荣叹息了一声,“杨司马,张超还年轻,哪里有那样的阅历,你都看不出来,何况是他。
汪直当了许多年王越的监军,军事上的眼光,我们这些文臣是比不上的。”
杨尚书闻言,脸色微微一红,转移话题说道,“这样的利国利民之事又让汪直抢了先,真是让人担心,学生是怕汪直会越来越不安分呀!”
张超听完,心中又暗骂这是什么狗屁道理,他怕自己的反应被看出来,下意识的弯腰,尽量掩饰自己的不屑,不要被人看见。
张超下意识的动作瞒不过身边的潘荣,他眼神瞥了一下,心里暗自叹息了一下,笑了一声,不置可否,“呵呵,老夫通知到了,也该告辞了,张超,扶着老夫,咱们出门去吧。”
张超连忙把潘尚书搀扶起来,离开了兵部,再次把潘荣扶到轿子中,潘荣一屁股坐了下来,开始闭目养神。
晃晃悠悠间,潘荣回到了家中,他屏退了下人,对着张超说道,“子卓,你打听老夫出使琉球的往事,是为了什么?老夫很想知道。”
张超顿时来了精神,“晚辈的济世报需要报道一些奇闻异事,以娱南都百姓,所以晚辈才想着打探一下。”
潘荣微微摇摇头,“你没有说实话呀,算了,老夫也懒得问你的想法。我当日出访琉球,写过一本中山八景记,你拿去好好研读一番。”
说完就就起身从书柜中拿出一本书,递给了张超,张超欣喜若狂,连忙双手高过头顶,接了过来。
潘荣点点头,掰着手指似乎是自言自语,“牛痘,黄连素,水泥,下一个该是出海吧,朝中种种阻拦姑且不论,出海可是九死一生之事,你要想清楚,别到时候后悔。”
张超心思都在中山八景记上,闻言不假思索的说道,“部堂能够出海,学生当然也可以出海,虽九死亦不悔。”
潘荣啪的一声拍在了书桌上,“你如此天资,却整日想这个,思那个,就不想想乡试在即,要好好读书,老夫很失望,简直是失望透顶。
明日汪直那里你也别去了,从今日到乡试这段时间,你就待在老夫家中,老夫要盯着你好好读书,一日不成,一日不许你出门,明白吗?“
张超顿时就有些糊涂了,这个老尚书怎么突然发飙了,他看着潘荣气的胡子都翘了起来,但是他绝不能待在潘家,
’’部堂请息怒,学生一定会好好读书,只是学生的妻子就要临盆了,如何离得开学生?“
“女人生孩子,你一个男子能帮什么忙?不是有济世医院的产科吗?我给你一天时间,你回去处理下家务,后日,老夫会派人来接你。“
张超嗫嚅着还想说什么,潘荣怒气冲冲的说道,“汪直,谢铎那里老夫自会派人去交代,别想着推三阻四,赶紧滚吧。“
张超实在有些受不了这个老尚书的喜怒无常,但是也招惹不起他,只得赶紧回家,为了以防万一,他开始布置各项事务。
外面的事情比如印书局,会所,医院这些都有专人在管,就是济世钱庄现在撒出去大量的钱在收购粮食和土地,他实在有些不放心。
他不得不赶紧把长兄平安从合肥老家调到南京主持管理,具体业务听从孙老板的,两人商量办事,一切小心,如果两人决断不下,就把消息送到济世医院黄大夫那里,让他想办法传递给他。
只是小妹就要临盆,他实在是不放心,毕竟大姐的前车之鉴在那里,所以他找到谢祭酒希望他帮忙说上两句,他确实有苦衷。
也不知道潘尚书是如何跟谢铎沟通的,谢铎不仅同意潘荣的做法,还说潘尚书岁数大了,照顾不过来,他过段时间会接手。反正从现在开始到乡试,张超你被特别辅导了,没得商量。
无可奈何的张超就给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潘尚书岁数大了,干脆去医院住院,好好修养一番,张超也跟着一起待在医院陪读。
另外小妹现在也开始住院,让医院照顾,等她要生了,张超就在医院,也不会担心,这样也可以安心学习。
谢铎和潘荣想了想,这也没有违背他们的初衷,就同意了,所以张超不得不带着小妹,打理家当,带着一大堆行李,跑去住院。
他抱着眼泪汪汪的儿子,亲了又亲,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惹得丁秀才一阵笑骂,
“有两榜进士,翰林学士在乡试前亲自给你辅导功课,很多人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你装什么腔作什么势呀。
有我们济世会在,家里不会出事的,你就安心好好读书吧。“
第178章 明威明镇()
果如丁淳所言,张子卓被潘老尚书亲自教导的消息传出后,国子监中羡慕的人那是不胜枚举。就算是姻亲李启思也是恨不得以身代之,当然现在他也不会嫉妒,他正认真的钻研着某位翰林的文章呢。
陈祖生看到济世报的报道后,叹息了一声,果然是老奸巨猾,咱家刚刚露出了一丝口风,这个潘老货就来了个釜底抽薪,一个翰林、给事中的弟子,能随便跟内官们交往吗?
张超本来以为翰林学士的辅导会有什么新意,谁知道老先生还是自家老丈人的那一套填鸭大法,不停的写,不停的写,逼着他把潜力完全爆发出来。
不提张超苦苦的同八股作战斗,单说准妈妈小妹。小妹是头胎,年岁又小,随着肚子一日日的大了起来,她的压力也不断的积累起来,只不过之前有张超的不断安抚,还不显露。
现在她提前住进医院,张超只有晚饭的时间才能看看她并且聊上几句。为了夫君的读书大业,她也只能掩饰自己,尽量不让他担心,这样一来,她内心的压力不仅没有得到排解,反而有些加重了。
春华现在已经是医院产科的顶梁柱了,为人细腻的她就发觉小妹的情绪有些不正常。向上汇报之后,她就理所当然的被安排全面负责小妹。
虽然吐糟了几句,但已经很有医生道德的春华接手之后就发现,小妹的身体状态应该不错,但就是精神太紧张了,所以她开始变着法子跟小妹聊天,帮她舒缓压力。
汪直的干女儿活生生的站在小妹面前,貌美如花,善解人意,聪明能干,小妹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女郎,夫君张超也很熟悉。还知道她的闺名,还曾经当着她的面夸奖过她,还曾经给她颁奖,一时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妹就有些莫名的心慌。
等春华走后,她让人拿来镜子,仔细看了一番,镜子中那个臃肿变形,满脸雀斑的女子正是她,一时间她是心乱如麻,不知所措,眼泪不自觉的流了出来。
小妹突然想起来这一年多来,张超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想起两个人的相亲相爱,她连忙擦干了眼泪,宝宝就要降世,好日子才刚刚开头,怎么能这般脆弱。摸了摸肚子,为了他,也绝不能随便认输。
突然间想开了的王小妹变得能吃能睡,又按照张超的嘱咐,多走动,累了就看看张超的那些诗词,甚至还有心情弄来几盆花草养了起来。她这突然的变化让明华有些吃惊,自己的劝说效果竟然这么好?
等过了半个月,小妹就临盆了,张超得到消息后连忙准备跑过去陪伴,这一次潘尚书倒没有阻止他,反而笑着说道,
“听说你的长子叫栓儿,等这个孩子出生,你是该好好想一想取个名字了。”
“哈哈,学生已经想好,栓儿他们是明字辈的,栓儿就叫明威,这老二,如果是个男孩子,就叫明镇,取大明威镇四方之意。当然如果是女孩子,就叫明惠,让她明白事理。”
“不错,明威明镇,是两个好名字,此心可嘉,赶紧去吧。“
张超陪着夫人一起进了产房,明华十分震惊,这个读书人竟然一点不嫌进产房见血,不吉利,有血光之灾吗?
没想到张超毫不在乎的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我是读书人有孔圣保护,鬼神莫侵,怕什么?“
张超如此信誓旦旦,长兄平安还没到南京,黄大夫根本就挡不住,只能随他去,反正他出格的事情干了也不是一回二回。
你还别说,有了张超在身边,小妹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不少,所以经过了两个时辰的煎熬,小妹顺利的生下了张超的次子明镇。
新生儿特别像张超,哭的嗓门也大,显然十分健康,隔了两个时代,张超再为人父,心情十分激动,可惜现在没有手机,没办法拍下儿子来到人间的第一张照片。
只可惜这样的快乐没有多久,潘老尚书就让人把他抓了过去,继续读书。等小妹离开了医院,他也只得老老实实跟着潘尚书回家读书,甚至孩子满月作为父亲都没办法出席,简直让他抓狂。
张超并不知道,就在他不断抓狂闭门读书的时候,水泥在军事上的用途被证实,围绕着水泥,太监们又跟文官闹起了矛盾。
很显然这样的水泥用途十分广泛,又是汪直首先发现了它的用途,所以太监们理所当然的觉得他们这次立了大功,应该占利益的大头。
有没有搞错,这样的军国重器,你们太监也要插手?文官们当然不干了。水泥和黄连素完全不一样,涉及到国家安全,朝廷巴不得赶紧给长城,北京的城墙先抹上。
不仅仅如此,修桥铺路,盖房子到处都能用得上,所以水泥的生产是绝对有利可图的,谁都看的明白,清清楚楚。
张超在黄连素制法上给大明朝廷好好上了一课,现在换成水泥,咱们有样学样总会吧。所以文官们太监们撸起了袖子准备大干一番,在可以遇见的巨大利益面前,谁都不愿意也不可能让步,口水战已经开始了。
至于发明人张超,你还是跟着潘尚书好好读书,等着为朝廷效力吧,大人们的事情小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