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阁三位阁老,刘吉是坚决支持,刘健是有条件的支持,徐溥就有些迟疑,觉得可以等等看。

    六部里面,新任礼部尚书耿裕就觉得方案有些赤裸裸的,吃相过于难看;吏部王恕则是坚决反对这种收税模式,但是对于黄连黄柏能解决西南乱局却是很心动;刑部何乔新因为两京御史案,被骂的半死,现如今天天忙着辞职,但是他内心是支持王恕的。

    户部李敏,兵部余子俊,工部贾俊这三位用钱大户就赞同此法,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手里没钱,那么多事情要办呀,谁能弄到钱,就支持谁。出人意料的是,左都御史马文升竟然支持这份策论,另外一个重臣丘濬正在修宪宗起居录,他对这个方案有些犹豫,一直没有说法。

    至于南京六部当然也有说法,只不过他们事实上已经沦落到南直隶这一省的地方官了,他们的意见是很重要,但影响力不如这十个人。

    那么面对这种局面怎么处理?大明朝有一套很完整的解决方案,开会讨论。所谓小会处理大事,大会处理小事,明朝早就这么干了。

    随着司礼监怀恩,萧敬,覃昌的拥护着弘治皇帝坐上宝座,十位重臣立刻行礼,然后分两班站好。

    往常这样的会议都是各位大佬的马仔先出场阐明观点,但是现在大家都是大佬,如何可以轻言,一时间出现了少有的冷场。

    怀恩朝萧敬施了一个眼色,示意他先说话。

    “诸位阁老,部堂,南京的奏报想必也都看到了,咱家见过张超,所以咱家先开个头。

    黄连素的价值太大,现在光一个旧制法就卖出了十二万两白银,那新制法的价值就更加昂贵,所以朝廷一定要掌控住黄连素,绝不能任由民间乱来。”

    余子俊站了出来,“不仅仅如此,霍乱,痢疾是军中最常见的疾病,黄连素必须优先保证军队供应,而且不能是现在的价钱,否则朝廷根本用不起。”

    对管控黄连素这一点,在场的众人其实都很认可,即便是王天官,也赞同这一点。尤其是涉及到军队和平定西南乱局,如果不听从朝廷安排,任由商人们乱来,迟早惹出大麻烦。

    王恕第二个站了出来,说道,“萧秉笔此言有理,黄连素应该由朝廷掌控。既然如此,就应该由朝廷官卖,何必如此折腾,搞什么官督商办的民营公司。”

    事实上张超的方案也是官卖,但是皇家和在场的众人却可以从中获益。如果改成直接官卖,大家连口汤都喝不上。以前没有这个方案还则罢了,现在既然已经勾起了大家的馋虫,却要他们缩回去实在有点办不到呀!

    众人又沉默下来,各怀心思,这种状况下,刘吉有些忍不住了。他一向跟王恕不对付,这个时候也就不顾首辅的尊严,站出来说话,

    “太祖皇帝祖训,不与民争利。所以除了食盐官卖,本朝再无其他官卖之举。圣上承袭祖制,岂能再行官卖之举,吉以为王恕此言不妥。”

    王恕大怒,果然是奸佞之辈,竟然敢如此歪曲太祖祖训,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第151章 廷议下() 
见王恕面露怒气,准备发言,弘治突然说话,

    “刘先生所言甚是,朕承袭祖宗基业,当尊奉祖制,黄连素不能官卖。”

    刘吉对太祖祖训的歪曲,王恕知道天子肯定是明白的,但即便如此,天子还是选择支持刘吉,说明天子内心也支持张超的这份策论,一时间他就有些心灰意冷,显然天子也是私心作祟。

    王恕自诩他的想法出于公心,对于梦想致君于尧舜的他,天子这么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天子应该知道,黄连素是救命的神药,如果这么多人掺和进来,那价格只会高不会低,这将有损天子的圣誉,为什么他一定要如此决定?

    实际上皇帝的想法是很清楚的,他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是与老百姓共天下,所以刚刚继位的他必须收买人心。牛痘可以收买民心,那么黄连素就可以收买士心,如此的天大好处他都舍得分享出去,他们当然会感激他,那他就坐稳了江山。

    如果官卖,所得就会跟盐税一样只会入户部库房,那么内廷前前后后投入这么多,又有什么好处。他继位以来,已经是几番节俭,二十四监早就是满腹怨言。还有国丈,张松龄的事情才过去多久?还有各地的藩王勋贵,都虎视眈眈的看着呢,他要当好这个仁君就必须要带给这些人好处。

    王恕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很不现实,黄连价格被炒的那么高,就说明了一点,就算他压低了黄连素的价格,照样会有人钻空子,到了老百姓手里的神药价格一样会不菲。

    别的不说,大明朝盐税越收越少,但是盐价却越来越高,这钱都到哪里去了,还不是给地方和在场的众人给拿走了。与其这样,这笔钱还不如由他来掌握,分给自己的支持者。

    既然天子如此表态,王恕又铁青着脸不说话,廷议就一边倒了。最后张超的策论被支持,成立一家官督民营的公司来操作黄连素。

    至于股份怎么弄,天子肯定要占大头,各地的藩王,勋贵也跑不了,在场的诸位也有人想参与进来,谁都知道这份收益比种地还稳定。

    众所周知,大明朝的官员收入太低,所以贪污怎么也挡不住,有些清官是不贪污,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实在有失官府的体面。

    所以首辅刘吉就建议朝廷占一些股份,这些股份的收益作为朝廷官员的养廉金,奖励那些清官,让他们日子过得好一点,表明朝廷的体恤之意。

    这个建议一出,立刻就得到了众人的赞同。王恕知道,目前京官中过得惨的就是翰林院,科道官员。他们大多官职低微,但是前途远大,刘吉这个建议说到底就是在收买他们,但这个是彻彻底底的阳谋,他没办法反对。

    而且刘吉这个建议又可以给张超的方案多了一份正义,朝廷拿到钱不仅仅是敛财,也是为了奖励清官,让他们过得体面一点,有了这一层遮羞布上上下下都有个交代,面子上好看了不少。

    其余的具体操作大多按照超哥的建议来弄,现在轮到最关键的问题了,谁来掌管这家公司,要知道这里面的银子可是每年几十万上下,甚至更多,这个人需要有能力,还要有本事来摆平各方豪强。

    覃昌这个时候代表内廷说话了,“张超的能力已经得到证实,他可以来掌管这家公司。”

    王恕本来就铁青着脸,闻言就更不高兴了,他历来反对幸进,而且他是吏部尚书,这是他的地盘,你一个太监插什么嘴,“张超只是一个监生,又这般年轻,如何胜任此等要职?臣以为应该选一个老成持重的人来操作此事。”

    刘吉幽幽的说道,“老成持重的人,朝廷是有很多。但是能不惹民怨,却能帮着朝廷赚钱的人,朝廷又有几个?王天官,你可以数一数,我们洗耳恭听。另外这个公司是民营公司,如何操作,你我谁清楚此事,所以一定要用张超,不然这个公司办不好。”

    刘吉这么一说,众人就明白这家公司要开得好,赚到钱,还能达到目的不用张超是不行的,可是这么一大笔钱掌控在一个二十五的年轻人手中,他们又十分担忧。

    丘濬想了想,自告奋勇,“南监祭酒谢铎不是想让张超出版永乐大典吗?老臣看他的想法可行,老臣的大学衍义补也想让他的活字帮忙出版。正好老臣去南京一趟,见一见这个竖子,让天子和大臣为他争议不断,这到底是何等人物?”

    丘浚这么一说,现场因为刘吉和王恕争论而产生的紧张气氛就轻松了不少,这个时候一直在旁听,却没有说话的礼部尚书耿裕,不由自主的摇着头叹息的说道,

    “朝廷修书一向花钱如流水,这一回竟然还能赚钱,按照张超的说法,一套大典朝廷收益三百两银子,那如果卖上几百套又是十几万两银子入库,而且谁也不能说朝廷做得不对。我怎么就想不到呢,看来真是老了,该让他一头了。”

    耿裕这么一说,这些上了岁数的高官们也是一阵唏嘘,虽然对张超的人品看法不一,但是众人都认可他是理财的奇才。

    户部尚书李敏就笑着说道,“大宗伯,你一向不涉财政,想不到是正常的。我这个户部尚书也不是没有想到吗?该让一头的是我呀,人才辈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好事呀,我等应该高兴才是。”

    众人议论了一阵,天子不干了,我喊你们过来是来干活的,结果你们在下面闲聊是怎么回事,当我不存在呀,虽然各个都是朝中重臣,但也不能让我坐在这里瞎等呀。

    所以示意怀恩咳嗽了几声,这时下面的十位大佬方才明白他们有些失仪了,所以就共同出班请罪,天子威严的说道,“免罪,下不为例。”

    这时刘健就站了出来禀报,“南京六部和镇守太监为了这十二万两白银,争论不休。臣以为朝廷财政紧张,这笔银子应该立刻北运,补充户部银库。”

    覃昌不干了,“这一年来,先帝驾崩,犒赏三军,天子大婚,每一样都花销很大,内承运库早已经入不敷出,所以应该首先补充内承运库才是。”

    弘治天子脑袋一疼,南京在吵,这里也在吵,都是因为没了银子,所以他站起身,众大臣见状就伏地叩拜,

    “都别争论了,这笔银子南京留两万两,其余北运,一半入内承运库,一半入户部银库,南京也照此办理。

    另外设立永乐大典印书局,让谢铎为督办,张超为帮办,多印十套,朕有他用。至于那家公司,丘爱卿去南京问一问张超,让他出一个方案,朝廷再谈论。”

第152章 问策() 
天子说完后,就离开了议事殿,带着三位大太监去往后殿,突然间,天子脚步一顿,停了下来。

    “萧伴伴,你见过张超,你觉得这个人的品行如何?”

    “奴婢与张超接触不多,当日同去庐江的李学士也见过张超,皇爷何不招他一问?到时候与奴婢所说两相对照,皇爷想必就大概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萧伴伴,你是忠臣呀!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朕的司礼监有怀恩,覃昌和你这样的忠臣,还有何忧?”

    三位公公立刻拜谢,感激的涕泪纵横,这是天子对他们的认可呀。

    天子一一把大太监们扶起,“不要这样见外,你们都是看着朕长大的,朕能有今天,离不开你们当年的护佑。

    朕与你们名为君臣,实际上你们都是朕的长辈,朕行事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请大胆指出来,这样我们君臣一心,才能把大明治理好呀。”

    天子如此肺腑之言,如此仁厚,三位公公就更加感动,当年他们苦心积虑的保护天子,甚至不惜被先帝发配,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君臣感慨了一番,天子就让人叫来了正在修先帝起居注的李东阳,问起他对张超的感觉。

    “张超忠君爱民,行事缜密,多有创新,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此人不通圣人之说,却是很大的缺点。所以臣当日见他之后,就写信给南京国子监祭酒谢铎,让他好好教导于他。

    只是臣琐事繁多,近来没空关注于他,也不知道他现在如何?”

    “呵呵,张超好歹也是一个秀才,爱卿你竟然说他不通圣人之说?”

    “臣看过他去年至今年夏天所作的时文,思路出奇,文字一般,甚至多有谬误,实在让臣难以相信他通圣人之言。”

    “李卿的才学,天下皆知,你既然如此说,看来张超确实不怎么会写八股。也是,心思都放在牛痘黄连素身上,恐怕也是无心读书。

    谢铎是要好好教导于他,多学习一些圣人之道对他确实也有好处。”

    天子语气中透露着亲近,甚至有调侃之意。李东阳知道当今天子是诸位饱学大儒呕心沥血培养出来的,说话做事一向严谨。

    天子能当着他的面如此说话,说明天子内心亲近于他,心中顿时有些激动,为了这一天他等了足足二十年了。

    “萧伴伴,你也见过张超,说说你的看法。”

    “奴婢以为张超是个聪明人,真的是个聪明人,为人做事都很有分寸。黄连素那么大的收益,他竟然视而不见,一开始就通报了朝廷,要是换成奴婢,是万万做不到的。”

    萧敬这番感慨,确实说到了天子和李东阳的心坎上,“萧伴伴,张超果真这般不爱钱财吗?”

    “奴婢以为不然,他发明黄连素后,就私下里囤积了大量的黄连,要说起来,黄连价格高企,他是始作俑者。”

    “哈哈哈,真是一个奸猾的小子。”天子笑骂了一句,显然并不放在心上,当然这也可以理解,超哥好不容易弄出了黄连素,要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天子反而要怀疑他的居心了。

    天子说完这句话后,就让李东阳离开,看着李东阳的背影,天子突然有些头疼,

    “朝廷缺少人才呀,张超如此才华,却写不好八股,真是让人头疼。”

    “奴婢听说,古代的贤君求才若渴,往往不拘一格,皇爷何不……”

    天子摇了摇头,“不行,父皇当年弄出了一大堆供奉官,到现在还遗祸无穷。朕是要大用张超的,要是这般做,反而只能害了他。再说以他的聪明,也不会干的。”

    萧敬知道,时机终于成熟了,试探的问道,“明年就是南直隶乡试,……”

    “朝廷抡才大典,岂能儿戏?伴伴,休要胡说。”

    萧敬连忙下跪请罪,天子把他扶了起来,解释道,“朕不是怪罪于你,只是朕不能开这个口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上行下效之下,很多事情就是这么一点一滴败坏的。”

    萧敬自责道,“皇爷目光远大,奴婢见识不明,奴婢有罪。”

    “朕说过了,不怪罪于你,你在想想看,有什么办法?”

    萧敬眼珠子一转,刘棉花呀刘棉花,你享受了这么多好处,也该尽尽力了,“皇爷何不问问大刘先生?他是文臣之首,想必有一番见解。”

    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