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堂上的聪明人不要太多,但是你能不能担任印书局的提点,那倒是不得而知。”

    “无妨,无妨,能付梓出版,就算让我排字我也是乐意的。”

    “你呀,按说以你的条件,阁老也可以任一任的,只是一点都不上进,真是如之奈何。”

    “光光一个张超,我都管不好,哪里还能宰执天下。我这个学生将来恐怕有这个能力,只可惜他心不在圣学,八股写的很一般,日后能不能入仕都不知道,真是让我又爱又恨。”谢祭酒无奈的摇摇头。

    “呵呵,路是自己选的,等几科不第,吃了苦头,自然就知道该好好向学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急不来的。”

    谢铎赞同的点点头,此时又想起了来意,就问道,“张超行此策,果真没有危险?”

    潘尚书摇摇头,“你就放心吧,真正有实力的都已经撤走,或者根本没有参与进来。现在就剩下一些不知死活的,让张超清理一番也是好事。“

    谢铎见潘尚书如此说,也放下心来,这时候潘尚书就把超哥重新喊了进来,盯了他看了半天,直盯着他全身起鸡皮疙瘩。

    潘尚书此时才说道,“你今年二十五岁,老夫在你出生那年,受命出使琉球,才闻名朝野。

    你一个秀才,现如今已经名震天下,日后的路怎么走,你要好好想一想。我送你一句话,慎保初心,只要你用心于江山社稷,自会有人保你无忧。”

    超哥施礼表示感谢,请他老人家放心。“老夫老了,一向寂寞,老夫的府上你也可以常来走动。

    老夫也想听一听你那些奇思妙想,别没事就找汪直,跟我也可以说一说嘛。”

    说完这些,上了岁数的潘尚书就端茶送客了,忐忑不安的超哥被谢祭酒带着告辞。

    等回到家中,超哥躺在床上,他觉得一个个大佬看起来都对他的才干很欣赏,却都怕他走了歧途。

    看起来,对于他这样的异类,大明朝廷的有识之士是谨慎欢迎的。这也正常,自己不断的给他们带来利益,就算他是包裹着蜂蜜的毒药,这些人也会想着舔一下的。

    想到这里,他就满意的闭上了眼睛,要知道算计来算计去的日子确实有些辛苦,现如今大局已定,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济世医院与吴氏父子为代表的药商行会,经过了整整三天,多轮的谈判和扯皮后,终于达成协议。谈判时,济世医院千方百计的想多要点黄连,却被药商们坚决拒绝了,宁愿多给银子。

    最终药商行会以白银十二万两,黄连一百担的巨大代价,从济世医院手中获得了黄连素的秘密配方,同时济世医院不再向大明的任何人员出售此配方,朝廷予以担保。

    这一协议在南京户部潘尚书和镇守陈太监的见证下,在应天府衙签字画押。随后药商们就运来了早就准备好的几马车的银子和黄连。

    十二万两银子活生生的摆在眼前,跟十二万两的数字,带给人的冲击是完全不同的。陈公公老夫聊发少年狂,一点矜持都不讲,一晃眼就跑到银箱跟前,拆开了几箱银子,心情激荡之下,用力过猛,元宝哗啦啦的落在地上,响声不断。

    他痴痴的看着这些银子,心中却在不停的叹息,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这些早就被盯住了,实在是没有办法掺一脚了。

    潘尚书则十分镇定,他安坐在官椅上,不动声色,但是如果有人关注他,就会发现这位尚书脸色有些潮红。身为帝国的户部尚书,他的笔下不知道写过多少数字。

    但是这一天当十二万两银子活生生的出现在他的眼前,他才发现,他还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有了这些钱,可以做多少事情呀,水旱灾害要赈灾,大运河要整修,南都城墙要维护,一瞬间不知道多少紧急的事务涌了上来,现在有了钱终于可以干活了。

    潘尚书突然发现,为了大明天下,他还可以在干上几年,前些日子拟好的致仕奏折还是不要急着上奏了。

    陈公公被银子落地的声音砸醒,他连忙指示手下,赶紧收拾好,运到内承运库去,这么多的银子,可别有什么损失。

    就在这时,潘尚书喊了一声慢,只听他慢条斯理的说道,“当日济世医院献秘方是献给了朝廷,现在既然发卖,所得当然也应该入户部,怎么能运到内库去?不行,绝对不行。”

    陈公公大怒,我就知道你这个老棺材瓢子今日突然冒出来不是什么好事,我们内廷下了多少本钱在张超身上,现在来钱了你就想摘了桃子,门都没有。

    两人大吵了起来,闻讯赶来的南京内外廷官员太监们也陆续参与过来,你一言,我一句的,一时间威严的应天府衙就成了菜市场。

第149章 科学的力量() 
超哥哭笑不得,这至于吗,又不是一百二十万两子,就算他家中也有好几万的家私,大明朝像他这样的土豪不要太多,怎么这些官员为了这么点钱,一个个跟乌鸡一样吵的这般厉害?

    这就是超哥不知道实情了,大明朝与大怂王朝相比,是真正的民富国穷。朝廷每年收到的那些银子粮食都有固定的用处,活钱是很少的,赤字更是年年都有。

    所以地方官府手里没有钱,他们能够做的就是维持基本的统治,如果有水旱灾害,只能免收或者少收点钱粮,赈灾是万万办不到了。

    那么地方上的诸多民生事务就不免托付给各地的乡绅了,比如修桥铺路,又比如喜闻乐见的处置奸夫**,游街沉塘,这些都是由各地的乡老决定的。

    到了中央一级,户部就是个大会计,朝廷的精力主要放在北方九边,还有不断的流民闹事和苗壮造反,都要镇压。另外还有宗室这个大窟窿在,所以朝廷的钱也是远远不够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区区十二万两白银就引动了整个南京官场震动的原因,资源是多,但是都有固定的用场,真正用得上的活钱少之又少,而能够成功的调配资源的往往都是能臣干员。而现在超哥竟然无中生有,那更是非同一般的能干。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还是一个秀才的超哥,已经在朝廷的诸多大员面前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未来他还会不断的加深这个印象,直到众望所归。

    陈公公这些太监跟南京六部九卿整套班子吵架,当然吵不赢。当然嘴巴不行,拳头来助攻,为了震慑文官,他让人叫来了闭门思过的汪直,让他的御马监人马也赶紧进来一起看管这些银两。

    也就在此时,超哥才见到了汪直,真是物是人非呀,汪直的头发都有些发白了,看来这些天他也不好过。

    超哥要卖制法,当然需要太监们的配合,所以他已经知道了汪直的心思,不但不恨他,反而十分感激,要没有他那顿板子,自己也没有现在的名声。另外他十分佩服汪直的眼光和手段,不仅能够看清时势,而且能够对自己狠。

    能够对别人狠,很多人都能办到,但是对自己这般狠,可是少之又少。怪不得明朝四大太监唯独他能够平安终老,是真有本事的。

    只不过看他现在这幅样子,估计汪直的日子也不好过,毕竟汪钰兄妹在他身边长大,感情非同一般,虽然理智上能够接受,但是感情上不能接受呀。

    在今日这个场合,超哥只有老老实实听话的份,却是一句话都没有说。汪公公的出现,他也就是瞄了一眼。但是并不妨碍,几乎所有的高官在看完了汪直之后,又转头看向他,显然他跟汪直的爱恨情仇,众人都知道。

    这个时候陈祖生眼珠子一转,就问超哥,“张监生,这个制法是你发明的,你最有话语权,你觉得应该交给谁比较好?”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同时瞄向了他,他脑袋一嗡,靠,关我屁事,都这个时候还要我站队,我能站这个队吗?陈祖生这个死太监太不厚道了。

    超哥勉强堆着笑脸说道,“陈公公说笑了,这样的朝廷大事,我一个小小的监生哪里敢指手画脚?”

    超哥首先给几位部堂施了一礼,又给几个太监施礼,“各位部堂,各位公公,如果实在争执不下,还是让朝廷来决定的好。”

    众人心中都切了一声,我们谁不知道最终都是由朝廷说了算。但是现在钱在哪边藏着,到时候主动权就在哪边,你打什么马虎眼。

    潘尚书咳嗽了两声,说道,“张超,朝廷议事,你站在这里作甚。你赶紧去济世医院,把制法交给这些药商,别耽误了他们的正事。”

    潘尚书此话一出,立刻解了超哥的围,他连忙答应,就出门找到吴氏父子这些药商,他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见超哥出来,就浩浩荡荡的一起去了济世医院。

    吴泰眼睛里都是血丝,要知道为了囤积黄连,他们可是花了不少钱。现在又要买配方,现银就不够了,这些日子他们到处筹钱,甚至抵押了祖宅和田产,终于凑够了银子。

    想想付出去那么多利益,才获得这些银两,转手就被张超白白的送给朝廷,他也是心疼的在滴血。他们两人斗来斗去,结果便宜了那群狗官,真是何苦来哉。

    到了医院黄连素的工场,超哥却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纸,轻飘飘的,然后递给了吴父。吴父颤抖着手接了过来,瞄了一眼,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也太简单了吧,张超你竟然在这样的场合开玩笑!

    超哥见吴父着急上火,快要发作了,就笑着说道,

    “吴先生莫急,黄连素的制法就是这么简单,要不是如此,我一个不懂药理的书生,如何能误打误撞获得如此神药。

    虽然很简单,但是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即使有一点进步,也价值万金。”

    虽然药商们不知道什么是科技,但是不妨碍他们都牢牢记住了超哥的这句话,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过不了多久还要天天念叨这句话。

    超哥带着出钱的十几家药商,参观了黄连素的秘密制作工厂。到了此时,他们才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真相就是这么简单。

    看着这些人恨不得顿足捶胸却强撑着笑容的样子,超哥暗自笑话,你们哭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事实上超哥想的多了,这些人虽然花了大钱,但是黄连素的美好前景实在太诱人了。这样越简单越好呀,正好可以减少成本,他们只是心疼钱而已。

    话不投机半句多,既然事情已经办好,吴氏父子等人就离开了济世医院。临走时,吴泰恶狠狠的回头看了一眼,这个眼前亏我们是吃了,但是日后一定会找回来,等着瞧吧。

    超哥微笑的送走这些人,即使听到了他们赤裸裸的骂声也毫不生气,跟将死之人有什么好生气的?

    黄大夫来到他的身边,奇怪的看着他,“这些人大部分就要家破人亡了,你不觉得后悔吗?”

    “既然敢赌,就要付出代价。没有他们的人头震慑世人,黄连素如何能顺利推广下去,范文正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就是这个道理呀!”

第150章 廷议() 
陈祖生与文官们吵架的结果就是这银子谁都不能用,各派人马一起看管起来,然后各找各妈,奥,不对,是上司,继续吵架。

    从南京到北京急递很快就把奏折递交给了通政司,当然这个很快是以明朝的标准来说的。

    三位阁老互相传递了一下奏折,都知道关于黄连素的讨论该有个结果了。

    实际上张超关于黄连素的策论讨论了这么久,却一直没有下文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收税模式。虽然说本质跟食盐专卖是很像的,但是这种民营垄断公司的模式,谁也没有见识过。

    按照张超三次策论修改之后最后的方案,内廷,外廷和有全国影响力的统治高层按照比例持股,组建一个所谓民营的公司。

    然后授权这家公司在西南和辽东等地独家收购黄柏这种便宜的药材。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地方官府也可以允许当地老百姓以这种药材作为税收,然后公司用钱粮换取官府手中的黄柏。

    黄柏被收购后,统一运输到这家公司的加工厂,制成黄连素制剂,然后统一发售。

    同时,在各地寻找有限数量的代理,因此这些代理毫无疑问都是地方的豪强,由他们在地方销售黄连素制剂。

    当然,朝廷可以收取巨额的独家授权费,这个比例按照张超的策论是售价的二成,甚至更多。

    随着黄柏可以作为原料,黄连素的价格肯定会大大降低,从而变成一种必需品。按照这种垄断模式,朝廷吃肉,地方喝汤,可谓皆大欢喜。说白了,张超这个方案就是中央和地方联合起来,赤裸裸的掠夺天下老百姓的财富。

    那些花了巨资购买黄连和制法的商人,面对这种情况,为了保本和赚钱,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增加黄连的种植面积,从而摊薄成本,这样一来朝廷的黄连素价格也有制约,不能高过商人黄连法的价格,也就不会加剧对地方的盘剥。

    由于大量的黄连和黄柏的种植,必然导致西南地区的乱局加剧,因为汉人资本的不断流入,会不断清除西南地区的土司,从而为彻底解决西南苗壮叛乱打开局面。

    既然有这么多的优点,又有大笔银子入账,为什么朝廷还会犹豫不决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张超策论写的很好,让人很动心,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现在随着黄连素旧制法的出售,张超已经证明了他敛财的能力,那么他的策论的可执行程度就很高了。

    第二就是文官们心口不一,嘴上天天喊着不掠夺民财,以约束皇帝,到这个时候就很难转过弯,就算心里动心,也没办法光明正大的喊出来。而且一些很有影响力的清流大臣,比如王天官看到这篇策论时就喊出了诛杀此奸臣的狠话,这样一来,大家只能是偃旗息鼓,静观其变。

    现在朝中虽然噪音少了很多,但是任何时代总有那么一些不合时宜的人存在,而这个时代就尤其的多,甚至可以说是众正盈朝。所以在酝酿阶段就必须统一思想,不然御史科道闹起来就不好收拾了。

    内阁三位阁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