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超哥此时却坚定的说道,“先生,学生确实没有说大话,学生能够办到。”说完,他就把他的三点想法摆了出来。

    谢铎见他态度这么坚决,虽然看起来有些道理,但是朝廷办不到的事情,他肯定办不到呀。所以就有些生气了,这个学生怎么回事,非要不碰南墙不回头?

    一气之下,谢祭酒决定给他一个教训,就怒道,“尔等知否,永乐大典这有两万多卷,光目录就有六十卷之多。老夫做主,你明日可以去取目录。如果你能在一个月内印刷出一百套,老夫就上书朝廷,让你付梓印刷永乐大典。”

    超哥十分高兴的说道,“那学生明日就让人来搬书?”

    谢铎见他如此,也不多说,让他吃些苦头也好,反正张家富裕,一百套目录的钱也伤及不到根本。

    第二天,超哥拉了重重的几马车目录,招摇过市,来到了济世书店,他拍了拍丁秀才的肩膀,“老丁,下面就看你的本事了。我的海口夸出去了,你要是办不到,嘿嘿!”

    丁秀才简直要疯了,你小子惹来的麻烦,为什么要我给你收尾。

    超哥笑着说道,“谁让你是这家书社的东家呢?你不忙活难不成还要我来忙,我还要读书呢。”

    笑话说完,超哥严肃的说道,“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印刷机,铅活字,油墨不够,咱们就砸钱买,买不到的自己做,一个月内务必印刷出来,我相信咱们济世会能够办到。”

第129章 借鸡生蛋() 
随着超哥一声令下,整个济世书社和济世学院都动员起来,同时南监也有不少愿意帮忙的监生,主动的参与进来帮忙排字,检查失误。

    超哥为了鼓舞士气,就承诺,凡是参与进来的人,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帮过忙的,就是一字不识的白丁也会在前言中致谢,留下他们的名字。

    当然有热心帮忙的,也有说风凉话的。超哥他们这时候哪里顾得上这些,就一个字干吧。

    李启思这一回也很是积极,他说服了自己的一班好友也参与进来。李启思先是吹了一把张超种痘和发明黄连素的往事,这个人能干出那样的大事,万一真能印刷出来永乐大典,那他们这些跟着干的可就青史留名了。

    反正也就一个月时间,平日里闲着没事游逛秦淮河的时间挤出来就可以了。这些好友想想也是,那就参与进来吧。

    幸亏超哥种痘时就有了组织团队,虽然情况不一样,但是核心还是一样的。他按照活字印刷的流程将参与的人员分成几组,各有负责。

    重中之重的就是活字排版和检查组,真的要感谢超哥印刷的地方就在南京国子监附近,能够找到的读书人很多,要不然哪里找来这么多人来干这个活。

    三十天之后,一百套目录,总共六千卷就被印刷出来。谢祭酒被请到济世书社的仓库,此时仓库里堆得满满的。

    谢祭酒看到这一情景,又惊又喜,他当然很期待把永乐大典出版公布于众。他拆开了一份包装,拿出了一本目录。

    超哥用纸不惜工本,用了市场上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纸张。纸质细软洁白,印刷精良,装潢富丽,极其美观大方。

    坦率的说,由于技术限制,这些目录印刷的水准不算太好,远远比不上手抄本的精美华丽,而且所用纸张也不如大典用纸。但是谢铎知道,张超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他抓住超哥和丁秀才的手,很是激动的说道,“没想到老夫也能见到永乐大典付梓印刷的那一天,这是本朝的文教盛事呀,我这就上书朝廷,让你来操办此事。”

    超哥却摇摇头,“以学生一个人的财力想独立完成此事,是根本办不到的。

    我粗粗计算了一下,这一百套目录,六千卷书,平均下来,大概每百卷需银二两不到,加上其他开支,此次印刷共花费白银约一百五十多两。

    考虑到大规模印刷,成本会有所下降,但是五百套永乐大典总花费也应超过二十万白银,这还有其他一些花费没有算上。”

    谢铎知道,就算超哥家业很有一些,但也也不可能多到能独立印刷永乐大典的地步。

    但是听闻如此惊人的开支,他也是咋舌不以。原来他还想着就是联合各地的读书人,大家募捐,一起促成此事,但是现在看来根本办不到。

    而且他也知道现在朝廷财政十分紧张,皇帝都带头紧衣缩食,根本不可能在永乐大典上面花钱。现在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了,难不成要拦在财政上面吗?

    谢祭酒很是无奈,但是就在这时,超哥说出了一番让他惊喜万分的话,“但是学生想出了一个办法,可以借鸡生蛋,完成印刷。”

    “如何借鸡生蛋?”

    “学生准备出版五百套大典。扣除不应该公开的书籍,按照两万卷计算,学生打算每三个月出版一千卷,五年内可以完成印刷。

    按照总花费二十五万两计算,用时五年,摊到每一年也就是五万两。只要有五百个人一年出一百两银子,就可以促成此事。大明的读书人何其众多,想办到一点应该不难。

    考虑到需要制备大量的活字,印刷机器,各种油墨,纸张,第一年的开支应该最大,以后四年差不多。

    所以学生准备接到圣旨后,预售五年之后才能成书的永乐大典,每套八百两,首付四百两,以后每年付一百两。

    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游刃有余,完成印刷大业。当然每套大典会有三百两的利润,学生准备其中两百两作为朝廷的授权费,当日朝廷编印此书,耗资巨大。所以朝廷的授权费用是少不了。

    另外一百两作为南监的人工费和管理费,以上费用分五年付清。”

    “何为人工费和管理费?”

    “要完成此等大业,需要南监数千同道的鼎力相助,必然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支付人工费是理所当然的。

    组织如此众多的同道参与进来,南监上下必然会多出很多事务,所以支付管理费也是必须的。”

    谢祭酒知道,如此规模的印书,必须有几百上千读书人参与排字审核,张超必须去求助于南监师生,所以他需要拉拢南监,但是面对一年一万两白银的巨大诱惑,他竟然顶住了,“一套百两费用实在太多了,南监用不了这么多钱。”

    超哥张大了嘴巴,还有这样的上司,要是让南监老师们知道了,你还怎么做的稳当。

    “你的筹划似乎有些道理,虽然有些地方还有待商酌,你可以写一个册子把细节阐述清楚,随老夫的奏折一起上奏。”

    超哥按照过往操作种痘社的经验,完成了一份详细预算报告,然后递交给谢祭酒。谢铎仔细阅读了几遍,又问清楚他看不懂的地方,细心的记录下来,这才满意的合上报告。

    “张超,今日本官才真正见识到了你的风采。老夫看你这份预算和庐州种痘报告,风格很是接近,想必也可以说服朝廷,将永乐大典付梓印刷。

    只是老夫有些奇怪,你为甚将利润都让给了朝廷和南监,你那济世书社却是白忙活一场,这有些不合人情吧。”

    谢铎一边说话,一边仔细的打量着超哥的神色动作。

    都杀过人了,超哥显得很从容,毫无异色,坦然的说道,

    “学生与丁生员成立济世书社本意就是为了南监上下和学生的举业,能不能赚钱也不在乎。

    再说我核定价格时比较宽松,真要完成出版,排除各种花费,我的利润应该会有不少,不算白忙活一场。

    另外印制永乐大典,也是学生的一点私心。自仓颉造字以来,华夏大地人才辈出,诸子百家又留下了多少旷世巨著。

    可是到了今日,当年的那些巨著还有多少,先生是收藏大家,应该比学生更清楚。

    我听闻,永乐大典的原藏书稿在正统年间就毁于大火,现如今天下也就这么一部永乐大典,万一哪一天遇到不忍言之事,毁于一旦,何其可惜?

    学生不在乎赚钱多少,只为了华夏文明永远流传,希望先生能够促成此事,让学生心愿得了。”

    说完,超哥深施一礼,谢铎亲自把他搀扶起来,“你这番肺腑之言让老夫真是羞愧不已,竟然以小人之心度你君子之腹。

    能有你这样的学生,老夫真是三生有幸,大明能有你这般的赤子,也是大明的幸事呀!”

第130章 庆祝() 
就在济世书社完成目录印刷之际,超哥,丁秀才在会所中招待此次帮助他们的监生同道。大浪淘沙,这些人首先被筛选出来。

    这一天晚上,会所没有对外营业全力招待这些监生。这一次前前后后帮助他们,并且坚持下来的监生并不多,二十多人而已。

    这些监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有正在南监苦读的举人,有刚刚入监的新秀才,有花钱买的例监,也有混迹南监多年的老油子。

    前来书社的目的也不同,有的是觉得好玩,过来玩玩;有的是相信超哥能够做到,认真帮忙;有的是追求名声;有的是家境贫寒,通过帮忙增加收入的。

    就是这二十多号人成为了超哥在南监的第一批朋友,或者可以说是班底。

    开宴前,超哥令人搬来刚刚印刷好的前言,前言是由谢祭酒亲笔书写,文字优美,写的十分感人,把参与的监生夸成了一朵花。因此众监生十分得意,这可是当代大儒的书面夸奖,嘿嘿,不知道国子监中今日有多少人暗自跺脚,恨自己没有参与进来。

    待看到自己的籍贯名字出现的时候,每一个监生都很陶醉,觉得这段时间的辛苦没有白费。

    超哥举起酒杯,“诸位同道,请满饮此杯,废话不多说了,这段时日辛苦了,今日诸位吃好,喝好,玩好,乐好。”

    随着一阵欢呼,几十人的大聚会开始了。酒足饭饱之余,娱乐活动也开始了。有江南的戏曲名家为他们演奏,也有秦淮河边最顶尖的大家为他们歌唱。

    超哥等人为了请到他们,大洒金钱之外,还托了不少关系,甚至利用了南京太监们的势力,种种努力之下,这些人才加入这个会所。只不过他们没想到今天竟然就是为了给这么一群普通的监生们庆祝,竟然闭门不营业了,看来是完成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各式各样的节日一个个的开始,目不转睛的众监生只觉得人生得意莫过于此。面子,里子都有了,值,太值了。

    “张兄,今日的招待太过隆重了,我等也没有帮上多少忙。”

    众人中学识最高,年纪最长的宋举人客气着,嘴上这么说,眼睛却很满意。宋举人是江西人,早早考上举人,却几次会试不中。江西是科举大省,就有人说一些怪话,让他很不舒服,所以举家迁到南京,在南监学习准备两年后的会试。

    宋举人学识渊博,又家中富裕,按说不怎么需要来济世书社的。但是谁让他非常喜欢济世书社这种氛围,所以经常过来转一转。他特别喜欢张超改进过的活字印刷,喜欢闻那种特殊的油墨味。这一次要没有他带头,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参与进来。

    超哥先是敬了他一杯,然后说道,“没有宋兄你的威望,凭我和李兄,丁兄不可能拉来这么多的同道,那排字和检录就不得不推迟,也就没法完成三十日的约定了。

    这一次目录能顺利付梓,宋兄当居头功。”

    宋举人当然知道超哥在说客气话,不过他眯着眼睛,看来很享受。

    “宋兄,你我现在是老交情了,我就实话实说,你应该听说千金买马骨的道理吧。今天诸位同道,就吃些亏,给张某人做了一回马骨。”

    宋举人指着超哥说道,“你呀,真是狡猾得很。只不过给你当这回马骨头,我等是心甘情愿,张兄为人太厚道了,各位仁兄,你们说是不是呀。”

    宋举人这么一说,众人就七嘴八舌的夸奖起来,超哥不得不一一表示感谢。

    宋举人等众人平静下来,他又担忧的说道,“我一直混迹在济世书社,知道活字印刷的威力,这几十卷目录,当然容易付梓,那两万多卷正本可就难办了。”

    众人都点头称是,要知道印出目录有什么用,关键是正文。大典印不出来,这些前言谢语也用不上呀,怎么在大明流传。

    超哥知道需要打破他们的担忧,“各位仁兄,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一点,只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永乐大典是可以印刷出来的。也就是说从工艺角度,我们没有问题,对不对?”

    宋举人想了想,“以目前书社的活字,印刷器材,再扩张个十倍,肯定能够在三年内印刷出来。”

    这些参与者都在心中默念,纷纷赞同宋举人的观点。

    “所以,各位的担心,说白了,就是担心张超的身家能不能承受的住。确实我张超又不是沈万三,家中又没有聚宝盆,当然没有那么大的身家。就是十个张超放在一起,也不够用的。”

    众人此时就有些压制不住了,纷纷议论起来。宋举人知道超哥肯定有下文,就说道,“各位仁兄,安静一下,张兄既然敢这么做,肯定有对策,何不听听。”

    众人顿时就转向超哥,等着他的说法,超哥此时说道,

    “各位仁兄,实际上大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为什么不可以聚天下之力呢?”

    众人一愣,什么叫聚天下之力,超哥就转头问宋举人,“宋兄,如果永乐大典付梓,你愿意买上一套吗?”

    宋举人斟酌了一下,“整套永乐大典,那恐怕需要几千两纹银吧,我可没有这样的身家。”

    超哥笑道,“哪里需要这么多?我昨日给谢祭酒算过,八百两足矣!”

    宋举人猛地站了起来,“如此,我宁可卖掉一半田产,也要有一套。”

    超哥笑道,“宋兄不必如此激动。既然宋兄这么想,那么如宋兄这般的读书人,国子监有多少,南都有多少,那么南直隶又有多少,整个天下又该有多少。”

    宋举人此时有些明白了超哥的想法,“如这般想的读书人,天下不计其数。张兄是想?”

    超哥拍掌道,“宋兄所言不错。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