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喊着,“西商好多人呀,快跑呀!”

    王六刚指挥战兵列好队,抬头便见到那几个逃兵,心里又恨又急,这就是郑三的精锐,也太坑人了吧。他恶狠狠的盯着大汉,冷冷的对平庆说道,“取下他人头。”

    平庆见壮汉如此没用,也是吃惊不已,这个混蛋平日里仗着人高马大,很是嚣张,没想到遇到大事,却是如此不济,真是白费了总会那么多的钱粮。

    闻言毫不迟疑,抽刀就迎过去,那壮汉刚绕过第一队盐丁,没命的跑着,一边还喊叫着,“逃命啊!”,影响的这批新盐丁一片躁动。

    那壮汉刚跑到河边,现在是春天,河水不深,就想着游过河逃生。没注意一道刀光从侧边迅疾无比的划来,他的人头顿时飞起老高,断开的颈部冒起红色的喷泉,无头的尸身靠着惯性,冲跌到河里。

    跟随着他的那些前队人员吓得怪叫连连,平庆大喊,“跪地不杀!”

    平庆又捡起大汉的脑袋,瞪着血红的眼睛,盯着这些逃丁,逃丁被他气势吓住,一个个跪在地上,不断求饶。

    而结阵的这批新盐丁虽然每日练习杀人,这些日子也有一些血腥厮杀,但是此刻近距离观看同伴被如此毫不留情的斩杀,个个脸色苍白。

    平庆将人头高高举起,王六在后面大声道:“淮盐总会中人,有临战退缩、抗命者,即刻斩首,而且没有抚恤银,有家室的,还要逐出淮盐总会,自生自灭。”

    血淋淋的人头就在平庆手上提着,所有盐丁都明白没有了退路,对于初次上战场的新兵,威胁比鼓动有效得多,王六用其他人的人头做警告,众盐丁都有家人,所以很快达到了效果。

    跪地的几个废物,明荣带领着看守盐车的辅兵们捆住他们手脚,堵住嘴,看管在盐车附近。做完了这一切,王六深深吸了一口气,总算是稳定住局面了。

第96章 淮人威武下() 
“后队准备,射箭!”王六又对着后面的明荣大喊。前队溃退如此之快,只好赶快用弓箭吸引对手注意,延缓一下对方前进的步伐让大队整顿队形。

    明荣他们使用的都是民间使用的猎弓,射程不足,不过十几根箭射了出去,晋商中人冲击的势头顿了一下。

    凭借着这短短功夫,三队盐丁完成了列队,王六知道这个时候绝不能停下来,就大喊着,“前三队呈纵队,齐步前进,弓箭手跟进掩护。”

    “一二、一二。”前排两个什长喊着口号,迅速变成纵队,齐步往晋商大队逼去,后面也喊着口号一起前进。

    谁想到晋商也有弓箭手,射程比淮商大队这边还要远,估计是军中的强弓。这一下子就有人被射伤了,惨叫声连连。王六看到这个局面,十分痛恨那个壮汉,要不是他畏缩逃跑,前排的刀盾兵怎么可能崩溃,这个时候盐丁有盾牌保护哪里来的伤亡。

    这个时候卓然训练两个月就起了效果了,这些盐丁受伤的就往两侧移动让开位置,后排的人就冲了上来站在前排。淮商大队又加快了步伐,所以就快要碰上晋商大队了。

    王六见状又一声喝令,两翼闪出许多人影,摆成了一个密集的横队。第一队展开后,后面两个队也同时展开,快步赶到前面一队的背后,将兵刃对在空隙处。王六和平庆督战兼补漏。

    一声喇叭声响起,五十多名战兵齐步向前踏进一步,齐声大呼一声“杀!”。此时两边的人马就要碰撞上,两边的弓箭也都能射到对方,所以惨叫声不断。淮丁这边始终保持第一队的齐整密集,有人受伤立刻让开缝隙,让后排的人补上。

    连续三声“杀!”之后,战兵前进了三步,两边二十多步的距离转眼消失,双方开始短兵相接。

    “噗、噗”长枪入肉的声音连连响起,盐丁猛冲而来,四米的长毛竹狠狠刺入对手的身体。

    第一排二十支长枪突刺便杀死冲在最前面的六七个晋丁,这些被杀盐丁都是边军的精锐家丁,虽然武艺高强,但是为了携带方便,他们都没有如此长的长枪,偏偏淮丁攻击范围能达到三米多,这个距离上晋丁只能单纯挨打,眼睁睁的一个个被刺死,这就是兵器的优势,还有正规军与游兵散勇的区别。

    剩下的晋丁在惯性下继续往前冲,有两名被刺中的晋丁下意识的抓住了枪杆,其他枪手的长枪却正在收回,所以几个强悍的晋丁想进行近身搏杀,一刀砍了下去,毛竹断成两截,一下子变短了但是头部还是尖尖的,淮丁见势顺手又刺了过去,晋丁躲避不开,只好用刀子一挡,退后一步,刚站稳,就这么一晃眼的功夫,长枪再一次刺杀到来,那几名晋丁身子一顿,跟着就软软倒下。

    不过近距离厮杀,不是每一个人都如这个淮丁一般幸运,有几个淮丁就被凑到身前砍到了,阵型一下子就被凿开了。逼迫的王六明荣这些压阵的也上前厮杀,才堪堪稳定住阵型。等将这几个冲进来的晋丁杀死,王六不自觉摸了摸脑袋,真险呀!辛亏对方没有及时抓住这次良机,不然今天真可能交代在这里了。

    冲在前面的晋丁都是精锐的边军家丁,后来的却是晋商雇佣过来的打手,看着前排连连倒地,此时早已胆寒,无人敢当兵锋。淮丁前排解除困境后,跃进着继续推进,凶猛的长矛一波波刺来,又有几人惨叫着被刺倒,这场惨烈的近战,冲在前面的晋丁一下子损失了二十多人,请来的边军家丁几乎不死即伤。

    压阵的晋丁头目不是没有看到破阵的机会,他们确实看到了。也不断催促后排的打手们前进,但是这些后排的打手都太过油滑,一个个龟缩不前。即使督战队砍倒了几个退缩的打手,其余的打手也是步伐放缓,消极前进。晋丁前进的步伐放缓之际,破阵的机会就一瞬即逝,淮丁们已经稳住阵型,又大喊着杀了过来。这些打手们胆气丧尽,终于精神崩溃,一个个都转身逃走,甚至反向与督战队厮杀,晋丁大队一片混乱。

    这次王六看得明白,几轮突刺就击溃了晋丁的大队,现在机会到来了,就大喊道:“解散阵型,各伍追击,弓箭队跟进支援。”

    远处骑马观望的几个晋丁头目看到这一幕,只看得目瞪口呆,万万想不到昔日的手下败将淮丁今日会如此凶悍。胆寒之余,见到本方大队混乱,知道败局已定,竟然拨转马头就跑,两百来人的晋丁大队顿时就垮了。

    盐丁见势齐声大叫,向前冲击,落在后面的晋丁又被一一杀死,前方的晋丁听得背后动静,更是亡命狂奔,慌不择路的到处乱跑。

    王六见到这个局面,知道自己这一方胜局已定,就命令所有人大喊着,“放下武器,投降不杀”。到处乱窜的晋丁们顿时如蒙大赦,一个个丢下武器,有得举起双手,有的跪地求饶。

    王六见状,豪气万丈,大喊着,“淮人威武!淮人威武!”所有的盐丁也跟着一起呐喊,声震四野。

    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少,一百多人现如今能站起来的不足八十人,可谓是伤亡惨重。不过倒在他们枪下的是四十多名晋丁,还有百来号的俘虏。到此时,淮商小河口一役可谓大获全胜。

    王六等人安排赶紧给受伤的人用上黄连素等急救药品,同时打扫战场,掩埋尸体。两日后,得意洋洋的淮丁们押解着这些俘虏,来到嵩山附近,闻讯赶来的河南好汉们见到这一幕,一个个胆寒不已。

    这次双方斗殴规模太大,死伤上百人,根本压不住,引发了河南当地官府的强烈不满。在巨大的压力下,晋商们自认失败,淮商也不得不退了一步,双方划定地盘,承诺不再互相攻击。

    晋商花钱把俘虏们赎了回来,还要花巨资摆平边军将领的怒火,可谓是损失惨重。淮商则是得意洋洋,庆幸那千两黄金花的很值。不然以晋商动员的规模之大,他们压根没机会重返河南。

第97章 大明的盐政() 
王六在超哥的书房说起小河口之战,还是很激动,似乎眼前又回荡起当日血战的场景。

    王六心有余悸的说道,“小相公,我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险呀。如果当日晋商中的边军再多一些,恐怕我们的伤亡会很大。”

    超哥点点头,“我还是低看了晋商的实力呀,谁想到他们能动员那么多人。”

    郑三爷也狠狠的点点头表示强烈赞同,“小相公,要没有你训练的那些盐丁,我们淮盐总会就要改名了,真是庆幸呀。”

    超哥一愣,“那您老准备干什么去?”

    郑三爷嘿嘿一笑,“我当日拉着王六喝酒,就想着要是这一次再进不了河南,老夫就去湖北种黄连去,饿了就把黄连当饭吃。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呀!老夫为了继续当这人上人,吃点苦算什么。”

    三人又是一阵大笑。笑罢,超哥问王六,“六爷,那您觉得此次交战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不足?”

    王六想了想,“收获很明显,你那套训练办法简单实用,战力非凡,只是还需要改进。特别是枪兵,应该有长有短,而且一队十人偏少,二十人又偏多,应该重新编组。另外就是三队不够,至少四五队才能保证厚度,不被随便凿穿。

    另外一定要有远程支援,军中有硬弓,神机营。这样的阵列,估计蒙古鞑子都不一定冲的开。”

    超哥点点头,“对付蒙古骑兵,应该怎么排阵,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如今南方常见倭寇入侵,倭寇每次侵袭不过几十上百人,如果我们训练出几百精锐,也就够用了。我想汪公公大概也是这个想法。”

    王六点点头,“汪公公略有透露,确有此意。”

    郑三爷见他们两人郑重其事的讨论什么倭寇,觉得事不关己,谁知道超哥想了想,转头跟他说道,“三爷,你现在手下的盐丁可能要全部拿出来。”

    郑三爷眼睛一下子睁大了,这批盐丁可是他花巨资从超哥那弄来了,被汪直拿走了二十多人已经是心疼的很,现在要全部拿出来,他的盐可怎么贩呀。

    超哥解释道,“三爷,您这批盐丁见过血,汪公公那里肯定记挂着,留也留不住。现在主动交出来,汪公公也不好意思白拿,到时候就可以问他要些好处。

    有我和王六爷在,你还担心没有新盐丁吗?另外你河南那边刚休战,暂时也用不上那么些人,留着有何益处。”

    郑三爷想一想,虽然还是很舍不得,超哥不得不点拨郑三爷说,“现如今合肥府县衙役吏员奇缺呀,我的三爷,此时咱们不放些人进去,更待何时?”

    郑三爷拍了拍大腿,“险些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一回咱们得好好议一议,只是咱们能拿到好位置吗?”

    超哥看着郑三充满期望又有些担忧的眼神,鼓励道,“汪公公多高的眼界,岂会在乎几个小吏?你老用盐丁去换,肯定有收获。”

    郑三爷欲言又止,超哥知道他有些担心,“等等,我修书一封,您可持信去找汪公公。汪公公虽然不爱钱财,不过他的下属可要打点好。”

    郑三爷很明白小鬼难缠的道理,点头同意了。超哥又跟王六说道,“六爷,如此一来,你手中训练过的盐丁就有八十多人,作为种子,以老带新,再训练出两到三批人,到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王六爷也点头认可,这个时候超哥就问起郑三爷大明盐务的问题,郑三爷确实是老私盐,对当前的大明盐务这一块知之甚深。

    大明在九边囤积重病,来防备蒙古和女真的进犯,但边境苦寒之地,无粮食储备,边防明军的军粮需由内地调拨,久而久之,财政不堪重负。

    为此,洪武年间朝廷将历朝严控的官方垄断盐政网开一面,准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运粮来换取“盐引”,盐引可从朝廷换取食盐,之后自行贩卖,是为“食盐开中”新政。

    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盐商按政府的招商榜文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地粮仓,向政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开中法的实质是国退民进,放权让利。明政府突破汉武帝以来盐铁垄断,将官营的盐业专卖权转让给普通商人,用来解决庞大军需供给。

    这本来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到了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了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明朝北方军事压力的增大,不得不频繁开中,导致盐的产量竟然跟不上盐引的发行量。

    第二个问题就是,皇室、贵族和官员利用权力寻租愈演愈烈,他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牟利。这一现象被称为“占窝”。

    第三个问题就是,盐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又非常高。马克思说,如果有10%的利润让人疯狂,有50%让人不顾一切,有100%的利润可以挺而走险,有300%的利润,可以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所以走私的非常厉害,就算朝廷设严刑酷法也压制不住。

    明朝有专门煮盐的盐户,朝廷没钱供养他们,但是他们也要活下去呀。

    所以朝廷只得同意,交完定额的官盐后,他们可以销售一部分多余的盐,不用交税,那么这部分盐就是余盐。

    可想而知,相对于官盐,盐户的注意力更集中于余盐,这关系到他们的身家性命。所以余盐的质量更好,价格反而更便宜。

    这时胆子大的,有权势的人就乘着购买余盐的机会,疯狂走私,朝廷也没有力量去管理余盐,造成的结果就是私盐泛滥。

    这三个问题一叠加,大明朝的盐政基本就崩溃了。对于普通商人来说,有了盐引他也没办法拿到盐,甚至从爷爷到孙子都支不到盐。导致开中法的效果越来越差,朝廷发了盐引,却收不到多少军粮。

    另外就是盐的走私愈发猖獗,市场销售的盐八成都是私盐。官盐价格又高,质量又不好,当然就卖不出去了。

    等郑三爷跟超哥说完这一切,他才明白怪不得堂堂的侍讲学士要来问他盐政,这简直就是大明朝利益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呀。

    谁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