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了客厅,众人分宾主落座,李东阳一路走来,发现超哥家这个房子有点简陋,因为他知道张超那个济世医院可是赚了不少钱。

    就半开玩笑的说道,“子卓,老夫可是知道你发明的神药黄连素极受欢迎,次屋甚是简陋,你又面临新婚,该换处住所才是,免得新娘子不满呀。王老丈你说是不是呀!”

    王老丈人哪里见过一代文宗开起玩笑,吃惊之下,只好说道,“李大人玩笑了,玩笑了。”

    超哥见状无奈的摇摇头,笑着说道,“李先生您可不知道,黄连素虽然是我发明的,但是已经捐给了济世医院,这些日子招惹的风波不少,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是否值当。”

    超哥想试探下李东阳的态度,到底是什么看法。李东阳不管是在当代,还是在后世,都是大名人,他的态度某种意义上就是士林的态度,十分关键。

    李东阳感叹的说道,“怎么不值,老夫还巴不得神药早些问世,我那次女菱儿也不会早早的就与老夫阴阳两隔了。”

    李东阳在成化年间就是混迹于翰林院,将近二十年不得提拔,他的家庭生活也很不幸。他的母亲早早病故,先后亡故了两个妻子,子女又不旺盛。钟爱的二女儿李菱又在几年前病故,他还特意作诗《哭女菱》以纪念这个不幸早夭的孩子。

    李东阳这番话,却勾动了众人的心思,在这个时代,无论是权贵,还是黎民百姓,谁没有家人早早亡故呢

    众人沉默了一会,李东阳见气氛不对,主动说道,“这就是老夫的罪过了。子卓不用担心,朝廷知道了济世医院的功劳,也已经驳回了赵同知的判决,尔等以后可大胆去做。”

    超哥连忙起身拜谢李东阳,李东阳摆摆手,“子卓,这是在你家,何必多礼。老夫一向喜爱收藏,不知道你有何珍藏呀。”

    超哥一愣,不过马上明白了李东阳的意思,就给老丈人,大哥一个眼色,笑着说道,“超才疏学浅,倒也有一些藏品,只是不知道真假,若李先生不嫌弃,请去书房一观。”

    李东阳点点头,就让超哥带领着去往书房,老丈人和大哥很默契的没有跟过来,显然李东阳有什么事情要跟超哥密谈。

    老丈人和平安大哥看着他们离开,不自觉的摇摇头。王老丈人想起超哥对待李东阳的不卑不亢,又自伤自己的丢人表现,心里感叹,这个孩子进步太大了,非是池中物,感觉离他越来越远。

    平安则是担心,来找超哥的人物级别一个比一个高,未来如何真是说不清楚呀。

    李东阳随着超哥来到书房,保哥奉上茶水后就离开了,两人相对坐下。半晌无语,李东阳这才问道,“想必子卓也在心中疑惑老夫的来意吧。此屋无人,吾等可畅所欲言,不必有所隐瞒。”

    超哥点点头,回道,“李大人请吩咐。”

    李东阳说道,“此次老夫过来,却是蒙次辅徐阁老推荐,首辅刘阁老召见,对你所上的折子,希望子卓能畅所欲言。”

    超哥就把他心中对黄连素的规划的细节一一说清楚,最后他说道,“李大人,黄连素作为一种特效药,对某些疾病有特殊效果,必不可少。对此药严格管制,把价格炒高,本质上就是朝廷借此对富户收税,因为吃得起这个药的非富即贵。但在我看来,这样的税收未必是坏事,对富户多收一分,就可对贫户少收一分。”

    李东阳默默的点点头,未来以李公善谋而闻名天下,他岂能不知道这种操作的本质所在。

    本朝以农税为主,盐税次之,商税微不足道。与此相比,庞大的军费开支,皇族的巨大花费,还有他必须承认的一个问题对于士大夫的免税造成了一个很恐怖的局面。

    国家的税收不是来源于富人,反而来源于广大的自耕农和军户,巨大的开支又造成了自耕农的大量破产和军户的不断逃亡,所以现如今到处都是流民。

    作为饱读史书的文人,李东阳深知这种税收制度的危害,所以李东阳有很多反应民间疾苦的诗文。但是作为受益者,他的屁股决定着脑袋,不可能支持对这样的税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就算他有心也做不到。

    所以超哥提供的这种特别的税收方式就很有吸引力了,何况超哥下面还说了一个天大的益处。

    “黄连素的需求非常大,这就需要大量的黄连。可是黄连只在西南的大山上有所出产,那里到处都是土司,时叛时服。就算平定了土司的叛乱,朝廷无法获得收益,也无法持久。现在有了黄连素就完全不同了,可以鼓励商人在当地种植,如此西南得稳,朝廷再无土司之乱。”

第92章 辩论() 
黄连素对于稳定西南竟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李东阳绝对想不到的,不过他久历朝堂,对于西南那一块三天两头的闹事是心知肚明。就让超哥说说细节。

    因为黄连素的巨大需求量,这从济世医院这段时间的使用量就可以看得出来,超哥他们尽可能的压缩使用,也没有办法阻挡黄连素的不断消耗,到目前仅仅黄连素这一块的利润就超过万两,这还是一个小小的府城,所以萧敬和汪直很放心黄连素的收益。在证据面前,压根不需要超哥费什么口舌,就决定按照他的策略去做。

    黄连素的巨大需要,必然带动黄连的价格上涨和种植量的增加,这种增长也必然是极其快速的,因为社会资本会不断流入这块市场。那么目前占据着西南高山的土司们拥有的就是黄金宝地,谁不眼红?

    红了眼的大明士绅们怎么可能接受土司具有宝地漫天要价,所以可以想象未来几年的西南必然是战火不断,不管是土司和土司之间,土司和士绅之间,都会打的没完没了。

    大明毕竟人多财雄,民间财富众多,只要不断投入,肯定会打赢这场战争。只要朝廷控制不要出现大的动乱,随他们打去,最后获益的一定是朝廷。

    李东阳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坐在家中的书生会想到这一切,而且他的逻辑看起来毫无问题,能自圆其说。其实李东阳稍一点拨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才明白为什么首辅刘吉一定让他跑这么一趟,确实来对了!

    想到这里,李东阳又仔细的打量了这个面色清瘦的小书生,沉吟片刻,问道,“子卓,你近期可做有什么时文,可供老夫一观?”

    超哥也想知道自己的八股到底做得怎么样,虽然说想着刘吉和太监帮忙作弊,但是他们一天不答应,自己也不能松懈。再说最起码写出来的文章也要看的过去,否则让人一眼看出作弊,搞不好就会吃大亏。

    所以超哥不好意思的拿出近期所作的一些八股,当然自己的老丈人看过觉得还可以。李东阳仔细翻看了一下,心里叹气,果然如此,心思都放在种痘黄连身上,写的文章只能是差强人意,文采很一般,八股对仗也不工整,想中举进士确实有点难。

    李东阳摇摇头,突然变了声音,厉声说道,“你自知文章很一般,所以才不断的结交内宦,是也不是?”

    超哥吓了一跳,靠,这位李大人也太能谋了吧,这都能想到。不过他最近名人见得多了,胆量大涨,也不慌张,“李大人何出此言?超不是很明白。”

    李东阳毫不客气的继续数落道,“你还敢欺瞒于我,在济世医院与那姚谦冲突的是你的家丁才对!如果不是你勾结汪直这个阉宦,他怎么可能替你背这个黑锅?”

    说完李东阳就把近期自己的证据一一说了出来。原来当日姚谦在公堂上说自己瞒过知府,瞒过巡按,就是瞒不过张秀才,李东阳就起了疑心了。目前不论是奏折,还是审判看来,都没有姚谦与张超的直接冲突,那么张超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揭露出姚谦弑父的真相呢?

    李东阳左思右想,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当日在济世医院与姚谦一伙发生冲突的时候,张超也在场。要么就是姚谦被抓获之后,张超曾经参与对姚谦的审判。无论哪一种都说明,张超与汪直有很深的联系。

    基于此,李东阳开始调查,果然他就发现了问题,与姚谦发生冲突的压根不是什么南京御马监的人马,就是济世医院的护卫。那么为什么汪直会担下如此大罪,庇护张超呢?

    这一回他不得不来见张超,一是刘吉所托,不得不往,二来就是为了探究一下张超与汪直到底有什么勾结。

    李东阳把这些证据一摆上来,超哥就明白,果然是未来的名相,真的很不简单。姚谦只是提了一句,就引起了他的怀疑。这下子可把我这淳朴,善良的小秀才给坑苦了。

    张超沉思了片刻,却答非所问,“李大人,您觉得我的才干可以为官否?”

    李东阳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你才干过人,再锻炼几年,守执一方不成问题。但是你心术不正,现在就敢勾结阉宦,以后还了得,必然是我朝大害。”

    超哥一下子变得很生气,虽然他想着种种手段,希望中举进士,但是从上辈子到这辈子谁也没有说过他心术不正,李东阳是第一个。

    他自认不是什么良善之辈,都杀过人了实在也不好意思说,但是自始至终他却没有主动去害过人,不论是种痘还是黄连素济世医院都是有利于老百姓的,说他心术不正他是很不服气的。

    超哥愤怒的控诉道,“李大人,我承认,您猜测的有道理,确实是我的家丁刺死刺伤多人,那也是让号称清流的赵巡按马知府给逼的。

    他们勾结张国丈把一个弑父的凶犯当成孝子,竟然妄想一口气吞了我和黄大夫等人辛辛苦苦建立的济世医院,我们不反抗,难不成坐以待毙?

    汪公公的到来本来就是意外,他不追究我等更是意外之喜。勾结阉宦又如何?阉宦可没有一口气吞了黄连素,比这些清流吃相好看多了。”

    李东阳默默的听着超哥发泄,他承认赵昱马金他们在济世医院这一事上确实比太监们的吃相更难看。心里却吐糟那也是你小子提供了更好的更文雅的办法,才让阉宦们有所收敛。

    但是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也算是清流中人,他没办法接受超哥对清流的误解,解释道,“如赵昱这等虚伪小人却是极少,子卓不要误会了。”

    超哥哈哈一笑,“李大人,宦官是人,文官也是人,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一棍子把宦官打死,却又把文官捧上天,都不是事实。在我看来,汪直这样的阉宦怎么都比赵昱这样的清流有用的多,也更利国利民才是。”

    李东阳怒道,“汪直祸国殃民,你怎敢说他是利国利民?”

    超哥很不以为然的反驳道,“汪直祸国?不知道建州之役,威宁海之战是谁的功劳?李大人摸着良心说一说,汪直在边疆那几年是功还是过?”

    李东阳默然不语,作为一个正人君子,他没办法反驳。汪直在的那几年与这些年相比,边疆确实安定的多。

    超哥又反驳的说道,“至于殃民,我看是殃官才是。汪直流传的轶事不少,我从来没有听说有故意害人之事。他开办的那个西厂本来就是秉承先帝的旨意办事,为先帝揽权所用,触动文官的利益不被骂才怪。再说他所处置的覃力朋,杨泰杨华父子等人无一不是害民之辈,早就该死。”

    李东阳突然发现他对于超哥的反驳很无力,一时间竟然愣住了。

第93章 改变() 
最后,超哥说道,“李大人,在我看来,要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是要看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他的言论和别人的看法。

    站在文官的角度,汪直无视制度成规,随便抓捕官员,确实是一个祸国殃民之辈。但是作为平民,我却觉得汪直的功远远大于过,应该肯定他,而不是随大流,肆意诋毁于他。”

    李东阳沉思了良久,作为一个并不迂腐的士大夫,他没有办法否定超哥的观点。世人多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个远在南直隶的书生却有自己的独特的观点,虽然有些惊世骇俗,但是不能说没有道理。

    真是奇哉怪哉,这些见解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做不到的,看他的书房都是些科举时文,也没见有什么历史典籍,他这身本事哪里学来的?

    可惜两人不熟,刚才气氛还有些紧张,不过该问的还是要问清楚。李东阳继续问道,“是不是因为汪直有助于你,你才为他说话?”

    超哥骄傲的说道,“李大人也太小瞧于我了,就算汪公公不相助于我,我也有脱身之策。对汪公公我一向觉得世人不该如此对他,他也是我皇明的功臣。”

    “那你说说看,你准备如何脱身?”,李东阳不再讨论汪直。

    超哥就把他那套利用太祖大诰的玩法说了出去,反正都被逼到这个程度了,索性把自己的本事都展示出来。当日汪直能够欣赏于他,李东阳搞不好也会欣赏他。

    李东阳现在相信自己是真的看走眼了,这个种痘的张秀才不仅仅才干突出,最大的本事是胆子奇大,别人不敢想的不敢做的事情他都敢想还都敢做。

    此人外表温文尔雅,一脸书生气,内心胆大妄为,与外界传言完全不符,怪不得他那么欣赏汪直,骨子里他跟汪直就是一路人。

    太祖大诰是太祖不信任大臣,搞出来的附加惩罚,其中种种奇葩酷刑,真是让人读了都害怕呀。

    太祖一崩逝,就没有哪个傻瓜出来说要遵守这个祖制,可见大明朝的祖制也是有选择的执行。

    李东阳现在都要感激汪直了,要是让这个秀才出来一嗓子喊出来,到时候朝野还不知道怎么处理。

    这样的人留在民间,简直就是个祸害,偏偏他又是种痘,又是神药,很有名望,还一心为国,有了成就就喊上朝廷,这样的奇人朝廷怎么好随便动他。

    此时他有点明白汪直为什么主动帮他背黑锅了,还是想想办法让他去官场,到时候有了约束,就算要祸害也要让他去祸害外人去。

    李东阳想了想,很郑重的说道,“今日关于汪直的种种言论,绝不可告知他人,切记切记,慎之慎之。”

    超哥明白李东阳的好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