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姚谦恨恨的远远望了一眼济世医院的方向,道,“本来看在都是乡里乡亲的份上,黄岐那厮出点钱也就算了。竟然敢这般不给颜面,就不要怪我姚谦不客气了。”

    谁也没有想到,就因为一个小流氓的讹诈,引发了一场震惊大明朝野的大乱斗。

第69章 官司() 
姚谦一直坚信,出来混江湖的最重要的就是面子。济世医院不给他面子,就是跟他过不去;跟他过不去,就是跟他堂兄过不去;跟他堂兄过不去,就是跟大明朝过不去。

    所以他从济世医院回来就带着礼物去拜访堂兄,那他堂兄是谁呢,却是庐州府的户房典吏姚安。

    自科举大盛之后,官吏就分了家,官是官,吏是吏。太祖是苦娃子出身,深知民间疾苦,对官吏的横行跋扈十分憎恨,但是偌大的帝国又必须官吏管理。于是大明朝的官吏制度的设计就比较离奇,官员的数量少的出奇。

    以合肥县为例,设知县一人,掌一县之政;设县丞一人,主管农、粮、马事;设主簿一人,负责巡捕、盗贼之事。就三个官要管理一个县的事务;再到庐州府,设知府一人,掌一府之政。另设同知、通判,分管清匪、巡捕、农耕、水利、牧马等,还有推官,掌管刑名,府多了一个官,就四个,管理一府事务。

    这些官员是需要朝廷的制书才可以上任,更加奇葩的是,因为官吏下乡常常扰民,太祖立法规定不许官吏下乡,还允许民拿害民官吏。不许官吏下乡,那些喜欢偷懒的官吏自然求之不得,乐得以此为借口优哉游哉,而想做事的官员却被活生生束缚了手脚。

    这样因噎废食的结果就是地方事务事实上是把持在吏员手中。胥吏这一行,又因为是具体经办各类官府文书和各类公务,需要行政、人事、刑狱、钱谷等方面的经验,需要熟悉朝廷的法规及历来有关谕旨。做一名胥吏,是要经过多年专门学习和训练的,往往父传子,子传孙。因而在胥吏这一行,存在着家族世袭的现象。

    所以表面上,胥吏地位卑贱有如奴仆,实际上他们是衙门实权的掌控者。他们越权、窃权、弄权、专权以至专政。朝廷内外、国家上下不可一日无吏,但吏又上欺官,下害民,成为国家一害。

    胥吏在本衙门的官员面前,无不卑躬屈节,低三下四,唯唯诺诺,一副奴才的样子。然而其内心,未必都买官员的账。在背后,对官员表示不屑的,表示鄙夷的,则大有人在。甚至太祖洪武年间,就屡次发生小吏殴打上官的奇葩事。

    因此对于一个地方官而言,如果处理与地方胥吏的关系,往往决定了他在当地执政的结果。能够掌控胥吏,不为其所害的大多是能臣干员。反之被胥吏控制的往往就容易背上黑锅,甚至被害的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

    那么絮絮叨叨说这么多干什么呢,就是为了说清楚这个户房典吏姚安的重要性。这个姚安看着毫不起眼,却是庐州府的胥吏领袖,正是目前庐州府事实上的一把手。

    前任宋知府有能力,也只是跟他分庭抗礼而已。而新来的马知府根基尚浅,就压根压制不住姚安了。马知府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种情况,日夜寻思着如何改变。

    却说姚谦找到党哥姚安,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通济世医院的问题,又搬出了他发明的理论。姚安虽然对这个不学无术的弟弟很是头疼,但也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

    姚安这些日子过的很是滋润,就有些得意忘形,觉得应该给济世医院的黄大夫和张监生一个教训,另外他隐约发现张家似乎发了一笔横财,就想着敲上一笔也是一件好事。就请人写了一封状纸,然后指点姚谦去合肥县告状。

    那姚安为什么不到庐州府告状呢?这就要说起明朝的司法制度,严禁越级上告,否则要打板子。所以姚谦要从合肥县开始告起。再说府县相邻,姚典吏在合肥县也有朋友。

    合肥县发生的事情,没过一个时辰就让庐州府和察院知道了。马知府和赵御史两个人都是欣喜若狂,总算是找到突破口了。

    先说赵御史,少年得志的他,让人召见超哥,超哥敢找个理由不来见他,真是岂有此理。现如今孝子姚谦状告济世医院,我看你还能躲下去吗?济世医院名义上的东家是黄岐,这个黄岐跟张超好的跟一家人一样。只要拿住了黄岐,张超还不是手拿把攥,到时候就任他揉捏了。

    马知府的高兴还有另外一层。姚谦的堂哥姚安在庐州府现如今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他马金竟然被架空了。好歹马大人也是两榜进士,竟然给个典吏架空了,他又岂能善罢甘休。

    这回姚谦告状,背后肯定有姚安的指点,如果姚谦输了,姚安肯定忍不住会跳了出来,继续折腾。折腾越多,把柄就越多,让师爷盯着,瞅准时机一举拿下。

    再说张超那厮好似把赵御史得罪的不轻,赵御史忍了良久,这回肯定会忍不住出头。我再添些油加些醋,这样既拿下了姚安,又报复了张超那厮的慢待,可谓两全其美。

    要是姚谦赢了,那就更有好玩了。济世医院成立那天就来了太监和首辅的管家,岂能善罢甘休,肯定不会认输。到时候就会上诉,老夫就更有机会了。现在这济世医院可是日进斗金呀,最起码弄些神药,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知府和察院这么一插手,就意味着这桩官司脱离了原来的普通的医闹纠纷,这下子合肥县就有苦头吃了。

    原来的合肥知县因为除夕大案,刚刚被罢官抄家,知县本人被流放,妻女更是进了教坊司,真是惨不忍睹。

    这次新来的合肥知县是南京吏部精心挑选的循吏,随是举人出身,但是很有骨气,不惧知府和察院。再说前知县的下场就摆在那里,初来乍到的知县这时无论如何小心都不为过。

    知县看着这原告双方,就皱着眉头,暗骂姚谦没事找事。大夫治病用什么药,还要听你病人家属的?不过双方都大有来头,却是不能那么随便糊弄了事,必须有一个说的过去的结论。

    于是,让捕头通知济世医院黄大夫派人来应诉,这下子济世医院上下就热闹了。

第70章 初审() 
消息传到济世医院,医院的大夫们都愤怒极了。一个个都声称,如果官府真要判医院有罪,那他们都不干大夫了,也没办法干下去了。

    超哥知道后,不以为然的笑了笑,前世的医闹你们还没有见识过呢。这几天姚谦来闹事,他觉得背后肯定有人指使,所以他就做好了这一天的准备。

    超哥安抚黄大夫,“黄老,自从我们弄出黄连素,就应该知道有这么一天。现在我还庆幸,对方选了姚谦这个货色来闹事,要好对付多了。”

    黄大夫看着超哥这么冷静,也压了压怒气,“你说的倒是轻巧,那你说说看,怎么办?”

    超哥说道,“这些天,我请郑三爷帮我查了一查这个姚谦,这个人很有点意思。黄老,请听我慢慢道来。”

    “姚谦是个破皮无赖,喜欢讹人钱财。这次我本来也以为他就是盯上了咱们济世医院,想着弄上一些钱财。也私下里托人找他的堂哥说和,按说以我们两家的关系,姚安应该知道轻重。

    可是却没有想到,姚谦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这就很不正常了。我索性不在理会,看他到底想怎么样,果然现在官司都来了,后续想必知府,巡按也要掺和进来。这已经不仅仅是个医闹官司了,这是有人盯上了济世医院,盯上了黄连素。

    我们必须好好的斗一斗,不然太监和首辅那里都会把我们当成软柿子捏,那样早晚有一天,我们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黄大夫点点头,“确实如此,那你准备怎么做?”

    超哥就跟黄大夫详细商量起他的计划。第二天,黄大夫并没有去应诉,出来应诉的种痘社的好友丁秀才。丁秀才这个人喜欢打抱不平,又喜欢钻研大明朝的法律,就喜欢背后给人出出主意,写写状纸什么的,就是大明朝的律师。

    官府也知道有这么个喜欢钻空子的秀才,但是丁秀才为人十分小心,并没有被宋知府找到把柄,所以宋知府一直只能捏着鼻子忍受着。

    丁秀才代表济世医院打这场官司,与姚谦一起被带入公堂。丁秀才可以遇官不跪,姚谦就需要行礼下跪,这借着老父亡故好不容易得来的一点气势顷刻间就被打压下去了。

    新知县姓王,早在上任之初就知道合肥有丁秀才这号人物,这次见他竟然敢出面代黄大夫打这个官司,十分不满。丁秀才见完礼,王知县也不理他,等了一会儿,就怒气冲冲的问道,“你这个生员不在家好好读书,怎么又出来为非作歹?”

    跪着的姚谦听完,立马高兴起来,看来知县大人果然向着他呀。

    丁秀才恍若未闻,不慌不忙的解释道,“禀告王明府,小生却是济世医院的东家之一,代表济世医院正是恰如其分。”

    说完,从带来的文件夹中拿出来一张纸。王知县看了下,却是济世医院的东家列表。好家伙,一长串,庐州府的有名望的秀才,乡绅,商人一一在列。

    王知县看着这张表,皱了皱眉头,无奈的说道,“既然你是济世医院的东主,又是个生员,就站着回话。”

    姚谦一看不对呀,着急的嚷道,“县太爷,济世医院的东家不是黄岐那厮吗?怎么这个丁秀才也是东家。”

    王知县不满姚谦乱说话,就把对丁秀才的不满发泄到惹事的姚谦身上。“谁让尔等胡乱插话的,来人,杖责十下。”

    姚谦运气不错,揍他的捕快知道他有些背景,不敢打的厉害。尽管如此,姚谦也是被打的不轻。一顿打之后,气焰顿消,忍着屁股的巨疼,重新跪好。

    这个时候,王知县看着灰头土脸的姚谦,瞄了下状纸,就问道,“姚谦,你状告济世医院,不给你父亲使用黄连素,致使他不治身亡,给本令一一道来。”

    姚谦就一一诉说起来,原来姚谦的父亲患有消渴症,一直不见好,这次听说济世医院有一味神药,也没有打探清楚,就带着一个仆人慕名而来。

    谁知道到了医院,才被告知他的病状不适用于消渴症。老爷子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就不管不顾的大吵起来。医院好言安抚,才把他劝了回去。谁知道回去不到三天,就撒手人寰了。

    姚谦可是个大孝子,怎么能让老爹死的这么不明不白,就去医院吵闹。又被医院的狗腿子们给赶走了。

    最后姚谦大哭道,“县太爷呀,济世医院有药也不给我爹治,眼睁睁的看着他老人家撒手人寰,我这个做儿子怎能善罢甘休。那些狗腿子又把我打的遍体鳞伤,我的青天大老爷,要给小的做主呀!”

    王知县看着他哭的这么伤心,也有些感动。就安慰道,“在公堂上不要大声哭泣,你可有人证物证?”

    姚谦当然有,就让人把证人一一喊了进来,询问清楚,果然都是符合姚谦的说法。

    王知县点点头,又转头问丁秀才,“你又什么可以好说的?”

    丁秀才反驳道,“济世医院给病患治病,用什么药,都是大夫们秉承着医德所为。黄大夫首创种痘,受到朝廷的特旨表彰。他却坚辞御医,回到庐州老家,开设了济世医院,我等感激黄大夫的人品,都入股以助黄老一臂之力。以黄大夫这样的医德,如果能够使用黄连素治疗,他怎么会不予使用?”

    说完,就把济世医院这段时间使用黄连素的情况呈了上来。王知县翻了翻,写的很详细,确实没有用黄连素给消渴症病人用药的。

    还有济世医院对姚父的病情书也呈了上来。病情写的很详细,有哪些病状,准备怎么治疗,注意事项等等。

    王知县看完,心里暗叹,这个济世医院果然不同凡响,事情做得很细,他觉得实在没有办法推翻济世医院的结论。

    丁秀才又把几次姚谦来闹事的见证人都叫了过来作证,确实没有殴打姚谦的说法。

    王知县觉得事情很明显了,就怒道,“你这个刁民,无事擅讼,又播弄是非,胡乱攀诬,但本官见你是孝子,不忍加责,赶紧滚回去,不许再去骚扰济世医院上下人等。如尔再犯,定不轻饶。”

    说完,就写下了案件判词,让师爷放在案卷中,结束了审判。第一回合,济世医院胜利。

第71章 丁秀才() 
姚谦状告济世医院,王知县毫不犹豫的判姚谦输。尽管事前有人隐约透露过府衙和察院的关注,但是当王明府看到济世医院那一长串的股东名单后,就果断的决定在这场对决中,谁的意见都不听,只看证据。

    从目前双方提供的人证物证来看,明显被告方准备的更加充分,所以他倒向被告谁也没办法反驳。毕竟作为一个新知县,对当地不是很了解,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宣判完毕,姚谦艰难的爬起身,恨恨的看了丁秀才一眼,一瘸一拐的走了出去,然后被手下的小兄弟们搀扶着离开。

    丁秀才向知县大人深施一礼,王知县点点头,“我看了济世医院的证据,做的很好,不愧是医家父母心。你身为济世医院的东主之一,为其出头,本县无话可说。但是下不为例,再听说你用这种方式为人做讼,决不轻饶。”

    丁秀才低头听着王知县的教训,离开县衙时,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心想,看来这行生意不是那么好弄的,得好好寻思个好对策。

    秀才这群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扶,要是考不上举人当官,实际上过的要多好也没那么容易,能选择的出路并不多。

    最好的出路是给人当个师爷,丁秀才当个刑名师爷就很不错,可是庐江府出身的官员不多,丁秀才出身贫寒,没什么关系,一直没有捞到这个机会;

    要么是跟王老秀才一样开个私塾,丁秀才这个人嫌孩子聒噪,不愿意开;

    要么就是出头露面,谁家里有个红白喜事,捧捧场,或者写个对联,算个卦什么的,但是收入不稳定,再说秀才也是有尊严的,丁秀才丢不起那个人;

    还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