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总管也含笑说道,“张监生不用担心,你好好说一说如何做,要知道南北两京现如今盯着的人可都等得不耐烦了。”

    超哥现如今也是没有办法,既然得罪了赵御史和马知府,那就只能抱紧眼前这两位,不然有苦头吃了。

    超哥早就有所准备,但是他答非所问,首先给两刘算了一笔账,“刘公公,刘总管,我首先来算一笔账。

    大明朝有一千多个县,几千万人口。我们巢县应该算是富裕的。所以人口应该是比较多的,全国所有的县人口一平均应该没有巢县的人口多。”

    刘总管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超哥继续算账,“我让家人购买黄连时,整个巢县所有的药店都跑了一趟,收集了所有的黄连。我算过不超过二十斤。按照这样的比例,全国现存的黄连绝不可能超过四万斤。

    然而二十斤黄连才能提取不到一斤的黄连素,这样算下来,就算我把全国所有的药店的黄连都买了过来,也提取不了两千斤的黄连素原料。

    新种植的黄连要五年才有收成,那么这就意味着连续五年我们最多只有不到二千斤的黄连素原料。

    这些天,黄大夫试验过,一颗药丸如果起作用,八厘的黄连素是必须的。这样不计算损耗,就算收集到全国现存的原料,我们能够制作的药丸绝不可能超过五百万粒。”

    刘公公被超哥卓越的计算能力吓倒了,就疑问道,“你计算的这么精确干什么?”

    超哥没有回答他,继续总结道,“黄连素效果太好,可以说是很多病的特效药,甚至是唯一的特效药。如此一来,大明朝对黄连素的需求可以说是无限的。

    我这么一计算,两位先生应当就明白,黄连的供应量远远不够黄连素的需求量,这就意味着黄连素的价格至少在未来五年将会居高不下,甚至价比黄金。”

    超哥用数字说明问题,很明显说服了两刘,刘公公咂舌的看着手里的这一颗黄连素,“就这小小一颗能价比黄金?”

    超哥有点无奈的说,“我也不相信,但是我计算得出的结论就是,确实价比黄金。”

    超哥确实很无奈,他怎么也想不到,后世的一款便宜至极的家庭常备药,竟然有这么珍贵的价值,甚至都快赶上四十年代的青霉素了。

    刘公公和刘总管互相看了一眼,极度兴奋的问道,“那现如今张监生你的手中有多少黄连素?”

第65章 方案() 
超哥有点无力的说道,“我发动了种痘社的众多东家,目前也就收集了不到三千斤黄连,现如今黄连的价格已经翻了十多倍,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刘公公不满意的说道,“怎么会这么少?”

    刘总管虽然岁数有点大,但是很快算了出来,“也就是说,你收集的黄连只够制取四十万颗药丸?”

    超哥点点头,“黄连用作外伤,只能制成散剂,这样算下来我现有的黄连素只够制取三十万颗药丸。按照一瓶十颗计算,现在最多只能三万瓶。”

    刘公公越发兴奋,眼冒金光,说道,“按照你的说法,这一瓶至少价值一两黄金,那你不是有三万两黄金的神药?张监生,你可是要发大财了。”

    超哥苦笑的摇摇头,“我敢发这个财吗?”

    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笑了出来,显然他们也很理解超哥的处境。

    黄大夫对这三位赤裸裸的讨论金钱,很是鄙夷。就说道,“三位慢慢谈,老夫出去接诊别人。”

    说完,关上药房的大门,留下三人密谈。

    超哥很诚恳的说道,“两位先生,这神药太过珍贵,小生绝不敢有半丝贪念。不知道刘阁老和蒋公公有何想法?“

    刘公公还是沉浸在三万两黄金的美梦中,可是他也知道,自己就是个传话的,能分点汁水就不错了。

    所以打点精神,说道,“咱家就是过来看一下的,回去必然禀告老祖宗,让他老人家定夺。”

    刘管家笑着说道,“我出门前,我家首辅大人有过交代,让我一定要仔细听听张监生的意见。”

    超哥想了想,都到这个时候了,该把牌亮出来了,

    “两位先生,在我看来,这款药可以做成一个长久的大生意,而不仅仅眼前这三万两黄金这样的一棒槌买卖。”

    刘公公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没有见过世面了,还是这个监生实在太厉害了,三万两黄金都不算是大生意。

    刘总管似乎早就有所意料,含笑点了点头,示意超哥继续。

    超哥从怀里掏出了两本小册子,本来应该是四本,谁知道知府和巡按跑了出去。分别递给了他们两位。

    “我的想法就在这两本折子上,请务必转交。”

    两人点了点头,也不看,就放在怀中。

    超哥也继续解说他的计划,因为有的时候书面所说并不一定能完全表达他的意思,他必须说清楚,而且还要经过两人的质疑。

    超哥认为,大明不像北宋,除了盐和茶叶有专卖之外,其他并没有专卖,这是太祖皇帝亲自制定的藏财富于民间的祖制,因此朝廷不应该像盐和茶叶那样专卖黄连素。

    但是黄连素的利益太大,现在内廷,外廷都知道。如果朝廷分不到好处,也就没办法堵住悠悠众口,特别是科道中人。

    说到这里,刘公公反应过来,原来那个御史也是过来占便宜的,天下乌鸦一般黑,竟然还敢瞧不起他,真是岂有此理。

    因此超哥建议,应该成立一个黄连社这样的民间店铺,但是朝廷特许可以垄断黄连素的销售和生产。

    股东可以由刘首辅,蒋太监这样的得力人士构成,如果不方便出面,也可以由人代持。可以实行股份制,比方说皇帝占有多少,首辅占有多少,司礼监占有多少,具体怎么分配,这个是你们后台大老板们商量的事情,跟我这个秀才无关。

    听到这里,刘总管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正是自己家老爷的特长,善和稀泥。

    那么这个黄连社如何垄断黄连素的销售和生产呢?关键在于控制原料。

    黄连生产在西南的高山上,现在很多地方都被土司占据着,官府也够不上。朝廷可以鼓励商人生产黄连,也可以让土司们生产黄连。

    因为西南交通不便,比方说入蜀的道路就那么几条,水路只有长江。

    所以就可以由黄连社在交道要道设点,从这些商人那里收购黄连或者直接从土司那里收购黄连。

    而且黄连素的提取方法目前掌握在济世医院手中,也可以转交给这个黄连社。

    这样黄连社就从原料和制造方法两条路径垄断了黄连素。也还不够,还应该在销售这条路控制黄连素。超哥建议用大区代理的方式拉拢各地的豪强参与进来。

    比方说鲁王和孔府在山东很有影响力,那么山东这一块就交给他们两家了。

    这样一来,就算是万一有假冒的黄连素生产出来,各地的豪强代理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去打击他们,不让他们扰乱市场。

    但是朝廷凭什么给你这个黄连社垄断权呢?所以黄连社要交巨额的特许经营税,可以高达销售额的二成,甚至更高。

    超哥知道,他这套后世行业巨头垄断的招数出来的结果,必然是黄连素的价格居高不下,比黄金还要贵。

    但是在产量上不来的情况下,黄连素的价格也一定会很高。与其这样,还不如吵得高高的,对于有钱人来,花十两白银和一百两白银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如果遇到严监生这样的老抠就另当别论了。

    某种意义上,他提供了一种刚需,让朝廷找到借口可以收税,让达官显贵,地方豪强可以不那么显眼的收割民间财富,后世的房地产也是同样的路数。

    听完超哥介绍完他这个黄连社方案,久经世事的刘总管就知道,这个方案一定会被朝廷采纳。看起来朝廷受益,权贵也受益,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

    那么谁付出代价呢?是那些为了性命不得不花大价钱买药的大明富户们。但是朝廷本来就很难从他们那里收到税,现在有机会收割一把,当然会非常开心,也有足够的动力去做。

    刘总管和刘公公认真的思考超哥的方案,也不时的提出问题,超哥一一答复。

    最后,刘总管问道,“张监生,你储存了这么多的黄连素,准备怎么办?”

    显然,作为黄连社启动必须的资源,超哥的这批黄连素必须交出去。

    但是超哥付出了巨资,又出了这么好的主意,就这么把超哥吃干了,抹尽了,以后谁还愿意给皇上和权贵们卖命?不能伤了超哥的效力之心呀。

    超哥当然明白,于是他提出了一个他觉得皇上和权贵们一定会答应的条件。“我的爹爹一直期盼着能见到我金榜题名的那一天,可惜天不佑人,老人家早早的离世,永远看不到了。”

第66章 汪公公() 
刘公公不加思索的赞道,“张监生为了给令尊挣一个遗封,就舍弃了价值千金的黄连素。张监生真是孝感天地呀!”

    超哥疑问自己是不是说的太深奥了,怎么这个太监会这么认为?还是他在故意装傻,看着也不像呀?

    事实上是超哥错误理解了普通人对科举意义的看法。

    科举成了进士,全国三年才有那么区区二三百人,在低级宦官眼中,这些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转世,尊贵的不得了。

    所以刘公公的内心对于这些文曲星是尊重,羡慕加自卑。所以当他看到赵御史要摔倒,就毫不犹豫的上前扶住他。

    只是赵御史不屑于他,竟然谢都不谢一声,拂袖而去,当他是狗屎贴身一样。

    刘公公的自卑心被刺激到了,所以不管不顾,毫不犹豫的反击。但是反击的同时,内心却在不断打鼓。

    到赵御史走人,他嘴上说他是苍蝇,内心的不安越发严重。

    不过等着知道赵御史目的跟他的目的一样之后,他却轻松了不少,星辰转世也是要食人间烟火的,我为啥要恐慌他。

    但是由始至终,刘公公也想不到超哥会打科举的主意。一般人作弊只是偷偷摸摸的,哪有他这样的,光明正大的要一个进士,你当朝廷的抡才大典是闹着玩啊!

    可以这么说,可怜的刘公公被朝廷赋予科举的种种假象蒙蔽住了,变成了真傻。

    如果刘公公继续爬上去,见识的文官多了,他绝对不会再有这样天真的想法,也不会听不出来超哥的想法。

    刘总管沉思了良久。他也没有想到超哥竟然敢当面打科举的主意,胆子也太大了。

    要知道因为科场作弊,每年都有人被充军流放。他难道不知道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呈报自家老相公吗?

    不过他是知道自己是带耳朵来听的,只需要把张监生的想法汇报给相爷,可不是让他来拿主意的。

    所以,两刘一个没想到,一个没想法,超哥该说的也都说了,把他们送走就好。

    这两位迅速回两京报信,庐州府离应天府很近,刘公公很快就赶到了南京皇宫,把超哥跟他说的一五一十跟蒋太监汇报了。

    当说到最后超哥的要求时,刘公公很感慨的说,“那个张监生真是诚孝的君子,奴婢很是敬佩,奴婢以后一定会多孝顺干爹。”

    蒋太监这个时候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一下子岔了气,一口茶水就喷了出来。一边陪坐的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太监,腰杆本来是笔直的,一下子笑的弯了腰,操着公鸭嗓笑道,“哈哈哈,小刘子真是个好孩子,蒋公,你选的好呀!”

    蒋太监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刘公公,“把那个册子留下,赶紧滚出去,别待在这里给我丢人。”

    刘公公眨巴着眼睛,泛着迷糊,赶紧施了一礼就退下去了。

    蒋太监看着他离开,苦笑着摇摇头,“让汪公笑话了,本来看着他还算机灵,就是世面见得少一点,特意派他出去跑一跑,没想到连那张监生的暗示都听不出来。”

    汪公公却笑着帮刘公公说话,“这个小刘子是个实在人,老蒋你有福了,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汪公公感慨着继续说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这一生有走高的时候,也有走低的时候,总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吾辈无根之人就更是如此,身为天子家奴,身不由已,宫中又倾轧的厉害。所以无论得势不得势,大多晚景凄凉的很。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养起了义子义孙,但是大多趋炎附势。一旦失势,落井下石的多,雪中送炭的却少的稀奇。

    咱家现在一身清闲,也有时间调教,你要是不要这个小刘子,转给咱家就是,咱家还巴不得呢。”

    蒋公公微微一笑,他知道汪公公是感怀身世。不由的安慰道,“老皇爷虽然为小人蒙骗,不再任用汪公,但皇爷刚登基,王威宁就被释还乡,想来汪公的好日子就快到了。”

    汪公公摇摇头,“老蒋,你这就是说安慰话了。皇爷在东宫时,咱家也侍奉过,还算有所了解。就算皇爷有意,身边的那群正人君子,也不会让咱家翻身的。咱家能安稳的待在南京老死,已经是万幸了。”

    蒋公公知道汪公公说的是实话,两人就暂时沉默了下来。

    蒋公公就打开超哥的那份小册子,还没有看完,就递给汪公公,就感慨的说道,“这个张监生,很是有一套。年初咱家在庐州府看他办的那个种痘社,也是井井有条,种痘既快又好。

    可惜就是有些心术不正,竟然想着科举作弊,还要咱家等帮他作弊,真是胆大的出奇。”

    汪公公就接过来,迅速的翻了一番,赞道,“真是好想法,与刘棉花的种痘五条有异曲同工之妙,朝野上下也都能照顾的到,看来刘棉花是得了传人了。”

    蒋公公听完,哈哈大笑,“可惜这个张子卓考试水平肯定不怎么样,这一点就比不得刘棉花了,刘吉那个翰林学士可是响当当的,文字功夫硬的很。”

    汪公公笑道,“南京锦衣卫有此人的档案,咱家翻看过他的秀才文章,一股酸腐之气扑面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