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时候兵权都在张超手中,所以大家伙只能一个个劝说,我们知道你没有野心,确实忠心不二,所以不必自责,赶紧平叛吧。

    说完之后大家伙的目光都看向了夏太后,你倒是说两句话呀,很明显张超哭泣的目的是把京师大乱的责任推卸出去,他需要朝廷大臣的背书。

    夏太后有些发蒙,这个中年的妇人,向来不受正德的宠幸,好不容易有了嘉靖这个养子,所以她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这个孩子身上,从来也不关心政事。

    夏太后出身十分普通,又因为不受宠,所以家中亲属在京中十分低调,简直就是一个小透明。她与太皇太后张氏不同,她对张超却是十分感激。

    在正德年间,夏氏过得十分凄惨,这个时候张超在宫中的亲信对她却十分尊重,同时在宫外,张超也让人拉拢着夏氏的父兄一起悄悄赚钱,当然张超做这些事都很低调,几乎没有人知道,但不妨碍夏氏记在心中。

    而嘉靖作为正德的嗣子后,又是张超提议让这个孩子养在夏太后身边,这样一来,有了母子情,她的后半辈子也不用担心。

    尽管嘉靖继位以来,她的心思都放在小皇帝身上,对于朝政从不参与,但是在深宫之中,张氏与夏氏的婆媳关系一直相当一般,夏氏也看不惯张氏和两个国舅的嚣张,但两宫说到底井水不犯河水,平时也没什么冲突。

    所以小家碧玉的夏氏在此时甚至不知道如何说是好,看大臣们都瞧向自己,夏氏慌张的说道,“诸位大臣说的极是,张先生当然十分忠心,这件事确实是太皇太后做错,不能胡乱下懿旨。皇帝,你说是不是呀?”

    嘉靖此时已经坐不住了,他动来动去,见母亲问,他毫不犹豫的回道,“母后说的是。”

    这个时候张超也达到了目标,所以他痛哭流涕的说道“太后与陛下既然还这般信任臣,臣无以为报,一定会尽忠职守,全力平乱。”

    说完之后,张超开始了布置,因为京师太乱,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张超亲自保护着帝后明天一早按照原计划入昌平城,但是别祭陵了,待在城墙里面当然要安全的多,而在保定的直隶总督李启思被下令立刻增援昌平,以防万一。

    同时张超再一次派出兵部尚书杨旦为首的重臣赶赴新团营,首先要控制新团营,只要这只军队控制了,京师怎么乱都没有问题。

    最后张超下令待在身边的明镇带兵增援城西,务必保证城西控制在朝廷手中,并且立刻开展平叛。

    布置完成后,会议方才结束,各人分别行动,这个时候张超来到了一个小帐篷,张鹤龄就监禁在这里,张超盯着张鹤龄良久,这才说道,“昌国公,现在你有何话说?”

第606章 三个条件() 
张鹤龄是在黄昏时分突然被控制住的,还有张氏的总管太监也一并被抓,从这个太监身上搜到了张氏的懿旨,所以这个太监当时就吓的瘫倒了,然后一五一十的开始交代起张氏的布置。

    但是张超一直没有审问张鹤龄,现在过来,也是因为他大局已定,张鹤龄还有用处。

    虽然还不清楚现在政变进展如何,但是张鹤龄已经可以确定,政变不会成功,他们说到底是行险一击,可是他现在被张超控制,那么就没有办法动摇张超的地位,而只要控制了皇帝,张超就算丢了京师,还是有翻身的机会。

    但是张鹤龄倒不是太过担心,因为他已经想好了退路,太皇太后被贼人挟持,那他为了姐姐属于不得不为,再说这一次出城那份懿旨,也没有在他身上,他可以推脱出去,他什么都不知道。无凭无据的,张超也没有办法杀害他。

    “张中堂,本爵不知道你为甚将本爵抓了起来?你问本爵有什么要说的,本爵还要问你想干什么,本爵可是大明的国公!”

    张超拍了拍手,他笑着说道,“到了此时此地,你还敢强撑着?昌国公,你恐怕不知道那个安太监已经招供了,嘿嘿,那份伪造的懿旨,老夫也已经看过了,你还有何话要说?”

    张鹤龄听张超这么一说,立刻扑倒在地,痛哭流涕的说道,“张中堂,小人没有办法呀,宫里的那些狗太监挟持了太皇太后,逼着小人协助他们谋害您,这不是小人的本意呀!

    你知道的,你知道的,小人一向很喜欢明威这个外甥女婿,你我两家又是亲家,我怎么会害你呢?”

    张超听完,有些吃惊的张了张口,继而笑着说道,“就凭这些狡辩的话,你也不算什么废物!好吧,你不说,老夫来说。

    这一次京师政变,应该是王璟居中组织的,联合了一批利益受损的勋贵,还有宫中的太监,而你,张鹤龄是他们最主要的拉拢目标。”

    张鹤龄听张超这么说,只觉得一丝丝寒意直袭胸膛,让他不由得全身发冷,看起来什么都被张超知道了。

    只听张超继续说道,“你这个人也算有些眼光,知道留一条后路,但你最大的问题在于太过贪婪。

    所以王璟才不顾颜面拉拢你,因为他觉得你好收买,毕竟要想谋害老夫最好有太皇太后的诏书方才有大义名分,殊不知你早就对老夫有了谋害之心。他们来找你,正中你的下怀,你当然是求之不得,所以你才会与王璟等人一拍即合。

    为什么老夫会这么说?呵呵,谁让老夫知道你这个人呢,你先前关心老夫的家事,关心明威,就是想在老夫死后借着明威这个嫡长子抢夺老夫的家业。

    而这一次你掺和进政变,也是这个原因,你等不及了,或者说老夫对明威的打压让你看不到希望了。你见文臣太监和勋贵联合起来想政变除去老夫,你当然就想起了夺门之变,那个时候先忠肃公不就这么被害死的吗?

    你就想着东施效颦,效仿当年的孙家,所以你主动去鼓动太皇太后,极力渲染老夫的威胁,让太皇太后误以为老夫要造反,所以才骗出了太皇太后的懿旨。

    可以这么说,你因为私心作祟,组织起这次政变,你说老夫说的对吗?”

    张超当着张鹤龄的面把他的小算盘一一点了出来,张鹤龄慢慢的脸色都变了,全身颤抖,大汗淋漓。

    张超瞥了他一眼,继续说道,“可惜呀,人算不如天算,你的弟弟张延龄太过胆怯,他胆怯不敢出京,竟然装病,这就引起了老夫的怀疑,进而发现了尔等的图谋。到了此时此地,你还有何话要说?”

    张超突然声音大了起来,威赫之下,张鹤龄终于绷不住了,他翻身在地,连连磕头,开始求饶起来,并且发誓绝不是如张超猜测的那般。

    张超笑着摇摇头,看着张鹤龄的表演。张鹤龄见状,知道有门呀,以张超的性格,要是真要杀了他,才不会有心思听他哀求,所以哀求的愈发动人。

    看着张鹤龄越说越是离谱,张超这才开口说话,他叹息了一声,“唉,明威虽然不得老夫的欢喜,但毕竟是老夫之子。徐氏又品行极好,老夫实在不忍让他们伤心。张鹤龄你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难逃。你要想活命,需要做三件事,否则,”

    张鹤龄不待张超说完,抢着说道,“只要中堂能饶了小人,莫要说是三件事,就是三十桩事,小人也一定办到。”

    “呵呵,别说的这么好听,你先听好了,再答允也不迟。老夫可以对你们兄弟既往不咎,但是太皇太后从此之后要退居后宫,再也不许参与朝政,你去说服于她。”

    张鹤龄当然明白张超现在解决了政变,决不可再容忍姐姐掌权,再说了姐姐本来也就是有一个掌权的名义,并没有多少实权,对于这个条件,他当然能接受。所以张鹤龄立刻就同意了。

    张超扳着手指,开始说起第二个条件,“此次京中大乱,宫中太监罪不可恕,本官有意改革内廷,废除二十四衙门。”

    张鹤龄听完,简直目瞪口呆,张超这是要在根子上彻底干趴下太监们,可是这关他什么事情,张超为什么要对他说?

    张超接着说道,“所以你要出来说法,把所有的罪责推到宫中阉宦身上。要知道,阉宦们罪多一些,太皇太后也就更安稳一些。”

    张鹤龄哪里还不明白张超的心思,所以立刻回道,“小人明白,一定老实照做。”

    张超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第三桩嘛,就要你出些血,你要把自己兄弟一半的家产捐给朝廷,以赈济这次因为尔等受灾的京师百姓。

    另外你要上书朝廷,重申一个原则,从此之后,非军功不爵,无功袭爵者必须严加考核。这是上书的内容,记住一字不得易。”

    如果说张超这三个条件哪个条件最让张鹤龄不能接受,那就是这第三条了,不仅仅夺去了他一半家产捐出去不说,还要夺了他们的爵位,除此之外,还让他成为其他被夺去爵位的勋贵的仇人,这他娘的真是阴狠呀!

    但是张鹤龄同样很清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要想活命只能老老实实听从,所以他只得苦笑的接过了张超的奏章,开始仔细研读起来。

    按照张超这份奏折,从此之后他们这些外戚封爵者最高不能超过伯爵,还不允许传给子孙,这样一来好些外戚封爵就彻底玩完。

    对于那些现在大明的武功勋贵,张超也是一连串的约束,最主要的是剥夺了他们世袭的带兵权,看起来张超对于这次勋贵搞出来的政变是恨之入骨呀,所以政变还没有结束,就已经在想办法处理了。

    摆平了张鹤龄,张超离开了张鹤龄的住处,国威愤愤不平的说道,“这个人这样坏,竟然想借用大少爷的身份,夺取老爷的产业,真是卑鄙无耻之尤,老爷真的准备放了他?”

    张超冷冰冰的说道,“老夫说话算数,只要他帮着老夫做好这三件事,这次政变的事情当然不会与他算账。但是张氏兄弟做了那么多坏事,老夫可不会阻挡别人与他们算账,到时候他们是死是活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国威听张超这么一说,不由得哈哈大笑,原来如此呀!

第607章 结局() 
与轰轰烈烈的政变相比,张超的平叛显得波澜不惊,杨旦刚赶到新团营驻地,先前派出的使臣已经把那些勋贵抓了起来,杨旦根本没有费什么功夫。

    相比于太皇太后的懿旨,张超以军机房兵部外发出来的是正大光明的圣旨,使臣们四处一宣读,军中将士纷纷放下了刀枪,毕竟中枢威信未失,而张超这几十年的所作所为比那个什么懿旨靠谱多了。

    而增援城西的明镇也十分轻松的平定了曹鸣雷之乱,当他当众宣读刚刚出炉的圣旨后,叛军立刻大乱,曹鸣雷匆忙之间想逃跑,但是走到半路就被部下给斩杀了。

    平叛成功的明镇带着精锐的骑兵直扑九门提督府,坐镇此处的王璟此时已经收到乱军的消息,他穿上了朝服准备与带兵镇压的明镇好好辩一辩是非,也好让世人知道他王璟是为了黎民百姓,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

    就算是今天杀了王璟,只要张超还敢跋扈乱政,世上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王璟在等着张超,大明的仁人志士是杀不完的。

    可惜王璟虽然满怀壮志,但是他的部下可不会那么愚蠢。等明镇见到王璟的时候,王璟十分狼狈,被士兵们五花大绑,嘴中堵着块破布,然后押送到明镇面前。

    明镇看到这位老先生这般样子,不由得连连摇头,他让人拿下了王璟嘴里的那块破布,然后解开了王璟的捆绑。

    明镇叹息了一声,“王部堂,你就算与父亲政见不合,也没有必要勾结阉宦与这些违法乱禁的勋贵一起作乱吧。”

    王璟狠狠的啐了一口,“相比于张超那个奸臣,那些阉宦和勋贵至少不会谋朝篡位。老夫能力不济,不能诛灭奸佞,匡扶朝纲,是老夫有愧于天子,有愧于天下万民。老夫死则死矣,阁下何必多言!”

    明镇听完,摇了摇头,“部堂对父亲这般误会,小侄也无话可说。只是王公,你扪心自问,你对得起因你而死的京师百姓吗?”

    王璟听完,有些哑口无言,他毕竟是一名有志天下的儒生,总不能说什么与社稷相比,百姓的死伤不值得什么。

    明镇说完之后,就下令将王璟关押起来,不要虐待他,等待张超的处置意见。此时京师尚十分混乱,明镇命令明军开始一个胡同一个胡同的扫荡,抓捕参与谋反和烧杀劫掠的乱臣贼子。

    短短一两天时间,整个京师就完全大变样了,在这场猝不及防的政变中,死伤的百姓多达数千人,最严重的是京中最重要的六部衙门竟然也遭到了叛军的攻击,无数留守的低级官吏被杀害。

    与死的人相比,最严重的是,户部仓库,内承运库,京师几大钱庄全部遭到了劫掠,损失多达几千万银元,很显然贼人有预谋的对这些银库实行了劫掠。

    除此之外,东富西贵的权贵都受到了冲击,很多人的府宅都被人抢掠了,甚至于很多人的家属都有损害。

    等相关损失报到张超等人手中,他简直要气疯了,这只乱了一两天,他四五年竟然都白干了。

    群臣们则震惊于这一次叛乱的损失之大,所以对于张超提议的三司联合派人入京严厉处置叛军并调查为什么损失这么大表示了一致赞同。

    而张超则陪同帝后简单的祭陵之后才慢慢的回到京中,此时他遇到的麻烦无数,而他的第一个麻烦就是京师权贵对于各大钱庄的挤兑。

    在这一场空前的劫难中,京中的各大钱庄几乎全军覆没,简单的统计了一下竟然有将近千万两的存银没了,这对于各家钱庄而言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济世钱庄同样也受创不小,但是他们在遇到贼人的突然袭击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保护往来账目上,所以虽然银子丢了不少,但是经营的根本这些往来账目保存了下来。

    而其他的钱庄则缺乏这个意识,所以不仅仅银子没了,连京中无数权贵存在钱庄的账目都丢的一干二净。

    当面对蜂拥而来的挤兑时,济世钱庄至少还可以辨认哪些是真的银票,哪些是假的银票。但是其他的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