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着县令,而且不断写信回来,抱怨官场难为,看起来回到家乡的日子不远了。

    当然四人之中,混的最惨的是唐伯虎,这也是命运使然,唐伯虎在张家待得厌烦了,前几年傻乎乎的被宁王招募,最后看出不妙,在去年装疯卖傻总算是逃了出来,然后又无脸继续去张家为幕僚,只好躲在家乡,终日饮酒作画为了,也不务正业,要不是有张超的定时接济,唐伯虎搞不好连饭都没得吃。

    所以很想得开的文徵明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就是他畅想往事,回忆过去的时候,已经盖好了桃花坞的唐伯虎登门拜访,这一次唐伯虎不是一个人过来,他们这些文人最大的东主安国也一并过来,这让文徵明有些吃惊。

    安国与李东阳的门生邵宝是亲戚,所以依靠着邵宝的关系,安国很快就发家致富。安国又是很有名的收藏家和印刷家,与张超手下的华秀才丁秀才一群人关系也很好,而且安国的社交空前活跃,甚至于与杨一清都有诗文相赠。所以凭借着过硬的关系网,安国成为无锡最有钱的商人之一,与华家齐名。

    安国这一次过来,是担负有使命的。张超设计国士院,目的很明确,希望他手下的商人能够走上政治舞台。

    所以得到张超的来信,华秀才丁秀才等幕僚就立刻动起手来,寻找适合的人物,参选南直隶的国士。南直隶应天凤阳二巡抚加上中都南都,整整有四十多个名额,是天下必争之地。

    张超的书信写的非常清楚,南直隶他们这些人能够控制的,听话打招呼的必须有七成以上,所以必须提前确定人选,而且要保证肯定能选举的上。

    作为张氏集团的重要合作者之一安国就担负着在苏州确定人选的重任,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文徵明。

    文徵明是官宦世家出身,又是举人,自身颇有才学,名气很大,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清静无为,性格严谨,不同于唐寅那般张扬,所以这个人选只要推出去,就肯定能够当选。

    安国将张超准备召开国士院,下令天下的有功名的士大夫和太学生一起选举国士一事告诉了文徵明,并且表明了他的想法,请他务必代表苏州人参选这个国士。

    文徵明对于国士院一知半解,但是他也明白,整个国士院只有一百三十名国士,而且国士享受的是五品官待遇,最关键的是可以对朝廷大事指手画脚,这样的国士无论是名声还是实际地位都是非常高的,文徵明当然十分感兴趣。

    他这个人对于功名很是孜孜以求,但是他也明白万一选不上,那可就有些丢人了,再说文人好面子,总不能人家一说他就急不可待的同意了。

    安国属于大商人,善于察言观色,他立刻就猜到了文徵明的心思,唐伯虎当然也猜的出来,所以他就上前劝说。

    唐伯虎对于文徵明能够参选国士院当然十分眼红,但他自己也明白他这个官方定论的科举舞弊者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资格参选的,更何况他逃离宁王府的手段实在是说出去丢人。

    整日装疯卖傻,脱光了衣服,摸着男人特有的器官对着侍女乱来,这要是当选了,岂不是给国士院丢人,所以他眼红归眼红,还是很耐心的劝说文徵明可以一试。

    只不过经过唐伯虎这么一劝说,文徵明也不好违反众意,那就参选吧。他名气很大,南直隶拥有投票权的读书人有几十万之多,大多听说过他的名字,所以他觉得自己肯定会当选。

    但是安国微微一笑,“文先生,天下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您呀需要走动一番。”

    按照国士院的选举办法,国士院的选举分区进行,南直隶被分成了南京,凤阳,苏北东,江淮,苏南,徽州六个区,每个区按照人口拥有5…10个名额,文徵明就属于苏南区。

    所以他只需要在镇江,苏州,常州,松江四府走动,拜访当地的士子,表明他竞选的想法,另外告诉这些人他当选之后,会如何利用自己国士的身份为家乡谋福利,为朝廷出谋划策等等。

    当然到处跑来跑去,肯定需要一定的花费,拜访士子还需要礼物,安国很豪爽的说他会出钱出力,钱上面的事情文徵明根本不用担心,让文徵明这样的读书人为国效力不是他们这些商人应该做的吗?

    听安国这么一说,文徵明总觉得哪里不对,他再怎么也不傻呀,世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好事,所以文徵明就有些纳闷,但是也不好直接问安国需要什么。

    等安国离开,文徵明就询问唐伯虎,这国士院看起来十分尊贵,但是他从来没有处理过国家大事,到了国士院也不太可能对于国事有什么见解,说白了就是一个伴食之人,求求名而已,为什么安国这么热情,比自己的事情还要上心?

    唐伯虎与文徵明不同,他长期在张家为幕僚,又待过宁王府,对于官场有一定的了解,“徵仲,张合肥弄出国士院就是为了安抚天下人心,你还真以为国士院能否决军机房的廷议吗?

    但是身在国士院,对于国事必然有所了解,也可以认识很多高官,安老爷到时候就可以凭借你好友的身份认识很多高官,光光这个,就值得他为你操心了。”

    文徵明听完,倒也不觉为奇,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他当然也十分乐意,所以放下心的文徵明就决定参选国士院。

第577章 成立() 
很快就到了正德十一年冬天,此时南方的战局已经明朗起来,宁王兵败之后带着一些侍卫逃跑,可惜他这样的贵人这方面的经验实在是差,用干净的卫生纸擦屁股这样的错误犯了不止一个,那怎么可能瞒得住朝阳区人民群众血亮的眼光,所以很快就被擒拿归案。

    至此宁王之乱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被完全平定下来,只是可怜了他招募的那些英雄豪杰,好几万人被俘虏,因为造反大罪,通通被官卖到遥远的南洋,这已经是大明对付叛逆的惯例,杀人太残酷了一些,让他们去南洋劳动改造,用贩卖他们的钱财稍微贴补一下军费,算是废物重新利用吧。

    平定宁王之乱后,王守仁继续得到任命,率领各路明军进攻南昌,剿灭蓝衣贼。刚刚因为击败宁王被任命为剿匪总兵官的明镇一马当先,率兵继续出征。

    明镇这个任命,一点争议都没有,凭借着一万多人,挡住了宁王叛军十万之众,还全歼了对方,俘虏了对方的主要首领,这样的全胜一个总兵都已经嫌小的,甚至有人喊着给明镇封爵,只不过被张超拦住了。

    蓝衣军在赣北复起,迅速控制了南昌等富庶之地,宁王为了造反四方掠夺的粮食军辎,甚至是简易的火器作坊全部都便宜了蓝衣军。

    除此之外,刘惠还迅速残酷清洗了赣北的士绅地主,掠夺了无数钱粮,在官军进攻前主动放弃了南昌,率领重新集结起来的数万之众抢先攻入了赣南。

    与官军激战数年,蓝衣军的战斗力远胜南方官军,又有宁王的装备,所以蓝衣贼在赣南攻城拔寨,所向披靡,而赣南乱军也不断归附,所以蓝衣军很快就控制了赣南大部,逼迫明军只能退守几个据点。

    瑟瑟发抖的益王则干脆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了浙江,益王一家都是新君的父祖辈,浙江的地方官哪里敢惹,只好把他们安置下来,然后立刻报告朝廷。

    江西位于南方的中心位置,与南直湖广浙闽粤都有交界,江西一乱整个南方都不安定。所以王守仁在恢复了南昌,与新任的江西巡抚交接之后,就马不停蹄往南方进攻,并且开始履行他总督的使命。

    王守仁首先严令汀赣巡抚一定要守住赣州这个军事要地,屏障闽粤两省,并下令湖南军队在长沙衡阳郴州三府集结,另外派军队守住饶州府,这样一来乱匪就被限制在江西和周边大山之中,威胁不到江南和闽粤的核心地区。

    王守仁十分清楚,随着明朝的开海,南直浙江闽粤四省沿海地区越来越富有,这些天下财富之地是吃不消蓝衣贼转一圈的。

    王守仁对几省过来增援的官军战斗力虽然十分不屑,但他他手下真正能打的只有明镇部,陕西边军和他带来的一部骑兵,数量有限,他也只能就着这些米下锅。

    只不过越是困难,王守仁的军事才华越是得到发挥,所以他不慌不忙,一边整军备战,一边与地方士绅搞好关系,并且利用蓝衣贼与赣南本地乱匪的矛盾,不断分化乱军,所以赣南局势很快就开始明朗。

    混乱不堪的正德十一年过去了,朝气蓬勃的嘉靖元年开始了,首先开始的就是嘉靖元年的殿试,同时各省选举国士院也在进行。

    张超对国士院选举十分重视,他和靳贵商量后,向各省派出了自己的亲信作为代表,与各省巡抚三司一起审核参选人的资格,并且监督选举。

    对于张超玩出的新花样,各省表面上都非常重视,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十几年都要在张超手下吃饭,要是让张超知道自己在他重视的事情上干的不好,搞不好是要吃大亏的。

    但是内心深处这些官僚的感觉却各不相同,政治嗅觉灵敏或者张超的亲信往往表现很积极,但是也有很多人根本不以为然甚至私底下消极应对,他们根本意识不到国士院的意义。

    因为官场的态度有的积极,有的消极,这也就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而各地有希望当选的士绅的态度就十分不同,有的谨慎,想观望一下再做决定;有的就十分激进,恨不得立刻当选。这样不同的态度导致选举的结果当然也会截然不同。

    同时张超在各地国士院选举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在江南的南直隶,浙江,福建和广东因为张超的合作者众多,他们非常清楚国士院选举的重要性,所以一早就动员起来。

    而在内地的江西因为战乱,士绅们死伤惨重,这时候宋珫这个江西的大佬出面,又有新任巡抚李启思的全力支持,所以可以肯定江西的选票也是大头归了张超。

    在湖广、四川、陕西这些中间省份,甘肃、云南、贵州、广西这些老少边穷地区,张超就有些鞭长莫及,只能借助一些政治盟友和合作商人操作,但是只要钱到位了,这些人的能量可以很容易发挥出来,所以张超应该可以获得相当数量的票数。

    而北方的河南山西山东北直隶,张超就操作的比较小心,一来离中枢太近,有能量的大员太多,二来不愿意太早暴露自己的战略目的,所以只是发动自己的政治盟友选举,很注意不闹出大的风波。

    尽管有种种顾虑和不足,在嘉靖元年四月,第一次的国士院选举开始时,天下几十万读书人开始选举时,仍然十分热闹,甚至可以说是群魔乱舞。

    很多高级官员压根没有想到,光光国士二字就可以引得无数土豪折腰,更何况还有其他种种很不错的待遇,而分区选举的结果就是很多土豪虽然可能不清楚这选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并不妨碍他们想办法获得一个名额或者支持族人获得一个名额。

    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大的家族因为谨慎或者因为对以下选上的选举很不以为然,也不愿意出来走动拉拢有投票权的秀才,所以选举结果一出来,很多地方真正有名望的清流或者大家族的子弟反而没有入选,倒是一些籍籍无名,态度很亲和的人成为了国士。

    另外尽管拥有选票的人只有秀才或者监生才有可能,而被选举人最起码是秀才,这实际上严重限制了参加选举的人数,人数一少,这组织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但是从正德十一年冬天选举国士公开,到嘉靖元年四月开始选举,这刚刚半年的时间实在太短了,短到各地出现了无数弊病。

    但是即便如此,嘉靖元年的国士院选举仍然是成功的,因为张超并不需要一个成熟的国士院来掣肘自己,现在这样一个国士院他能够控制的有四成多,还有三成多是各种各样籍籍无名的地方豪强,很容易被拉拢,剩下的不到两成才是对国政有所了解的退休官员,士族子弟,所以他可以轻松的利用这个国士院来进行种种改革。

    这不,就在嘉靖元年七月,国士院第一次开会时,张超就迫不及待的提出了一系列让世人震惊的提案。

第578章 开幕() 
国士院的位置在承天门附近,张超特别建设了一个环形建筑,一百三十名国士来到大会议室在各自的位置下坐定,他们好奇的观看这个仓促建成的水泥房屋。

    房间空间很大,屋顶很高,一排排半弧形的桌椅整齐的摆放着,一排比一排高。桌子上整齐的摆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一叠纸张,看来可以用来记录。

    在这一排排桌椅的对面是放着三排桌椅,同样摆放着笔墨纸砚,国士们估计朝廷大员有可能坐在这些桌椅上。

    国士们再观察左右门窗,并没有怎么雕龙画凤,显得十分朴素,很多土豪出身的国士摇了摇头,这般简陋的场所与他们的形象不符呀。

    倒是世家出身的国士很明白张超这么做的用意,官府的建筑就应该如此,再说了这里是士人议论国家大事的场所,要是弄得金碧辉煌,反而有些不妥当。

    这个被命名为国士厅的会议厅,还有十几个大柱子支撑着房,柱子旁边是一排桌子,桌子下方整齐的摆放着一个个木桶。

    国士们此时才发现有一丝丝凉意传了过来,仔细观察之后,才发现木桶里放着一块块冰。这可是大手笔,夏天这么多冰,不是一般人拿的出来的。

    想必到了冬天,也可以堆放一个个火炉,这一点设计倒是不错,冬暖夏凉,回到家中也可以同样布置。

    各位国士落座完毕,这时参加会议的官员们也陆续赶来了,国士们坐在左侧,而官员们坐在右侧。

    首先赶来的是科道官员,因为品级很低,这些人就被安排到最后一排,很多人对国士院本来就不感冒,现在看着一排排所谓的国士穿着正经的五品官的朝服,得意洋洋的坐在那里,很多人到处东张西望,跟土包子一样,简直是沐猴而冠,这些御史想想不由得心中来气。

    也不怪他们恼火,他们这批人都是两榜进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