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人就是明镇,他率领着一个船队刚刚回到南京,听说靳贵在宁,就赶来拜访。

    靳贵对于明镇突然出现有些奇怪,“贤侄,老夫听你父亲说你出海去了南洋,怎么突然回来了?”

    明镇憨厚的一笑,“小侄母亲身体有些不好,故而回来看望一下。”

    靳贵对于张超的家事也有所耳闻,他明白随着张超让老三明海母子掌权,这老大老二确实有些尴尬,所以老大成为了王府官仕途彻底毁了,老二则干脆跟张超翻脸,军官也不干了,直接出海自己打拼。

    靳贵就问起了明镇这几年的经历。明镇简单的说了一下,祖母病故,他按制度守孝之后,就成立了一家公司,招募旧部和出海的勇士,冒险带着一条船队出海去了南洋,后来又听说西洋香料价格高昂,他又带着船队寻找所谓的香料群岛,他运气不错,找到了这个群岛,于是就不断的贩运香料,所以很是大赚了一笔。

    但是出门在外就有些思念家乡,又听说母亲有病,所以就带着船队押运着西洋货物和香料回宁。这一回光光他带回来的金银货物就不下几十万银元。

    听完明镇的介绍之后,靳贵见此子皮肤黝黑,脸上还有刀疤,却是神采奕奕,不由得十分感慨。

    这真个好孩子,有胆有识,张子卓也真是舍得让他出海打拼,虽说这些年海外开拓收入很高,但风险也同样很大,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在张超父子眼中看来真是不当回事呀。

    两人聊着聊着,明镇就问起了父亲的情况,听完靳贵说起张卓这几年的煎熬后,明镇嘴角一撇,倒也没说什么。靳贵以为他们父子还有心结,当然又劝说了两句,别跟你爹怄气了,他也不容易,再说你们张家家大业大,几个兄弟都会分到很大的家业,别争了。

    明镇感激了靳贵的好意后,才说明来意,明镇告诉靳贵一个坏消息,他在港口卸货的时候,听说大批的蓝衣贼败亡之后,潜入江西,很多都投入到宁王护卫中。他听到之后觉得十分不妥,故而过来报信,请靳贵千万注意。

    这个消息就如同一个重磅炸弹一般炸醒了靳贵,他连忙询问细节。明镇也没有说太多的细节,只是说他是从港口听往来长江的船户所说的,另外当年蓝衣贼平定之后,很多头目都不知所踪,两件事一对照,明镇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靳贵。

    靳贵听说之后,根本不敢大意,他立刻开始着手调查在长江上走船的船户,另外对于当年巡江的水师进行调查。

    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当年巡江水师对于蓝衣贼夜晚南窜,一是畏惧不敢与战,二是蓝衣贼不断花钱买路,这种事情时间长了总有露出口风的时候。靳贵突然全力调查,很快就有了结果。

    靳贵气的浑身发抖,朝廷官军纵匪逃亡,亲王招纳反贼,这是什么性质不言而喻。现在又是这么一个特殊的时期,所以靳贵立刻决定坐镇南京,以首辅军机大臣的名义主持军务。

    他与杨旦商议后,命令驻扎在庐江府防范盗匪的官军移防安庆,守住这个南京上游的战略要点,以防万一。

    鉴于南京的军事力量十分不足,靳贵又亲自找到明镇,授权他招募军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决定,张氏在南直隶威望很高,又很钱,只能让张超儿子出面招募军队,明镇也不推辞,很爽快的同意了,这同样也是他来到南京的目的。

    正德亲征之后,张超就派出信号船南下,这些特别打造的船只尽管速度很快,但也不可能让明镇这么快来到南京。

    原来按照张超制定的规定,每十天,就会有船只从天津和南京出发把各种事务传递到南洋,一般不到一个月快船就可以到达吕宋。

    今年年初,熟悉正德和朝廷政务的张彩就判断出正德有可能亲征,再加上南方传来的宁王的消息,他综合之后就有一种感觉大明可能要出大事情。

    这个时候正好明镇对于香料群岛的讨伐获得了胜利,从此之后张氏家族又控制了一个和西洋交易的货物,打完了仗明镇刚刚回到吕宋,说是想回大明看看母亲和妻子。

    张彩不清楚张超对张氏兄弟的定位,他头疼的是张超立了明海为少主,让他主持后勤,却把嫡次子派出去打仗,虽然他也清楚明镇的性格,可是这样的模式太像当年李家父子的做法了。

    张彩可不愿意他辅佐的明海成为李建成,所以他就劝说明海,这南洋征伐除了环境恶劣些,但是战事并不激烈,你如果总是让你二哥带兵,在张家军中你哪里来的威望。

    明海很快就听懂了张彩的意思,当然顺手推舟也就同意了明镇回到大明。临走之时张彩就把他对大明朝局的分析告诉了老二明镇,建议明镇回到南直隶后,去见一见杨旦,然后整训一下张家在南直隶的家将等,如果出现什么大事,也可以发挥作用。

    明镇的船队在路上遇到了张超的信使,这个时候长期带兵的他敏感的察觉到南直隶方向可能有叛乱,所以他一回到南京,就开始综合各方消息,很快就发现了当年蓝衣贼逃窜江西的事实,南直隶是张氏的根本所在,他决不能坐视不管。

    所以这才有明镇当机立断拜见靳贵,并被授权招募军队一事,明镇得到授权之后,利用他的身份很快就拉起了一只数千人的水军,开始勤加训练起来。

第564章 胜利前的一幕() 
就在南方风云变幻之际,漠南草原上,正德皇帝亲领的中路军与鞑靼的决战也进入到关键时刻。

    鞑子骑兵众多,小王子是当时名将,久经战阵,但装备落后,甚至很多人连甲胄都没有;明军虽然装备很好,但部队实力参差不齐,正德又少历战事,指挥能力一般,所以这一仗就打的旗鼓相当,连续激战两日之后,双方都伤亡惨重,不分上下。

    这样惨烈的战局让众多明军军官恐惧不已,所以他们在正德面前恳求,鞑子强大,还是不要野战了,我们不是把营寨修的很坚固吗,让鞑子来进攻多好。

    但是正德果断拒绝了这些人的请求,在这个大草原上龟缩在营寨内,士气受损不说,若是敌人围而不攻怎么办,只有把方面的敌人打怕了退缩了,才可以获得大胜。

    正德拼命鼓舞士气,明天朕会亲自披甲上阵,鼓舞士气,另外养精蓄锐的骑兵也要做好出击破敌的准备。

    无独有偶,小王子也在鼓舞士气,明朝皇帝就在对面,只要吃调当面的明军,我们就可以再一次入关,这个时候不拼命更待何时?

    小王子跟明军拼了两日,也知道不能再拖了,要不然增援的明军骑兵赶来,鞑靼真有灭亡的风险。

    小王子此时也决定把最后的杀手锏派出来,那就是集中使用火铳的骑兵,一举冲开那一路战斗力不强的明军,彻底摧毁明军的士气。

    第三日天色刚明,明军就开始布阵,因为蓟镇兵战斗力不够,所以明军无奈之下,以武钢车护住蓟镇兵所在的正面,而两翼则是左右官厅,正德亲领最精锐的骑兵和江彬的宣大军作为预备队摆在最后。

    所以小王子稍一试探,看出中路虚弱后,就开始发力了,鞑子的几门大炮首先开火,与此同时数千骑马火枪兵还有女真铁甲兵猛的冲了出来。

    这是鞑子第一次出动火器部队,从来只有持火器杀人,而没有挨过火器攻击的蓟镇兵终于被鞑子一阵猛烈的炮火吓倒了,开始节节败退,并且阵型混乱起来。明军混乱,鞑子的女真骑兵就趁机冲了进来,而明军的步兵则涌了上来,开始了激烈的战斗。

    鞑子也有火器兵,正德有些意外,但转念一想,双方打了快二十年了,鞑子有些缴获也很正常。但看起来鞑子的火力并不凶猛,所以正德也不紧张,一声令下,左右官厅的主力开始进攻,意图合围中路的鞑子精锐。

    于此同时,小王子也派出骑兵包抄明军左右,包围与反包围,战场上到处都是枪炮声,乱成了一团。

    激烈的战斗整整打到了下午时分,双方不断把预备队投入进去,到了最后正德身边只剩下贴身的护卫和江彬亲领的精锐骑兵。

    为了观察战事,正德带着骑兵在前线纵横驰骋,甚至亲自与鞑子搏杀,皇帝如此英勇,明军士气大振,更是拼命的拼杀。

    见怎么也击破不了明军的战阵,战场形势又一次僵持起来,此时一阵急风,风沙大作,太阳甚至都有些黯淡无光,小王子见天赐良机,就把自己按照明军模式训练出来的一只胸甲骑兵,让济农巴尔斯亲自带队,绕过正面厮杀的前线,直接冲击正德亲军,擒贼先擒王。

    正德也察觉到机会到来,也决定把最后一只精锐投入进去,让江彬亲自率领,包抄鞑靼的后路。这是一场王对王的决战,巴尔斯的怯薛军和江彬的宣大精锐竟然碰到了一起。

    这是两只精锐骑兵的较量,巴尔斯部也是小王子仿照明军骑兵训练出来的近代骑兵,如同两堵墙撞在一起。冲撞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因为明军装备更好,所以伤亡要少一点,但是鞑子骑兵数量更多一点,所以两只骑兵就纠缠在一起,僵持不下。

    巴尔斯明白他的任务不是与当面骑兵纠缠,而是冲向明军的指挥部,攻击正德。所以他就率领十几个强悍的勇士绕过主战场,亲自往前冲。

    而正德远远观望十分着急,心急之下也策马往前冲去,见鞑子一个小队骑兵冲了过来,正德身边一队侍卫就冲上去阻拦。这个时候皇帝的身边的侍卫已经有些不足,精力又都集中在鞑子冲击的方向,不知不觉间其他方向就有些空虚。

    久战不下,不管是明军还是鞑靼都是精疲力竭,饥饿难忍,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比拼的就是耐力。

    明军正面的蓟镇军此时已经崩溃,鞑子驱赶着败兵企图冲击后面的宣大军的步兵,但是宣大军毫不手软,用猛烈的炮火告诉败兵,只有反向冲杀鞑子才有活路。

    而两翼左右官厅的明军却发起了一连串攻势意图合围中路,外侧的鞑子被不断击退,两部呈对向靠近。

    风沙慢慢小了,太阳也露出了身影,此时小王子也看清楚战场的形势,他苦笑了一声,今天拼命一战还是没有实现战略目的,而现在这里的骑兵是他在蒙古称王称霸的根本,草场没有了可以再抢,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所以他只得吹起了号角,蒙古骑兵闻号之后开始后撤,而明军更是士气大振,扑向鞑靼继续厮杀,但是此时打了大半天,明军早就疲惫不堪,也无力追击,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鞑子慢慢撤退。

    而巴尔斯无奈之下只得撤退,他恨恨的看着正德,虽然离得有些远,但是他还是下令手下几个射雕手朝着正德的方向抛射,正德的侍卫连忙冲向前,护住了皇帝的正面,只有几个在两侧护卫着皇帝的两边。

    正德此时欣喜若狂,朕亲自出战,一战决定性的击败了鞑子主力,这是太祖太宗一来最大的军功。靠着这样的军功,他在朝堂上必然会一言九鼎,再也没有大臣敢随意违抗圣旨。

    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他背向明军军阵,无人保护的背后,有几个明军打扮的人不知道哪里冒了出来。他们站在一百多米外明军的背后,一个正常火绳枪根本打不到的地方,冷冰冰的看着远处骑在高头大马上正手舞足蹈的正德皇帝。

    这几个人突然各端起了一只火枪,朝着正德的方向攒射,正德只觉得身体连续麻了两下,他不可思议的往回折了折,想看看到底是哪里来的子弹,但受伤之后,身体已经支撑不住落马了。

    这位年轻的皇帝落马之后,立刻就昏了过去,此时他身边的侍卫才反应过来,围住了皇帝,所有人都吓懵了,不知所措,皇上怎么突然间遇刺了?

    那几个弑杀皇帝的军官打完枪之后,恍若无事般的冲进了明军的阵型之中,再也找不到踪影。

    所以当这些侍卫转过头,看向皇帝背后时,这皇帝背后几十米都没有人,那这击中皇上的铅弹到底是哪里来的?

第565章 挣扎() 
一个侍卫见鲜血不断的从正德身上流了出来,几乎下意识的疯狂喊了出来,“陛下受伤了!”

    虽然战场上还是乱糟糟的,但是很多人隐约听到了,并不由自主的往后看,此时侍卫首领才从魂不守舍中醒了回来,连声说道,“快,快把副将军请来,还有,叫军医,叫军医。”

    这一天的夜晚,大胜之后,可是明军大营的气氛却凝重的空前可怕,正德皇帝受伤之后,经过随军太医检查,皇帝身中两弹,一弹击中背部,一弹击中腰部,以他们的水平根本就取不出来,除非有济世医院的手术医生才敢一试。

    这句话一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正德凶多吉少,因为军队所用的铅弹都是有毒的呀,这打中腰部和背部还有好呀!

    等江彬率领追兵回来,踉踉跄跄的来到皇帝的床边,他几乎要发疯,江彬知道他完了,整个江氏一族都完了,他的眼前似乎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张超冷冷的看着他,“江彬,你不是说皇上不会出征吗?现在在战场上受伤,你如何交代?”

    在江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他赤身裸体被绑在一个柱子上,然后两个屠夫正一块块的割着他的肉,而他的娇妻幼子则在一边凄惨的哀嚎。

    恐惧的江彬只觉得额头上的汗珠一滴滴的往下落,极度恐惧之下,在他眼里,这些拥挤在身边的军中将领都是他的仇人,他总感觉这些人就如同看待死人一般看着他。

    作为一名杰出的将领,江彬这个时候又突然变得格外清醒。他立刻意识到,不管正德会驾崩,他都必须控制这只军队,这样才有跟朝廷讨价还价的地方,否则这些人一定会把皇帝受伤甚至阵亡的责任推到他的身上,这个黑锅太大了,他背不起呀!

    此时正德昏迷不醒,浑身高热,几个太医正不断的给皇帝用水擦着身体,又灌了汤药,但是还是没有效果。

    江彬作为副将军是军中现在的一把手,所以他首先发言,温和的说道,

    “各位,陛下得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