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鞑子竟然南下了,这也太奇怪了吧,以前鞑子遇到大明的大规模进攻,不是应该躲到漠北,然后诱敌深入在围歼的吗?当年丘福之败就是这个原因,为什么现在竟然会这么早就冒了出来?

    事实上小王子也是没有办法,河套和开平两战的结局说明了一个问题,他只要敢于后退,明军必然是沿着河流筑城坚守,所以这一次东部蒙古之战,他决不能重蹈覆辙,所以只有出击正大光明的击败当面的中路明军。

    对于祖宗如何讨伐蒙古研究的比较深入的正德皇帝虽然纳闷于小王子的选择,但正德反而并是兴奋不已,他摩拳擦掌,甚至于拔出佩剑,连续虚砍了几下。

    正德的兵力十分充裕,有十多万人,背后还有几万荡寇军只要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增援,所以正德立刻敏感的觉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歼灭鞑子的良机。

    只要能拖住小王子,然后各路明军合围,这大股的鞑靼骑兵很有可能被围歼。所以正德决定打出自己皇帝的依仗,以自身为饵,把这股鞑靼吸引住。与此同时,明军的信使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蓟镇和开平方向,下令荡寇军和宣大军赶来增援。

    但是应该怎么做才可能吸引住敌军呢,正德决定示敌以弱,在正德看来,明军的精锐是他率领的左右官厅,而蓟镇的这几万人战斗力肯定比不上他亲自训练的军队。

    所以正德下令蓟镇总兵张俊率领所部主动出兵挑战鞑子,这是一个十分违背常理的战术,一般来说,第一战一定要用精锐部队,这样好增强士气,皇帝怎么反着来。

    “副将军,朕的左右官厅乃是大明一等一的精锐之师,若是太早出现,吓跑了鞑子那就不妙了。唯有如此,鞑靼骑兵才不会跑走。朕欲全歼这一部贼寇,唯有如此,方可全胜。”

    江彬听完正德的解释之后,也不得不佩服皇帝的天资聪颖,但是这蓟镇张俊部靠不靠谱,他心里没底呀。

    但是皇帝的想法又很有道理,所以江彬也没有理由反对。张俊是一个资深的高级军官,张超属意让他出征,就是用他的沉稳。万一遇到鞑靼,明军就会结阵防守,慢慢的消耗鞑靼的军力。

    但是现在正德让张超主动进攻鞑靼,张俊也有些发慌,但是他又不敢说臣做不到这样的话,只得老老实实硬着头皮进攻,所以张俊干脆用的是荡倭营成熟的战术,慢慢的往前走。

    同样是张超成熟的战术,同样是步骑炮联合作战,蓟镇的军阵出现在小王子眼前时,小王子却是有些疑惑,他总觉得有地方不对头,但是哪里不对,他一时之间也说不上来。

    与这一套军阵打过不小交道,小王子通过战争学习,也总结出一套破阵的战术。他的战术就是将火器融入骑兵战术,集中全力用火器敲掉明军不多的机动力量,然后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慢慢的撕下明军的皮肉。

    长期的战争,也让鞑靼部拥有了不少火器,他们也利用明军的降兵组建起自己的火力部队,小王子天才的将这么一只火器部队集中使用,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在战场上突然用出来,还有有很大优势的。

    所以在张俊进攻之初,小王子的骑兵就是不断的在明军的长矛火枪阵前掠过,反复试探,寻找突破口。

    如果是久经训练的荡倭营系列的军团,小王子的试探并不会占有多大的便宜,试探的部队只会不断的被明军的火枪火炮集中,但是这一次蓟镇军就不行了。

    面对着蒙古马队排着稀疏的阵型,掩藏住身形,不断的发动骚扰性质的冲击不断射箭时,缺乏训练的明军口中没有唾沫,竟然有些胆寒,甚至有些火药兵稀里糊涂间就把自己的枪弹打出去了。

    这种稚嫩的表现立刻被小王子看了出来,所以他立刻放出了女真骑兵,这些身高体壮,穿着重甲的女真人突然出现,竟然一口气凿开了好几个军阵。

    远远观望的正德皇帝气得脸色铁青,这些蓟镇军将嘴上吹得那么厉害,可是一到战前也太不给力了吧。但是正德同样也看出了这群女真人确实是不错的骑兵,此时,正德突然联想到张超对于女真的看法,确实很有道理呀。

    当时这只是正德脑袋一瞬间的思考,他也没有想太多,唯恐蓟镇部有失,正德只得下令江彬部精锐的官厅军开始增援。

    远远看着明军开始增援,但是明军的骑兵还是没有出现,小王子想了想,还是忍住了没有派出火器军,这样一来,明军的阵型慢慢稳定住了,甚至开始了反击,那些女真骑兵不断战死。

    增援过来的明军很显然是精锐之师,小王子此时也觉得试探的差不多了,所以一声令下,蒙古人开始慢慢退出进攻,希望引诱出明军追击的骑兵。

    但是出乎小王子意料的是,明军在蒙古人撤退之后,并没有继续进攻,反而开始收缩阵型,也在撤退,因此这一日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

    此时正德的身边围绕着好些位传统的将门子弟,这些人不断请求让他们出击追击蒙古人。正德此时十分清醒,“鞑子败而不乱,岂能随意追击,尔等先怯后骄,非取胜之道也!”

    正德的意思是小王子看着是撤退了,可是鞑靼各部的撤退明显很有节奏,根本没有混乱的迹象,怎么能随便追击呢。你们这些人面对鞑子的进攻时显得手足无措,打的一塌糊涂,还要朕派人增援。现在看着敌人撤退了,倒是胆气足了,想追击,这不是瞎扯淡吗?

    江彬在一旁听完,不由得佩服不已,咱们这位天子虽然为未曾经历战事,没想到这么冷静,真是天授之才呀。

    而这些将门子弟则是被正德说的脸色通红,只得诺诺告退。当天的战事虽然激烈,但是因为鞑靼进退由己,明军的收获很少,反而因为几个军阵被女真骑兵冲开,损失有些大。

    所以双方对于第一日的战斗结果都不是很高兴但也都松了一口气。在正德看来,虽然伤亡有些大,但是明军毕竟击退了鞑靼,所以明军士气就上来了,内部矛盾也缓和了不少。

    而鞑靼小王子却已经看出了眼前的明军并不是那么强大,他还有很大的获胜机会。所以双方都很憧憬,等待着第二天继续交战。

第562章 昭然若揭() 
就在正德皇帝与鞑靼僵持之际,一个惊人的消息已经从江西冲到了京师,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故大学士费宏被害于家中,凶徒不仅仅杀害了费宏,还焚毁了费氏一族的庄院,甚至于挖了费宏的祖坟。

    这件事太过骇人听闻,而且整个江西都知道费宏与宁王有仇,这件事刚一发生江西人都猜的出来是宁王干的。

    这件事已经触及了文官集团的底线,所以江西巡抚孙燧十分震惊,他立刻下令江西按察使全力搜捕凶手。

    事实上孙燧对于抓到凶手根本不抱有任何期望,他也猜得出是宁王所为,但是孙燧什么都不敢做,在江西上任不久,他就发现了江西现在就是一个火坑。

    赣南不稳,不断有逆匪造反,攻伐州县,杀害士绅,把赣南巡抚折腾的团团转,却一直没办法荡平叛逆。

    所以现在整个江西的兵力都抽调到了赣南,而南昌所剩下的保卫力量竟然只有宁王护卫,所以宁王在南昌飞扬跋扈,宁王护卫在南昌更是坏事做绝,动不动就杀人越货,至于什么调戏妇女抢劫财物这类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孙燧都没办法处理。

    孙燧日子不好过,当然不断的向朝廷叫苦,可是朝廷一直没有反应,倒是临近的南直隶因为宁王动不动捞过界,反应很大,不断有人弹劾宁王,可惜都是无用功。

    只是这一件事太大了,根本遮掩不过,而且更让他害怕的是,以首辅靳贵为代表的朝廷使团就要到江西迎接皇子,这万一要出点事情,朝廷绝对饶不了他。

    所以孙燧除了抓人之外,思考再三就秘密派亲信家人赶往南直隶,把现在江西的复杂形势告诉已经到达南直的靳贵等人,请求靳贵赶紧想想办法。就算没有办法,矛盾也可以上交,到时候他的责任也轻了不少。

    应该说孙燧想的不错,可是他早就被宁王盯住了,他的信使刚刚出了南昌就被宁王的手下抓住了,然后供认了他的目的。

    宁王得报时,他正在被李士实埋怨,老先生埋怨宁王有几个原因,这费宏跟你有仇,你也不能把他给杀了,这是顶级的士大夫,你杀了他不就是自绝于士大夫吗,到时候还怎么招降纳叛。

    另外费宏毕竟跟宁王是亲戚,他这么一死,李士实心里也有些疙瘩,这朱家怎么都这票子刻薄寡恩的主,有些后悔上了贼船下不来呀。

    但是宁王也有他的目的,费宏是顶尖的士大夫,而且是江西士绅的代表,越是如此,越要杀呀,要不然他这边出兵,费宏在背后捣鬼,他怎么能放心出兵?

    至于亲戚,费宏有把他宁王当亲戚的吗,宁王这么一反驳,李士实也无话可说,因为宁王说到了点子上,尽管他也明白宁王主要还是想着报复,要不然有必要灭费氏一族,还烧了人家的宅院,挖了人家的祖坟吗?

    部下将孙燧的信使告知宁王后,宁王才放心了,他不仅仅看着孙燧,事实上南昌的高级官员他一直都派人盯着,防止他们把消息传出去。

    到了此时,宁王做事已经越来越猖獗,他有些等不及了,因为就在几天前,他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靳贵到了南京之后,与南京刑部尚书杨旦密议之后,突然就不走了。

    靳贵反而利用自己的身份,让陆完和张延龄张永等人一起沿着运河去了浙江,很显然他们是想绕路把皇子接过来,这样反常的事情说明朝廷对他有防范呀。

    得到消息之后,宁王直觉出了问题,所以他立刻派出了蓝衣贼出身的刺客去刺杀费宏,但是他也没有想到这群人竟然会做得那么绝,你们杀了费宏一族就算了,还挖了他们的祖坟。

    这群喂不饱的恶狼,宁王心中恨恨的想,招揽了这么多土匪强盗之后,宁王护卫的军纪越来越差,宁王此时突然发现他对于军队的控制力确实下降了不少。

    就在宁王暗骂之际,在赣江沿岸,一个小山坡上,有几个人正在望着流动的江水。

    “大帅,你为啥叫属下等做了那么绝,听说这个费学士名声挺好的?”

    “不要叫我大帅,还没到暴露的时机,”一个蒙着面具的中年人厉声说道。

    “属下知道了,绝不敢再犯!”这个下属吓得一哆嗦,然后见中年人面沉如水,只得慢慢退了下去。

    这个中年人正是蓝衣军首领刘惠,他一直没有说话,只是眺望着北方。已经一年多过去了,秦岭大战全军覆没的结果并不那么出人意料,但是他还是无法释怀。

    特别是当刘惠听说当时代替他指挥作战的副元帅刘燧装作和尚跑到陕西被官军抓住后,凌迟处死,甚至刘燧的皮都被狗皇帝硝制后垫在马鞍上,刘惠更是锥心的痛苦。

    想到这里,刘惠就不由得热泪盈眶,他需要为这些兄弟报仇雪恨,而宁王造反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鸡生蛋的机会。

    宁王有反意,在不断的招揽豪强之士,早在几年前他就知道了,但是他也明白宁王的谋划并不会成功,所以也没有注意。

    但是当蓝衣军创建的根据地大别山被团团围住之后,刘惠就明白守不住,所以他很早就在谋划后路,他这时就瞄准了宁王。

    所以蓝衣军不断的河南湖广甚至是南直隶挑起战事,而对于长江沿岸却很少侵扰,这就麻痹了长江上巡防的明军水师。

    一江之隔就是江西,所以乘着夜晚一批又一批蓝衣军的亲信部众还有家属被偷偷的化整为零分批送过江,有的伴作盗匪在乡野厮杀,有的投到宁王的卫军中,这些人战争经验丰富,战斗力强,很快就在江西和宁王手下站稳了脚跟。

    到了最后,刘惠与刘燧分手,刘惠亲自去了江西,而刘燧则打着刘惠的旗号,带着一部分不知情的部众,冲开了重重防御,来到了川北一带,最后走上了绝路。

    事实上刘惠对于自己能如此顺利的金蝉脱壳也有些意想不到,这也许是上苍的保佑吧。正德出征鞑靼的消息传到江西,不仅仅宁王觉得是天赐良机,甚至于刘惠也觉得是天赐良机。

    所以当刘惠知道宁王要刺杀费宏后,他主动给宁王添砖加瓦,杀死费宏才是刚刚开始,按照他的部署,整个江西北部的士绅领袖都会给清洗一遍,反正恶名是宁王的,可是清洗后剩下的地盘就会十分稳固,那才是蓝衣军的。

    朝廷的精锐之师都在北疆,只要宁王一反,必然吸引了整个朝廷的注意,他就可以顺利的朝南发展,到时候控制了江西再占领湖广这个大明最核心的粮食产地,就进退更加容易了,就算失败也可以躲入西南大山之中,这才是更好的出路。

第563章 明镇() 
南京,正在处理公务的靳贵只觉得头皮发麻,他现在万分思念张超,因为他发现现在南方的形势太复杂太恶劣了。

    早在离京前,张超就对南方的形势跟他商议了一番。现在天子出征,宁王又不安分,而江南的军事力量不够。所以为了以防万一,这一次他们的使团到了南京后,不要溯江从九江入赣,而是走运河从浙西入赣去迎接小皇子。

    除此之外,南京兵部尚书陆完似乎与宁王关系很好,为了以防万一,旅完也一并加入使团之中,而他则根据形势自己决定是去迎接小皇子,还是坐镇南京。

    靳贵就是在这样心中极度不安的状态中出发的,到达南京他与杨旦密议后,就决定执行张超的第二方案,因为杨旦给他说了很多宁王不法的事情,若是他们在南昌被宁王一锅端,麻烦就大了。

    靳贵毕竟是使团的首领,就在他准备出宁追赶使团之际,有一个人的到来却改变了靳贵的主意。

    这个人就是明镇,他率领着一个船队刚刚回到南京,听说靳贵在宁,就赶来拜访。

    靳贵对于明镇突然出现有些奇怪,“贤侄,老夫听你父亲说你出海去了南洋,怎么突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