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557章 祥瑞() 
自从杨一清致仕回乡,张超突然发现他已经成为大明朝中在部堂级别官员中任职最久的高官,再加上他长期以来的功劳,他似乎有些鹤立鸡群,这让他产生了深深的不安。

    他必须坚持下去,这样才能实现梦想,毕竟他离梦想已经不远了,所以张超自此之后,变得更加小心,唯恐惹得正德不满。

    除此之外,张超开始加大对于豹房中人的拉拢,钱宁,江彬,三张等人,甚至包括王琼,有一个算一个,张超每一次要做决策,都会特别写信给王琼,您看我这么做对不对,王琼不同意,他绝不会表态同意。

    这样的张超引得无数人侧目,甚至老朋友宋珫也表示不满,你张子卓当年那股子浪劲都哪里去了,现在不仅不劝谏天子,还与豹房这些混蛋同流合污,真是对不起你的名声呀!

    正德十年秋天,在宣府的正德皇帝命令户部想办法筹集四百万银元,用于犒赏军队,新任的户部尚书王琼说张超善于理财,将此事推给了张超。所以正德下令张超兼理户部事务,负责筹集银两。

    张超接到圣旨之后,二话不说,他不顾户部左侍郎石玠的坚决反对,下令将当年的佐渡金矿所得提前全部解送宣府,这个金额甚至高于四百万银元,正德皇帝听说之后,高兴的连连说道,“张师傅懂朕,张师傅懂朕!”

    这样的张超引得无数人侧目,甚至老朋友宋珫也表示不满,你张子卓当年那股子正直的劲都哪里去了,现在不仅不劝谏天子,还与豹房这些混蛋同流合污,真是对不起你的名声呀!

    面对这样的指责,张超默默无语,而为了填补这么巨大的空缺,张超只得想办法东挪西凑,要说起来张超理财确实有一套。早在几年前,他就开始整顿京师的地契,准备弄房地产。

    后来又在西城弄了一块地皮,给没有房子的官员们盖楼,同时多余的房屋出售给商人,牟取暴利。

    这一回他索性把规模扩大,原来东富西贵的所在,只有没有官府地契的老百姓都被迫拆迁,然后张超开始出售地皮给各大豪族组成的地产商。

    而为了筹集银两,他学着弄出了拍卖的招数,又让人在里面兴风作浪,趁机抬高地价,所以很快筹集到一大笔钱。

    除此之外,在南京,苏州,杭州,开封,西安等商业发达城市或者大城市,也有无数官方的地皮值得开发,张超担心地方官员乱卖地,所以从户部派出了好些主事,赶赴这些地区监督,以保证朝廷的地不被贱卖。

    因为卖地收入实在太过巨大,张超准备在户部专门设立一个侍郎,位同仓场总督,用于监督这一块的庞大收入。

    经过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正德这四百万银元的亏空很快就抹平了,也因此张子卓“善于理财”,更准确的说是“善于刮地皮”就天下闻名了。

    而远在宣府巡视的正德皇帝听到张超这个名声后,不知道为什么松了一口气,这才得意洋洋的返京。他准备休息一番,明年去蓟辽两镇巡视,顺便为即将到来的大战事做准备。

    正德返京以后,一番劝谏争斗之后,很多高级官员就此离开了朝堂。张超本来担心老朋友宋珫会忍不住,没想到宋珫却忍着骂名扛住了。

    张超询问宋珫为什么这么做,已经年过六旬的老御史说的十分简单,“我信子卓,不忍心留你一个人在朝中勉强支撑。”

    张超听完,不由得抹了抹眼泪,双手抓住了老朋友不放,一切尽在不言中。活的十分悲催的张超,决定玩一票大的,彻底巩固他在正德心目中的地位。

    所谓左青龙,右白虎,白虎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祥瑞的代表,而张超恰恰知道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有这种白化病老虎的存在。

    所以早在几年前,张超为了以防万一,就开始准备四处寻找这种白虎,功夫不负有心人,或者说张超运气不错,他果真在印度发现了这种老虎的踪迹,所以张超不惜重金,终于获得了一对老虎,并且小心翼翼的让人从印度送到了吕宋,只是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献给正德皇帝。

    按照计划,正德十一年春夏之交大明就会发动对于鞑靼的全面进攻,所以就在正德十一年的春天,两只白虎被送到了京师。另外还有其他一些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兽,甚至于永乐皇帝发明的麒麟,也就是长颈鹿也在这一次朝觐的目录之中。

    这样的惊天瑞兽,以前只能在神话传说中才能见到,但是谁也想不到,现在竟然真的出现了。整个朝野顿时一震,正德皇帝更是兴奋的无以复加。

    就在数十万大军即将出师之际,竟然会出现这样的瑞兽,谁都知道白虎主刀兵,说明什么,说明他这一次率领大军讨伐鞑靼,是顺天应人之举。

    所以正德皇帝以非常高的礼节,接见了献上瑞兽的琉球国,对于这一次代替年幼的琉球王朝觐的琉球国神道闻得大君更是嘉奖无数,两人甚至对琉球神道的内涵进行了一番讨论,对有些宗教法理谈的很是投机。

    爱吃猪肉,精通梵语,信仰佛教和三星教,精通军事指挥,真主荣耀【妙吉•敖兰】,大庆法王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威武大将军朱寿对琉球神道的首领竟然是一个中年女子有些不以为然,更何况这个中年女子还有一个地位很高的私生女,简直难以理解。

    为什么说是私生女呢,因为传说闻得大君的女儿乃是闻大明官军恢复琉球而天授,故命名为天女,这样的谎言岂能瞒得过睿智天聪的大明正德皇帝,但是也不妨碍正德封天女为下一任闻得大君。

    正德皇帝同时对于琉球中山王室表示了一番同情,命运对于琉球王室十分不公,尚全好不容易恢复了第一尚氏王朝,却英年早逝,只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要是在以前,这个孩子能不能维持统治谁也不知道。

    但是在驻守琉球的汪大使的保护下,这个年幼的国君茁壮成长,并且将势力扩张到东南亚一带,可是让人痛心的是,国君又一次壮年夭折,所以现在的琉球王还是一个小娃娃,要不然这一次闻得大君也不会代替国君出海。

    正德不是傻子,他当然明白两代琉球王英年早逝也许里面有问题,但是这与大明又有什么关系呢,琉球国靠着大明的影响力在南洋扩张,只要中山王有汪直看着,他也翻不了天。

    想到这里,正德就想起来默默无闻,在琉球待了近二十年的大使汪直,老太监真的不容易呀,为了皇祖父背了一辈子黑锅,却只能待在异域他乡终老了。即便如此,年年都有琉球大使送来的贡礼,不容易啊!

    正德当然清楚大臣们不愿意汪直回朝的原因,没看张超纳了汪直赶走的义女都绝不敢声张,也不敢为汪直说话。

    想到这里,正德就有些为汪直抱不平,他对着身边的太监何聪说道,“汪直也是老一辈太监了,也没有什么大错,还是让他落叶归乡吧。”

    何聪为难的说道,“皇爷真是仁厚,只是此事恐怕不那么容易,当年汪直得罪的大臣还有不少在朝中。”

    正德挥了挥手说道,“朕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呀,再说只是让汪直回到大明养老,他想待在那里都可以,不必入京。”

    何聪点了点头,“奴婢明白了,这就去办。”

第558章 拦马() 
对于闻得大君为首的琉球代表团的高规格接待,就要结束之际,闻得大君先是给正德施了君臣礼,然后就问道,“有此瑞兽保护,陛下一定能马到成功,擒得蒙古大汗!”

    这句话一出,很多大臣都气的脸色铁青,张超大怒,“你这个巫女,竟敢妄言蛊惑圣上!”

    气呼呼的张超一边说,一边就把手中的酒杯砸向了闻得大君,吓得巫女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这突然的一幕震惊了整个宴会。

    张超这个时候也顾不到友邦惊诧了,他猛地冲到了皇帝身边,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含着热泪说道,“陛下休要听这巫女胡说八道。一次动员数十万大军讨伐鞑靼,若是事有万一,就是倾国之祸呀,英庙前车之鉴,陛下能不吸取吗?”

    张超突然这么一出,无数文武大臣就如同梦中初醒一般,一个接着一个跳了出来,开始劝说正德,甚至有的表演艺术家磕头都已经见血了。

    好好的一场宴会,被张超这么一闹,就玩不下去了,愤怒的正德皇帝丢了酒杯,大怒道,“张师傅,你不过一介书生,骑射都不行,你都敢带兵几十万讨伐鞑靼,难道朕学习骑射多年,连你都不如吗?”

    正德说完,张超在下面连连叩首,泪流满面,“臣自知无能,故每逢战事必委以二丁一王,只是留守后方,鼓舞士气而已。

    这一次臣也同样打算如此,可是陛下却打算亲自带兵上阵,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明的列祖列宗,臣绝不敢让陛下亲征。”

    正德听着张超泪流满面,也不由得有些感慨,最起码张师傅的本意也是爱朕的,所以他一番怒火不由得消失了一半。

    这个时候善于察言观色的威武副将军江彬却站了出来,“陛下自然会留在行在,指挥大军,如张太傅一般,前线战事由臣等效犬马之力,陛下必然安枕无忧,太傅太过多虑了。”

    张超大怒,“天下的大事都是被你这等小人给搅坏了,陛下的龙体岂能跟臣的贱体相比?”

    张超这么说话,正德也懒得争辩,他转身就走,江彬钱宁还有一大堆太监保护着,正德快速的离开了宫中,回到了豹房。

    正德叹息的说道,“张师傅归根到底还是读书人呀!”

    与很多大臣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正德对于这一次出征事实上是非常小心的。几十万大军出征,不可能走一条路,张超综合参军和前线将领们的意见,准备分兵三路。

    东线辽东总兵丁怀德,率领辽东军和荡寇军,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进攻东北地区的女真地盘,战略意图是摧毁这一地区的女真部落,动摇小王子手下的女真各部落。

    而西路十万宣大新军和附属的蒙古部落则从开平卫出发,沿着草原进攻大宁,这一路骑兵众多,由大同巡抚王守仁亲自指挥,他们才是计划中与小王子部决战的主力。

    而中路的蓟镇原计划由张超或者杨一清坐镇,老将蓟镇总兵张俊担任主将,这一路的目标是吸引小王子的注意,这一路张超只要求他们慢慢走,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恢复太祖时期建设的各个据点,以筑城防守为主,所以这一路以稳健为上。

    正德皇帝半路参合进来,他根本没有改变动张超预定的计划,反而因为东西官厅禁军的加入,极大了增强了中路的力量。

    身边有将近二十万大军保护,又以筑城步步为营为战略目的,所以正德觉得他亲自指挥中路几乎万无一失。

    正德不是傻子,英宗皇帝的前车之鉴告诉他,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否则皇帝的权威会大打折扣。

    自从英庙之后,文臣士大夫做大,失去了平衡,皇帝耳边总是这些人的大道理,而到了正德初年,刘健谢迁率领着文臣公然的与皇权做斗争,所以正德先是任用刘瑾这个太监,后来又搬出了张超这个文武兼备的功臣,根本目的在于打压文臣集团。

    本来他觉得张超已经达到了他的愿望,但是现在看来张超的根本还是在文臣一边,所以他可以对皇帝无比忍耐,却决不能接受正德亲征,掌控军权,从而控制朝政。

    但是对于正德而言,这是真正的原则问题,他绝不会退步,而对于张超而言,他今日的所作所为,也足够洗清他对正德的一系列让步。

    很多士大夫认为杨一清走后,独立支撑朝政的张超是在忍辱负重,他今日这一番慷慨陈词,甚至训斥江彬,说明张超说到底还是文官士大夫的一员。

    但是张超知道,他不是,白虎是他所献,琉球闻得大君更是曾经跟他有过床笫之欢,甚至这个巫女竟然珠胎暗结,最后给他生了一个私生女。

    他今日的表演根本的目的并不在于劝说正德,而是为了告诉大臣们,我们是一家人,为将来的政治夺权做准备,减少不必要的阻碍。

    他对于正德的意图十分了解,正德亲征根本不可能动摇,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说明了这一点。

    正如张超所预料的一般,刚刚送走了恐惧不安的闻得大君,正德装着逗弄白虎,暗地里却开始准备第二次出外。

    到了正德十一年四月,正德皇帝先是祭祀祖先,然后又不顾大臣们的阻拦,平生第二次使用了廷杖,在几十个大臣的哀嚎声中率领着左右官厅的禁军出京赶赴蓟镇三屯营总兵驻地。

    就在正德骑上高头大马之际,留守京中的军机大臣吏部尚书张超,首辅靳贵等重臣十余人挡在马前,跪在地上,再一次痛苦流涕,这一次表情很是绝望的张超问了一个大逆不道的问题,“当年英庙出征,尚立了太子。陛下无后,若是有万一,臣该当如何?大明社稷该当如何?”

    面对张超近乎摊牌的询问,正德无奈之下,第一次给出了答案,“若事有万一,可过继皇侄载增,请太后仿诚孝太皇太后例,军机房七位内外大臣同心协助,辅佐太后与皇侄,不可立监国。”

    说完之后,正德一拨战马,扬长而去。正德的交代有三个关键内容,他确定了自己的接班人是刚刚一岁多的皇侄朱载增,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晚辈,根本没得选择,只得立他为嗣。要知道他四位叔叔还在世,要是立了堂兄弟,张超所说的濮议恐怕就近在眼前了。

    对于朝政,他也给出了结论,诚孝太皇太后就是明宣宗的母亲张太后,在宣宗英年早逝之后,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辅佐年幼的英宗,享有最后决定权。而这一次正德把这个权力赋予了另一位张太后,军机房七位内外大臣作为辅政大臣主持朝政。

    而不可立监国则是彻底否定了年长皇族掌权的可能性,毕竟正德觉得他肯定会大胜,但是有万一,他这个皇帝阵亡的概率也非常小,顶多变成了正德北狩,等他回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