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得到消息的荡倭营第一次出现在西洋,与葡萄牙人面对面正面海战之后,双方都震惊于对方的强大。对于荡倭营而言,西洋太过遥远,他们不太可能长期在此地驻扎,没有必要与番鬼打死打活。

    而葡萄牙人也发现东方人不是那么好欺负的,而他们迫切需要的很多物资明帝国都可以提供,既然有利可图,再这么厮杀下去已经没有必要,所以开始议和,共同在印度沿岸发展。

    当回到南京的张超看到这一份报告时,他下达了一个著名的命令,无论如何弄清楚这一伙西洋强盗的来路,必须搞清楚他们来自于哪里,来东方的目的,他们的装备,他们如何行船,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事风格等等。

    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通过交流,明朝第一次知道了新大陆的存在,也知道了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英格兰以及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还有地理名词意大利。

    根据张超的命令,既然西方人可以来到大明,大明也同样可以到达西方,到达新大陆,几只探险队沿着不同的方向出发了。

    一条沿着葡萄牙探明的去往印度的道路前往欧洲;一条沿着日本海北上,然后沿着海岸线赶往北美;一条沿着印度人的香料航线探寻赤道沿岸,寻找今天的澳大利亚;一条沿着中太平洋,赶往美洲。

    这四只探险队的未来将是九死一生,但是长期的海上探索,大明并不缺乏诞生哥伦布麦哲伦,只是缺少鼓励他们出海的制度。但是现在有了张超,一切又不相同了,在重赏之下,解除了英雄们的后顾之忧之后,四条船队出发了。

    所以张超自豪的玩起了地球仪,也自豪的说他们张氏的船队已经到了万里之外。听完了张超的海洋攻略之后,明镇虽然不是太理解,但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如果再在海外发现一座金山,那什么都值了,不是吗?

    明镇突然想起了大哥,面对这样疯狂而执着的父亲,大哥会怎么说?也许他会引经据典,说一些父母在不远游的话,劝说张超不要为了金银,不择手段,枉顾属下的生死吧。

    明镇自己对于出海兴趣并不大,他的梦想是如开平王常遇春一般,率领十万大军横行于天下,特别是张超告诉明镇,西洋人竟然有很不错的船只和枪炮时,他猛然明白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如果将西洋的枪炮与大明现在装备的融合起来,是不是会变得更加强大?

    明镇听着父亲和弟弟聊起张氏在海外的巨大产业之后,张超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明镇,海外地方广大,足以安顿下你们兄弟。父亲给你们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你们兄弟从今以后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希望在我的子孙手中,会出现一个庞大的不亚于大明的帝国。”

    明镇猛得颤抖起来,张超的野心第一次在儿子面前彻底暴露出来,对于大明如何,张超并没有说明,但是明镇知道,如果有这么一份巨大的家业存在,迟早大明与张氏就会变成死敌,那么要么是张氏取代大明,要么是大明彻底消灭张氏。

    但是张氏现在有了庞大的船队,就算失败了也可以躲在海外,伺机再起,而大明,明镇摇了摇头,他虽然年经纨绔,但是长期混迹在民间,又久在边疆带兵,他当然知道明王朝的虚实,除了张超训练出来的荡倭营系列,大明几乎没有一只拿得出手的军队。但是真到了生死相搏的地步,张超训练的军队大明敢用吗,敢信吗?

    突然间明镇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他虽然没有多大的野心,但是在可以预见到的富贵面前,他不由得呼吸急促,无法自拔。

    张超将两个孩子的手拉到一起,然后低声说道,“父子齐心,其利断金。”

    明镇明海也同时喊了起来,这个时候明镇问道,“爹,您要孩儿如何去做?”

    张超微微点头,“现在为父是大明的臣子,我等还是以积累力量,等待时机为上。

    这一次回到杭州,办完你祖母的丧事之后,为父和你大哥守孝即可,你们尽孝之后就直接出海。

    这些年为父已经训练出不少精干的军官,也通过济世学院培养了不少人才,你们兄弟带上这些人,赶赴南洋,明镇带兵讨伐当地的土人,明海主持后勤,并且整合那些已经占领的土地。

    这几年大明内部战事,我估计至少会产生百万以上的流民,南洋最起码要安置几十万人,这是我们张氏脱胎换骨,难得的好时机。”

    明镇明海点了点头,这个时候明镇突然问道,“爹爹,您为什么不把这些告诉大哥?”

    张超叹息了一声,“这么多年下来,想必你们兄弟也知道,他是一个不错的士大夫,却不是为父需要的接班人,告诉他又有何益?

    明镇,明海,为父很早之前就跟你们兄弟说过,这是一个层林社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你大哥四书五经读的太多了,有些读书读迂腐了。

    你们一定要记住,不要被儒学所误,治国绝不可纯用儒术,必须霸王道杂之。两宋亡于异族,就是这个原因,而大明现在又走了回头路,我看若是没有我们张氏,迟早也会亡于异族。与此亡于异族,还不如亡于我们张氏!”

第521章 济世格物奖() 
张超带着明镇明海兄弟沿着海岸线从渤海经黄海东海到达了松江府,又沿着松江府赶往杭州,此时他的家室已经到达了杭州,长子明威也经汉水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来到了杭州。

    因为张母另嫁的原因,所以这一场在杭州的葬礼,张超一家人的身份就有些尴尬,但是张超的地位太高,面对曾经秉持国政的他,自浙江巡抚以下,每一个人都是恭恭敬敬,绝不敢有半点怠慢。

    此时的于氏已经衰落,他们靠着祖上留下的千户世职勉强度日,于冕一死,现在的于氏家族与张超的血缘关系已经十分浅薄,所以张超也就是见了他们一面,让人送了些礼物给于家的后人,却不愿意关照他们。

    张超又不是傻子,当年他们母子分开于氏族人起了什么作用,他当然心中很清楚。再说了他从来不欠于氏家族任何东西,还是少点来往比较好。

    他正在与弟弟徐骏交谈,徐骏的读书水平一般,当年张超帮他捐了监生,但是他几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年岁一大也就有些灰心,开始全面负责张超的人才工程希望学堂。

    这个连锁的初级学堂依靠着经济处和江南富商每年划拨的金银财物不断扩张,在整个南直隶浙江江西甚至福建两广都有无数的小学堂,规模巨大。

    这些年希望学堂培养了不少读书人,甚至很多进士少年时期都在希望学堂读过书,所以以普及教育为核心的希望学堂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与士林把目光放在希望学堂数百人之中才能挑选出一个能够考秀才的读书人不同,张超的目光一直是放在那些在工商学堂学习的未来工匠身上。

    这些未来的工匠读过书,甚至聪明的研究过张超的自然现象的数学原理,他们的不断加入迅速加快了大明科技的发展,吃到甜头的商人们于是又不断捐献促进了希望学堂的壮大。

    正是依靠着希望学堂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才保证了张超领导下的大明工商业资本的迅猛发展,甚至张超梦想多时的实用蒸汽机也已经研究出来了。

    实际上蒸汽机的技术难度不大,中国古代有非常出色的密封技术,而最核心的曲柄连轴早已经被中国的工匠应用,所以实用的蒸汽机研究出来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研究出来。

    蒸汽机研究出来之后,很快就应用在挖矿和工业生产提供动力上,虽然早期的蒸汽机有很多缺点,但是这个大家伙只吃石炭,却可以将矿井中的积水排空,这对于大明的矿业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特别是财大气粗的海外矿主们,热带亚热带地区环境恶劣,他们可以不在乎土著的性命,将无数土著塞到矿下,但是不断的塌方和涌水却不断消耗着他们的财富,让他们精疲力竭。这个时候蒸汽机出现了,简直是救命稻草。

    除了采矿业,蒸汽机在纺织业和丝织业也获得了迅速推广。有了这个大家伙,工场主们不用在挤在河边,可以不挑地方随便建厂,所以真正意义的现代工业开始诞生。

    蒸汽机还应用到机械行业,蒸汽机驱动着锻锤还有各种机械既快又好的将一块块钢铁打造成大炮盔甲枪支。

    当然早期的蒸汽机还有无数问题,往往工作很短的时间就罢工了,所以为了推广这个大家伙,张超不惜赔本赚吆喝,承诺为每一个买家提供售后服务,每一台蒸汽机后面都有一个保障小组。

    凭借着高强度的应用,第二代第三代蒸汽机不断诞生,而对蒸汽机巨大的奖励也促使更多的聪明人投入到蒸汽机的发明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张超提出了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奖励,蒸汽机分阶段分层次的丰厚奖励早就让士林中人羡慕嫉妒不已,而现在张超的奖励更是远超过往。

    但是张超的工商业模式早已经有无数的受益者,在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的保护下,旧势力的反扑虽然来势汹汹,但是以黄连素的研究为起点的张顺德奖,也就是传说的五子登科奖却从来没有被真正撼动过。

    毕竟中国人都是实用主义者,虽然无数人嘲笑张超冤大头,但是他用铁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套的正确性,冤大头能够豪富天下吗?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也使得无数科举无望的读书人有一条出路,所以士林对此更多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超这一次与徐骏谈论的不是母亲之事,于氏六十多岁离世,在这个时代算得上是长寿,而且她虽然年轻时不幸,但是后来有疼爱他的丈夫,子女也都挺成器的,她走的十分坦然,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张超最后一面。

    张超虽然也觉得挺遗憾,但是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早就异了他的情感,他与弟弟谈论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张超想再设立一个奖项,奖励自然科学的进步,类似于前世的诺贝尔奖。张顺德奖是面对那些在技术上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才和工匠,只要有突破就有奖励,这新的奖项更偏重于理论层面。

    徐骏不是很明白张超的意思,张超解释道,“我曾经写过一本书自然现象的科学原理,对于很多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也就是格物。

    这门新的奖励就叫做济世格物奖,以奖励那些对于自然现象有过理论贡献的人员,分为数学,自然和医药三门学科,每年只授予一人,宁缺勿滥。

    当然奖励也要超过张顺德奖,奖金一万金圆,授予济世学院终身教授和济世研究院院士,年俸一万银元,至于房子车子家仆也一应俱全,这样他们可以心无旁骛,一心钻研科学。”

    在张超看来,中国传统文化鄙视科学技术,视之为奇淫技巧,那么张超想改变这种现状,拔高科学技术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钱砸,提高特学技术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

    现在士林因为以黄连素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已经提高了对技术的看法,觉得读书不成研究一下技术,搞一搞发明,也是有些用处的。

    士林的这种看法类似于张超所说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张超准备设立济世格物奖,通过疯狂的奖励,让世人知道科学的价值之高。

    因为就算你费劲心思当上了官,也不太可能获得一万金圆的巨额奖励和一万银元的庞大收入,而且这种收入还是公开透明的,不需要蝇营狗苟,这将极大的刺激那些对科学有兴趣的人投入科学研究。

    张超说完之后,徐骏不由得咋舌,“兄长这么一个超级奖励,小弟都有些后悔当年没有进入济世学院读书了。只是如此一来,士林恐有意见?”

    张超蔑视的扫了一眼窗外,“我张子卓行事,何须在乎他人议论?”

第522章 惨败() 
张超这句话一出,徐骏顿时张口结舌,不知不觉间自己的这位便宜兄长已经这般有气势了吗?但是徐骏知道有些话还是要说的,他决定要好好劝一劝张超。

    “兄长,大嫂之事?”

    徐骏话音未落,张超就拦住了,“骏弟,你不要再劝说了。我与你大嫂之间从无问题,问题在于国威能力不够继承家业,有些事情我不得不做。”

    徐骏听完,不由无奈的摇摇头,他帮着张超处理教育事务,每一年经手的金银钱粮就有几十万之多,那么张超的家业该有多大,他根本不需要猜测,所以他当然清楚张超这句话的意思。

    张超办完母亲的丧礼后,就离开了杭州,按说他应该是待在杭州守孝的,但是他总不能待在徐家祖坟附近吧,所以无奈之下,只好回到南京继续守孝。

    家族事务仍然是他比较头疼的问题,所以这一次他仍然决绝的没有怎么理睬小妹明威母子两人,但是现在回程,他们还是要碰头的。

    有些事情总是要面对了,张超把明威叫了进来,“明威,你还在怨恨父亲吗?”

    明威听到这句冷冰冰的话,不由得心中凉意透彻心扉,他略带着哭腔说道,“孩儿不敢。”

    张超冷笑道,“是不敢,而不是不会。说起来,你怨恨父亲也是对的,你的母亲被父亲赶回了老家,你堂堂一个翰林只能待在兴王府,你当然应该怨恨父亲。”

    明威听完,如同五雷轰顶,他万万没有想到父亲竟然会如此待他,他带着哭腔喊道,“爹,爹爹,孩儿到底做错什么了?”

    张超摆了摆手,不容明威说下去,他毫不留情的说道,“你带着家室立刻下船,自此之后不允许你再入南京。”

    说完之后,张超一掀帘子就离开了船舱,留着明威在船舱里面呆呆的发傻。张超来到船舱外,望着外面的运河,不由得热泪盈眶。

    这就是身为政治人物的无奈了,没有了父子亲情,没有了夫妻感情,但是他不得不做。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走了上前,幽幽的说道,“到底是父子一场,就算是你为了亿万家私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