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科举改革相对最为容易,是执行层面的问题,经过连续几次秀才录取考试的实验,到了下半年,在全国乡试的推广已经是必然。

    提前了一年多,各地的秀才原来对于第二场第三场敷衍了事的盘算再也不可能了,只得老老实实的拼命准备,这不可避免的提高了的预备官员的水平,就算为了这一点增加一些举人名额也是值得的。

    而来自于济世学院的考生早就习惯了这一切,张超坚信这一次他们会表现很好,路已经为他们铺好,怎么走就看他们的了。

    而大明官军此时对于汉中四川叛乱的讨伐,也进入到了关键时期,数万三边精锐的加入,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改变了战局,但是秦岭一带复杂的山地拖延了官军解决叛乱的时间,但是明军的胜利已经是必然。

    拖延越久,当地老百姓的伤亡只会越大,而可以掠夺的奴隶也越多,所以张超也不着急,反正朝廷能吃得消,刽子手也当了,那就做到底吧,所以张超严禁前线玩什么招安的把戏,叛乱者要么死要么成为奴隶到海外挖矿,虽然镇压过程艰难些,但是却少了很多麻烦。

    对于这种中等级别的农民起义,明军是有足够实力镇压的,而在国家强盛之际,对于这些偏远地区来一番严厉的清洗,可以获得几十年的平安,所以兵部尚书张超的严厉手段,士大夫虽然背地里骂几句屠夫,但是当面却不会反对,谁都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有人做的,张超愿意当这个恶人,何乐而不为。

    而三边精锐被调走,同时为杨一清的整军创造了条件,甘肃宁夏固原延绥四镇的防线北移,已经不需要那么多战兵了。

    在这种人心思定的大势下,随着张超的银子到位,大批边军或者调走,或者归乡种地,杨一清以非凡的胆魄一口气裁撤了十几万军队,这样一来甘肃陕西的元气开始恢复。

    所以在杨一清从陕西调离的时候,陕西的当地士绅欣喜若狂的送给了他无数万民伞,少了十几万军队,这一年陕西民间该少出多少粮草呀,他们这些士绅也不会再苦歪歪的,连江南的中产之家都比不上。

    但是大规模裁军,有利也有弊,一些当惯了兵的土鞑,一些老兵油子这一次也被清理出军队,一时间陕西地方治安大坏,所以陕西巡抚不得不开始严打。

    而一些野心家们在这种情况下也开始偷偷的招兵买马,比如安化王,他就搜罗了不少这样的好汉。但是这么多好汉需要吃喝拉撒,所以安化王就想了很多办法来敛财,比如走私到蒙古,这就引起了成立不久的情报司的注意。

    大明情报司是由兵部尚书张超提议成立,属于兵部,御马监联合组建成立专司对外的情报机构。

    被刘瑾贬为百户,差点丧命的前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出任第一任情报司指挥使,正德皇帝派出御马监太监张忠担任提督太监,而兵部新增一职方司员外郎陈琳专司情报司事务。

    陈琳是弘治九年进士,福建莆田人,与林家有亲,属于张超很看好的后起之辈,因为得罪了刘瑾,被贬为同知,现在张超上任,立刻让他来兵部上任。

    情报司由锦衣卫对外敌的侦探机构,张超在宣大三边时的情报人员等组成,专职反间谍和对敌的情报工作。

    所以安化王的走私很快就和众多情报一起被传递到京中,按照工作流程,牟斌张兄陈琳都已经知晓此事,然后呈报给军机房。

    张超作为兵部尚书,每一天都会翻看情报简报,他看到安化王三个字,猛的想了起来,导致刘瑾完蛋的导火索似乎就是此王造反。

    他在三边时,与安化王有过接触,这个王爷确实并不安分,不管是真是假,就拿他开刀,反正大明的王爷就算都杀了也不冤枉。

    但是此时塞王走私,早就不是新闻,沿边的秦王,晋王,代王,肃王和他们的后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走私谋取钱财谁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就算是张超也是一笑而过,所以怎么处理需要想一想。

    就在军机房讨论时,大家本来也不当一回事,这时张超说道,“沿边诸王,根深蒂固,与当地的将门颇有联系,甚至多有联姻。

    现在安化王走私,此事可大可小,我看,咱们让情报司顺便查一查安化王走私的目的何在?

    若是单纯为了敛财,咱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是有什么别的心思,我等也好有个防备。”

    张超这么说,很显然是小心之举,大明对于各个王爷都是当猪养的,唯恐他们变成燕王第二。

    而安化王属于肃王一脉,与当今燕王一脉血缘相隔甚远,正德也不把他们当成亲戚。所以张超的提议立刻就得到了赞同。

    谁知道情报司查询的结果让军机房吓了一大跳,安化王竟然养着上千退伍的土达强人,除了走私之外,还到处抢劫,安化王想干什么?

    正德皇帝得报之后,也吓了一跳,允许藩王敛财那是亲亲之道,但是哪个皇帝也受不了藩王养兵,所以正德当时就有心要废黜安化王。

    李东阳连忙阻拦道,“安化王虽然有反迹,但尚不明显。若突然废黜,恐伤了陛下圣德。”

    张超在一旁听到,不以为然,他接着说道,“陛下,无论安化王有无反心,朝廷也绝不可姑息于他。

    臣以为可谕令宁夏巡抚总兵做好准备,然后朝廷派出钦差以查探陕西马政的名义赶往宁夏,联合锦衣卫,寻找一个事由,彻底搜查安化王府宅。”

    张超这么说,就是要把安化王往死里逼了,正德听完,毫不犹豫的支持了张超的建议。

    正德经历过文臣的欺负,刘瑾的欺骗之后,对于权力理解的更加深入,他绝不能接受这样事情的存在。

    定下了主旨之后,张超就提议让新任兵部右侍郎彭泽出任钦差,而锦衣卫指挥同知钱宁则秘密跟随出行,一定要办成铁案。

    李东阳听完,不由得眼皮能眨,张超这是想干什么,彭泽执政刚猛,钱宁手段狠辣,这两人去宁夏估计又是一番血雨腥风。

    “首辅,下官与安化王接触过,此王有开国诸王的风采,很不安分,他必然有反心。另外宁王也不甚安分,此次正好借着处置安化王的时机,给诸王一个教训,省的他们胡思乱想。”

第513章 大案() 
离开军机房之后,张超回到了兵部,他请来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彭泽,把差事告诉了他。

    “彭兄,你此去陕西,明着督查马政,暗地处理安化王谋反案。若安化王果真谋反,你就负责就地镇压,延绥固原宁夏三镇官军由你统一指挥平贼。”

    彭泽立刻施礼道,“下官敢不从命。”

    张超笑着说道,“彭兄不必多礼,”

    突然间,张超背着手站了起来,慢慢的说道,“彭兄,你还记得弘治九年你我整顿固原军屯一事吗?”

    彭泽笑了笑,有些感慨的说道,“怎么可能忘记?那一段日子下官感觉比打仗还要累,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兵变,当年你我真是提着脑袋呀!”

    “当年没有办法,朝廷给的钱粮不够,王大帅又是花钱如流水的主,咱们不拼命抠钱,复套一役是打不下去的。”

    彭泽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复套之战打的不错,可惜了,王威宁就那么走了,要不是有部堂在,哪有现在九边的好形势。”

    张超挥了挥手,笑着说道,“我哪有那个本事,仗都不是我打的,说到底我不过是因人成事罢了。”

    彭泽摇了摇头,“部堂善于理财治军,尤擅练兵,对将士一视同仁,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绝无偏袒讳过,故将士乐意为部堂而战,这才是正德以来朝廷不断大胜的原因呀。”

    张超虽然对马屁不在乎,但是彭泽这个同年所说,他虽然乐意听到,但他还是挥了挥手,说起了另外一个伤感的话题,

    “彭兄,你还记得那些一家只有一条裤子的士卒吗?”

    彭泽点点头,“当年部堂因病离开三边,下官也很快被赶走,回到了朝中,所以不甚了了。”

    “当年那些士卒都入了复套军,后来他们的家室都迁到了河套。说起来,当年你我拍拍屁股走人,可把丁怀德王守仁给坑苦了,一方面要防守二千里河套一线,另一方面本来应该由宁夏固原支援的物资远远不够,逼得我不得不偷偷花钱让陈豹从山西支援。

    所以当年那些穿不上裤子的士卒很多都战死沙场,他们的家人现在在河套,也算不上多好,毕竟蒙古鞑子不甘心失败,几乎年年都会骚扰。”

    彭泽猛的一拍桌子,“部堂的想法,下官明白了,您是想整治一下贪婪的宁夏固原等地的将门?”

    张超点了点头,怒道,“当年朝廷提供的物资怎么可能不够,都是被他们贪污了。这些人贪婪无耻,打仗不行,内斗水平倒是了得,都是国家的祸害。

    这一次三边裁军,精锐大多调走,剩下的都是颛臾无能之辈,你利用安化王谋反案狠狠地清洗一遍这些将门。

    具体哪些人我会给你名单,抓人的事情由钱宁负责,你一定要稳定住军队。”

    彭泽笑着说道,“下官做事,部堂还不放心吗?这一次有心算无心,您瞧好吧。”

    张超派出彭泽钱宁整顿三边将门,是他三边整军的最后一步,这些人以往都统领重兵,朝廷怕他们闹事,只好安抚为上。

    现在轮到张超了,他可不愿意再惯着他们,狠狠地修理一番,既可以立威,又可以为荡倭营系统的立功将士腾出位置,作为他们的老大就必须有这个自觉。

    临走之时,张超悄悄的拉住彭泽,轻声说道,“钱宁这个人颇受天子喜爱,竟然成了天子义子,这一次出外就是为了立功。你要想办法跟他搞好关系,这个人属于豹房的常客。”

    张超说到这个份上,彭泽当然明白了,豹房的常客就意味着能够常常见到正德,他彭泽才是兵部右侍郎,离六部堂官军机大臣还远着呢。

    张超弄出的军机房,现在成了无数非翰林出身大臣的梦想,本来他们的人生顶点就是六部尚书,而现在则变成了军机大臣,相当于宰执,那他们这些做事的就再无遗憾了。

    彭泽也是这样的想法,张超当然也有意成全,所以他开开心心的回去准备了。

    正德五年六月,兵部右侍郎,奉旨督理陕西三边马政的钦差大臣彭泽出发赶往西北。消息传出之后,朝野都认为大明恢复大宁卫的战争就要开始了。

    彭泽一路检查各大牧场,同时要求陕西加大与青海的各个势力之间的回易,慢慢的彭泽就来到了宁夏。

    本来十分警惕的安化王见彭泽一路走来,不断查问马政,对其他事务一概不理,也就慢慢松懈下来。

    八月十七日,彭泽突然率领一千骑兵来到了甘肃庆阳,迅速用钦差关防控制了庆阳驻军和城门,然后彭泽宣布了圣旨。

    猝不及防之下,安化王当即束手就擒,在搜查中发现,安化王预谋不轨,私底下募集丁壮,另外还发现了宁夏固原多位军官与安化王来往密,更夸张的是甚至发现了造反的誓书和龙袍等物,至此安化王造反案爆发。

    钦差大臣彭泽调动了绥远甘肃延绥三镇的军队全面警戒,然后开始按图索骥,对宁夏固原的地方势力进行了全面清理。

    由于大批明军的预先戒备,加上两镇精锐被调走,就算有人想铤而走险,也动员不了多少人,有心算无心之下,这一次对于这些都地方势力的精确打击十分成功。

    钱宁这一次出差虽然知道是为了安化王而来,但是没有动用兵戈就解决了这么大的造反案,钱宁当然是空前的兴奋。

    在钱宁的严厉抓捕和顺藤摸瓜之下,一名又一名军官连同家属一起被抓进了大牢,等北京得到两镇巡抚禀报,知道出现了严重扩大化时,这才下令停止抓捕。

    但是圣旨到达陕西却是慢慢悠悠,等钱宁接到圣旨后,已经有数千人被抓进了锦衣卫大牢,无数人被逼供交代了谋反罪行。

    无奈之下,兵部尚书张超建议朝廷迅速处理安化王谋反案。除安化王被杀以外,只有其他几十人因为证据确凿被杀,但是却有几千人被流放到东番等地,至此根深蒂固的宁夏固原两大军镇的诸多将门被彻底清理,随即兵部任命了一批立功将士填补了空缺。

    而经过这一次安化王谋反案,钱宁一举天下闻名,并顺利的掌握了锦衣卫,同时宁夏固原的将门的数十年积累则大部分归了锦衣卫所有。钱宁真是升官又发财,浑然不觉他已经成了九边无数将领的头号仇敌。

    凶悍的锦衣卫在这一案件中的表现,让文武大臣们恍惚回到了洪武永乐年间,那两个恐怖的年代。这也是张超快刀斩乱麻的建议被通过的原因,这么多将领被抓,放又不能放,要全部杀头那是绝对不行的,干脆流放到海外得了。

第514章 危险的开端() 
由安化王造反案引发的政治风波愈演愈烈,情报司,锦衣卫和东厂对于沿边诸王的走私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论虽然十分不堪,但是其他诸王弄来的钱财都是用来养猪的,这是张超跟手下幕僚的原话。所以到了最后,这些走私也就不了了之,只是在他们的走私队伍中多了一些情报司的探子。

    但是诸王跟边将们的交往就成了重点打击对象,那些边将只要是挨边的,就一律调到南方去,张超也不过分,他们的品级都没有降低,这样也可以避嫌,到了异地他乡,也可以重新创业嘛。

    正德皇帝对于张超的处理十分满意,有理有据有节,该打击的重点打击,也没有造成危害,所以处理好了这一桩谋反大事的张超被加封为少保,而彭泽则升了一级,成为兵部左侍郎。

    时间过了很快,此时已经是正德五年的秋天,本来准备要发动的对于鞑靼的进攻,因为突然爆发的安化王谋反案不得不取消,事实上这也跟张超对现状的不安有关。

    自从王琼调任新成立的直隶总督以来,他就一直十分不安,他确实担负着重大的使命,也是科道们重点监督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