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一来,刘瑾在内廷里面实际上已经相当孤立,但是他却毫无自知之明,一直到匿名奏折弹劾事件爆发,刘瑾才陡然发现他在宫内竟然也有不少敌人。

    匿名奏折弹劾事件发生在正德三年夏天,当时在乾清宫前突然出现了一封匿名的弹劾,刘瑾愤怒之下,逼迫着群臣跪在御道附近,一直到他发现奏折是来自于宫内,这才让大臣们回家,就这样竟然热死了几个身体弱的大臣。

    鉴于锦衣卫东西厂不听招呼,对此事敷衍,所以大明第四个特务机构内厂应运而生,刘瑾亲自管理,希望用这个特务机构控制内外。

    张超虽然不在京中,但是长期经营之下,对于宫中的形势十分了解,他敏感的察觉到倒刘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如何倒刘,前世那种让刘瑾千刀万剐,然后所有改革一切推倒的做法绝不可取。

    最好的办法是刘瑾完蛋,但是他那些改革措施却并不是一切不可取,特别是张超通过刘瑾所作的开海等政策,决不能有所动摇。

    但是大明的士大夫都是些什么人,张超十分清楚,刘瑾既然是坏人,那么刘瑾做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坏事,都必须一律推翻,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逻辑。怎么办,张超需要思考,需要好好想一想,想一想。

第496章 再见天子() 
不管内心如何想,张超总算是入京了,按照制度,他首先要去拜见皇帝,汇报工作。但是制度是制度,执行起来是另外一回事了,特别是正德,这几年他几乎不怎么见大臣。要不然刘瑾干的这么过分,大臣们去皇帝眼前打打秋风的机会怎么会没有?

    但是这一次,出乎意料的是,张超刚入京,召他的圣旨就下发了。张超觉得正德虽然贪玩,但是对于军国大事还是知道要抓紧的,所以正德就在天子的寝宫,那个著名的豹房召见了张超。

    正德二年,刘瑾建豹房,时至今日,正德就待在豹房,也不在回宫,因为在豹房中,几乎没有约束,他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样一来一后两妃就倒霉了,有老公跟没有老公一个样,简直就是在守活寡。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正德对她们非常冷淡。当然正德也有欲望,但是皇帝解决欲望的办法实在太简单了。

    豹房不是动物园,只是因为靠近动物园而得名,所以皇宫收藏的虎豹豺狼正德就有时间去逗弄了。

    另外豹房附近还有教坊司,正德想娱乐甚至有需求,随时可以找人,那些从两京十三省召集来的艺人也待在教坊司中。

    另外豹房还有一项很有特色的娱乐活动。正德出不了门,偶然微服出去一趟,大臣们也是弹劾不断。他又是羡慕外面的繁华,怎么办,正德就建了一个小市场。

    在这个市场,宫女太监伴作商贩客户,开始做起买卖,正德也可以与他们快乐的讨价还价,玩的不亦乐乎。

    因为正德基本不见大臣,所以他觉得他在豹房的所作所为,外界就不太了解。但是事实上宫中哪有不漏风的墙,他在宫中做了什么,外界很快就知道了。

    正德玩的这一套就是前朝那些昏君所为呀,大家伙简直是痛心疾首,但是也是无可奈何,现在连奏折都递不进去。刘瑾是不玩红白奏折了,可是他卡着通政司,每一封奏折都要看一遍,谁敢乱说话直接滚蛋。

    张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豹房,相比于后世的颐和园圆明园,豹房的规模小的可怜,只有两百多间房屋,只能算作大一点的江南园子,这刘瑾也真敢开口,这百万两银子也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

    正德见张超面色严峻,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他毕竟是文官养大的,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对,太过贪玩,但他又忍不住,向往自由的美好生活是他的一向愿望。反正国家现在一切都好,内有刘瑾辅政,外有张超压制了鞑子,那朕玩闹一点又有什么。

    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些嗫嚅的解释道,“朕实在耐不住宫中的森严,还是豹房中舒服些。张师傅,朕对国事还是很在意的,并不是一意贪玩。”

    张超听完,感觉又好气又好笑,正德的语气跟孩子犯错了跟父亲解释一般,说起来真是可怜,正德当皇帝确实太过束缚了,不符合他的个性。

    所以张超笑着转移话题说道,“这几年,臣在宣大,不清楚朝中之事,也不好评价什么。只是臣心里清楚,这两年宣大能有今日的大好局面,都是陛下的鼎力支持,否则臣等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别想实现平生愿望,赶走小王子。”

    这句话倒真是一句心里话,张超这几年,确实得到了中枢的大力支持。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的支持,才让他支撑起那么巨大的开销。当然张超的回报也很惊人,宣大上千里里边防几乎不再有鞑子,远超历任总督。

    据张超所知,刘瑾无数次抱怨他这么拼命得罪人,得来的金银转手都填进了宣大的火坑中,有多少银子都不够,要是张子卓搞不好,天下间他刘太监第一个饶不了他,而刘瑾能够这么抱怨却还是鼎力支持,背后必然有正德的强力压制,逼迫刘瑾不得不如此。

    听张超这么说,正德皇帝不由得嘴角上翘,可以说张超在宣大建立起来的草原堡垒防线是正德这三年最大的政绩,困扰明代百年之久的九边防御问题已经见到了曙光。

    当然张超说不清楚朝中的事情,很显然是给正德的面子。正德再蠢,再不理朝政,他也知道民间对他的议论。

    但是正德太喜欢玩乐了,有刘瑾在,省了他太多事情,最起码文臣们不会再让他烦心了,基于这一点,刘瑾虽然多事,但是正德还是愿意任用他,他实在是被文臣的集体上书弄怕了。

    既然张超这么给面子,连进谏都没有,正德当然高兴,就说起了张超的任命,“张师傅,这一次召卿入京,一来是宣大战事渐了,再把卿家这样的大才放在宣大,那是大材小用了;

    二来只有卿在兵部主持蓟辽两镇的边防,恢复大宁卫,朕才放心。”

    这一点已经变成了朝野共识,随着明军把小王子挤出了宣大正面的草原,草原上的部落被强迫定居,明军的堡垒控制了草原的关键地域,如此一来宣大延绥宁夏再无边患。

    那么有样学样,在蓟辽两镇的正面同样如此做,恢复大宁卫,就十分必要了。说起来张超开平一战,震惊的不仅仅是鞑靼,连大明也震惊不已。

    张超搞得水泥筑成的奇形怪状的棱堡,只需要少许人,鞑靼几十倍的力量攻坚都拿不下来,现在所有人都相信,张超的棱堡攻略确实是对付北元的利器,只要大明在大宁卫搞出几十个棱堡,把草原一分割,祸害中原几百年的北元必然会走向衰亡。

    当然第三个原因,就是不愿意让张超在宣大做大,这个就不能当面说了。张超谢过天子的恩泽之后,接着说道,“攘外必先安内,臣以为必须首先整理蓟辽两镇的内部事务。至于攻伐大宁,现在尚不是时机。”

    张超这么一说,正德就有些纳闷了,张超解释道,“小王子部被赶到兀良哈旧地,属于喧宾夺主,若是大明全力逼迫,彼辈必然团结一心以拒天朝。

    若是大明缓上一二,彼辈内部的矛盾必然会暴露出来,到时候朝廷再行离间之策,那就更容易一一击破了。”

    张超这么一说,正德皇帝立刻恍然大悟,“卿果然是深谋远虑,只是如何行离间之策?”

    “鞑靼不事生产,需要的很多物资,都必须来自于大明,故而九边走私,屡禁不止。臣在宣大时,曾经严厉整顿过走私,但是臣知道只要利益够大,世上必然有铤而走险之辈。

    因此臣改弦更张,总督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走私商人的管理。严格挑选走私商人,不与朝廷合作的,一律严惩。那些与朝廷合作的走私商人,出口的物资必须经过审核,他们还需要源源不断的将鞑靼的内情传递过来。

    如此九边走私的危害才被压制到最低,臣却可以对鞑靼了如指掌,这才有开平之胜。所以臣以为应当在中枢成立一专门机构,专司对鞑靼女真哈密以及倭寇等势力的侦探。”

    正德听完,有些奇怪,“本朝设有锦衣卫不就是负责此事的吗?”

    张超摇了摇头,“臣初到宣大就发现宣大多有奸细,大军未出敌已知情。更夸张的是锦衣卫连鞑靼有多少部落,部落首领是谁都不清楚。如此既不知彼,也不知己,如何能获胜。

    臣以为锦衣卫的重心一直在内,而不在外,干脆就让锦衣卫一心在内即可。至于对敌侦测,可另设一司承担,锦衣卫以及臣在宣大的相关谍报人员,还有其他九边的总督巡抚掌管的人员均统由该司掌管,陛下可派专人负责。”

    听张超这么一说,正德想了想,“卿可写一封奏折,专呈此事。”

    张超很痛快的答应了,他从正德脸色就可以看出,他会同意这件事,张超所说都是实情,整合成一个部门,有利于作战,当然很有必要。

    到了今天,大明已经有了四个情报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现在再加一个,想必正德也不在意。

    更关键的是,张超掌管的宣大的谍报网可以顺理成章的被移交给朝廷,就凭这一点,正德就会同意,谁也不愿意大臣手里掌握着一只情报机构,而张超主动禀告,并移交出去,可见张超的忠心不二。

第497章 大案() 
张超之所以提议成立一个这样的机构,根本原因就是明朝对外的间谍防御乱的一塌糊涂,有一个统一的反间谍机构,最起码是一件好事。

    当然张超也有私心,他需要给手底下那些在宣大从事间谍事务的部下找一个光明正大走私的出路,要不然换一个总督巡抚搞不好就被他们抓到把柄,甚至连累到他,干脆现在乘着胜利和盘托出,既能免去了朝廷的担忧,又能让这些人在新成立的机构占一席地。

    虽然这个机构表明是对付外敌的,但是大明的敌人到处都是,内在之间又怎么可能分的清楚,这一点张超非常清楚。

    张超这个主意很快就被刘瑾知道了,刘瑾本来很是提心吊胆,有些害怕张超在正德面前告他一状,没想到张超与正德讨论的都是兵部的政务,这让刘瑾松了一口气之余,却又产生了新的疑惑,张子卓这到底想干什么,竟然想着成立这样一个机构,还有他真的对自己毫无成见吗?

    当他带着疑惑询问手下的幕僚时,纪先生笑了笑,“刘公太过多虑的,不管张兵部如何做,您想办法掌控住这个新衙门就是。张兵部手下这些人掌握着联络鞑靼的走私线路,一年怎么着也可以分润几万两银子不是?”

    听纪先生这么说,刘瑾哈哈大笑,张子卓黑吃黑抢了晋商的财路,咱家再吃了他的,倒也不错。

    “刘公,通过此事可以看出张兵部对您虽然有不满,但是还可以相处,现在您的当务之急是内廷。内廷不稳,您的根基就动摇了呀!”

    “先生说的是,咱家之前一直没有仔细注意,这群狗东西,当日要不是咱家,他们的骨头都化成灰了。”

    面对刘瑾的抱怨,纪先生微微撇了撇嘴,刘瑾为什么有这么大权力,归根到底他控制了大臣与皇帝的接触。但凡能够越过他见到皇帝的人,他都没有办法压制,比如张超,比如其他八虎。

    他现在总是拿当年的恩情说事,就算有些太监对他还怀着恩情,到了此时,这种感情也会被消磨干净的,所以纪先生有种感觉,刘瑾的末日不远了。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是该撤走了,所以很快张超就接到了纪先生请求。

    “明海,你怎么看?”

    明海到了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己的父亲真是老谋深算呀,刘瑾最亲密的幕僚竟然是他派出去的,怪不得爹爹面对刘瑾一点都不担心。

    “爹爹,以孩儿的意思,越是这个关键时候,纪先生越不能离开刘瑾。”

    张超摇了摇头,“我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能想到的,纪先生就想不到吗,那他为什么有此问?这是在试探为父呀!若是为父拒绝了他,鬼知道他会有什么幺蛾子出来。

    你要记住,纪先生虽然是我们的人,但他不是死间,而且人才难得,为父准备大用,当然不能让他疑心,更不能让他陪着刘瑾殉葬。”

    “纪先生竟敢如此?”

    看着儿子不满的表情,张超笑了笑,“世上的人才很多,而且想法各不相同。你要用好他们,就要好好琢磨他们,知道他们的追求,不能如同刘瑾那般一味斗狠是不行的。”

    教育了一顿儿子,张超就果断下令纪先生撤离。纪先生知道之后,心里十分高兴,张子卓果然是厚道人,为他效力真是值得的很。

    很快纪先生的母亲病故,需要他回去办理丧事的消息就传到了刘瑾耳中。刘瑾十分不舍,但也不好拒绝纪先生的请辞,所以他厚赠了纪先生,放他而去。刘瑾又十分好心的让锦衣卫指挥石文义派人护送纪先生归乡。

    刘瑾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对自己言听计从,所以纪先生临走前,有些内疚得抓着刘瑾的手说道,“刘公,您一向待在宫外,处理朝政,对于宫内事务总是慢一点。属下担心若是小人在天子面前进谗,到时候无人为您辩解,那就不妙了。所以属下以为,您一定要与豹房中人搞好关系,切记,切记!”

    听纪先生的临走嘱托,刘瑾也有意识的加强了在正德面前的走动,但是刘瑾出没多了,正德反而不高兴了,朕让你管着外面,朕才可以好好玩,你总是在豹房走动,这算怎么回事?

    这样一来,刘瑾也就有些不好在包房出现了,再加上这两年他权势太多,实在没有办法弯下腰拉拢豹房里面的太监宫女,所以刘瑾在豹房中的行动并不成功。

    刘瑾在宫内用力多了,自然对宫外就关注少了,正德四年春天的这段时间朝廷出奇的安静。

    就如同暴风雨来临前一般,这个时候来自于广东的一封弹劾顿时震惊了朝野。

    文渊阁大学士梁储被弹劾教子无方,导致广东出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