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爹爹,当日就应当立刻诛杀了在京的七虎,刘公号称善断,也不过如此!”

    看着自己的天才儿子如此说话,杨廷和摇了摇头,年轻气盛呀,他突然想到了张子卓的天才儿子张明威,与杨慎同年,这一次被刘瑾玩弄于鼓掌之间,弄得灰头土面,只得灰溜溜的跟着张超回宣大。

    “我儿与张明威同年,你对此子如何看?”

    “浪得虚名而已,不配与孩儿并列,只是其父张总督,倒是一介英豪,就是贪婪了些!”

    杨廷和笑着说道,“张子卓善于经营,张家豪富是其出仕之前经营所得,所以张超算不得贪婪。只是此人行事太过诡异,现如今刘太监专权,此人立场摇摆不定,确实让人头疼。”

    杨廷和知道李东阳在拉拢张超,张超也有意靠近李东阳,但是说到底张超走的是事功路线,与他们这些词臣格格不入。

    而且张超在边疆不断兴事,计划着进攻鞑靼,这也与杨廷和的想法不一样,杨慎评价张超是一介英豪,确实没有说错,要不是他,大明的边疆不会那么安宁,只是他如此做武人又该抬头了。

    就是杨廷和与杨慎谈天说地之时,天色也慢慢晚了,春天的河面还有些寒冷,所以他们父子就又回到了船中。

    “就是这条船?”

    “属下等跟随多日,确实是这条船,刚才那两人正是目标。”

    “后半夜行动,不留活口。”

    “那周围那么多条船怎么办?”

    “怎么办?”为首的人冷笑了两声,“公公的命令是什么?别忘记了,不留活口,我要见到脑袋,还要我再说一遍吗?”

    “属下明白了!”

    正德二年春天,刚刚调任南京吏部左侍郎的杨廷和与其子举人杨慎一起被害于山东临清,消息传到京师,天下震动,连皇帝的老师都遇害了,这还有王法吗?

    当天,正德皇帝严厉的斥责刘瑾,命令他不允许搞什么红折白折,阻碍言路。刘瑾流着眼泪辩解他与杨廷和之死无关,不断的疯狂磕头,其他在京的八虎也一同过来给刘瑾说情,这才勉强混了过去,但即便如此,刘瑾也是声望大跌。

    额头通红的刘瑾回到府中,瞪着红通通的眼珠子,如受伤的猛虎一般,“谁,这到底是谁干的,竟然如此陷害咱家,要是被咱家知道,一定把他千刀万剐。”

    待在家中默默流泪的李东阳发现,刘瑾竟然如此残暴,一言不合,连天子的恩师都不放过,这个凶悍的太监必须要尽快除掉,可是谁又能助他一臂之力呢?

第490章 疯狂() 
不管是刘瑾还是李东阳事实上都低估了杨廷和的作用,这一个情商很高,能够与皇帝太监还有士大夫,历史上还有外戚都能搞好关系的大臣,可以说是一个空前重要的人物。

    但是现在杨廷和提前夭折了,刘瑾知道他这个黑锅背定了,因为刚刚没多久,他派出的杀手就在山东杀死了王岳范亨,这是太监们自相残杀,文臣们虽然有些惋惜王岳之死,但私底下也毫不在乎。

    但是同一地点杨廷和被杀,性质完全不同,因为杨廷和是储相呀,是皇帝的老师,是大明的高级官员,他死于暗杀,这等于说帝国的政斗已经没有了底线,而一个没有底线的斗争将是空前残酷的。

    北宋新旧党争的阴影立刻笼罩着大明,到了现在这一步就是刘瑾说人不是他杀的,文官信吗,就算是文官相信,刘瑾能够相信文官信他吗?

    刘瑾知道他没有后路了,要想在大明这个斗兽场活下去,他只有将所有的敌人亦或是潜在的敌人全部打压下去,否则他肯定会没有活路,他们刘氏一门也没有活路。

    历史上刘瑾为什么混到被千刀万剐的地步,就是因为他没有这种危机感,而现在随着杨廷和被杀,这种危机感产生了,所以他只能先发制人。

    但是先发制人的条件是他必须让正德支持他,而不是把他当做替罪羊放给大臣们解恨。在空前的危机面前,刘瑾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第二日想明白的刘瑾一大早入宫跪在乾清宫请求正德的召见。

    正德有气,气的快要发疯,他可以纵容刘瑾打压百官,可以纵容刘瑾贪赃枉法,可以纵容刘瑾胡乱改革,但是他决不能容忍刘瑾违背他的意愿乱杀大臣,特别是最核心的高级官员,明朝虽然不说与士大夫共天下,但是明朝皇帝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不是太祖高皇帝,没有这些大臣帮忙执政,他们的天下坐不稳。

    现在杨廷和死了,是不是刘瑾所为并不重要,关键是大臣们肯定都以为是刘瑾所为。现在怎么办?一瞬间,正德突然流露出一个想法,把刘瑾抛出去?不行,坚决不行,刘瑾一旦证明有错,那不是说明刘健谢迁都是对的?难不成再把他们请回来?

    几乎是立刻,正德就明白了他现在与刘瑾事实上时一根绳上的蚂蚱,他只能支持刘瑾,而支持刘瑾就意味着必须严厉镇压反对刘瑾的大臣,直到有一天,刘瑾把所有有威胁的人都清除了,他再抛弃刘瑾。

    想到这里,正德就有些于心不忍,十七岁的正德皇帝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到了最后,他发现,除了这一条路,他几乎无路可走,就这样吧,谁让刘瑾是天子家奴呢。

    于是正德召见了刘瑾,好好安抚了一番,表明了自己的信任,为了支持这种信任,正德封赏了刘瑾的兄弟族人,以这种姿态表明对刘瑾的支持。

    也许刘瑾知道正德的用意,也许并不知道,但是刘瑾很快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执行力。正德二年三月,刘瑾派出锦衣卫,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破获了杨廷和父子被杀案。

    因为此案山东巡抚布政使相继下台,而运河船帮的反动分子,山东河南两省的江湖豪杰遭到了沉重打击,最后得出了结论,杨廷和父子死于意外,因为当天有一条运银船在当地被同一停泊地点被劫,然后劫匪为了掩人耳目,对于附近的船只进行了残酷的火攻,最终造成了多条船只被火,死伤惨重的结局。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对于这个结论嗤之以鼻,因为据他得到的消息运银船与杨廷和父子的船相隔几十里,这些匪徒脑子有问题呀,但是不管怎么样,是真是假已经无关重要,重要的是有个说法,而弄出了这一切铁证的锦衣卫千户钱宁很快走到了大明皇帝面前,因为长相俊美与形状英武的游击江彬一同备受宠信。

    为了挽回正德的宠信,刘瑾下令张彩廷推正德另一个关系良好的师傅梁储由吏部侍郎入阁,至此大明内阁变成了四个人的组合,李东阳,焦芳,王鏊,梁储。但是梁储的个人魅力与杨廷和相差甚远,新入阁的梁储几次弹劾刘瑾擅权,刘瑾也只得咬牙忍着。

    除此之外,刘瑾拨发内库银百万两营建豹房,同时征召天下那些玩杂耍的,耍把戏的艺人进宫。

    经过这一连串努力,刘瑾终于挽回了正德的信任,然后刘瑾开始了一无反顾的打压群臣,正德二年四月,刘健,谢迁,韩文等七十多名大臣光荣的成为奸党榜的一员,发布奸臣榜之后,刘健下令群臣跪在金水河南听其训诫。

    正德二年五月,鉴于边疆储备不够,刘瑾发明罚米法,前户部尚书韩文第一个中招,韩文因为在户部任上出现的账目问题,被处罚运输大米数千石到大同,同时韩文的两个进士儿子相继消籍。连续几次严厉的处罚,韩家家业荡然。

    同样是正德二年五月,大同巡抚杨一清因宁夏边墙贪污案被抓,李东阳百般斡旋,也只是保住了杨一清一条命,杨一清被迫致仕。

    正德二年六月,刘瑾研究出新式枷,枷木重达百余斤,一时间多名弹劾刘瑾的大臣尝试了这种新型刑具,死伤不断。

    同样是正德二年六月,刘瑾对吏部十四事,户部四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进行了改革变法,迫于刘瑾的淫威,以上改革事项相继被执行下去。

    半年的时间,刘瑾的淫威让举国上下咂舌不已,这个太监太狠了,也太猛了,所以刘瑾得了个雅号,立皇帝。

    待在宣大,不断派出将士出征草原扫荡的张超,也万万想不到刘瑾半年多的时间竟然做了这么多事情,张超十分庆幸,他选择呆在宣大的聪明。

    而对于这一点,兵部左侍郎王琼也是十分庆幸,刘瑾简直疯了,幸亏张超把他拉到宣大,现在他又兼任了大同巡抚,要不然迟早有一天要被刘瑾牵连,但是即便如此,老王也很担心,刘瑾干得这么过火,到时候大臣的反扑肯定会更加激烈,如此一来,他搞不好要吃大苦头。

    所以他以汇报的名义拜访张超,希望能够得到张超的帮助,最起码是协调一下立场,他王琼不是刘瑾的党羽呀,是被逼的,他相信张超能够体会到他的心情,谁让张家有一个小奸党呢,即使他知道不是,但是王琼相信,张超一定明白,若是大臣们一旦翻身,一定会以此为借口,找张超的麻烦。

第491章 初露锋芒() 
王琼的到来,张超毫不为奇,这是一个聪明人,不仅会办事,更难得是情商很高,很会处理关系。与为人更加严肃的张超相比,王琼性格更受欢迎。

    两人寒暄了几句,又谈了好几个相识官员的不幸下场,这时王琼叹息的说道,“太保,下官现在真是有苦难言呀!”

    张超眯了一眼王琼,“德华兄,刘太监派你来就是看着本官,你这么说,刘太监估计要暴跳如雷了,君不见刘太监的枷刑,一百多斤呀,也想试一试?”

    王琼听张超这么说话,精神一震,若是张超对他十分防范,绝对不会说这番话。他既然这么说,那就意味着事情有门。

    王琼讪笑了两声,表明心迹道,“太保,下官也不瞒您,虽然下官功利心重,但是下官还是分得清是非轻重的,下官是两榜进士,是士林中人。当日京师巨变,下官身份十分尴尬,不得不保留有用之身留待未来。”

    张超笑着说道,“德华兄,你我都是带兵的出身,这番托词也不必说了。想必你也看出来刘瑾所为无法长久,不得不寻找一条后路。至于你为何找到我的头上,想必是因为你觉得本官与你一般尴尬,意图抱团取暖,不知本官说的对也不对?”

    听张超这么说话,王琼不由得长大了嘴巴,哪有这么说话的,张子卓是不是带兵带久了,丘八脾气倒是涨了不少。张超鄙视的看了一眼王琼,“德华兄,本官与你不同,本官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自己拼杀出来了,不管是有无刘瑾,本官的地位不可动摇,这是本官近二十年的功劳决定的。就算刘瑾倒台,本官顶多被投置闲用,绝没有人敢打本官的主意。

    倒是德华兄,你就不一样了。你处理衡王一案是什么嘴角天下人都知道,这一次刘洛阳功败垂成,引来刘瑾之祸,要说起来根源就是你没有看住刘瑾,事败之后,你却被刘瑾提拔重用,要说你不是刘瑾的党羽,天下人也不相信呀!”

    听张超这么直白的说话,王琼脸色大变,恍惚了一会,突然跪倒在地,“下官实在无心附贼呀,太保救我,太保救我。”

    张超暗自叹息了一声,能屈能伸,真大丈夫也,这个人绝不能让他得意,否则不得了。虽然这么想,但是张超却起身把王琼扶起,“德华兄,你我是荡倭营的老战友,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说清楚,何必如此姿态。”

    王琼也是无奈,张超说破了事情的真相,要是张超不拉他一把,刘瑾倒霉他肯定也没有好下场。至于随着刘瑾一条路走到黑,王琼从来没有这个想法。猛虎难敌群狼呀,刘瑾就算加上背后的皇帝也扛不住文臣们的反扑,更何况还有张超这样的人物躲在一边随时虎视眈眈。

    王琼与张超在荡倭营共事几年,后来又在地方为官,对于张超有非同一般的认识。

    这些年南直人才辈出,可是仔细算下来这些人的身边都有张超的背影,济世钱庄的泼天金银,济世学院的众多师爷让这些人形成了一张大网,虽然看着露在水面的没有多少,但是水底下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如果仅仅是在士林还则罢了,在军队经过几次大捷,出身荡倭营的将校提拔很快,九边的中高层随便找一个都能跟张超扯上关系,这样一个兼具文武的大臣,没有一定的把握,谁也不敢随便招惹,就算是正德皇帝也只能拉拢。

    对于这一次杨廷和被杀,虽然天下人都说是刘瑾所为,但是王琼却总觉得不太对劲。杨廷和那么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物,就算得罪刘瑾,也不会让刘瑾起杀心,更何况刘瑾就算要杀人,他首先要杀得就是韩文这一类差点要了他命的,怎么也轮不到杨廷和,更何况杨廷和是帝师,刘瑾不怕正德的反感吗?

    只有一种可能,有一派势力对于朝局的理解十分透彻,他们觉得杨廷和挡路了,就乘着杨廷和出外的时机,除掉了他,然后嫁祸给刘瑾。

    而其后政局的演变也表明了这一切,面对愤怒的正德,刘瑾费劲了心思,也让梁储上了位,梁储是张超的房师,所以王琼想是不是这一切与张超有关?

    又想了想,王琼排除了这种可能性,梁储虽然是张超的房师,但是两人的关系十分一般,来自广东的正人君子梁储十分看不惯张超的商人特性,所以对这个学生很是排斥,张超也不怎么与他往来,反而与徐溥关系更好一点。

    事实上张超与翰林一直很少交集,只与靳贵李启思关系莫逆,而靳贵现在待在家中守丧,李启思地位更低,只是一个普通的学士,而且据说得罪了司礼监太监何聪,已经被发配到了广东担任按察副使,无论哪一点,也看不出来张超有除去杨廷和的必要。

    事实上李东阳也曾经想过杨廷和之死是不是与张超有关,但是左思右想,还是排除了可能性,很明显张超没有好处,他怎么可能做这种烫手的事情,要知道事情败露,是要被杀头的。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怎么可能是张超所为呢?

    张超降服了王琼,要求他充当卧底,将刘瑾那边的消息尽量多的打探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