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万民,圣旨还高度评价了庐江府首先种痘的出色表现,决定给与嘉奖。

    庐江知府宋鉴迁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前知府李永宁起复为南京太仆寺少卿,生员张超,李启思入读南京国子监。另外还特旨表彰了黄岐和众痘师,并且御笔亲题种痘社三字,令悬挂于种痘社会所。

    这样一条圣旨下来,羡慕坏了庐江府的上上下下的老少爷们,特别是与种痘社有关的人士。种痘社特有的红色平安结更是红遍了整个庐江府。没有平安结配带就出门,别人都低看一眼。

    甚至有嘚瑟的人,也不忌讳白色,光天化日之下,穿上种痘社的白大褂,配上平安结招摇过市,反而吸引眼球无数,叫好声不断。

    惹得一群上了岁数的老人家哀叹世风日下,洪武以来的淳朴节俭的风气真是越来越少了。

    在这次封赏的人群中,宋参议升官是应有之意,大家伙不稀奇;张秀才舍身种痘已经流传到大江南北,大家伙对他仅仅就获得了一个监生,甚至都觉得有点亏。

    不过现在问题来了,这个前知府李永宁爷孙是怎么回事?一个起复,一个监生,凭啥子呀?反而是他们得了头彩,就因为他们是凤阳府的豪门,那跟俺们庐江府有什么关系?一时间群情汹涌,希望了解个究竟。

    当然庐江府官方的说法是李前知府是牛痘现象的发现者,李秀才,张秀才和黄大夫是牛痘疫苗的发现者,巴拉巴拉的一大串。大家伙也是将信将疑,之前没怎么听说呀?

    不过朝廷的圣旨还是同行的黄大夫都出来说明了这一点,大家伙也就不闹腾了,听朝廷的准没错,淳朴的人都这样想。

    在未来,牛痘作为中国医药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李永宁被西方称为牛痘之父,对此东方的科学界争议很大,但是西方科学一向注意第一个发现者,所以李老太爷这个牛痘之父还是比较被认可的,历史就是这样充满着黑色幽默。

    李少卿级别太高,一般人离得太远够不上。但是知道内情的庐江府的有力人士并不少呀。对于李永宁这个老家伙见机之准,把握机会之快,脸皮之厚都是佩服的很。

    李家也不在乎,他们已经摆平了种痘的利益各方,现在谁也不会反悔,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对上不对下的,下面议论几句也无伤大雅。

    李小娘子离出嫁虽然还有两年,但是最近她常常被母亲带着出席一些场合,毕竟两年很快就过去了,要嫁为人妇,必须学会怎么跟人交际。

    张家虽然门庭简单,不像李家那么复杂,但是作为长孙媳妇,未来肯定是要掌家的,不学会怎么跟亲戚朋友相处可不行。

    李小娘子能够出门当然很开心,反正婚事已经定下来了,也没办法更改。张家虽然是小门小户,但是兄弟和睦,身家丰厚,未来夫君的叔叔也跟哥哥一样已经是监生了,万一中举考上进士,到那个时候张家门庭一变,她也就算不上下嫁了。

    何况未来夫君没有听说有什么恶习,屋里面也没人,家里也简单。哥哥也打探了明德在学堂的学习情况,虽然比不上哥哥的天才,但是过个几年考上秀才还是很有希望的。

    南直隶科举太过艰难,庐州府每年才几个举人,考中的都是胡子一大把的大叔级别了,李小娘子虽然望夫成才也不敢抱着轻易中举的梦想。

    这样一想,未来的日子并没有她以前想象的那么恐怖,所以李小娘子经过哥嫂的开导,也想开了,重新乐观起来。可是谁成想,这一出门李小娘子总觉得,别人看她的眼神总是怪怪的,充满了怜悯,甚至有揶揄之意。

    纳闷的李小娘子就不自觉的关注起这些人来,这些人也毫不掩饰,所以这些那样的议论关于李家的议论就飞到她的耳朵里,

    比如,怪不得李家不顾门第非要把嫡女嫁给张家,原来是有这桩交易在呀;

    更比如说,你看虽然我们孙家门第比不上李家,可是比李家的嫡女要贵重的多,至少我们家不会卖女儿,等等等等。

    李小娘子一下子就崩溃了,回到家中就躲到闺房里面,谁也不见,整日里以泪洗面。

    她身边的丫环看小姐这状态不对呀,费劲心思知道了小姐的心事,就通知了焦急的等待在门外的李启思和范氏。

    范氏埋怨夫君道,“老太爷也真是的,李家旁支的,庶出的姑娘有那么多,干嘛一定要让四姑娘出嫁,平白的让人瞧不起。”

    李秀才也不好透露爷爷的想法,虽然他对爷爷的想法也觉得有点杞人忧天,那个张超真的有那么出色吗?

    不过现在看到牛痘对李家的巨大好处,他也是欲罢不能了。这个时候不把妹妹嫁给张家,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这样的复杂心态也没办法跟人叙说,再加上隐隐约约妹妹的哭声,让他焦虑不已,想发火都不知道朝谁去发。

    思考再三,他决定亲自去面对妹妹,有些事情需要点透她,她也快出嫁了,总是活在梦里最终会害了她。

    紧咬着牙,拉长了脸的李启思狠狠的敲开了四妹妹闺房的房门,面沉似水的他让丫鬟们离开,就剩下低声饮泣的四妹妹。

    沉默了一会儿,李启思还是先开了口,“四妹妹,你听到的都是真的,较真起来,我们李家就是用妹妹换取了牛痘,不然爷爷不会那么容易起复,我也不会得到这个监生。”

    李小娘子的希望彻底破灭,也不再哭泣,只是呆呆的望着这个从小宠爱自己的亲哥哥,感觉现在的他真是陌生的很。

    李启思接着说,“四妹,你的梦也该醒了。自古豪门子弟的婚事都不由自主,总要掺和点什么,像你这样的利益交换很常见。我们李家虽然算不上是豪门,但也是书香门第,也要守这道规矩。”

    说完,自嘲的笑了笑,“你别看我跟你嫂子相敬如宾,感情很好。那是我们都看透了这一层,跟谁过不是一辈子。戚戚苦苦是一辈子,高高兴兴也是一辈子,这样想来还是高兴点好。”

    李启思又苦口婆心的说道,“虽说你嫁到张家面子上不算好看,但是张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兄弟和睦,家底敦厚,人口也简单。

    你跟你嫂子不一样,自小天真浪漫,真要嫁给情况复杂的家族,你是照应不过来的。到时候只是面上光彩,内里面的酸甜苦辣谁又能知晓。”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爷爷本来是想把二伯家六姐姐嫁到张家的,被爹爹和我阻拦住了,都认为你比较适合。这是全家在照顾你呀,你不要被外人蒙骗,错解了家人的爱护之心。”

    李小娘子能说什么呢,哥哥怎么说都好有道理,所以也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着一切正常。只是时常不自觉的发愣,透露了她的内心的挣扎。

第50章 恩爱夫妻() 
对于劝服妹妹,李启思是毫不担心的。他太了解这个小妹妹了,从小都在爹娘的呵护下长大,看起来没有经历过风雨,就如同笼中的小鸟一样。

    但只要安抚得当,说明利害,她还是李家人,她从小看到的听到的足够让她明白该怎么做。

    果然妹妹的反应,不超出他的预料,虽然看起来她的内心还是有些纠结,但是已经能面对所有的一切,真是李家的好姑娘。谁都有年少的时候,祖祖辈辈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李启思跟妹妹说的虽然有些夸张,但基本是他的真实想法。身处李家大院,他有时也有想脱离的打算。看着一切都很精致,都很美好,但是什么有规矩,什么都不由自主,活得有时候真是没劲。

    这个时候他又不由自主的想起来同龄人张超。小门小户出身,举业上跟自己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

    可是早早分了家,家里事都由自己心意,如果易地而处,就算他李启思知道牛痘,也没那个可能去推动,少不得要听听爷爷爹爹的指示。

    又想起妻子,说起来范氏一切都好,孝顺公婆,友爱弟妹,又早早有了一双儿女,可以说完美无缺。

    这一点比张超那厮强的多。张超能折腾呀,先是累得原配难产,现在继室又被他吓得剪了头发,鬼知道以后还会出什么事。

    不过说起来张超这么能折腾,还是有女子为他死去活来的。易地而处,自己要是折腾起来,不知道范氏会怎么做?估计会谨守门庭,呕心沥血的把爱子养大把。

    真是一个完美的妻子,按说李启思应该很满意。但是李启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对范氏难以提起精神,两个人之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隔了一道看不见的隔膜。

    在外人面前是一对恩爱夫妻,连四妹妹都看不出来,但是李启思知道这道膜是有的,而且越来越深。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是范氏刚进门不久,就更换了他的贴身丫鬟?这个很正常,李启思自己对这些丫鬟也不在意,换了就换了;

    也许是范氏怀孕,让她的陪嫁丫鬟服侍?这些陪嫁本来就是这个作用,再说范氏怀孕了,他也需要人照顾呀;

    也许是麟儿刚生不久,他想调笑于他,被范氏说教了一通?也不对,举业本来就很忙了,孩子哪里照顾的上?长辈们教导抱孙不抱子,总没有错。

    说不上来为什么,真要说的上来的,就是范氏跟自己是一类人,她跟自己相处,真正是相敬如宾,也许并没有把自己当做丈夫。自己从来没有就看到她吃过醋,拈过酸。

    那谁为他吃过醋,拈过酸呢?好像很久很久以前,那个范氏刚进门不久就卖走的丫鬟,叫墨兰来着,名字还是他给娶的。

    她就是很喜欢吃醋,特别是知道她要娶范氏,那个作呀。当时自己心烦的不得了,现在想起来却有些怀念,也不知道现在在哪家,过的好不好。

    李启思胡思乱想的一会儿,又想起来这次封赏。他很是意外封赏的规模之多,人数之众。看来爷爷果然有眼光呀。张家能够顺利的吃到最大的桃子,都是爷爷的功劳。可是付出的也不少,四妹妹不说,现在外面的风言风语挡也挡不住。

    此间的得失谁也说不好,不过看着范氏喜洋洋的收拾他的行李,得还是远大于失的。最起码对于李启思而言,能够脱离府学,去南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虽然说每年都有固定的名额去南北两监的,只要愿意发力,打通上下的关系,他去两监还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就像李启思在李家各种不自主一般,说服族人出钱出力打点关系,就算是爷爷也不是那么容易开口的。否则他爹爹也不会一气之下搬来合肥,大家族的关系就是一本难念的经。

    现在靠着牛痘得到一个监生的名额,而不需要看族人的脸色,李启思是很满意的。

    对于李启思这样有志于仕途的人而言,入读国子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供非常优越的学习条件,有名师辅导,比如现在大名鼎鼎的谢铎,就要担任南监祭酒。

    他们的辅导水平远远超过府学的那些训导。关系处理的好,他们的人脉也可以让他的中举难度也会大大降低,再加上不用再去考科试就可以直接乡试,真是一举多得。

    当然现在外面的风言风语,李启思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甚至有人还当面挑衅他。那是你们羡慕罢了,只不过没有爷爷动手快,一个个恨不得变成他们自己。只有四妹妹这样的傻姑娘才会被你们干扰,茶饭不思。

    要是何聪那个家伙还在就好了,这些人哪里能来到他的面前,早就被何聪给反击回去了。培养人才不容易呀,早知道前些年多培养一个就好了。

    就是要跟张超那厮要一起去南监,李启思有点不爽利。这些天总是有人把他们两个翻来覆去的比较一番,得出的结论是自己不如他。不如就不如吧,他也确实不会种痘,这点不服气不行。

    但是李启思明白,他们真正的较量是在举业上。现在他们科举的路还长着呢,两人暂时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听说这些天张超又跟淮盐总会的那群盐贩子搅和到一起去了,想必也没有多少时间读书,自己胜出的机会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大。就让他这样一直得意下去吧,我只要两榜提名就可以了。

    想到淮盐总会,李启思就想起调查张家的时候,意外发现他们李家跟淮盐总会好像也有一些瓜葛。不知道张超又会弄出什么事情,别耽误了李家的生意才好,还是要让人好好查一查。

    唉,怎么哪里都有张超的影子,现在看来李家跟张家是越绑越深,怎么也脱不开关系了,真是无奈的很,李启思暗自叹息道。

第51章 迎接圣旨() 
超哥得到朝廷的封赏圣旨,心里还是很激动的,总算有点猪脚相了。虽然日子过得不如前世有滋有味,但是穿越到明朝也有福利呀,这份圣旨怎么也赶得上国家领导人的慰问把。

    可怜的超哥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都是在电视上。跟他们最近的接触就是党和国家前领导人视察某景点,他正好在旁边上班,看到了几个保卫。所以小小的激动一下还是允许的。

    超哥这个人对吃穿不是很讲究,收拾衣服麻烦了点,不过饭来张口,衣来张手的生活已经习惯了,毕竟也是土豪一枚,想堕落还是容易的。

    他比较不喜欢的就是饭菜的味道不怎么样,这个时代没有前世那么丰富多彩的调味品。也许可以把味精作为研究对象了。我可是学习生化的人呀,整整味精还是有希望的。

    但是对于出行,超哥是深恶痛绝,去一趟合肥都要坐船,以前一两个小时的行程现如今动不动就是一天,节奏太慢了。所以如非必要,他是绝对不愿意出门的。

    但是迎接圣旨是一个很光荣很神圣的工作,作为主角之一,他怎么也得出现呀。

    随着跟王小妹这个未来的妻子,现在的小姨子接触日久,两人也慢慢熟悉了。但是孔子他老人家说过,发乎情止乎礼。

    王氏毕竟还没有周年,孝期未过,不好随便调笑的,更不能动手动脚,那也太下三滥了。所以一般小妹就躲在栓儿的住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