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如此,不知现在宣府如何?”

    “学生去宣府后,一直帮着父亲筹措粮草。边储还是十分不足,父亲很是担忧。”

    正德点了点头,张超关于边疆粮食的奏折上了好些,他的一系列举措,正德几乎了如指掌,也极力配合,所以张超总算熬了过去,但即便如此,边疆的形势还是很不乐观。

    “那张兄觉得朝廷应该如何是好?”

    明威拱了拱手,然后说道,“学生才疏学浅,只是协助父亲而已,哪有什么了解。”

    “张兄不必如此谦虚,说说就是。”

    明威见正德如此说话,不得不露了一手,“学生随着父亲巡视,发现宣府大同的文武官员或多或少都占有大量的军屯,以至于屯丁负担太重,不断逃亡。

    学生以为该当大力整顿一番才是。只是父亲说,时机尚未成熟,故而只是减免了屯丁的粮负,却一直没有整顿军屯。”

    正德听完,十分恼怒,他转向刘瑾问道,“宣大文武如此贪腐,连初到边关的张兄都看的出来,那为甚科道御史一直没有弹劾,反而整日盯着些许小事,唠叨个没完。”

    刘瑾听完,心花怒放,终于可告一状了,“小侯爷您有所不知,前任的宣大总督刘宇乃是首辅刘阁老的乡人,科道哪里敢惹?”

    正德听完,愈发的恼火,啥意思,对首辅怕的要死,对朕却是毫不畏惧,到底谁是皇帝?

    这时玥儿也看出不对了,这是个太监呀,能随身带着太监,太监还敢肆意批评首辅,这朱小侯爷的身份是谁?

    莫非是,怪不得,怪不得,她不由得望向了面色严肃的丈夫,还有小心陪着的母亲,还有小姑子,她倒是没那么紧张,却也沉默了。

    明威听完正德和刘瑾的对话后,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大臣们总是弹劾刘瑾,刘瑾离皇帝太近了,太能影响皇帝了。

    还有对于宣大严重的侵夺军屯,却没有御史弹劾,怪不得爹爹会鄙视那些人,爹爹没有骂错呀!

    通过对正德如此关心边事,明威发现正德并不是朝臣弹劾的那样完全不理朝政,虽然确实有些荒唐,但这个皇帝并不是一无是处,对国事还是很上心的。

    正德阴沉了半晌,才反应过来,勉强笑着说道,“姨母,今日本爵实在太过叨扰,这就告辞了。

    张兄,若是你有什么所见所闻,都可以写信告诉本爵,本爵出来一趟不容易,你若有见闻都可以写出来。

    张师傅说可以微服了解民情,今日本爵总算是见识到了,确实很有道理。”

    说完之后,正德起身大步走了出去,刘瑾紧随其后。明威看着小皇帝的身影,不由得感触万分,闻名不如见面,道听途说确实不对呀。

    明台见哥哥发呆,凑上前来,“哥哥,这个登徒子看起来也不是只知道玩呀!”

    “什么登徒子,那是当今天子,明台,你日后不得如此放肆,不然我禀告爹爹,让你回南京。”

    明威说完,只见徐玥拍着酥胸说道,“果然是天子,竟然真的是天子,我不是在做梦吧,母亲,天子怎么跑到咱们徐家来了?”

    张氏没好气的看着女儿说道,“那可是真龙天子呀,幸亏你们没有说错什么话,得罪了天子,要不然可如何是好?”

第471章 聪明() 
正德气呼呼的回到宫中,等坐定之后,李芷萱呈上了今天的奏折汇编,正德认真翻了翻,除了一些灾报之外,都是大臣弹劾的奏折,炮火瞄准的是九虎,甚至直接说他这个皇帝不该如何不该如何,还有几封翰林院系统再次请求经筵的奏折。

    要说起来,正德之所以不受欢迎,除了他爱玩爱闹爱跑爱打之外,最被文臣讨厌的是他大大捏捏的停了经筵。

    经筵,就是在一个高大上的场合,完成一个高大上的仪式之后,学士们给皇帝读一读经史,然后讲演一番圣人之道,说白了就是类似于最牛的局的学习活动。

    由于成化皇帝开了个好头,本朝的大臣想见见皇帝那是千难万难,皇帝身边充斥着太监宫女,而象征正义的士大夫除了朝会,一年也见不到几回皇帝,甚至有奇葩的都当了好几年官,连皇帝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混迹官场的,最起码情商都不低,当然明白长时间不与皇帝接触的严重后果。所以经筵这个秀场就空前重要了,讲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见到皇帝,然后说上几句话,也许一不留神,就被皇帝记住了。

    弘治皇帝为什么评价那么高,就是因为弘治经年累月的开展经筵,大家经常能够见到天子,了解天子的一举一动。

    可是到了正德皇帝,就完全不一样了,经筵这么一个高大上的秀场,作为猪脚的皇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爱好学习还则罢了,竟然玩的不亦乐乎,还跑出去骑马射箭,与弘治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大臣们上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给正德立好规矩。

    但是在正德看来,这个秀场教的东西都是他学过了,那些学士翰林所说都是陈词滥调,真是太无聊了,去过一两次后,正德就没了兴趣,总是想法设法的找理由躲避。

    再加上在皇庄和内库问题上的交锋,正德和大臣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所以过不了几日,气闷的正德又一次出宫。

    这一次,正德骑马射箭一番,练的浑身大汗,洗漱之后,正德和刘瑾张永等人再一次来到当日的客栈,找了一个雅间,正德就开开心心的吃喝起来。

    外面一个锦衣卫突然走了进来,凑着刘瑾的耳边说了几句,然后刘瑾笑着说道,“小侯爷,张大姑娘就在隔壁雅间,小的去唤她过来?”

    正德又想起了那个可爱的小姑娘,挥了挥手,“本爵去看看她,头前带路。”

    明台这一次出门查看自己的陪嫁店面之后,就来到了客栈开了一间雅房,和身边的侍女一起,一边听着楼下的议论,一边喝茶聊天。

    “小,公子,今年这两个店面可比往年此时多收了好几成,那几个朝奉真是可恶,竟然敢欺骗老爷。”

    “爹爹要处理军国大事,大哥要考进士,二哥又只爱舞枪弄剑,都顾不上家事,只母亲一人,确实也管不过来,才使得小人如此放肆,本公子当然要为母亲分忧了。”

    “小,公子果然能干,也不知道会便宜了哪一家少爷。”

    “本公子一个人潇洒自在,为甚要嫁人,我看你这个小妮子春心动了才是。”

    明台这么一说,雅间里就热闹起来,正好这时候,有人敲门。明台一顿,“别闹了,翠儿去开门。”

    小丫头翠儿小心翼翼的打开了雅间的门,却见到一个摇着扇子的小秀才正站在门口,“尔通报一声,就说朱小侯爷求见。”

    小丫鬟听完转头回去禀报,这时正德却不待通报就推门进来,然后笑着说道,“张姑娘,本爵听到你的声音,还以为听错了,没想到你果然在此。”

    明台没好气的瞥了一眼正德,本姑娘真是倒霉,到哪里都会遇到这个祟神,但是想到正德的身份,立刻就规矩起来,“臣女张氏拜见小侯爷。”

    “免礼,本爵听你们议论什么朝奉,什么为母分忧,到底出了何事?”

    晕,这个皇帝怎么这么八卦,明台不得不把今日她们议论的内容告诉了正德。正德一听,就有些火气上涌,怎么这到处都有家奴欺主的事情?

    “张姑娘,本爵立刻就让人替你出气,该死的狗奴才竟然敢欺主!”

    不等正德吩咐,明台就笑着回道,“多谢小侯爷厚恩,臣女早就惩治了那群阳奉阴违的朝奉。”

    “阳奉阴违,确实是阳奉阴违呀,不对,连阳奉都算不上,”正德感慨了两句,“张姑娘,果真能干,不知道你是如何做到的?”

    明台不知道天子为什么这么感兴趣,她想了想的回道,“臣女的父亲曾经教导过臣女,这种家奴欺主的事情时有发生,遇到了也不要惊慌,办法还是有的。

    对于一个家庭或者店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事和财政,家主只要掌控好这两点,就不会有家奴欺主一事。

    而对于家奴来说,要办成此等欺主之事,家奴必然会耍弄阴谋,但是阴谋却不能摆放在人前,而且家奴众多,不同家奴之间常常有矛盾。

    所以若是家奴胆敢欺主,只需要先找到彼此之间的矛盾,然后利用好,再乘势去除几个不安分的家奴立威,家主的威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到此时再掌控住人事财政,家主就无后顾之忧了。”

    正德听完很是点了点头,他觉得所言非常有道理,真是说道他心里去了。

    明台继续说道,“但是臣女觉得爹爹所说太过繁琐了,臣女虽然年幼但臣女仍然是主人,只要有敢不听招呼的,臣女发现一个处置一个,再不听话就用鞭子抽打,还不听话,就直接打板子赶出家门,如此一来,臣女管的这些店铺的朝奉,一个个都很规矩。”

    听明台这么说话,正德十分佩服,“张姑娘真是能干,不愧是女中豪杰。”

    倒是刘瑾在一旁听完,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张子卓,你到底是怎么教女儿的,竟然教出来一个这样凶蛮的丫头。

    本来还有心撮合明台和正德的刘瑾,此时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小皇帝远离明台,免得被教坏了。至于明台入宫,想都别想,咱家这条老命还要留着伺候皇爷呢,可不能被你这个丫头给坑了。

    正德听完明台的心得之后,却是一扫自己的烦恼,他开开心心的回到宫中,然后吩咐道,“陈宽,吩咐下去,过几日开经筵,朕有些问题要问诸位师傅。”

    明台看着正德离开的身影,抿嘴一笑,这下子就算小皇帝对她有心思,他身边的那些太监也会拼命拦着,我实在太聪明了。

第472章 经筵事件() 
铁树开花,皇帝竟然要召来经筵了,大臣们奔走相告,一个个热泪盈眶,老天爷,我们这群人为了天子改邪归正容易吗?

    内阁之中,刘健心情也好了不少,他觉得这段时间巨大的压力和天子大婚果然有了效果,正德皇帝成熟了不少,竟然主动要召开经筵。皇帝既然上道,他也不愿意惹天子不痛快,所以就暗示这几日不要再弹劾了。

    但是李东阳却有些担忧,咱们这位小皇帝别在经筵上搞出什么幺蛾子吧,那样就麻烦了。

    九月初二,文华殿,经筵开始了。以英国公充任知经筵事,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任同知经筵事,六名经筵讲官全部是资深的翰林,由吏部侍郎王鏊,杨廷和,费宏,梁储,蒋冕,毛纪等六人组成,焦芳率领六部尚书侍郎,左右都御史等侍班,给事中,御史等听讲。除此以外还有展书,侍仪,供事,赞礼等人员,典礼十分隆重。

    经筵举行的时间是朝会之后,正德由二十名大汉将军簇拥,首先驾到。经筵是文臣的盛会,一切都显得文质彬彬,大汉将军也不例外,一个个脱下了盔甲,改穿袍服,但做样子的武器比如金瓜还是带着的,显得不伦不类。

    正德在文华殿南面坐定,然后下令召集文武百官,行礼如仪。鸿胪寺官员将一张书案摆在御座之前,专供圣鉴;另一张摆放在数步之外,供讲官使用。

    参加听讲的官员鱼贯而入,分列于书案左右,与其他的仪式一样,必须有目视耳听的对称均匀。

    这一日要讲习的经义提前用楷书写好,陈列于案几之上。

    在赞礼官的呼唱之下,王鏊杨廷和这两名讲官穿着大红袍和其他两名穿着蓝袍的展书官出列。讲官面对皇帝,展书官面对书案左右站立。

    讲官磕头,叩头完毕,左边的展书官用膝盖膝行接近书案,打开讲义,用铜尺压平。

    王鏊此时已经现在书案前,开始了演讲四书。他需要朗读十几遍,好让皇帝记住。

    朗读完毕后,开始了仔细的讲解。这个过程其他人员只能静声凝听,皇帝也不例外。

    听了一会儿,正德有些累了,就动了动腿脚,把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这个时候,王鏊停下了,他严厉的朗诵道,“为人君者,可不敬哉?”

    王鏊需要不停的说这句话,直到皇帝恢复了端坐的姿态为止。

    王鏊结束后,轮到了杨廷和讲演历史,同样的方式,这么一晃眼,大半天就过去了。

    经筵如此繁文缛节,但这一次却出乎意料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讲官讲课期间,正德皇帝除了偶然动了动,期间一直十分规矩。

    等杨廷和说完,憋了大半天的正德突然说话,“两位先生今日辛苦了。”

    “臣等叩谢皇恩。”

    “朕听讲了这么久,还有一事不明,不知道可否询问两位先生?”

    刘健的眉毛动了动,而李东阳则心里咯噔一下,怕什么来什么,咱们这位皇帝要是这么好学,我等还弹劾什么。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不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王鏊听完,就是一愣,要是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天子真是白教了。

    台下听课的官员面面相觑,甚至有人发出了声音,引起了御史的不断观看。

    这个时候,王鏊就解释了一番,这时正德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那若是朕无心更改父政,而执政大臣违背了先帝的意愿,是朕的过错,还是执政的过错?”

    “哗!”天子这句话一出口,整个文华殿就震惊了,天子这是意有所指,矛头直指首辅呀,所以震惊的大臣再也忍不住了,惹得御史不断喊肃静。

    王鏊此时也头大如牛,不知道如何应对才好,只听正德继续道,

    “前些日子,朕翻阅先帝的起居录,发现先帝召见致仕兵部尚书刘大夏时,曾经点评时任大同巡抚刘宇贪婪成性,真是小人。

    可是朕一登基,刘宇就先任宣大总督,现在又入京为兵部尚书,提督团营,这到底是谁的过错?是朕违背了先帝的意愿,还是卿等廷推大臣们违背了先帝的意愿?”

    正德越说越严厉,声音也越大,不知道什么时候,群臣就跪倒一地,刘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