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超在宣大的所作所为,宣府这些不熟悉他的将门被忽悠了,但是大同总兵陈豹却看得清清楚楚,张超这么干,比直接报复那些将门还要残酷。

    因为军人的意义在于战争,而无法进入新组建的宣大新军,那这些将门自然在未来就变成了二线三线,只能做一做守备部队,迟早会如同内地的那些卫所一般,走向没落,这是挖他们的根呀。

    但是王六也是他的老部下,他也相当愤怒宣府将门,事实上他这个南直隶出身的将门之后,在大同镇过得磕磕盼盼,他真正能够说的算的就是那一万大同新军,所以大同这些将门一起跟着没落,也符合他的心愿,所以他很有默契的配合张超挑选军士。

    张超在宣大的开局如此普通,如此波澜不惊,让原来有心看热闹的京师也是惊叹不已。这还是那个无事生非的张子卓吗,似乎在南京待了六年之后,他成熟了不少,首辅刘健如是想。

    当然他也就这么一想,因为刘健目前的心思压根不在张超身上,随着马文升刘大夏的离开,朝局又一次稳定下来,这个时候韩文和林瀚张敷华三位老先生领头,开始了对于天子的不断进谏。

    正德元年正月刘健奏裁郊祀内侍数额,正德嘉其言,裁撤了相应的内侍;

    巡抚保定佥都御史王璟于正德元年二月初五日抗疏切谏,请革皇庄,正德不悦,说庄田是用来奉养两宫太后的,令有司再议。

    户部尚书韩文等覆奏:京畿重地的老百姓应该要照顾,如果庄田是用于奉养两宫太后,那就让巡抚查询清楚到底是哪些地,然后招人耕种,收的银子直接归内库。那些管理庄田的太监直接回宫就好,不要鱼肉百姓。

    正德说:你们为国为民,忠心可嘉。但我要养两宫,事非得已。所以下令留下了管庄太监一名,校尉十名,其余全部占还。不允许这些人多拿多占,如果有发现的,一概问罪。

    大学士刘健等再奏:皇庄既然进奉两宫,自宜委于有司,不当仍主于私人,反失朝廷尊亲之意。同时极言内臣管庄扰民之害。到了此时,正德皇帝干脆不再废话,直接留中不发。

    正德元年二月二十三日,大学士刘健奏陈天子勤政;正德元年二月二十九日,礼科都给事中周玺等谏言天子观游;正德元年四月初四日,五府、六部等衙门以英国公张懋为首合词上疏谏阻天子微行。

    正德元年五月二十五日户部尚书韩文会英国公张懋等议仓库空虚可虑,请求派出大臣巡内库,崇节俭,裁冗食、节冗费、赃罚解部,处置盐法,清查积朽,钱钞折银,清厘草场。

    正德诏令所司详究佐渡金山能否加大产量,同时要求查询清楚近年支用日渐增加多至数倍的原因,以及运送各边银两已用未用之数,并有可行长策,议处以闻。

    正德同时告诉大臣,他已经派出太监开始巡查内库,不需有司代劳。群臣再上书,天子又一次留中。

    正德元年六月初十日,大学士刘健等奏陈时政:近日视朝太迟,免朝太多,奏事渐晚,游戏渐广。奢靡无度,滥赏妄费,非所以崇俭德;弹射钓猎,杀生害物,非所以养仁心。鹰犬狐兔,弓矢甲胄,不可施于宫禁。

    吏部主事孙磐应诏上言:今日庶政之弊,莫甚于内臣典兵。乞请尽撤沿边内臣。

    正德看到之后,不悦,再次留中不发。就在君臣不断对峙之中,正德元年七月到了,天子大婚,司礼监传旨,以大婚礼需银六十万两,韩文以户库空虚,请发内承运库银,天子不悦,但到最后户部也只掏了十万两。

    由于天子大婚,此时还在宣府练兵的张超接到了皇帝的圣旨,命令张超前往观礼,并且作为迎亲的副使,没想到在边疆的张超竟然得了这么个好彩头,传旨完毕后,太监张永请张超安排一个房间,好两人密谈。

第465章 张家有女初长成() 
张永随着张超父子来到了书房,又让从人离开,然后两人分宾主落座,明威给张永上茶后,然后站在张超背后,张超挥了挥手,“张公公,请。”

    张永抿了一口,点点头,“确实是好茶呀!不知道产自何地?”

    张超笑着说道,“此茶出在杭州西湖群山,茶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确实是天下一等一的好茶。”

    听张超这么一番点评,张永笑着说道,“那咱家可要带一些回去,孝敬皇爷。”

    张超摇了摇头,“这可不行,此茶产量极少,若是天子喝惯了,你我可就麻烦了。”

    张超这虽然是说笑话,但也是事实,朝中的太监谁也不敢把产量很低的产品进贡,要不然日后皇帝习惯了,谁也吃不消。

    张永哭笑不得,“张公果然对我等十分了解,怪不得皇爷会让咱家来见张公,问一问主意。”

    张超一愣,“什么主意?”

    张永眉头紧锁,语带愤怒,“张公虽然远在怀来,想必对朝中之事也有所了解。现如今外廷整日弹劾咱家等人,污蔑咱家九人是九虎,整日里喊打喊杀。

    除此之外,外廷还不断逼迫皇爷,叫嚣着监管内承运库,革去皇庄,甚至连皇爷大婚,户部也不出银两,如此下去如何是好?

    皇爷知道,张公忠于天子,忠于社稷,故派咱家过来问计,希望张公能畅所欲言。”

    张超听完眯着眼睛,冷冷的看着张永,“张公公,是天子等不及了,还是尔等等不了了?”

    张永脸色大变,双手颤抖,最后强忍着恐惧说道,“张公说笑了,咱家哪有那个胆量?”

    张超见张永虽然被自己的气势压倒,但仍然能流利的说话,也是叹了口气,虽然是时势造就,但这个太监确实不是凡品,

    “张公公,现如今刘首辅已经年过七十,朝中焦吏书,林兵书,张都宪等六部九卿,大都接近古稀之年。所思所想与陛下有些差异,十分正常。尔等侍奉天子,理当劝和不劝散,岂能随意撺掇天子猜疑重臣?”

    张超见张永局促不安,叹息了一声,“本官也知道有些朝臣确实有些过分,但即便如此,张公公也应该明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道理,要知道时间在天子一边,何必如此着急?”

    张超这席话差不多是掏心窝子了,张永听完也觉得很有道理,朝中这么一群老家伙,一个个七老八十,等他们陆续下台了,然后天子又长大一些,到时候就没有这么多冲突了。

    但是张永知道老大刘瑾有些忍不住了,再说这段时间文官们的弹劾实在太密集了些,炮火都集中到他们身上,此时在京中的八人压力很大,怨气也很大。

    皇爷喜欢新鲜花样,喜欢骑射,喜欢微服私行,这些都有好几年了,早就习惯了,一时之间怎么可能改的过来。

    现在大臣逼着皇爷改,说是我等引诱的,天地良心,我等确实是干过,但是宫中做这种事情的又不是我等这九人,凭什么总是盯着我等不放?

    司礼监太监陈宽王岳哪一个没有拍过马屁,献过礼物,为什么不弹劾他们?所以有些委屈的张永等人,就听从了刘瑾的建议,咱们用皇爷的名义问一问张超如何,谁都知道张超聪明主意多。

    所以刘瑾才劝说天子,说张超只有一妻一妾,却生了四子一女,而且都健健康康的长大了,可见福气很大,让张超过来做迎亲的副使吧,也讨一个好兆头。

    正德听刘健这么说,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让司礼监告诉内阁这么票拟,这才有张永这一次出外宣诏。这事实上这也是刘瑾来试探一下张超的看法,看看能不能结盟,很明显张超给出的答案并不太符合他们的想法。

    两人谈到这里,也有些谈不下去了,张永就告辞离开,然后张超让明威准备笔墨纸砚,他亲自手书给内阁次辅李东阳写了一封信,将张永来问询的事情告诉了李东阳,张超十分坦率的表明了自己的担忧,天子年幼,总这么逼迫天子,搞不好真的会让小人所乘。

    张超写好信,然后告诉明威,“你明日一早回京,将此信亲手交于李次辅,切记,切记,要亲手交给他老人家。”

    明威点点头,次日一早就往北京赶去,而张超则继续待在怀来,等待大同巡抚杨一清,张超这次回京,他准备请杨一清代行自己的职务。

    明威快马加鞭,急急奔京师而去,等到了北京,立刻赶往李府,然后拜见李东阳。明威作为张超的嫡长子,跟随张超,他突然来到李府送信,李东阳当然明白肯定出了什么事情,立刻召见了他。

    明威就把张超的信交给了李东阳,李东阳看完之后,压抑住内心的不安,笑着说道,“明威,你此次回京,可曾回府拜见母亲?”

    明威知道李东阳的意思,“阁老,学生从父命,快马加鞭,回京之后就直接前来拜访,中间没有见过他人。”

    “好,老夫知道了。记住了,守口如瓶,此事不可外传。”

    明威点头称是,然后借口回家告辞离开了李府,心烦意乱的李东阳也无心留他吃饭。

    李东阳又拿出张超的信仔细的看了一遍,他此时内心也十分担忧,身为局中人,他很明白现在局势确实十分危险,但是天子和身边内侍的所作所为又逼迫他们不得不继续前进。

    饱读经史的李东阳知道一旦形成了这种君臣对抗的局面,那未来将十分堪忧,结局如何,谁也不知道,如果没办法就告老还乡吧,让年轻人来担这个担子吧,李东阳不由得产生了退意。

    明威离开李府,此时已经是中午时分,腹中饥饿的明威见下属一个个疲惫不堪,索性找一个客栈先吃饭,然后再回府。

    明威慢慢走入客栈,习惯性的四周看了看,突然间他有些不相信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原来在一个角落,一个年轻人正朝他挥手呢。

    明威快步走到那个年轻人面前,压低声音说道,“明台,你怎么在此处?”

    原来这个年轻人正是张超的爱女明台,她此时正身着男装,笑颜如花,十分开心的看着哥哥。见哥哥来到面前,明台上前挽住哥哥,然后开心的反问道,“哥哥,你怎么突然回京了?”

    明威见明台面前放着几盘菜,连忙让小二拿来碗筷,大口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说道,“我奉爹爹之命,回京办事。明台,你理当知道,这里是北京,不是咱们生长的南京,不能乱跑,万一露出了身份,你的名声可就。”

    明台不等明威说完,撅起了嘴巴,“哥哥,你和母亲一般唠叨,知道了,知道了,下次不会了。”

    明威摇摇头,对自己这个被宠坏的妹妹,他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埋头吃菜。明台见明威不说话,笑着说道,“哥哥,这北京城挺有意思的,虽然比不上南京繁华,但这天子脚下,不管是百姓还是读书人胆子都挺大的,什么都敢说。”

第466章 登徒子() 
明威顿时就有些奇怪,作为大明读书人的一份子,他当然知道大明的读书人胆子奇大,什么事情都敢管,什么事情都敢喷,但是唯独一个地方有些例外,那就是京师。

    读书人叽叽歪歪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出名,为了当官,可是京师之中遍地都是锦衣卫东厂,要是说错了话,惹来了官司,被这些缇骑找上门来,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另外在京中官员太多,谁也不敢保证乱说话会不会惹来反感,所以一般而言,京师可以算是天下的首善之地,当然说话也小心的多。

    反而南京正好想好,那里经济繁荣,小报众多,更关键的是缇骑基本没有,而南京官员都是失败者,往往他们是带头抱怨,所以南京风气之开放算得上是大明翘楚。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明台竟然认为北京人说话很大胆,这就有些诡异了,明威又吃了两筷子,总算是压制住腹中的饥饿,这才问道,“明台,难不成你经常来此处?”

    明台听完,脸色一红,呐呐的说道,“那也没有了,只是偶然出来,哥哥,你知道的,我要管些外面的生意,不得不出门的。”

    明威拍一拍自己的脑门,简直无话可说,这说到底是自家爹爹的错,从小娇养妹妹,结果养成了这样的性子。

    原来张超等明台稍大,就说你嫁妆的那些店铺田产啥的你得自己打理,然后给了她一个精通财政的丫鬟作为助手,从一个小店铺开始,慢慢扩张到自己所有陪嫁的产业。

    所以从十岁开始,明台就扮作男装,乘着小马,开始巡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张超不仅不阻止,反而不断鼓励,只是为了安全,私底下也派人跟随保护。

    一来二去,明台就喜欢外面的世界,与同年龄的小姑娘相比,显得见闻广博,活泼开朗,明理大方。小妹见女儿如此,也只能认了,心里打算着日后给她挑一个脾气温和一点的夫婿,有着张家大量的陪嫁,想必也不会委屈。

    张超上京,小妹带着明台入京陪同,而明镇则跟随国威成了张超下属警卫的一员,整日里辛苦的受训。

    明台则开始接管张家在京师的一些店面比如珍珠店,比如香水店等等,这些都是明台的陪嫁,她当然十分上心,没事就来巡视一番,然后累了往往就在客栈找个角落歇一歇,喝喝茶,看看热闹,一来二去,就成了客栈的常客。

    明威也不好说自家老子的不对,只好继续询问,“明台,你说京师百姓胆大,所谓何事?”

    明台压低声音说道,“这些日子,在这个客栈,总是有人议论皇上在宫中的行为,今日跑马,明日走狗,后日放鹰,好像一天到晚都不务正业。甚至有些读书人公然宣读大臣弹劾的奏折,说皇上不务正业都是什么九虎害的,反正胆子奇大,什么都敢说。”

    明威听完,眉头深锁,他这段时间跟随张超在外,见到了不少宣大的官员,那个爹爹非常赏识的杨巡抚,就曾操着尖细的嗓音跟爹爹私下议论朝局,而特别是张永的到来,更是让明威感觉风雨欲来风满楼,没想到待在京中的妹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