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起轰动江淮大地的除夕杀人案至此暂时告一段落。

    超哥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盐丁训练已经有了一个段落,剩下的就是重复训练,再熟悉的过程,还有模仿盐丁运输的过程比如运输,扎营,行船等等做一些调整训练,然后还有跟现有的盐丁做一场比试。不过从郑三爷的表情来看,应该是胜券在握。

    超哥给王六爷敬了一杯酒,“贪污受贿的合肥县已经被罢官了,真是可喜可贺,请六爷满饮此杯。”

    王六没有多说,把酒洒在地上,有点悲伤的说道,“可惜王四再也回不来了。”

    两人相顾无言。良久,超哥问道,“六爷,以后何去何从?”

    王六回道,“此次王某作下如此大案,得到了小相公和郑三爷的帮助才幸免于难。我听说新练成的盐丁要去河南,王六不才,愿毛遂自荐,带队出征。”

    超哥想了想,觉得非常合适,确实一群新手需要王六爷这样的老经验带着才能不出大问题,就回道,“我与郑三爷商量一下,如无意外就得麻烦六爷了。”

第47章 封赏() 
相对于宋知府的顺利升官,李太爷就有点麻烦了。

    在这除旧迎新的弘治元年,官场大洗牌。很多成化年间被无耻的万安等人打压或者看他们不惯索性找理由回家休养的大臣陆陆续续的复出了。比如博通经史,才华横溢却又刚正不阿的谢学士就复出了,因为名气太大,刚一复出就被超擢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但是李永宁又不是清流出身,当年离开官场的原因也不甚光彩,现如今靠着一个牛痘就想复出,怎么能不让众多清流人士不满呢?

    事实就是远离朝野十年给李永宁带来的伤害很大,跟李太爷同科的官员基本已经老朽,而且朝廷上的聪明人很多,虽然大家不会公开质疑,但是心里都有一杆秤。

    所以反对的官员挑出来一大堆理由,就是不愿意让他复出,潜意识也有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占了别人就少了。

    幸运的是,李太爷找对了人,本来应该龟缩起来,委屈求全的首辅刘棉花,因为牛痘大翻身,让朝野上下见识到了他的真本事,一下子地位稳固起来。

    刘阁老需要让人明白他已经咸鱼翻身,地位稳固,就坚持一定要起复李永宁,并且还要重用。

    徐溥为人忠直,不愿意为人奸猾,一味媚上的刘吉势力上升,而且他觉得当年刘永宁下岗的原因不是太好,怕他复出祸害老百姓,就不愿意起复他,实在挡不住也只愿意给一些闲职,反正再当老百姓的父母官是别想了。

    看事情有点僵持不下,此时正在纂修《宪宗实录》的翰林侍讲学士李东阳就给徐溥出了个主意。

    既然李前知府能够发现牛痘的奥秘,可见对养马养牛还是有点见识的,那就起复他做南京太仆寺少卿好了,也是四品官,正好人尽其才。

    南京太仆寺主管南直隶九府三州六十八县的马政,也兼管养牛,这可是关系国防和国计民生的重大工作,正好符合首辅大人重用李永宁的本意,想必首辅刘大人也会满意。

    南京太仆寺就是一个大号的弼马温,虽然名义上是小九卿,但是在官场实际地位很低。又仅仅是个副职,只需要在两位少卿后面再添一个,也不会祸害老百姓。最关键的是能够堵住刘吉的嘴,徐溥觉得李东阳这个主意很好。

    次日,内阁会议上,徐溥这个建议一出,就得到了刘健的支持,刘吉被打的措手不及,吃了个哑巴亏,也无可奈何,这个建议就顺利票拟了。

    刘吉吃了个哑巴亏,他也知道徐溥没有那份急智,事后当然打听是谁出的主意。

    知道是长得比较丑,喜欢说笑话的李东阳的建议,刘吉哈哈一笑,这个爱说笑话的李十八现如今也长进了不少。就这样在翰林院待岗将近二十年的李东阳在朝廷大佬那里就有了强烈的印象。

    实际上,李永宁又不是刘吉的什么亲人,也不是亲信,他能不能复出,能做到多大的官,刘吉才不关心呢。

    他需要表明一个态度,我刘吉不是你徐溥的牵线木偶,是堂堂正正的大明首辅,你们清流要尊重我的意见。

    所以他就借着李永宁的官职做文章,现如今因为李东阳的主意,小小了吃了点亏,威也只立了一半,他哈哈一笑,不与李东阳计较,这既是宰相肚量,或许也有对李东阳的欣赏。

    对于超哥的封赏,实际上比较简单。超哥就是一个秀才,让他去国子监学习就是很大的奖励了。这个时候还有御史提出,超哥擅自募捐的事情是不是有点不合规矩。

    刘吉不干了,他觉得御史明面上针对超哥,暗地里是针对他那种痘五条,这可是他的得意之作,决不能有一丝的触及。

    所以他不仅坚持让超哥去国子监,而且还加上了李启思。他提议让李启思也去国子监学习,理由是也参与了牛痘的研究。

    徐溥知道刘吉的心思,他在李永宁起复的问题上吃了亏,趁机补偿回来。也不太在乎,国子监的监生多了去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李启思好歹也是个秀才,符合了去国子监的条件,又何必阻拦。再说刘吉作为首辅,提名两个监生都要被阻止,那也太不拿豆包当干粮了,所以刘吉的提议顺利通过了。

    这个时候全国刚刚全面展开种痘,对痘师的需求非常大,目前最有经验的痘师都是来自于种痘社,也都集中于两京。

    这些痘师是黄大夫和超哥联合培养出来的。而超哥训练痘师的时候,给痘师们带上口罩,穿上白大衣,胸前挂着中国结,不仅仅是为了卫生。也是为了避免农民伯伯们不配合,故意制造一种高冷的形象。

    而且他们的操作方式也与医生们常规的望闻问切不同,更类似于后世医生的操作模式。后世是司空见惯,但是当时人却十分好奇,因此给大明的土鳖们带来一场头脑风暴,原来这才是专业的痘师。

    要知道就算是名气冲天的太医,操作模式跟普通的医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望闻问切。对于不内行的人,多一味药少一味药压根没有感觉。

    所以如果不知道他们的名气,根本看不出来牛气在哪里。更何况这些太医在贵人面前低微的跟家奴差不多,更是不可能得到尊重。

    这样一翻比较下来,庐江府这小地方来的痘师倒是一个个比太医还牛气冲天,除了几个更牛的权贵,其他人就算是皇家的公主也是客客气气。

    因而他们这种包装出来的高人形象受到了极大的追捧,你要家里没有这些人特意来给种痘,你压根配不上富贵两字。所以在两京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给权贵富豪种痘的都是他们,一个个腰包鼓鼓,极受欢迎。

    当提到封赏时,京师上下首先想到的不是宋知府,也不是李永宁爷孙,更不是超哥,而是种痘社的这群痘师。他们受到的争议最小,更得到了全京师上下毫无保留的称赞。但是他们这个群体有不少人,总不能一个个都封赏把,圣旨也写不下呀。

    最后还是聪明的刘吉刘阁老有办法。对于其中的领军人物,比如黄大夫,可以进入太医院。对于其他的痘师,现在全国都需要,就分给各地做医官,专门负责种痘,也让他们给地方培养人才。

    好家伙,一下子多了几十个国家公务员名额,这些痘师们原先都是地方很普通的医生甚至仅仅是学徒,这下子突然成了国家公务员,地位陡升,所以一个个都感恩戴德,朝廷真是皇恩浩荡呀。

第48章 寿宁伯() 
面对朝廷拿出来的巨大诱惑,能够站出来说不的只有三个人,黄岐黄大夫父子和一位叫刘实的痘师。

    作为牛痘的开创者之一,黄岐进入太医院实属众望所归。黄岐在京师种痘这些日子接触了不少达官显贵,也接触了不少太医院的同行。他至今还深深的记得去给寿宁伯张国丈家种痘的情景。

    黄岐记得很清楚,这一天是朝廷规定的第一个免费种痘日。按照计划,他将给百姓免费种痘。估计到当天老百姓肯定非常多,他准备了足够多的痘苗和痘针等材料。

    没想到太医判刘文泰突然的出现在他面前,他来的十分匆忙,官袍上都有点脏,不知道哪里蹭的。

    黄岐很奇怪的问道,“刘医判,今天不是朝廷规定的免费种痘日吗?我正在准备材料呢。”

    刘文泰不假思索的回道,“免费种痘哪里用得上黄先生?你赶紧准备一下,外面的马车等着呢。”

    黄岐知道又是为贵人种痘,就有点不高兴了,说道,“朝廷圣旨已下,今天是免费种痘日,我等就应该给老百姓免费种痘,否则就是违抗圣命呀。这家人怎么这么不晓事,公然违抗圣旨。”

    刘文泰笑着摇摇头,很不以为然的说道,“今天种痘的这家,就是皇上知道了,也不会怪罪于你的,别担心了,跟我走吧。要不是人家特意点名你来种痘,哪里轮的上你。把这家人伺候好了,你黄家就发达了。”

    黄岐心里还是不乐意,就问道,“刘医判,这是哪一家呀?这些日子不是一直在给贵人们种痘吗?为什么这家人早不种痘晚不种痘,偏偏选在今天?”

    刘文泰对他的追根问底有点烦,就斥道,“让你去就去,哪来这么多的废话?前些日子种痘的跟今天这家比,差的远了去了。让你去,是你的荣幸,懂吗?”

    黄岐看刘文泰态度这么坚决,想想才来京师,不好得罪了太医院判,就收拾了一下,跟着刘文泰去了。心里暗自思索,前些日子,连国公家都去过,难不成今天要给皇帝公主家种痘?

    谁知道,等他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是寿宁伯府,黄岐也待了京师好几天了,知道这是皇后娘家。不过本朝的皇后都出自寒门,小家小户,避免出现外戚干政,这是公开的秘密。怎么现在的皇后家这么牛气,一个伯爵,连国公府都比不上。

    这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宅院,黄岐也不太懂皇家的规制,只是感觉宅院不亚于定国公府。沿着侧门进去,来到正厅,张国丈和金老夫人都在正厅安坐。

    刘文泰抢先行了大礼,“下官太医院院判拜见国丈和老夫人,这是种痘的黄医师。”然后示意黄岐赶紧行礼。待他们行礼完毕,张国丈才点点头,“刘院判辛苦了。带黄医师下去吧。”

    黄岐连跟张国丈搭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带到正厅旁边的房间了,里面是两个少年。大的有十五六岁了,小的只有十二三岁。

    黄岐顿时愣住了,怎么是两个半大小子。因为超哥他们种痘是有规定的,十岁以下的儿童优先,因为抵抗力弱,容易有生命危险。

    所以在北京的种痘,目前都是以儿童为主,所去的各家也都是这样,先给儿童种痘,然后才轮上少年以及成人。给两个少年种痘这是头一回,也不符合要求呀。

    黄岐就问道,“刘大人,不是应该先给小儿种痘吗?”

    刘文泰不满意的说道,“黄医师,哪来这么多的问题?张国丈家人丁稀少,就只有两位国舅需要种痘。你赶紧给种上就是了,不要再废话了。”

    黄岐这次带来的痘苗不少,一般大家族都是聚族而居的,所以应该种痘的人群不少。谁知道到了寿宁伯府,就只有这两个少年。

    大的看他呆在那里,不愿意了,“快点呀,赶紧给本国舅种痘,我还要出去玩呢!”

    刘文泰狠狠瞪了一眼黄岐,笑着说道“大国舅呀,我是太医院的刘文泰啊,您在宫中见过我的呀。这来的医师不懂事,您别着急,马上就来,马上就来。”

    黄岐只觉得头皮发麻,也不想再说话了。就戴上口罩,拿出材料,一一给这两位国舅种上痘。随着种痘次数的增加,黄岐他们的技术也越发成熟。两位国舅只感到胳膊疼了一下,没什么其他感觉,很快就种好了痘。

    黄岐也跟随行的管家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就接着问道,“我观府上有不少人伺候,应该还有不少孩童呀。都在哪里?我现在就去给种痘。”

    管家很客气的说道,“我们寿宁伯府需要种痘的就是两位国舅。孩童倒是有一些,都是家仆的子女,国丈有吩咐,等过些日子让他们分批外出,自有人免费种痘。”

    黄岐有点生气了,猛地站起来,怒道,“医家无尊卑,我今天还有痘苗,这些家仆的子女都叫过来,我今天就给种上。”

    管家瞄了眼黄岐,不屑的说道,“这些家生子哪里配跟国舅一起种痘,黄医师,既然痘也种好了,你就请回吧。”

    目瞪口呆的黄岐被连连道歉的刘文泰拉着离开寿宁伯府,来到马车前,刘文泰指着黄岐说,“你呀你,说什么好,本来给两位国舅爷种痘,多有颜面的事情呀,硬是给你弄成这幅样子,多好的机会都让你错过了。真太可惜了!”

    说完,刘文泰还不解恨,狠狠的跺了几脚。黄岐是面色发黑,一眼不发。

    黄岐上马车前又看了一眼听说是皇帝亲笔填写的寿宁伯府,他心里暗暗发誓,绝不再踏入此府半步。

    所以当他得知自己可以进入太医院的时候,就十分果断的拒绝了,也不让儿子出仕。准备父子一起返乡,那个神奇的小秀才有些日子没见了,十分想念的慌。

    不过对于刘实也愿意同他一起返乡,而不是留下来等着分配到外省做官方的痘师,他觉得很是奇怪。

    刘实憨憨的说道,“我爹爹临走前交代我,我就是一个学徒,连药材都没有认全,等痘种好了就赶紧回乡。所以我打算回乡,随着陈大夫再学习几年。”

    黄大夫听完,十分赞赏的说道,“刘实,果然是个实心眼,不过老实人不吃亏。你以后就跟着老夫把。陈弘才那厮算是老夫的弟子,你不用担心,我会跟他交代的。”

    刘实听完欣喜的点点头,随着被赐金的黄大夫父子一起开开心心的还乡。

第49章 李小娘子() 
弘治元年的春三月,朝廷的旨意到了庐州府。庐江知府宋鉴,前知府李永宁,生员张超,李启思献种痘奇术有功于社稷和天下万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