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整理内承运库,内承运库是太祖皇帝秉持着天下为公的思想设立的,主要用来给官员发薪水,还有各种赏赐等,并不仅仅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

    可是在弘治晚年,到处乱花钱,因为太监们胡作非为,这个仓库浪费严重,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有多少家底,皇帝不知道,大臣们也不知道,这怎么行?

    所以正直的士大夫们决定帮万岁爷好好整理一下内承运库的账目,查一查提领太监有没有贪污,最关键的是,要弄清楚这些年从佐渡金矿运来的金银数量,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自从张超弄出国债之后,从弘治十年开始,朝廷陆续发行了好几期国债,用来整修长城,给皇帝修坟等等。这两年是国债归还的高峰期,此时太仓库已经入不敷出,那么大臣们就想起了内承运库,天下为公呀,圣上。

    三撤销皇庄,从成化年间开始,死不要脸的宪宗皇帝就在北直隶弄出了多处皇庄,让太监管理。这些太监贪污勒索百姓,下面的走狗更是无恶不作,所以大臣们觉得这个皇庄就是万恶之源,干脆撤销得了。

    先帝虽然圣明,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养着一堆闲人,比如乱花钱没有节制,比如肆意扩大皇庄。那么现在伟大的正德皇帝即位,以刘健为首的大臣们觉得应该为天子好好考虑,改掉这些毛病,所以刘健的主张得到了京中高级官员的大力支持。

    事实上刘健内心十分清楚,这就是文臣们利用新君即位,推行圣天子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本质上就是侵销皇权。

    从弘治年间开始,对于高级官员的任命,已经开始推行廷推制度,内阁廷推出几个人选,然后让皇帝挑选,此时皇帝已经开始失去直接的人事任免权。

    而刘健推行的这三条国策,又开始挖皇帝的财政权,如果一个皇帝同时失去了人事任免权和财政权,那他除了垂拱而治又有什么办法?

    所以这三条在弘治在世时,压根没有人敢于提起。但是此时新君即位,刘健觉得也该做一做了,特别是面对这个德行不正的新君。

    这个时候张超这个带兵出身的文臣,又即将出任兵部左侍郎,他的立场将举足轻重,因为任何政治斗争到了最后必须仰仗暴力的支持,简单的说,就是枪杆子出政权。

    抬出林瀚是一,赶走张超是二,刘健点点头,同意了赵先生的看法。

第449章 刘瑾的招揽() 
张超入京前最后一站,刚刚到达驿站,此时明威已经迎接出来。

    张超见儿子出来,算一算也有将近一年没有见到了,甚是想念,今天见爱子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心里很是满意。

    张超拍了拍明威的肩膀,高兴的问道,“明威,你怎么在此处等候着为父?”

    明威施了一礼,“大人,孩子接到您上京的消息后,算算日子这几日也该到此了,孩儿实在想念父亲大人,所以提前在此等候。”

    张超呵呵一笑,嘴上却批评起来,“真是胡闹,你还在国子监读书呢,该有的规矩还是要守得。”

    ”孩儿明白,早就跟博士请了三日的假,博士很是通情达理。”

    张超点了点头,“那就好,”等进屋才转移话题道,“你媳妇这些日子还好吧,妇人怀孕十分辛苦,你要多照应一些。”

    “孩儿明白,徐氏已经怀孕五月,目前吃喝睡觉一切如常。”

    张超笑着说道,“日子过得真快呀,一转眼,你也要做爹了。记住了,让你媳妇多走动,要不然孩子大了,容易难产。”

    明威连连点头,他们小两口感情很好,又是豪富之家,此时济世医院有人驻家指导每日的饮食,然后陪着徐氏做些运动,所以一切都很顺利,要不然明威也不会放心来迎接父亲。

    父子两人坐定,明威开始谈论起这段时间他在京中的见闻,张超静静的听着明威说话,偶尔点评几句,就在此时,突然房门被推开了。

    张超有些奇怪,都交代过了,没事情不要进来,扭头一看,顺福大步走了进来,脸色严肃的说道,

    “老爷,刘瑾刘公公到了,您是不是迎接一下?”

    张超十分吃惊,刘瑾怎么突然间跑过来了,这也太夸张了些,张超想了想,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招惹刘瑾,就点了点头,“明威,你我父子一起去迎接一下刘公公。”

    正德继位,作为太子宫的管事太监,刘健立刻得到提拔,现在已经是司礼监太监之一,离权力的鼎峰只有一步之遥。

    这一次刘瑾通过锦衣卫得到了张超的行程,主动向正德皇帝提议他去召张超入宫。

    正德对于张超这个曾经的师傅印象有些深刻,虽然这个师傅给他当老师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但是两人相处的很是愉快。

    因为张超对于正德爱玩,不同于其他士大夫那样大道理说个不停,而是对于一般的玩闹直接无视,对于闹得过头了,往往先是鼓励夸奖他一番,然后设身处地的从他的角度分析,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所以张超出征之后,正德很是想念。现在张超入京,他当然迫不及待的想见张超一面,想问一问这个父皇留下来的大将,他准备如何解决边患的。

    刘瑾主动讨旨,正德立刻就同意了。此时,刘瑾地位突飞猛进,进去了司礼监,那可是内相呀,所以他十分得意,想着来见一见故人。

    张超亲自迎出驿站大门,十分恭敬的迎接刘瑾。刘瑾等张超施礼完毕后,才假模假样的说道,“张宫保,你我是旧识,何必如此见外?”

    张超笑着说道,“今时不同往日呀,公公现在为天子效力,劳苦功高超理当如此。”

    “哈哈哈,”刘瑾朝天施了一礼,大笑不止,“咱家不才,能得到天子厚爱,真是祖上积德呀!”

    两人又寒暄了两句,张超笑着说道,“公公,里面请。”

    刘瑾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张超离他一步之遥,紧随其后,然后分宾主落座,刘瑾见明威站在张超身后,笑着说道,“这是子卓的公子吧,久闻张宫保爱子乃是有名的才子,今日一见,果然人品不凡。”

    张超笑着说道,“小孩子只是擅长读书罢了,得些虚名罢了,还需要多多调教。明威,还不赶紧拜见刘公公?”

    明威对于这些场面活,早就是轻车熟路,连忙上前大礼参拜。明威的妻子喊太后一声姨母,算起来跟皇家还是亲戚,所以刘瑾也不敢太过自大,亲手把他扶了起来。

    刘瑾再次落座后,这才说道,“皇爷想早些见到子卓,所以咱家讨旨,来宣读圣旨。”

    刘瑾这时站起,开始宣读正德的圣旨,让张超明日入城直接进宫,正德要见他。

    小皇帝这性子也太着急了些,张超恭敬的行礼接旨之后,然后两人才开始正式交谈。

    “刘公公,下官何德何能,敢劳烦您亲自跑这么一趟?”

    “哈哈,若是别人,当然用不到咱家,只是子卓非平常之人,咱家必须跑这么一趟。”

    张超连道不敢当之后,刘金龙开始了正题,“子卓你是天下奇才,胸有沟壑,在弘治朝早就立下了赫赫奇功。只是可恨内阁首辅刘健有眼无珠,一直压制子卓,才让子卓难以施展才学。

    这一次宣府大败,刘健竟然只让你出任宣府巡抚襄助军事,如此还在是大材小用了些,所以咱家说服皇爷,任用子卓为兵部左侍郎,不知子卓可还满意?

    咱家新任司礼监,朝中没有多少得力的朋友,不知道子卓可愿相助咱家?”

    张超听完,长叹了一声,“刘公公,咱们是老相识了,你的好意下官心领了。有些话下官不妨直说,公公真的不应该找下官。

    下官身份不同,带过兵,打过仗,手下有一群旧部。现在天津还驻扎着好几万荡倭营,下官是不能站队的,这样对国家很不负责,一个不小心,就要出大事。”

    张超话音刚落,刘瑾眉毛就竖了起来,咱家都这么礼贤下士了,张子卓竟然直接拒绝。

    刚想发作,但是刘瑾慢慢却又冷静下来,笑着说道,“子卓是国家重臣,有所顾虑,咱家也明白。呵呵,咱家随口说说罢了,只是子卓新任兵部左侍郎,不知道如何打算?”

    张超咬了咬牙,“小王子胆大包天,乘大明国丧骚扰宣府,是可忍,孰不可忍。下官准备上任之后,立刻前往宣大,布置防御,处置作战不力的将校。”

    刘瑾听完,眯着眼睛盯了张超半晌,却不再说话。很显然张超是打定了主意,不掺和朝政,竟然这么迫不及待的要出外。

    刘瑾不明白张超为什么这么做,要知道他刘公公的背后现在站的可是正德,又是他推荐的张超,都这样了,张超还不愿意入到他的门下?

    张超心说,刘瑾吃错药了吧,竟然想招揽我,你也配?

    老子苦心经营这么多年,不管是军队,官场,商界甚至勋贵外戚,朋友一大堆,而且大多前程似锦,就等着你干倒刘健这一批老家伙才好上位。就算合作,也得我占主导地位,更不要说当刘瑾的小弟了。

    所以张超表面对刘瑾恭敬,可是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刘瑾的招揽,这样一来,刘瑾也不愿意再跟张超扯皮,气呼呼的离开驿站回京。

    “大人,这样直接拒绝刘公公,您不担心他的报复吗?”

    张超见儿子满脸的担忧,笑着说道,“刘瑾不过是天子的一条狗,现在羽翼未丰,就如此嚣张,日后必不会长久。就算为父要在宫中与人结盟,也不会与他结盟。

    明威,你记住了,在国子监闭门读书,不要掺和政事,也不许议论朝政,如果有人骚扰于你,就干脆请假在家。这段时日朝局不明,你我父子就站在岸上看着就好。

    至于刘瑾的报复,呵呵,明威,你太小瞧为父了,他如果有什么歪心思为父立刻就可以要了他的狗命。”

第450章 教子() 
张超倒也不是说大话,他既然知道刘瑾未来有可能成为立皇帝,甚至还主动鼓动改变了人生轨迹的刘瑾重新回到原路,那他肯定有所防备。

    刘瑾是太监,但是他的地位在宫外也是有宅子的,还有自己的私党他的妹夫孙聪和松山府的秀才张文冕。当然在外面混了几年的刘瑾,有钱又有势力,此时大不一样,也招揽了一些有本事的读书人为他效力,所以张超早已经安排人到了刘瑾的身边,甚至刘瑾挖金矿时招揽的一些护卫,也有张超的人存在。

    所以张超才敢跟爱子说出这样的话,没有想到的是,听到张超这么说,明威立刻回道,“既然如此,父亲何不为大明除此奸宦?”

    张超听完之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苦心培养的儿子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这要是一般的读书人还可以理解,可是明威不是。

    张超自回宁之后,张超见明威传统的儒家功底深厚,所以又在后世的基础上,给他上了很多政治课,详细分析了大明的政治体制,以及皇权,太监,士大夫等各自立场,还有自家应该具有的政治觉悟,以及如何站队等,就是怕他走错了路。

    所以张超沉吟了下,这才问道,“明威,你说刘瑾是奸宦,他奸在何处?”

    明威愣了愣,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说,刘瑾的奸佞天下人都知道呀,整日里逢迎天子,把好好的天子带坏了,

    “刘瑾作为天子宠信的太监,他和其他八个太监,合称为九虎,狼狈为奸。不知道劝谏天子,整日以新奇之物逢迎天子,致使天子耽于玩乐,不爱学习。天子自即位以来,经筵罢免不提,甚至常常微服出宫游猎,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呀!”

    张超闭着眼睛想了一会,突然睁开眼睛问道,“这是你自己想的,还是别人跟你说的?”

    明威有些吞吞吐吐,“孩子在国子监中,人人都这般说,孩子也是这般认为。”

    张超瞪着眼睛盯着明威半晌,见他茫然无知,顿时心中一阵失望。千教万教,结果教出来一个封建士大夫,也对,自己回到南京时,他已经十三岁了,都考中秀才了,在徐溥徐琼的教导下,长大成人,怎么可能不歪?

    想到这里,张超就有些后悔,当年只顾着创业,没顾得到明威的教育。“明威,你还记得,为父在你上京之前,给你说的那些内容吗?”

    明威不笨,他从父亲的反应中觉察到了张超的不满,他想了想点了点头,然后说道,“父亲给孩子分析过大明是如何运转的,还说了一些过头的话,孩子虽然吃惊,但细细想一想,确实很有道理。”

    张超苦笑了笑,“过头?也是,对你来说,太过头了。”

    张超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开始解释,“刘瑾这些太监,服侍天子,为了固宠,逢君之喜是必然的,要不然他们没办法保全自己的地位。

    为父给你说过朝廷运转的秘密,太监不过是皇权的延伸罢了,像刘瑾等九虎,为什么名声越来越差,不过是大臣们借着骂他们来抱怨天子罢了。

    天子继位以来,不喜欢参加经筵,这很正常。天子尚幼,不喜欢经筵的繁文缛节,不明白经筵不过形式而已,只是天子用来笼络士大夫的工具。

    天子喜欢微服出宫,这也不足为奇,今上爱动,又喜欢骑射,这样的人总是管束在宫中,当然并无可能。

    明威,你要记住,群臣抱怨的这些都是小节,与治理天下并无多大的关系。天子也是人,他也有喜怒哀乐,如果你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为父真是白教你了。”

    明威听完,顿时恍然大悟,“父亲说的正是,孩儿明白了,只是为什么大臣们总是上书,抓着这些小节不放呢?”

    “那是因为大臣们想着约束天子,让他循规蹈矩,这样大臣们就可以利用祖制和先帝来压制住天子,让他听话,老老实实垂拱而治。说的不好听的,在大臣心中,天子只需要做一个会发音的木偶罢了,天下大事统统交给士大夫就可以。”

    听完张超大逆不道的话,明威倒也不是很奇怪,他毕竟受到过熏陶,他又与这段时日的见闻联系起来,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