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化。

    这些盐丁从每一步一整队,到几步一整队,再到几十步一整队,就发生在这半个月之间。王六知道这就是战斗力,很多边军的阵列水平都比不上这群盐丁,太不可思议了。

    王六很郑重的跟郑三爷说,“郑三爷,你们淮盐总会是捡到宝了,这个秀才不得了,真的不得了。他这套训练方法简单实用,耗时又短,就算是大明军中也比不上。”

    郑三爷现在底气足了不少,就试探着问道,“那能击败晋商请来的边军精锐吗?”

    王六点点头,“我看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才一个月还不到呀。”

    郑三爷心情猛地轻松下来,就心疼起钱来,“唉,千两黄金不算,这些人天天吃喝拉撒睡,都是用钱堆出来了呀。”

    王六爷鄙视的说道,“你就是个土财主,狗肉上不了席面,这些盐丁训练出来了,你还愁什么钱?”

    郑三爷满是期待的说道,“能有你说的一半,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六摇摇头,“你不明白的。”

    这半个月对于超哥来说,也是极为煎熬的半个月,白天要忙着训练,以身作则,晚上还要布置人看管盐丁不要扰民,自己还要温习功课。

    不过这番辛苦,他的身体却是好了不少,人也自觉壮实了不少,看来多锻炼还是很有用的。

    超哥比较有把握的军训,这个时候已经基本完成了。就想着来一个模拟阅兵,让淮盐总会的老少爷们开开眼界,虽然人少了点,但是气势不能少。

    当站在台上的淮盐总会这伙财主看到每一个盐丁步伐整齐划一,看上去完全就是象是一个人在走路一样!就都在感叹,天啦,小秀才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当队伍从他们面前走过的时候,清楚地发现,整整一个横排的十名盐丁,提腿踢腿落脚,甚至就是在走动时他们摆起的手臂,差不多就是在一个高度,看上去就是一条线那么笔直!

    郑三爷这几天训练的时候看到多次了,不觉得稀奇,但是看到总会的那群兄弟就像见了西洋景一样,突然觉得那千两黄金花的挺值得,也许真的像王六说的捡到宝了。

第45章 艰苦的操练下() 
军训完结了,在见识过胜利七十周年和沙场秋点兵两次不同风格的大阅兵的超哥看来,训练的结果只能是差强人意。不过王六爷说已经很强了,足够了,可以开展下一步训练了。

    长毛竹早就找来了,超哥训练的时候让尖端锯平,包裹上布,这样就安全的多。

    长毛竹的粗细是根据盐丁们的平均状况和刺杀效果来决定的。最后挑选出一款粗细合适,大小适中的作为标准,以后制杆就按照这个标准来。

    至于毛竹的长度,秦军方阵长得有四米,马其顿方阵也有三米多,超哥也搞不清楚。

    每次盐丁上场的人数不会太多,至多几十个人,排成三列也就差不多了,还要留出刺杀的空间,这样不可能做到阵型很严密。

    如果毛竹过长,拼杀距离也就过长,然后单位空间的竹竿就相对稀疏,这样会不会给擅长单打独斗的边军家丁以可乘之机,超哥没有实验心里没底,好在有能打的王六在,拿他实验就行。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侧翼。马其顿方阵和秦军方阵好像都是用骑兵来保护的。中国本来就缺马,顶多算作地方武装的盐丁不可能牛气到装备骑兵的地步,用什么来保护侧翼是一个问题。

    超哥初步的设想就是战斗时,用刀盾兵放在两翼,平时作为尖兵和侦察兵,走在队伍的前面,战斗时退回两翼保护。

    当然还缺乏远程火力。超哥倒是想用投掷黑火药手榴弹来解决问题,简单,方便,不像弓手那么难找。不过那样动静是不是太大了?

    他把这套方案拿来跟王六商量。王六仔细打量了下他,“张三爷,你是不是早就想着造反呀,不然哪来的这么多练兵的方法?”

    超哥连忙摇头说道,“王六爷,你可不要胡说,我就是帮着淮盐总会训练一些盐丁,这些方法都是我胡思乱想出来的,我也不知道靠不靠谱,哪里是什么练兵的法子,你莫要吓唬我。”

    王六被他无知者无畏的状态弄得没脾气,不过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把他这套练兵方法完整的学习下来,好告诉恩帅。

    这个秀才胆子太大,又对大明军中糟糕的状况一点都不了解。万一让歹人把他这一套学过去,大明搞不好就有一场大的祸事。

    所以王六也用他在军中的经验,全力配合他的训练。

    对于竹竿长短,他亲自下场,提着包裹好的大刀,让结阵的盐丁用裹布的竹竿刺他,然后挑选出合适长度的竹竿。

    这个时候的盐丁已经对命令的执行程度都让大棍子给打出来了。一声令下,端平了竹竿,毫不客气就全力刺了出来。

    第一次训练,王六爷有些大意,一不留神就被几根竹竿刺到了,即使竹竿包裹着布,王六也穿着防刺服,也就是那柳条编成的木甲,但是照样受伤不轻。

    超哥吓了一大跳,连忙止住训练,把王六爷扶了下来,松开衣服,好大几块淤青。王六全身冷汗淋漓,这要是战时他就交代了。

    郑三爷虽然也是面露关心,但是躺着的王六看他眼神就知道,这个老小子高兴坏了。

    超哥让人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外伤药物,好一阵忙活,总算王六体格强壮,没有内伤。

    王六恢复的差不多了,他亟不可待的开始了第二次训练。超哥看这样怕他出事,就让盐丁们注意真要刺到他了,就松下力,别把他真给弄伤了,那就太不好了。

    王六不这么想,还是让盐丁全力以赴的刺杀,这样才最有效果。不过这次他需要对自己的保护措施做的就更好了。

    裹得结结实实的王六,这次把闪转腾挪的功夫用到了极致,可惜没有用。这次王六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所以不像第一次训练时受伤反应那么大,但是也受了伤。超哥把他扶下来的时候,他却变得有些愣愣的。超哥看着这个架势不对,果然,王六又嚎啕大哭起来。

    郑三爷有点幸灾乐祸,又有些嘚瑟的说道,“我说王六,不是被我这群兄弟给打的哭了吧,你可是铁打的好汉呀,不能这么脆弱呀。”

    王六当时就止住了哭声,大骂道,“你个不知死活的盐狗子,知道个屁,老子是伤心我这身武艺。”

    郑三爷还是懵懵懂懂,超哥倒是有点明白了。在这种军阵面前,什么样的武艺都是白给。王六应该是伤心自己所学没了用处。

    军队本身就是组织严密的杀人机器,只是大明的军队有点特别。或许是土木之变死了一大堆勋贵,断了传承,也或许是与蒙古部落打来打去,跟烂对手交手太多,自身水平下降的很快。

    这个时候的大明军队组织程度一年不如一年,到了明末就退化到的不成样子,连刚刚走出山林的八旗野人都打不过,要是朱元璋朱棣转世能给活活气死。

    王六也是家丁出身,他这样的武人在此时大明日渐家丁化的军队中,显得十分吃香。可是当他遇到超哥训练了不足一个月的盐丁,竟然不是对手,他能不灰心丧气,能不嚎啕大哭吗?

    也许当未来的戚家军出现在大明军中的时候,很多武将也是这么看的。不过由于明王朝糟糕的军政制度,戚家军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军事改革的示范作用。

    反而在文臣的压制,武将的排斥下,就像一颗流星划过,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超哥也不知道自己把这套东西弄出来会产生什么蝴蝶作用。不过大明的历史惯性还在,想来也没有多大变化,毕竟掌握这套知识的只有这些盐丁。再说就算有变化了,又如何,再差也不过是原来的结果。

    在王六不怕受伤的验证下,超哥逐渐找到了这种方阵的特点。如果盐丁排成密集的几排,竹竿的长度较长为好,而且盐丁之间也要留出一定的距离,以方便后面几排的竹竿刺出。

    但是盐丁的特殊情况决定了不可能排成长长的密集的几排,没那么多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缩小正面,缩短竹竿的长度,这样刺出更有力,并且用刀盾兵保护两翼。

    刀盾兵的训练就得仰仗王六爷了,这个时候王六发现自己所学还有市场,心情也好了不少,训练起来也很卖力。

    至于远程打击武器,大明朝禁止弓弩,但是不禁止猎弓,如果超哥弄出黑火药手榴弹,那就差不多造反了,影响太大,这个想法只好作罢。反正晋商也不敢用起强弓硬弩,对方没有了远程火力,也就不用担心了。

    一来二去,在王六爷的牺牲下,超哥这套简单的盐丁训练办法就差不都成型了,真不容易呀。

第46章 结案() 
就在超哥热火朝天的操练着盐丁的时候,朝廷终于对庐江府种痘的嘉奖达成了统一意见。

    说起来,这次嘉奖,对于宋知府的意见比较统一,在庐江府善于治理郡县,文治有方,虽然种痘是因人成事,但也有配合的功劳,作为一名循吏,官升一级,出任福建布政参议。

    宋知府得到嘉奖的消息的时候,正在全力追捕王六。他运气不错,朝廷决定嘉奖庐江府的时候,除夕惨案还没有被上报朝廷,不然能不能得到循吏的评语还未可知了。

    想到除夕惨案,宋知府欣喜之余,也更恨那个凶手,怎么就不知道学学孝女赵娥,人杀了,直接向府县自首。

    我再向天子请求赦免你的死刑,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却潜逃在外,弄得我是日夜不安。

    不过幸亏朝廷的圣旨下发了,不可能收回。在新知府上任前的这段时间,得好好想想怎么把这桩大案给糊弄过去,不然就太容易授人以柄了。

    宋鉴于是就跟师爷商量,“师爷,都过去这么久了,安氏大案的凶犯到底有没有希望抓到?”

    师爷也没有方法,无可奈何的说道,“庐江府上下现在还在搜查,就是找不到凶犯的一丝痕迹,这可如何是好?”

    宋鉴想了想,说道,“现在这样太被动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回去整理下有关状告安氏的案卷,把我们的首尾弄干净,我要弹劾合肥知县。”

    师爷想了想,“大人上任以来,状告安氏的案卷是有一些,不过除非原告继续告状,府衙并不需要直接受理官司。

    所以送到府衙的官司就只有两宗,大人分别安排了赵同知和王推官去审理,现如今俱都已了结,原告也安抚下来,大人不需担忧。”

    宋大人捋了捋胡子,满意的说道,“赵同知举人出身,已经快要致仕了,王推官却是新科进士,前途远大的紧,当然都不愿意有个案子拖累。

    我们三方一起发力,府衙这边的首尾本来就好处理。安家主枝死绝,那些田地如何还不是我们说了算,将一些田地给与原告,也就安抚下来了。”

    又问道,“那王四的案卷有没有送到府衙?”

    “还没有。”

    “这样不行,前些时日都在抓逃犯,还可以说的过去。现在朝廷的旨意就要到了,我们需要抓紧时间。你和王推官把利害说清楚,让他去合肥县,把有关安氏的案卷全部给我查封,不能再给合肥县机会了。”

    师爷想了想,只能如此了,又对倒霉的合肥知县撒了一把鳄鱼泪,“只是合肥县那里?”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王四的事情我从来都没有插手,一切都是合肥县所为。后来西乡惨案一出,我也全力配合抓捕。

    现在凶犯没有抓到,合肥县就需要对惨案有个交代。想必凤阳巡抚,巡按那里也愿意把事情压在合肥县。”

    宋大人又转移话题,“合肥县这些时日是什么反应?”

    “县中差役都下到各乡搜捕,知县整日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这个蠢材不用管他,什么样的钱能拿,什么样的钱不能拿,都不知道,活该有这个下场。”

    “师爷,你说说看,安家有没有与府县交往的记录?”宋知府思路很清晰,想到了这个关键问题。

    “不太清楚,或许有吧。”

    “不管有没有,都不能马虎。你带上亲近的人把安家的管家等人秘密抓起来,一一拷问,务必弄清楚,再将安家重新搜检一番,以防万一。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小心,咱们决不可留下把柄与人。”

    果然宋鉴的一番安排起了作用,在严刑拷问下,幸免于难的安府大管家不得不交代了安家与官府来往的秘密记录,然后因为受创过深,成为凶案的又一个死难者。

    宋大人翻了翻这份账本,开心的说,“没想到临走了,还能再进一笔。”

    宋大人开心了,合肥知县就不高兴了。知县大喊着,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呀。自推官走后,整日里不理世事,饮酒狂欢,做着最后的疯狂。

    这里所谓的“知县附郭”,就是知县和知府在同一座城里,这样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牵制,“疲于奔命”,完全没有了“父母官”的威风。

    “附郭省城”就是知县、知府、刑判同在一城,那他基本上只剩下背黑锅的份了,这辈子升迁是不用想了,就盼望背的黑锅小点,临老还能有个全尸。

    合肥知县这次很不幸,他的黑锅太大了,一个人背不起来,要全家来背。

    朝廷的封赏使臣即将到来之际,合肥知县因为贪污枉法,致使王四夫妻惨死,又直接引发除夕惨案,被庐江知府并凤阳巡按弹劾,已然被罢官抄家。

    其他涉案的知县刑名师爷,西乡乡正,仵作,衙役若干,均已被知府下狱,等待推官的审理。

    另外庐江知府上书朝廷,让湖广,河南,江西三省并南直隶一起通缉凶犯,但是凶犯的详细信息还有待查明,只知道自称王六。

    这起轰动江淮大地的除夕杀人案至此暂时告一段落。

    超哥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盐丁训练已经有了一个段落,剩下的就是重复训练,再熟悉的过程,还有模仿盐丁运输的过程比如运输,扎营,行船等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