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弘治皇帝十分信任李广献上的养身符箓,所以李广就越发受宠,也十分必然的开始干政。李广对于具体的政务并不掺和,而且李广还有一个好习惯,对于文臣的请托,他从来不推辞,所以大臣们虽然讨厌他,但也是井水不犯河水,随他去了。

    李广坐稳位置后,并不与其他太监争权夺利,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帮弘治皇帝花钱这件大事上,在他的怂恿下,各处大兴土木,皇宫增修宫殿、西郊大修园林,甚至武当山也花费了不少银两,国库银两挥霍无度,大臣无奈,皇帝对李广那是言听计从。

    这段时间正好是张超不断从海外弄来金钱的时候,所以内承运库收入颇丰,李广花钱花的十分开心,通过李广这个府库搬运工,内库的银子慢慢的就变成了各大太监手里的银子,所以李广也顺理成章的和各大太监缓和了关系。

    这个时候李广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专权之力,他的路数还是宪宗朝的旧法子,矫旨授传奉官,向地方索贿,把持盐货之利。李广虽然对于海外的利益十分羡慕,可是张超勾结萧敬刘瑾等人,就是不愿意让他掺和,李广愤恨之余,就开始算计萧敬。

    弘治八年,皇帝的妹妹德清公主出阁,按照规定要给公主找一个驸马,明代皇室有规定,大凡公主的婚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明朝的皇帝非常忌讳外戚干政,担心大臣武将用子女联姻的手段,来干预朝政,甚至发生抢班夺权的危机。

    为了彻底斩断外戚干政的危险,明皇室便下了死命令,不许皇家和大臣武将联姻。所以,有明一代,皇家公主的婆婆家往往都是寒门之辈,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地位,也就不会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施加影响力。

    明朝一代的驸马爷绝大多数都是民间男子,在国家政治中地位不高。如今我们常常说一个女孩嫁给了条件不如自己的男子,叫“下嫁”,不过,整个中国历史上,最有资格称得上是“下嫁”的,就是明代皇室的公主们。出于帝王之家,老公却几乎全是平民百姓。

    于是,民间男子争当驸马爷,成为明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官府和民间脱离,皇家又高高在上,如何了解驸马爷,如何挑选驸马爷,成了一个大难题。

    那个时候,没有科学的鉴定方法,只能靠口碑相传和别人的推荐。驸马爷的好坏高低、优良中差,也就完全凭一张嘴而已。离皇帝最近的莫过于宦官,于是,为公主牵线搭桥的人,大多都是宦官。

    这一次负责拉媒大事的是萧敬,萧敬是司礼监大太监,平日里公务繁忙,就把这件事交给了手下的随堂太监办理,而这个随堂太监正好被李广收买。

    所以李广就给萧敬推荐了一个叫做袁相的男子,弘治皇帝这个人不错,对于妹妹很关心,亲自召见了袁相,见这个小伙子人长得精神,谈吐也很不错,所以十分高兴的定下了这一门婚事,袁相如愿以偿,成为准驸马,他家里上上下下也是欢腾不已、兴高采烈。

    但是这个时候,不知道谁告了一状,说袁相这个人是个妾生子,又是商人出身,而且民间对于这个袁相的风评也不好。袁相想攀龙附凤,所以大肆贿赂李广,才变成了皇帝的妹婿。

    弘治皇帝听到之后,大怒,竟然胆大骗到了皇家头上,所以让东厂调查了一番,果然如此,但是调查的结果是袁相贿赂的是萧敬的随堂太监,所以弘治狠狠的揍了一顿萧敬,把他赶到了南京,同时也撤销了这场婚事。

    李广耍弄阴谋,赶走了萧敬,这个时候本性就完全暴露了,他给自己建了一个大园子,,叫做“集萃园”。这个豪宅,四周挖掘深沟,引玉泉山之水注入其中,保护自己的安全。

    按照明代规定,除了皇家,谁都不能将河水引到自家庭院,但是李广就这么干了,还干的光明正大。

    但是夜路走到了,容易撞到鬼,特别是喜欢弄神作鬼的人。弘治十一年,李广又劝弘治在景山上建亭子,没成想亭子建成之日,弘治最幼小的公主突然死亡。

    这下,皇太后发了怒,认为李广建亭犯了“太岁”,导致幼公主突然暴死,要拿这“风水先生”治罪。

    也巧当年的十月十二日,乾清和坤宁两宫又发生火灾。皇太后更为大怒,放言说:“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

    您瞧,这事赶的,这不是死催的嘛!李广闻听后,也预感自己的下场,服毒自尽了。李广死后,弘治仍疑心他家藏有异书,便派人索取,因而搜得他收受贿赂的账簿,其中记载的多是文武大臣的姓名和数额,有的馈赠黄米千百石,有的馈赠白米千百石。

    弘治看后十分惊奇,询问左右侍臣说:“李广一家能吃多少,竟受人如此之多的米?”侍臣告诉皇帝说:这里全是隐语,黄米就是黄金,白米即是白银。

    弘治听后大怒,诏令将行贿的大臣交付法司究治。曾经贿赂结交李广的大臣们,听说皇帝欲加治罪,纷纷求救于国舅寿宁候张鹤龄。

    这时,编修罗圮也上疏劝谏孝宗说:在这种普遍贪腐的局面之下,就如同人身上长了一个赘疣,虽然赘疣可以一刀切除,但人却会因失血过多死去。只有慢慢地调理恢复,才是万全之策。

    如果将行贿众大臣一并拘捕治罪,势必使朝廷的颜面丢尽,威信扫地,国家将出现动乱。何况行贿大臣有六部之首,有带兵的部院大臣,又有封疆大吏,一旦将他们的罪行公布于众,不仅全国沸腾,边疆也会发生骚乱。

    与其如此,还不如下一道密旨,让行贿的官员自行退赃辞职。于是孝宗便以法不责众而停止对行贿大臣的追究。

    这实际上也没有办法,弘治皇帝不可能同时治罪这么多官员,再说他秉性忠厚,国家现在又是繁荣昌盛的极盛时期,所以他也不愿意大动干戈,只是对大臣们愈发不信任了。

    这件事本来已经过去,没想到到了弘治十二年,科道们又开始旧事重提,当然此时绝大部分倒霉蛋已经致仕,但是还有一个猛人王越还逍遥自在呢,不仅仅如此,王越还打了大胜仗,被封了伯爵,这如何不让大臣们愤怒呢,所以王越又一次被集体弹劾了。

第442章 王越之死() 
弘治十二年春天,朝廷驳回了王越出征的计划,理由是财政吃不消。王越此时正好在宁夏镇准备战事,但是听到之后,长叹了几声,再也不言语了。

    与此同时,对于王越的弹劾也已经越闹越大,不仅仅是科道,很多嫉妒的文武大臣也掺和进来,消息很快通过邸报传遍了天下,然后王越果然病倒了。

    这一年的春天还很寒冷,病倒的王越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他开始整理这些年的书信,然后口述自己这些年的军事体验,希望留下一些什么。

    三边总制王越病倒,协理张超病辞,陕西巡抚杨一清刚刚上任,此时明军军心大乱,也没有了继续进攻的能力。

    到了四月,王越弥离之际,询问身边的长子王春,“张超有没有收到老夫的书信?”

    王春回道,“张宫保操劳过度,身体不适,一直在养病。所以他的家人收下了书信,并没有呈交于他。”

    王越点了点头,“张子卓身体如何?”

    王春说道,“张宫保已无大碍!”

    王越大笑着说道,“好好,老夫虽死,也无忧矣!”

    弘治十二年春四月,王越病逝于宁夏军中,享年七十四岁,消息传出,九边哀伤。

    这位明朝成化弘治年间的大将,姿表奇伟,议论风发。曾四次出塞,终于收复河套地。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动有成算。奖拔士卒,聚集豪俊,用财如流水,因此人们乐于为他所用。又曾推荐杨守随、佀钟、屠滽等人,他们都有名于世。他和睦家族、敦睦故旧,赈济穷困、抚恤贫苦,惟恐做不到。

    王越守边时,多挑选锐卒作为心腹将领,亲自与敌军搏斗。他又常常派人侦查敌军的辎重,率军邀击劫掠,或剪除敌军少量的骑兵,因此屡立战功。他在世时,众人大多责备他贪功。等到他死后,将士骄惰,冒功浪费军饷更加厉害,其后的边臣始终没有超过王越的。

    王越英雄一世,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逸闻趣事,相传王越参加廷试时,有旋风刮起吹走了他的卷子,经监试向御史请求重新给他试卷,王越才在原稿完成。

    第二年,朝鲜使者向明朝进贡时,呈上了王越的试卷,原来他的卷子被大风吹到了朝鲜,算命的人称此为“封侯万里“的征兆。

    王越善得军心,善于用人。王越出任大同巡抚时。一天,天下大雪,王越刚坐在地炉边,命歌妓们弹奏琵琶侍候饮酒时,正巧有一个千户从敌营虏地侦察敌情回来,王越立即召他入府,仔细的询问他有关虏地的情势,心情愉快的说:“好冷的天呀!“手持金酒杯边喝边谈,又命歌妓弹奏琵琶佐酒。

    两人愈谈愈高兴,王越就顺手把金杯送给千户,接着两人又天南地北的话家常,气氛愉快,王越指着歌妓中最美艳的一位对千户说:“喜欢吗?送给你。“从此千户对王越竭尽忠诚的效命,他后来累官至指挥。

    某夜,王越命人突袭敌人营地,快到达时,突然刮起风暴,让人眼睛都睁不开,众人都觉得时机不对想回营。

    有一名老兵上前说:“这是天助我军也!我们来到敌营,天刮大风让敌军守卫无法察觉我们侵入,等到我们完成任务归营,正好遇上入城掠夺的敌军,而我们位于上风处,顺风而行,敌人却逆风而行,这是风助我军也。“王越一听立即下马拜谢。得胜后,立刻升小兵为千户。

    王越的胆量与智慧过人,他曾与朱永率千人巡边,敌军突然来到,朱永想逃跑,王越加以阻止,下令列阵自固,敌军疑惑不敢前进

    。至傍晚时,王越令骑兵都下马,衔枚鱼贯而行,自己则率骁勇之士殿后,从山后行走五十里抵达城堡。

    第二天,才对朱永说:“我们一动,敌人就会追击,就没有我们这些人了,我不动,是表示闲暇来迷惑他们。下马行走,没有军队行进的声音,是让敌人无法察觉罢了。“

    同样这个王越嚣张跋扈,王越曾经西行拜谒秦王朱公锡,朱公锡设宴招待,并召来歌妓奏乐。王越对朱公锡说:“下官担任大王的吠犬很久了,难道没有用来酬劳我的东西吗?“因而将朱公锡的歌妓全部乞求带回。

    所以王越为人所嫉恨,甚至宫中的宦官也说他的坏话,中官阿丑擅长在明宪宗面前表演诙谐剧,一次,阿丑扮成汪直的样子,手持双斧踉跄而行,有人上前询问,阿丑说道:“我统领军队,只倚仗这双斧而已。“那人又问:“双斧叫什么名字?“阿丑回答:“叫王越、陈钺。“宪宗看后,微笑不语,似有所悟。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风流人物终于饮恨告终,张超闻讯之后,急火攻心,吐了一口血,然后昏倒过去。

    等醒转过后,张超抱病来到宁夏,亲自为王越办理后事,此时他才看到了王越留下的那些书稿,张超默默的一张张读完,然后苦笑着摇摇头。

    按照王越临终前的交代,他的家人将王越佩戴过的宝剑送给了张超,张超盯了宝剑看了半晌,说道,“吾身体不适,恐难耐九边之苦,这把宝剑恐怕用不上了。”

    说完之后,张超不顾王春奇怪的眼神,不等他说些什么,默默的离开了。

    王越病逝的消息传遍三边,三边将士听完,痛哭流涕。此时镇守河套的王守仁上书,请求朝廷让他护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并负责督造王越墓。

    到了五月,朝廷终于收到了王越病逝军中的消息,举朝震惊。尽管朝廷现在有了张超,杨一清,王守仁这样的文臣可以充作九边巡抚,有了陈豹王六丁怀德这样的大将,可以镇守九边,但是王越这个边军的主心骨突然病故,却让所有人十分惋惜。

    所以弘治皇帝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傅,谥号“襄敏“,谕令祭九坛,令王越长子王春承继威宁伯的爵位,荫补其孙王烜为国子生。但是因为边防事务,驳回了王守仁督造王越墓的请求。

    与此同时,朝廷因为张超屡次请求,下旨意改任张超为南京工部侍郎,让他回南京好好修养一番,同时因为边疆事务已经不再严峻,所以撤销了三边总制和三边协理。

    张超带着家人慢慢悠悠的沿着官道返回南京,与他一起回乡的还有一些荡倭营的将士,或者是愿意继续跟随张超,或者是吃不消九边之苦,或者是已经赚够了银子,或者是被排斥待遇不够,原因很多。

    张超与一个名叫刘惠河南出身的百户聊了一下,询问他为什么离开大军。刘惠笑着说道,他这些年跟着张超出生入死,积累了不少家当,也该回乡看一看了,另外这一次他还有不少兄弟,也一并回乡,准备合伙开一个镖局,然后把南京的种种新奇产出运到河南以及西北。

    张超哈哈大笑,说你们需要什么都可以问他去要,到时候货物都给他们打个大折扣,说完之后,张超又回头看了看雄壮的固原城,心中感慨万分。

    春天和煦的阳光照在张超的身上,暖洋洋的,此时决心已定的张超显得十分轻松,他今年三十六岁,已经不年轻了,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国家民族,有些事不得不做,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恐怕他的后半生再也没有清白可言了!

    (第一部弘治篇结束)

第443章 进京之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太保,南京工部右侍郎张超迁为兵部左侍郎,钦此!”

    宣召的太监和颜悦色的宣读了圣旨,然后开始恭喜张超。张超行礼之后,十分严肃的接过了圣旨,从现在开始,张超又重新进入了大明王朝的核心层,成为兵部左侍郎。

    这一天是弘治十八年十月二十六,就在四个月前,大明天子弘治皇帝驾崩,刚满十五岁的皇太子继位,作为天子的潜邸大臣,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