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明晃晃挖墙脚的是陈豹,陈豹是勋贵出身,他已经得到了消息,这一次他将离开荡倭营外放总兵官,定的就是大同总兵。朝廷对于这一位出身勋贵世家,又才干卓越的将领十分青睐,所以陈豹一步登天,获得了大同总兵的任命。

    两人沉默了一会,张超主动说道,“陈兄,咱们认识有十年了吧,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陈豹看到张超明亮的眼神,突然间有些手足无措,但最后还是从怀中拿出了一张纸,张超接过来一看,都是军中跟陈豹走的近的,当然也有一些他培养出来的,比如陈斌,荡倭营陆营千户,一个河南的流民,张超最早的一批追随者,没想到他也想走。

    张超有些伤感的说道,“陈斌也想走呀,也好,树挪死人挪活,荡倭营毕竟空间太窄,提供不了足够的机会。”

    陈豹硬着头皮解释道,“朝廷有意让我总兵大同,小弟需要一些体己的人,陈斌与丁怀德资历相当,只是一个千户可惜了!”

    张超无奈的承认陈豹说的很对,陈豹在荡倭营事实上相当尴尬,看起来他是荡倭营第一任指挥官,但是一开始他只是张超与南京勋贵妥协的产物,谁都不拿他当回事。

    到了后来荡倭营做大,他又不负责作战,甚至这一场大同之战最关键的决战,张超也没有选择他,所以在军中他的威望远远比不上丁怀德王六。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一批出援的精锐,核心人马都是跟随张超出生入死的,剿海匪,攻琉球,掠日本,无役不与,无论是情感还是能力,张超只会更信任丁怀德。

    所以陈豹对于丁怀德确实有一些想法,这一点高层心里都明白,而这一次陈豹离开,对他对荡倭营都好,张超和杨玉已经决定,推荐丁怀德接任副总兵。

    这一点张超必须争取,要是高层将领没有一个荡倭营基层提拔上来的,肯定要出问题,这一点想必朝廷也能够理解。

    陈豹带着陈斌等一批将领离开,拉开了荡倭营大分裂或者说大发展的序幕,所以等到马文升来到大同,他惊喜的发现,朝廷根本不需要担心什么,只需要提拔几员大将,荡倭营什么威胁都没有了。

    所以马文升与张超的谈话十分和谐,张超太乖巧了,他卖了一些首级,看起来是给朝廷惹了不少麻烦,但反过来说,这也是好事,朝廷也不希望只对荡倭营一家封赏,到时候其他的边军闹起来,也是一桩麻烦事。

    马文升提出了朝廷的想法,陈豹,王六,黄毓等人将相继被提拔离开荡倭营,陈豹拟任为大同总兵,负责筹建大同新军,陈豹胆子大,后台硬,所以朝廷给了一万人的编制。

    王六将作为宣府的副总兵,他也将带着一批荡倭营的军官筹建宣府新军,朝廷同样给了一万人的编制。

    而黄毓则直接提拔到工部,担任工部员外郎,负责营建最关键的枪炮厂。这一行的专业性太强,太监和兵部工部花了很多钱,可是造出来的枪炮就是比不上荡倭营所用,无奈之下,不愿意乱花钱的内阁,决定破格提拔黄毓。

    黄毓连秀才都算不上,却要被提拔为工部员外郎,想必他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会坚决发蒙吧。

    张超笑吟吟的想到,能够从荡倭营走出去,都是好事,所以他对此一律表示认同,也支持他们多带一些将领离开荡倭营,荡倭营立功的将士太多,他们这些人走了,剩下的人也可以提拔。

    所以马文升同样投桃报李,不再追究荡倭营贩卖首级之事。也同意了张超对于丁怀德的副总兵的建议,同时张超的老搭档秦宁也留在宣教处。

    对于丁怀德这员大将,又是荡倭营最重要的前线指挥官,朝廷寄予厚望,与张超杨玉陈豹是朝廷文官眼中的帅才不同,丁怀德是彻彻底底的猛将,是不可或缺的爪牙。

    因为丁怀德是确确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靠着拼杀从基层爬起来的大将,而且刚好三十多岁,朝廷最起码可以用三十年,这一点谁都知道,而放他在荡倭营参加复套战役,朝廷也很放心。

    事实上秦宁这个书生朝廷对他也十分满意,可是荡倭营宣教处是独一无二的机构,朝廷就算想提拔秦宁,一时之间也没有地方放。

    在未来秦宁肯定有很大的前途,要知道秦宁的下面可是一大堆的二代,这些人都需要安排岗位呀,再没有比宣教处更合适的位置了。

    教化军人,负责将士军纪甚至将领提拔前的筛选都是宣教处的职责,可以说不需要上战场,却拥有巨大的权势。

    据说,朝廷有意让教化使和宣教处主官兼任相应的御史或者兵部头衔,如此一来,这一堆二代无形之中就获得了等同进士的地位,到时候再跳出军界,转为文官,太美好了,不是吗?

    但是这一套方案争议太大了,一群二代出身的秀才监生,竟然想蹭到清流御史的位置,门都没有,就算是加衔兵部主事也不行。但是在台上的大佬心中都支持这个方案,所以目前朝廷各方正为这件事角力,也是因此对于秦宁的提拔就暂时搁置下来。

    部下们都有提拔,那么张超和杨玉呢,马文升见张超和杨玉似乎呼吸有些急促,露出了微笑,他首先对着杨玉说道,“朝廷决议,进杨玉为大同侯,论功予世侯,回京提督团营。”

    杨玉听完,直愣愣的发傻,朝廷这一次给的封赏实在太大了。他原来的爵位是伯爵,现在直接跳为世袭的侯爵,作为蒙古人的后裔,能够得到这样的封赏,杨玉能不欢喜的发呆吗?

    马文升也知道杨玉需要缓一缓,所以等了等,杨玉才反应过来,喜极而泣,对着北京方向,不断叩首。

    但是缓过来的杨玉却发现,他需要离开荡倭营了,心中不由得有些不舍,得失之间,杨玉不由得又开始发愣。

    等杨玉谢恩完毕之后,就轮到了张超,“援王越例,封张超为合肥伯,领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并提督荡倭营。”

    张超听完,脸色大变,他猛的站了起来,然后行礼说道,“朝廷厚恩,超本不当拒绝,但此战张超虽有微功,但不敢受封爵之赏。再说超为文臣,怎可提督荡倭营?”

    马文升听张超这么一说,脸色一变,“子卓,这可是朝廷天大的恩赐,你可要想清楚。”

    张超斩钉截铁的回道,“张超是文臣,此志绝不可改。”

    杨玉不明白两人打什么机锋,迷糊了眨了眨眼睛,马文升突然笑着指着自己的椅子说道,“子卓志向远大,看来老夫的位置早晚是要你来做了喽!”

    听马文升这么一说,张超也是笑着说道,“部堂老当益壮,学生资望尚浅,安敢作此想!”

    说完之后,张超缓了口气,心中暗骂,这些老家伙,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竟然在封赏一事上给自己下套!

第434章 彭泽的难处() 
张超为什么对于马文升十分窝火,是有原因的。原来马文升说出来的王越例,既让张超有一个文官的职务右都御史,但是又增加了一个武官的职务都督荡倭营,那么问题来了,张超是文官还是武官?还是文武兼备。

    在成化年间,王越取得威宁海大捷之后,也面临相同的选择,当时王越很贪心,不仅得了伯爵,还想文官武官一起干,因为王越当时担任了左都御史的都察院老大不说,还兼管团营,这样一来,王越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不仅仅文官集团不爱看他,勋贵武人集团也瞅他不顺眼,而且他还与大家共同的冤家汪直交好,所以汪直倒霉之后,王越跟着就倒了大霉,不仅仅爵位没了,差点自杀。

    这一次马文升弄出的王越例,就是一个坑人的封赏,如果张超大大捏捏的接受了,王越的下场肯定在前面摆着。

    所以张超毫不犹豫,十分坚决的坚决了都督荡倭营的武官差遣,不仅仅如此,他干脆不接受封爵,这样一来,马文升就高兴了,张超这个年轻人聪明上路,不是王越那个老匹夫一路的,所以马文升才说张超的未来在于兵部尚书,显然也就认可了张超。

    随后马文升就传达了保国公朱晖即将出任荡倭营新一任总兵的决定,张超和杨玉都十分欢迎,有了这么一员大将坐镇,想必复套必然大获全胜。

    到了弘治十年八月,因为大同大捷,一大批文武百官收到嘉奖,张超也不例外,他现在的官职是太子少保,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任三边协理大臣,总理三边钱粮,复套军都教化使,同时张超的母亲,妻子获赠一品夫人,张超的长子次子获得了锦衣卫千户百户的世职。

    即便如此,还有很多人认为张超应该封爵,因此朝廷无奈之下就将张超辞合肥伯的谢恩折公布于众,不是朝廷不封,而是张超认为自己是文官,不应该封爵。

    在这封谢恩折中,张超深情的认为,爵位应该留给那些为了朝廷出生入死的将领,而不是他这样躲在阵后观战的文官。张超这一辞爵不得了,从此之后,大明的文官也就只得断了爵位的念头,所以日后张超挨了不少骂。

    在这一次回京封赏的人群中,张超,丁怀德都没有参加,反倒是宣大两镇只要有首级上报朝廷的,都获得了进京受赏的机会,当然他们也出人意料的被留在了京营,正认真的享受着各家勋贵的调教。

    等到弘治十年九月底,张超用了大半年时间才把荡倭营主力带到了宁夏镇南部的固原,三边总制的驻地。

    此时早就赶到此处的王守仁已经初步挑选了五万新军,正热火朝天的训练着,张超的到时,王守仁同样是松了一口气,上万精锐的荡倭营坐镇然后开始训练,既可以防秋,又有足够的人手操练新军。

    这一次荡倭营大同大捷,王守仁也捡了便宜,不对,应该说他在荡倭营参军处因为这场大捷得到了高度评价,所以他这一次被破格提拔为兵部郎中,兼任复套军副都教化使,成为张超名副其实的副手。

    安排了训练事宜后,张超就去见了唉声叹气的彭泽,现在整整十五万大军待在固原,再加上宁夏和延绥两镇,整个陕西需要承担三十多万大军的粮食,尽管有一部分屯田粮食,但是远远不够,实在远远不够。

    彭泽做了很多努力,宁夏有青盐,所以他请旨在宁夏行开中法,这样一来,陕西的盐商总算运过来一些粮食;

    另外彭泽利用自己陕西进士的身份,与陕西各大家族沟通,花钱让他们运粮入济固原,这个时候回到老家的王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因为这一次朝廷舍得花钱,所以陕西的大族也很配合,民运也运过来不少粮食,但是几番努力,粮食还不能满足张超要求的可以供二十万大军一年之用。

    所以无奈的彭泽不得不拿出了杀手锏,他开始严厉整顿固原和宁夏两镇的屯田。与英宗时间相比,弘治年间军屯的产量竟然减少了一大半,那么这么多的屯田到底哪里去了?

    由于蒙古鞑靼又不断南下,边防吃紧,加之当地军官占夺田地,屯兵许多人逃走,生老病死人数日增。剥削严重,管理腐败,使的宁夏固原一带土地抛荒情况日趋严重,结果屯军失额,屯地荒芜,屯粮锐减,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军屯的粮食就远远不够了。

    彭泽很明白,张超借用自己的目的就是利用自己刚猛的性格去折腾他们,然后张超过来再安抚一下,也就好做事了,这就是为人副手必须要做的得罪人的事情。

    所以自从来到固原开始,彭泽就可以巡查各处的屯田。这里据说是地震变成大山了,咱们去现场查看;那里听说是因为干旱没办法种地了,咱们再去看一看;这三看两看,认真负责,爱计较的彭泽竟然一口气找出来超出现存田地一倍多的屯田。

    到了此时,彭泽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大明的边军竟然腐化到这种程度,与此同时,彭泽非常痛苦的看到,在军官们脑满肠肥之际,军士们孤苦伶仃,不断逃亡。

    还有庆王家族,这个就藩宁夏的王爷和他的子孙后代,几乎占据了宁夏将近一半的土地,还拥有大批牧场,即便如此,庆王家族还不知足,不断的扩充田宅,侵吞屯田。

    彭泽也去拜见过庆王,劝他退还田地,没想到庆王府根本就没有鸟他。当彭泽将这一切告诉张超,还举了一个他亲眼所见的例子,一些军户穷极了苦极了,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即使是大姑娘小媳妇也不例外。

    这时,彭泽发现张超睫毛抖得厉害,两道泪水从眼角顺着苍白的脸颊悄无声息地淌下来,附在脸上默默地闪烁。张超稍稍抬起一些头,泪花迷离地望着门外荒凉的冬日情景,喉结使大劲抽动一下,沙哑地说出一声,“看,大明的老百姓该有多好,我们这些为政的有愧呀!”

    说完,张超抹了抹眼泪,然后勉强挤出了一点笑容,“彭兄,先把这些穷的没有裤子穿的军户统计出来,然后每一家至少出一丁,没有男丁女子也可以,都入到新军来,男子为兵,女子为护士,新军待遇好,这样他们也有一条活路!”

    说完这个,张超然后说道,“下令追回宁夏固原诸将校侵占的屯田,另外明日本官拜见庆王,好好说服于他。”

第435章 处置() 
张超下令追回将士侵占的军屯,彭泽立刻震惊不已。他前期也是这个打算,自己来做恶人,追回军屯,可是等查清楚侵占的数量后,他立刻麻了爪子,不敢干了。

    因为这个数字实在太过庞大,而且侵占军屯的都是什么人,都是手拿刀把子的军事地主,想从他们那里抢食,你试试看人家会不会打你黑枪。

    在张超彭泽他们之前,又不是没有文官不想这么干,而是根本干不了,这些军官闹起来谁能扛不住,万一闹起了兵变,就算是皇帝也救不了自家的性命。

    所以彭泽连忙阻止道,“子卓,此事还要三思呀!”

    张超摆摆手,“济物兄,没事的,你要知道荡倭营在固原,能够灭鞑子的荡倭营在固原,谁敢闹事,我就敢灭了他。”

    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