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大夏很肯定的说道,“部堂,此必是荡倭营之功,下官知道荡倭营善战,但如此善战,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马文升笑着点点头,“荡倭营有不少读书人,有读书人教育武人忠君爱国之道,竟然会有如此神效,老夫确实也想不到!”
马文升立刻把荡倭营战力的巨大提升,归结于读书人的存在,这是士大夫的公论,也是政治正确。
刘大夏当然笑眯眯的认可,刘大夏感慨的说道,“张超确实功不可没,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张子卓竟然会把那么多的斩首送给大同宣府?”
马文升听到这里脸色就有些难看,他猛的一拍桌子,“张超这个人,能力非凡不假,但毛病也多,做什么事情,都想着捞钱,商人习性太重。老夫断定,他这一次肯定是旧病复发,从宣大边将那里用鞑子首级换了不少银子。”
刘大夏听完,哭笑不得,他事实上也猜到了,但是宣大边将既然敢买,肯定也有办法来糊弄朝廷,但是再怎么作假,也不可能瞒住所有人。他之所以这么问,是想跟马文升协调一下立场,人家这么干了,您老说说我们怎么办?
马文升没好气的说道,“还能怎么办,当然只能认账,天子今日这般激动,恨不得立刻去太庙祭祖,我等岂能扫了他的兴致?”
刘大夏想起了弘治皇帝兴高采烈让萧敬宣读捷报,一边听着,一边激动的涨红了脸,心中有些感慨,看来天子确实是憋坏了呀。
事实上憋坏了根本不是弘治一人,内阁六部文武百官谁不是兴奋不已,甚至听到消息的京师老百姓自发的放起了炮竹,总是被鞑子欺负上头,打又打不过,只能修长城,这种窝囊大家都有,谁也免不了。
这一次荡倭营为大家伙出了一口恶气,他们当然也很开心,但是高兴之余,作为政治家的马文升刘大夏也看出了一丝隐患。
张超把那么多斩首卖了出去,除了捞钱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恐怕也是担心成了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官场如此,军队何尝不是如此?
相比于其他明军的窝囊,荡倭营这几年出尽了风头,但是因为从来没有与蒙古人碰过,所以尽管他们都打到日本去了,可是最后的封赏也就那么糊弄过去。其中的根本原因还不是边军和京营将领不服气吗?欺负日本矮子算什么本事,这些人习惯性的忘记了当年倭寇是如何嚣张,而东南官军是如何的不济。
王越对于荡倭营的看重,这些人心中更是恼火,都在看热闹,所以对于复出的王越爱理不理。这也是张超想着练新军王越并不反对的原因,本来九边官军就不给力,要是他们再不配合,王越搞不好要栽大跟头,与其这样,还不如支持张超。
但是这一场大同之战改变了一切,荡倭营光芒四射,如同初升的太阳一般,张超不得不考虑以后。与九边传统的卫所军官不同,荡倭营是完全招募的新军,建军之初谁也不在意,中坚力量很多是张超的家将学生,甚至很多人直接是张超的奴仆出身。
这么一伙人年纪轻轻,随着这场大胜迅速脱颖而出,不可避免的成为大明军界的当红炸子鸡,尤其是在这个名将凋落的时代。可以肯定在弘治朝以至于未来的正德朝,这些刻着张字的军人将成为大明军方的主宰。
未来随着丁怀德王六为首的游击以上的军官走到总兵,副总兵这样的高位,甚至还可能封爵,而大明这样的好坑位都是有限的,你上位了就意味着别人靠边站,这些人能不招人忌讳吗?
而培养了他们的张超就更是麻烦缠身,大明非常乐意出现一个知兵的文官,但是绝不乐意出现一个知兵而且培养了无数军官的文官,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王越就是典型。
所以为了缓解这样的局面,张超丢出了一千多首级,如此一来,随着宣大无数边将的冒起,荡倭营将官们就不是那么太过瞩目了。如果再加上家世这些加分,荡倭营将官在未来也许会坎坷些,但是肯定会走的更为稳当。
张超所想所为路数十分清晰,马文升刘大夏也很快猜的出来,可是他自己的小算盘打的震天响,朝廷不乐意呀。
荡倭营报上的军功,给了那些贵二代官二代很多的首级,朝中大员对于张超的知情晓趣当然很赞赏,对于封赏他们,朝廷也乐意。
但是朝廷并不想封赏那些冒功的宣大军官,这些人无能不说,还喝兵血,贪污,提拔他们只会败坏明军的风气,可是他们报上来这么多的军功,又如何能不封赏?
还有一个原因,如果功劳集中在荡倭营一家,朝廷派出的钱再多也有限,但是如果普及到宣大二十多万大军,那花出去的钱就海了去了,虽然朝廷现在有钱,但也不能这么花。
马文升想到了这一切就觉得头大,但是内心深处,他又十分高兴,这一次总算复套有望了,只是便宜了王越这个老匹夫,不着急,不着急,等复套完了,咱们再算总账。
刘大夏见马文升不断摇头苦笑,他想了一会,提出了一个主意,“部堂,下官听说,宣大两镇这几年士兵经常闹事,粮饷两缺,咱们这一次出外,干脆顺便理一理府库,敲打一番边将,省得他们自以为是。”
第432章 朱晖的觉悟()
刘大夏说完,马文升立刻连连摇头,“不妥,不妥,宣大两镇新立军功,朝廷这个时候清算府库,军心必然动摇,就算你我前去也可能出事呀!”
刘大夏突然间阴阴一笑,“不是有荡倭营在吗?”
马文升听完,猛地一愣,他又仔细的思索了一会,突然间猛地一拍,“就这么办,假冒军功,若朝廷一味纵容,早晚必出大事,正好乘机整顿一番。嘿嘿,那些立了军功的,正好可以提拔到京营,给张国丈修坟。”
马文升此说涉及到弘治朝的一个重大的弊病。那就是弘治皇帝有一个很大的爱好,把京营当成施工队,张国丈的大坟前面已经说过,还有什么公主的墓,什么寺庙道观,凡是大的工程,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都离不开京营。
虽然京营的战斗力不怎么样,谁都知道,但是这也是皇帝亲自掌握的军事力量,皇帝带头这么干,其他的权贵也是有样学样,整个京营就充满了乌烟瘴气,而把这些冒功的将士提拔到京营,事实上就是明升暗降,调虎离山。这也是兵部为了国家的面子,没办法惩罚这些人才不得不为,想出来的办法。
即便如此,兵部又怕出事,荡倭营正好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刘大夏又说道,“那张超怎么办?”
“老夫去大同跟他面谈,就看他晓不晓事了。”
“阁部亲自出马,想必张超会知道朝廷的担忧,此子很识时务的。”
马文升听完,与刘大夏相视一笑,在他们看来,与麻烦的九边武将不同,张超虽然也同样惹事,爱打小算盘,但知道大局,分得清轻重,而且张超的商人脾性,让他很容易妥协,朝廷很容易驾驭他。
就在兵部商谈时,刚刚继承父亲保国公爵位的朱晖正在与母亲和妹妹交谈,他作为朝廷使者将与兵部尚书马文升一起出使大同,实际上朱晖还有一个重要任命,他需要带领另外十二团营中精心挑选的几百将官去荡倭营学习。
因为荡倭营的特殊军制,已经天下皆知,这些人只能老老实实学习,要不然万一被荡倭营训练营拒绝,日后必然前途尽毁,而朱晖作为国公,当然不是这个待遇,他将成为荡倭营内定的第二任总兵官,统领这只国家精锐。
朱晖的母亲,老太君见儿子踌躇满志,有些担忧的说道,“晖儿,你已经四十多岁,也颇通情理,现在又继承了爵位,老身本不当教训于你,只是你此次出外,远不同以往,你心中可明白?”
朱晖低下头,很恭顺的说道,“孩儿明白。”
“那你说来听听?”
朱晖开始一五一十诉说起来,与明朝其他的开国功臣相比,朱晖家族的发迹很晚。
朱晖的祖父朱谦是这个家族真正的奠基者,作为土木之变一系列战事的功臣,朱谦作为宣府总兵,立有很大的功劳,而且因为守边,他也没有掺和到朝廷的政治斗争中,所以朱谦最终以抚宁伯的爵位,终老于宣府总兵的位置上。
而朱谦之子朱永则是这个家族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朱永是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军方第一人,虽然比不上王越多立奇功,但朱永作战沉稳,有他带兵,朝廷非常放心,当然朝廷也给了朱家巨大的回报,朱永获封保国公的世爵,可以与大明王朝同休。
现在朱永病故了,被朝廷追封为宣平王,至此这个家族通过两代的不懈努力,终于可以与魏国公徐达的后人齐名,成为大明勋贵的翘楚。
现在家族到了第三代朱晖手中,与父亲朱永当年跟随在朱谦身边一样,朱晖也同样跟随朱永身边带兵。也是因此,朱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举国上下,朝野内外都希望他成为父祖那样的国之柱石,但是朱晖知道,他不是那样的人。
三代为将,必有奇祸,这几乎是中国将门的通病,中国上下五千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朱晖也同样知道,所以他十分恐惧,十分不安。在那个没有张超的时代,朱晖数次带兵出征,闹出了很多笑话。
比如某神书大加描写的一场大胜,朱晖就是当时的领兵大将,可是朱大将军的功劳是斩首几级,但是朱晖列出的功臣竟然有上万人之多。逼的内阁和兵部不断的弹劾朱晖,无他,太不要脸了,丢人不是丢的。
但从朱家的私利来说,他是成功的,他几次出征最起码没有打败仗,朱家的爵位也保住了。慢慢的,朱家也不需要继续带兵,就如其他开国大将的后人一般,坐享其成,享受祖辈带来的荣华富贵,这难道不是一次成功的转型吗?
比如说这一次,朱晖就非常清楚朝廷派他出去的目的。与其他十二团营相比,荡倭营是张超一手创办,然后辛辛苦苦做大,现在更是辉煌无比,战斗力远在诸军之上,所以张超在荡倭营中拥有巨大的威望,这样一来,朝廷就有些头疼了。
所以荡倭营的捷报传到京师之后,大明中枢立刻就形成了一致意见,荡倭营现在这种局面决不能继续下去,一定要把这只能打的精锐之师控制在朝廷手中,不是大明不信任张超,而是防范武将的天性使然。
但是张超的威望是自然形成的,而且张超到了后期已经过有意在躲避不太掺和荡倭营的军务,所以朝廷觉得拔除张超的影响力不需要做的那么赤裸裸,这样也让功臣灰心,所以思考再三,朱晖就被派了出去接任总兵官,可以利用朱家的巨大声望,来抵消张超的影响力。
如果朱晖有心为国效力,如父祖那般,他必然会不断拉拢荡倭营的将校,成为朱家的铁杆,但是与大臣们的意愿相反,朱晖却并不愿意这么做。
朱晖是聪明人,他如果这么干,无疑就成为了张超的冤家,而张超的手段如何,朱晖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得罪这样的人,智者而不为。
最关键的是,朱晖并不认为他能够拉拢到真正杰出的将领,有本事的人往往十分自傲,瞧不起他这样一步登天的勋贵,他又无心效仿父祖,何必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带兵的将领,不管如何有才干,都有可能失败,花无百日红的道理朱晖是知道的,他追求的是朱家的百世基业,而不是一朝燃灭,这一点他知道,他的母亲知道,他的妹妹大学士李东阳的夫人同样知道。
所以他一直无心带兵,现在到了荡倭营,他决定作为一尊大佛,任人供奉,万事不理,只为荡倭营挡风遮雨,朱晖坚信日后荡倭营的将校一定会出人头地,而未来有了他们这些人的照应,朱家最起码还可以保证两代的荣华富贵,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勋贵家长应该做的。
所以朱晖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母亲和妹妹,朱母听完之后,欣慰的点点头,动情的说道,“晖儿,你父亲出征的时候,娘就终日里担惊受怕,你能有此心,我就放心了,也就可以放心的去面见你的父祖。只是你这番心意应该告知张宫保,让他知道你的善意。”
朱晖叹了口气,“张超是文臣,文武殊途,儿子一直和他只有点头之交,此等事如何能够说出来?”
朱母笑着说道,“我儿有所不知,张超也可以算得上你妹妹的便宜女婿。”
朱晖大吃一惊,这时候朱夫人笑着将她认春华为义女的往事说了出来,现在春华是张超的爱妾,要算起来两家确实能够扯上关系,朱晖听完眼前一亮,这样一来,他这趟差事倒是真的好办多了。
第433章 封赏()
弘治十年七月,保国公朱晖,兵部尚书马文升率领的朝廷代表团来到了大同,亲切的慰问了大同战役的立功将士,同时也高度评价了荡倭营在这一场战役中的突出表现,朝廷代表团同时宣布了立功将士回京受赏的命令。
好吧,编不下去了,张超这段时间很烦恼,打了胜仗同样是一件麻烦事。随着荡倭营大胜小王子,大同宣府方面来打秋风的官员数不胜数,他们不是对财物,而是对将士。这也可以理解,谁都愿意有这一只精锐留在身边。
先是参将游击这一层次,然后是千户百户,反正只要愿意留在宣大,最起码官升一级,待遇从优,要不是荡倭营严格的军规,优厚的待遇,搞不好荡倭营早就四分五裂了,但即便如此,军中还是很多人动心了,这也可以理解,越往上,荡倭营能够提供的空间越少,只有走出去才有希望。
面对这样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张超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内心还是有些不舍,他最后只好安慰道,等朝廷的使节过来,嫌荡倭营升官不容易的,他肯定会放行。但是就算想走,最起码要等一等朝廷,朝廷能够拿出来的筹码更多,宣大这两个鬼地方盘根错节,不一定有多少空间。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明晃晃挖墙脚的是陈豹,陈豹是勋贵出身,他已经得到了消息,这一次他将离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