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玉摇摇头,“丁怀德在日本打了好几场大仗,已经是当世名将。既然他是前敌指挥,肯定有他的考虑,就一切随他就好,老夫只擅长骑战,对于这样的步骑对抗,也说不上来。”

    张超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与此同时,小王子正与火筛商议,

    “火筛安答,这一伙明军到底是怎么回事,有那武刚车不用,却放在阵后?

    若是他们以武刚车围营,本汗还要犹豫一番,要不要去攻。”

    火筛嘿嘿怪笑道,“既然明军这么大胆,臣就先冲一冲,看看这荡倭营比那边军如何?用血肉之躯来抵抗我蒙古铁骑,这伙明军也太嚣张了。”

    小王子点点头,“那火筛安答,你的本部作为先锋先试探一番,记住小心点,如果见势不对,就赶紧撤回来。”

    火筛听令,率领本部六千多骑兵冲了进来,蒙古军在临近明军时,明军的火炮开始发射。

    明军的野战火炮射程短,口径小,用的是实心铁球。所以真实的杀伤力十分有限,主要起恐吓作用。但是上百铁球以极快的速度砸了下来,也同样击中了十几个蒙古鞑子,顿时是人仰马翻。

    从来没有遇到火炮射击的蒙古鞑子开始变得慌乱起来,而战马也受惊了,慌乱之间开始射箭,乱七八糟的箭支散乱得到处都是,只有很少一部分落到了最前面的明军身上。

    明军人人顶盔挂甲,骑兵弓的射程又有限,所以这些箭支的杀伤力十分有限,偶尔有几个倒霉蛋正好被落下的箭头刺中要害阵亡,后排的明军迅速递补上去。

    与此同时,明军火铳兵的射击开始了,一轮又一轮连续不断的射击击中了冲过来的战马和马手,不断有骑手落地或者马匹嘶叫着倒下。

    鞑靼骑兵从明军阵前掠过射箭的结果是自己的死伤远远大于明军,这样几圈下来,鞑子也不乐意了。

    火筛决定改变战术,直接以铁骑冲击明阵。由于良好的骑术,能够顶着炮火冲过来的鞑靼骑兵有一大半,但是面对长矛阵,战马嘶叫着不愿意往前冲,后面的骑兵又不断往前涌,所以明军阵地前方一片混乱,大量的鞑靼骑兵不断落马。

    当然也有一部分骑兵冲进了明阵,与长矛兵厮杀在一起,后续的骑兵也不断冲了进来,明军后排的火铳手也冲上前帮助刺杀骑兵,所在阵列的明军不断让鞑子没有冲击到的明军向突破口增援。

    战场上硝烟弥漫,到处都是厮杀声。张超紧张的看着眼前,却发现什么忙也帮不上,只能不断让人击鼓,让厮杀的将士们知道张超就在后方,现在只能靠着将士的意志在支撑。

    这一场惨烈的厮杀,一直到午后才分出了胜负。输红了眼的火筛将自己的本部全部投了进去,却还是攻不破明军的阵线,等他清醒过来发现死伤惨重,无奈之下承受不了巨大的伤亡的他只得主动撤退。

    而明军也同样死伤数百人,丁怀德等战事稍微缓和,开始派出预备队填补阵线。火筛败退之后,跪倒在小王子面前请罪,小王子安慰道,“安答何罪之有,唉,都是本汗太自信了,与明军阵战确实非我蒙古之长呀!”

    小王子见明军阵型毫无破损,心中沮丧,他只是来抢劫的,并没有决心拼死血战。所以小王子已经心生退意,尽管小王子以本部精锐掩护,但是连续惨败的鞑子还是士气低落,开始争先恐后的逃走。

    见敌军开始撤退,显得混乱至极,丁怀德下令改变阵型,开始发动进攻,而骑兵营一千多将士也开始猛追,与掩护撤退的蒙古鞑子展开了激战,急于撤退的鞑子面对骑兵营不断的密集冲锋,无奈之下只得分散逃走。

    毕竟骑兵太少,面对这样的有利战局,荡倭营也不敢追击太过,所以追出十余里就主动收兵。

    即便如此,这一场持续大半天的大战,荡倭营仍然正面击败了鞑靼,以一千多人的伤亡,换取了三千多颗鞑子的脑袋,这样的空前惨败也迫使小王子迅速撤离大同,从而结束了这一次入侵。

    全身汗湿的张超望着战场上的硝烟,心情有些复杂,这一次确实是荡倭营赢了,可是蒙古鞑子输了吗?

    十万蒙古骑兵入侵大同,结果只损失了三千多人,而边墙内的汉人至少死伤被掠上万,财产损失更是无可计数。荡倭营只是赶走了把家里砸的稀巴烂的强盗,这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呀!

第430章 军功() 
正在张超思索之际,前敌指挥丁怀德过来禀报,张超笑着将丁怀德拉到身边,“丁将军,此战大胜,你当为首功,国朝又多一名将也!”

    丁怀德笑着给张超施礼,“若无宫保,末将一个流民哪有今日?”

    陈豹显得又是羡慕又是嫉妒,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虽然出身很好,但是指挥能力一直得不到认可,所以这一次至关重要的大决战无论是张超还是陈豹都选择丁怀德来指挥,心中苦闷的他不得不强笑着祝贺。

    张超摆了摆手,“丁将军,本官不是责怪你,只是有些好奇,我军虽然武刚车不多,但也可以摆在阵前,为大军护佑,如此死伤是不是少一点?”

    听张超这么一说,很多人都面露沉思,有些好奇的盯着丁怀德。

    丁怀德听到之后,先是请罪,然后抬头说道,“末将担心武刚车围阵,鞑子会不敢攻击。

    如果每一战都需要布置战车环营,对于大军的机动不利,骑兵营也不能总是这么消耗,以少敌多。

    末将以为荡倭营久经战阵,训练有素,凭鞑子还冲不开我军的方阵。”

    张超听丁怀德说完,不得不佩服丁怀德的勇敢和判断力,因为事实证明,荡倭营抵抗住了鞑子的冲击,作为胜利者,丁怀德确实看的很准,也极有远见。

    众人说笑了一阵,参军处赶来汇报,这一仗明军前后总共死伤一千多人,骑兵损失将近一半,而步军也死伤几百人,虽然没有人伤筋动骨,但也是损失惨重。

    而荡倭营前后斩首三千多,缴获战马两千多匹,可以说获得了一场空前大捷。

    张超笑着对教化处说道,“起草奏折,咱们准备报告朝廷,到时候露布报捷,声势弄大点。

    另外也告诉大同巡抚一声,咱们帮他们赶走了鞑子。”

    想了想,张超又说道,“把咱们的损失翻上几倍,这样好多要些银子,咱们帮朝廷找了一座金山,多要些钱也是应该的。”

    张超说完,众人哈哈大笑,陈豹不满的说道,“此次我军大破鞑靼,若是大同守军能够及时出击,小王子部搞不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些人呀,”

    杨玉听完有些好笑,“小伯爷,你以为谁都向荡倭营这般,可以硬碰硬,大同守军得到捷报后能出击,就是上等的强军了。”

    果然,荡倭营的捷报传到大同后,刘巡抚根本不相信荡倭营的胜利,扯鬼吧,斩首几千,你当是太祖年间呀。

    但是大同总兵却在一旁急得团团转,“刘抚台,此事搞不好是真的,末将刚刚巡视回来,鞑靼十分混乱,已经乱哄哄的撤退了,末将是不是出城追击一番?”

    刘巡抚想了想,突然厉声斥道,“小王子一向狡猾多端,恐又有什么诡计,尔等仔细城防即可,莫要胡乱冲出击又为敌所乘。”

    训斥完了总兵,刘巡抚派人严厉斥责了张超,说他谎报大捷,再要胡说,小心弹劾于他。并且命令荡倭营倚城扎营,不允许进城。

    守备太监听完,很有些奇怪,“咱家从来没有听说过张超谎报军功,这是三千多斩首,首级可骗不了人。汉民与鞑靼又长相不同,就算造假也没有那么多人,以张子卓的见识才干,不该如此不智!”

    刘巡抚撇了撇嘴,“少年人获得几场胜利,就找不到北,也是正常。我等在九边多年,不要说三千多斩首,就是三百多斩首也从未听过,要有这样的大功,张超封为伯爵都不够!”

    守备太监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刘抚台,咱家看还是派人过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巡抚想了想,同意了太监的看法,就让巡按带人过去了。

    张超得知大同的反应,简直哭笑不得,看来立功太大,竟然谁都不敢相信。按照规定张超带的是客军,确实应该听从大同巡抚的调配,所以巡抚是有斥责他的权力。

    在被训斥之后,张超十分窝火就带着巡按去看那一堆鞑子脑袋,表明他从来不谎报军功。

    巡按仔细查验了一番,再也压制不住自己的震惊,慌慌张张的跑回了大同,此时如梦方醒的刘巡抚才派总兵开始追击,但是为时已晚,只斩杀了几个迷路的鞑子。

    斩首三千多,这是多少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大捷,所以整个大同轰动了。可是自刘巡抚以下却全部很不开心,他们防守了这么多天,却没有几个斩首,搞不好还会因为边墙被破要挨处罚。

    所以唉声叹气的大同方面就打起了歪脑筋,第二日守备太监和巡按一起过来犒赏荡倭营,询问张超有没有报捷。

    太监打的是什么主意,张超岂能不明白,他也是老江湖了。张超事实上也挺犯愁,这么多斩首似乎太多了些,所以军中上下,将士们多拿钱,军官们则是人人有份,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就这样还剩了很多。

    张超假作不明白,“公公,我等是客军,按说该当您和大同巡抚报捷,还轮不上荡倭营。”

    太监听完,心花怒放,这张子卓竟然是一个二愣子,所以本来只想着沾沾光的太监开始得寸进尺,“哈哈哈,张宫保说的对,既然如此,荡倭营就将斩首交给咱家,然后咱家与刘巡抚一起露布报捷。”

    张超笑而不语,一旁作陪的周贤不干了,他是皇亲国戚,又是举人出身,心高气傲,所以毫不客气的骂道,“该死的家奴,竟然想抢荡倭营的军功?”

    这么多的贵二代官二代待在荡倭营岂能吃这个亏,所以大同守备太监被骂的狗血淋头,但也不敢造次,只得乖乖的挨骂,然后灰溜溜的离开。

    太监回去后,刘巡抚知道荡倭营的态度后,十分恼火,在他看来,要不是大同与鞑子交战多日严重消耗了鞑子,张超怎么能捡了这么大的便宜,这可是可以封爵的大功,从此以后张家就可以与国同休!

    利欲熏心的刘巡抚无奈之下,示意大同总兵花钱买脑袋,张超见总算有上道的人,也十分客气,五百两一颗,绝不还价。

    这个价码实在太高了,但是张超知道他们有钱,这首级可是稀罕物,有钱也买不到,最后好说歹说,张超才松了口,四百两,绝不能再让步了,荡倭营是需要自筹军费的。

    所以到了最后,刘巡抚,守备太监还有总兵等大小官牟甚至有人不惜向晋商借贷,总共花了三十万两银子买了八百颗首级。

    附近的宣府也不知道怎么听到消息,也派人过来花了二十万两买了五百颗首级,然后立刻向朝廷报捷,只是不知道他们如何编造消息,张超可就管不着了。

    刘巡抚拿到脑袋之后,毫无廉耻的报捷朝廷,说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大同官军联合客军荡倭营大败小王子,大同官军斩首八百,荡倭营斩首近两千,同时宣府巡抚总兵也上书朝廷斩首五百,两方同时露布告捷。

    露布捷报来到北京,朝野是一片哗然,都不敢相信是真的,这牛都吹上天了,怎么可能,但是捷报说的信誓旦旦,几方又验证了首级是真,也不由得朝廷不信。

    所以弘治十年七月,朝廷命令兵部尚书马文升,侍郎刘大夏分赴大同宣府劳军,以了解战争的详情。

第431章 封赏的难题() 
廷议结束后,马文升和刘大夏心情复杂的回到兵部,两个老先生现在遇到了一个大问题,这一次宣大闹得太大了,好家伙,两家加起来就有一千多颗鞑子脑袋,还有一个更猛的,半路闻讯增援过去的荡倭营有将近两千斩首,啥时候大明官军这么给力了?

    兵部已经习惯了九边被骚扰侵略一番,然后弄几个十几个脑袋糊弄朝廷,这些老家伙对此真是无可奈何。他们也找不到解决办法,在他们看来,越是如此,越说明九边武人作战不力,越说明要加强文官领导,也越说明朝廷筑边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太祖时期猛将如云,姑且不论;到了太宗年间,五伐蒙古,看起来声势赫赫,可是就是找不到鞑靼主力,结果反而便宜了位居西蒙的瓦剌;结果到了英宗年间,就酿成了土木之变,差点颠覆了大明王朝。

    所以文官开始掌控朝政的同时也伴随着九边的不断保守,万里九边防线耗费了帝国无数钱粮,成为帝国最大的负担,但是事实证明,虽然代价巨大,但是唯有守边才是最好的对付蒙古的方式。

    因为自成化以来,难以入寇中原,蒙古在文官筑边墙,封锁贸易的巨大压力下,已经四分五裂,虽然蒙古部落不断入寇,但除了苦了九边百姓,事实上并没有对大明有多大的威胁,这总比土木之变玩心跳来的好。

    所以兵部虽然讨厌九边将士作战不力,但是如果这种状况能够有利于加强文官集团的统治,那同样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维持大明的稳定才是朝廷的第一要务,即使付出了边军战力衰退也是值得的。

    但是随着小王子部的愈发强大,离统一蒙古已经不远,就算老先生们再糊涂,也知道要给小王子找些麻烦,当年大明坐视也先统一蒙古的教训就摆在那里。

    所以他们最终才接受了弘治派出王越,希望借助这个老东西推迟一下小王子统一的步伐,但是这一次小王子入侵大同,虽然京师震惊不已,但也没有想到大同和宣府能有这么大的胜利,麻雀窝里跑出来一个凤凰,可能吗?

    但是斩首是做不了假的,大明与蒙古对峙百年,蒙古人的长相打扮是什么样子,怎么可能瞒得住兵部,所以马文升和刘大夏很清楚这三千斩首应该是真的。

    所以刘大夏很肯定的说道,“部堂,此必是荡倭营之功,下官知道荡倭营善战,但如此善战,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马文升笑着点点头,“荡倭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